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凤鸣 驻足于当今宏伟壮观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思绪万千,脚下的一片热土曾是我们知青插队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我与电影结缘暨步入该行业的起源之地。由此更见证了首都北京日新月异的变迁。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毕业于北京68中的我们,满怀豪情踏上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征途,被分配到大兴县礼贤人民公社插队落户。(现在北京大兴新机场所在地)基于在校时曾有过影院学工劳动的实践体验我被借调到公社电影放映队。荣幸地成为一名挣工分的知青放映实习学员,由此步入了电影放映的职业生涯。那个年代的电影放映员曾是一个另人羡慕的职业,而露天电影更是当时唯一的大众娱乐形式。因此每到乡村放映点时,都必受到大队干部的热情招待与村民的拍手欢迎。其欢乐与欣慰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感慨万分。然而放映员的幕后辛劳则更加难忘。那时的电影队要定额完成全公社所属二十四个乡村巡回映出任务,而且都是露天放映。故而首先要熟悉各个自然村的方位和路径,并要练就在没有路灯的乡间土路骑自行车的本领。以适应每天傍晚骑行到十几里以外的乡村去放映电影,午夜映出完毕后再返回驻地的工作性质。而后则进入了紧张的技术实习阶段。尽快认识放映设备是学习放映电影的第一步。当时使用的是南京生产的长江牌FL5202型十六毫米移动式放映机。在队长林师傅的耐心辅导下,通过对各部件的数次拆卸和组装,逐步对电影机的输片、光源、还音、机械传动、控制电路五大系统的性能与构造有了深刻的了解,也为日后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虽然曾在物理课本上学过电工知识,但与走入社会亲手操作毕竟还有较大距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电影机的供电电源接电是露天放映的重要实习科目。各村的放映场地基本上都是在晾晒农作物的土坪或是村里的大空场上,根本没有已安装好的电源插座。而是打着手电筒用测电笔先找出火零线,再将电影机电缆的两个鳄鱼夹分别夹在裸线上或是380V闸刀电源下端电极片和零线端子上,且都是在夜晚带电操作。在谨慎小心地操作中从而懂得了“接电先夹零,拆电先断火”电工操作的安全要素并结合放映机上电子管和晶体管扩音电路板,运用物理课所学过的电子元器件基础知识,逐步理清了整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输片电机、放映灯泡、还音激励电源供电参数。历经三个多月的勤学苦练,顺利进入了技术考核期。 作为一名合格的电影放映员必须持证上岗。要通过放映电工、放映扩音机、放映机维修与保养、影片的技术鉴定等科目的理论笔试和技能实操考核,取得由北京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核发的《电影放映证》方能独立使用放映器材。在到岗三个月后,终于拿到了本人电影生涯中的第一个《电影放映资格证》,从此更加喜欢更加酷爱这个荣耀职业了并满怀激情踏上了为之奋斗的放映技术之人生旅途。 在交接影片的发行站里结识了各公社的同行,彼此相互交流,使我在放映技术层面有了更广泛的认知和提升。随着电影队的不断扩大,机器设备也随之进行了替换和增加,新购置了长江FL16-4A型放映机和北京新产的FL-8.75毫米小型放映机。而8.75型机器是磁头还声,因此对放映员的技术水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政治责任心。 那时的电影放映员受时代的影响,除必要的爱机护片操作外,还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完成每一场的电影放映任务。每晚须按要求在正片开始前加映《主席会见》、《新闻简报》、《祖国新貌》等短片。特别是遇有领袖人物的影片时更要精心检片和仔细核对胶片上声迹朝向和药面背对镜头、画面正向朝下等影片信息。杜绝在银幕上出现人物倒映、画面有透光划伤、语音抖动等政治事故的发生。虽说这些“政治规定”看似严格了一些,但从技术角度来说对保证放映质量保护影片拷贝却起到了良好的督导作用。并在后续放映《十月的风云》、《东港谍影》、《保密局的枪声》等零场次的新拷贝时得到了印证。 ![]() ![]() ![]() 流金岁月四十载,回首追忆电影缘。虽然昔日老北京大兴礼贤的乡村田野已不复存在,而今在此矗立起亚洲之最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永远是我电影情缘的发源地。更是我们知青插队时代的芳华里程碑。 2020年3月16日 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