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张建利:艺术的心法与功法

 蓝鹰书院 2020-07-18
画家张建利:艺术的心法与功法
图/张建利    文/付万贺 
观张建利老师写生册页,其勤苦驰驱写生,寒暑交错的身影亦然是历历在目。几十年如一的执着坚守,只为他那心头之归——以我心悟自然,以自然现我心,所谓“两镜交光,相含互照”。张老师正是以此心为家,契悟自然之性镜与我之性镜所在。此亦应是画家们不断地以深入写生为手段,通感自然之所归。

张建利写生作品之一
而摹写古人,会透古画,其认指为月的学习,也仅仅是锻炼了手头功夫,可以说是传承,也可以说是望文生义,但不能说是创造,因为手头功夫不能解了我们的性镜。其以手头功夫所表现的情境,仍为内容之述表,而非其心之自然流淌,非其真性流淌。

张建利写生作品之二
是故,故人言:知其理易,而悟其理难。我们大家皆知写生的种种作用影响,也知其受用无穷,然脚下之行却非易事,各种牵绊与纷杂,更不用说持之以恒的写生修持了。

张建利写生作品之三
知自然之性,可以是在书房,画室,茶寮......这是一种理解,可以通过学习,观行,鉴史所得知,这些都是依指学习,也就是说按他人指导、书本论述的学习。然对于常人而言,这些静态的知识在实际的动态用时未必能起指导作用,其有可能是“知之为不知”。

张建利写生作品之四
故而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讲法。我们在手头功夫、书本功夫得到实处后,须进行写生,从而进行转化,在动态变化中洞彻体遂自然之性,进行真参实究,得其灵化后再表现时能够挥洒自如,处处得体,即得其功夫之“真”。这也是画家们必须进行写生的原因。

张建利写生作品之五
知自然之性,必也感通自然之性。而感通自然之性,须时常进行写生而通感自然,在通感之时、之先,须得自我之性。此正是先贤所谓的“画品高须人品亦高”,即画品与人品同德同体。其可能是一种孤寂,可能是一种神妙,可能是一种深邃,也可能是一种真趣,还可能是一种常若,或者皆有。

张建利写生作品之六
画品与人品何以同德?是以我之性通感自然之性,所谓“气类感通”。感同则身受,如此才能得以禀赋。“气韵”哪里来?性同则相类,气类则禀同,禀同则韵致。故而,画家须得(真)品,方悟得自然之品,自然也就相品。得其性,自然得其境。得其心,自然得“全境我心,我心全境”之如如。

张建利写生作品之七
知、通感自然之性,然未必能得自然之性。若得自然之性,一须修得手头功夫之实、之虚、之宗、之法,二须修得心性之品,自然之品,心性与自然的相融相通,心性与自然相感相化。

张建利写生作品之八
方可在自然万象俱来俱现的变化中进行感化,悟得自然之性。得自然之性与我之性相合,合则道起,适性起真,其所表现与其所禀的具真之一如也,得神也!

张建利写生作品之九
既得自然之性而进行表现,自然也就得万法,其变化也就无穷,怎么画怎么合适,怎么看怎么舒服,怎么表达怎么得体(境),这就是所谓的“一如”的状态,“如如”之境,或是“无我”之境。

张建利写生作品之十
这也是张老师作品神之气力所在,亦是艺术之性归——“自然在我心,我心即自然”!其艺术之法归——“取之自然,道之自然!”
画家简介:

 张建利,笔名漱石、世心,生于1957年,北京人。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师从白雪石、张仃、吴冠中诸位先生。多年致力于中国画、油画及书法的研习和创作。国画作品《焦墨山水》曾获2003年中国青年国画年展铜奖、2015年美术报国画创作大赛铜奖等。作品多次入选中外美术展览并获奖,纳编多部艺术画册并在专业媒体、报刊杂志上发表,被国内外友人和艺术机构广泛收藏。供职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