分享

性命与性情

 直尾昂述 2022-04-17

性命:

即“性”

与“命”

及其关系

儒家孟子

首先是谈

性命关系

存心养性

所以事天

夭寿不贰

修身以俟

所以立命

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认为命是在

人事之外的

天所决定的

性即天道在

人或物身上

的具体体现

孟子认为一切

既莫非“性”

也莫非“命”

但是对于

感性和理性、

声色和理义

应作区别

感官和声色

不是

人类的本质

“君子不谓性”

而只看作“命”

理性和仁义,是人类的本质

君子不谓命,而只看作“性”

孟子以为:

仁义礼智是: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是求有益于得也,

求在我者也”;

色货利是: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是求无益于得也,

求在外者也”

孟子对“性”与“命”

的区别不同于孔子: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

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的观点

具有更多的

积极进取精神

《易传》讲性命

则赋予哲学上的意义

《易》:

乾道变化

各正性命

认为自然界变化现象具有

必然性和个别性质的特点

《礼记》:

方以类聚

物以群分

性命之同

所谓性命,乃指事物

类聚群分的自然特性

《易》:

穷理尽性

以至于命

认为人们

可以从了解,事物特性

进一步认识,其必然性

东汉王充

区别性命:

性指人性

命指命运

性与命异

或是性善而命凶

或是性恶而命吉

操行善恶者,性也

祸福吉凶者,命也

反对

性之善恶

能决定命的

祸福吉凶的

说法

用元气之说

来解释性命

“初禀自然之气”

命谓初所禀得而生

人生受性则命受矣

荀悦:

生我之制,性命存焉

君子循性,以辅其命

休斯承,否斯守

无务焉,无怨焉

生而自存,有性与命

命运若好,顺其自然

命运不佳,谨慎自守

不可循性,听凭自然

张载:

天所命者

通极于性

性通乎气之外

命行乎气之内

气无内外,假有形而言耳

命不过是

气发展的

自然规律

与性相通

性即是

具于形体

的特性

穷理尽性

则性天德

命天理

所谓性

即事物的

自然特性

命即自然

不能改变、阻止的

一般规律的“天理”

程颐:心即性也

在天为命

在人为性

论其所主即为心

其实只是一个道

坚持传统观点

王夫之:

天以其理,授气于人,谓之命

人以其气,受理于天,谓之性

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

天命者,岂但初生之顷命

强调与动物

由初生的“命”

决定其一生不同

人性每天在

生成发展着:

未成可成

已成可革

清戴震:

分于道,谓之命

形于一,谓之性

分于,道者

分于,阴阳五行

性情:

指“性”

与“情”

及其关系

《孟子》:

乃若其情

则可为善

乃所谓善

若为不善

非才之罪

东汉赵岐注:

性与情

相为表里

性善胜情

情则从之

孟子:

情乃

性之才质

本然皆善

西汉董仲舒认为:

性有善有恶

性为仁

性中之恶者为情

情为贪

天,两有阴阳之施

身亦两有贪仁之性

安得

不损其欲

辍情应无

刘向认为:

性,有善恶

情亦有善恶

但性情

的善恶

相应一致

性情相应

性不独善

情不独恶

唐韩愈亦持此说:

性也者,与生俱生者也

情也者,接于物而生者也

并将“性”和“情”

分为互相对应的

上、中、下三品

李翱则主性善情恶论:

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

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

王安石:

性本无善恶

情可善可恶

性生乎情,有情

然后善恶形焉

而性不可以善恶言

同时还强调

“性”与“情”

即是一致的

性者,情之本

情者,性之用

故吾曰:

性情一

宋儒,对于性情的

看法,主要有两种:

性善情恶论

性情善恶一致论

但其论性情时提出了

气质之性、义理之性

(天地之性)等思想

与前人已大不相同

对后世,影响颇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