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段子三十三 | 江山与书法

 昵称35473260 2020-04-22

书法是中华文化核心的核心

《秾芳诗帖》局部
点击下面绿色图标听语音 
三十三 江山与书法 来自子曰斯文 08:59
        对江山的不同态度,使两宋的君臣书法出现极为复杂特异的现象,值得深入解析。
       朋友们大家好听段子学书法,现在开讲上次我们讲了书坛的痴狂,今天我们要讲江山与书法

      话说两宋时期是文人时代,执掌军政大权的都是文人,更有意思的是皇帝也摇身一变成了文人,这样好戏登台了。江山的享有者和江山的保卫者都是颇具成就的书法家,于是“江山与书法”这样一个特别话题就显得精彩纷呈。

      北宋皇帝宋徽宗是个最典型的标本,后代认为他做皇帝很不称职,但作为书法家,甚至是著名的大书法家,他都当之无愧。宋徽宗叫赵佶,他初学黄庭坚,后来还学褚遂良等人,取众人之所长,独出己意,最终他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瘦金体”,号称“天骨遒美,意趣蔼然”。

宋徽宗 赵佶 瘦金体 《秾芳诗帖》局部

      这种瘦金体的特点,瘦细而有弹性,尾钩锐利,运笔迅疾,张弛有度,秀美娴雅,舒畅潇洒,还是法度严谨,一丝不苟,这种书法需要一些特别的功力,还要有很深的涵养,尤其是神闲气定的心境,代表作为《秾芳诗帖》,大家有机会也可以看一下宋徽宗代表作品。

宋徽宗 赵佶 瘦金体 《秾芳诗帖》局部

      宋徽宗书法的缺点就是柔媚轻浮,不过这还是小事,他最终是陶醉在笔墨里而失去了江山,自己在靖康之变中间成了俘虏,最终是受尽折磨而死。为什么会这样呢?从他的个性来看,从小养尊处优,性格轻浮浪荡,甚至有人说他是李后主托生的。

      与他相反,作为大宋江山的保卫者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尤其是他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堪称儒家理想人格的典范。黄庭坚评价他的书法说,“落笔痛快沉着,极尽晋宋人书”。还有清代高士其评范仲淹书法“挺劲秀特,肖其为人”,很像他这个人。

宋 范仲淹 小楷 《道服赞》局部

      大宋江山的享有者和保卫者书法风格出现分道扬镳,这种割裂到了南宋就更加过分。南宋的开国皇帝叫赵构,是宋徽宗的儿子,他的志趣完全都在笔墨中间,是一个勤奋的书法家。他最初也是学黄庭坚,中年以后学米芾,后来又学“二王”,尤其是《兰亭序》非常喜欢,他号称自晋魏以到六朝,所有的笔法,笔法他都临摹,他的喜好影响了南宋的书坛,掀起了一个一个的学术高潮。更有意思的是这位宋高宗还是理论高手,他写了一部《翰墨志》,是他谈书法的语录。这样一个皇帝先是解除了保卫江山的岳飞的兵权,进而让秦桧以“莫须有”之罪杀了岳飞,向金人求和。

宋高宗 赵构 《草书 洛神赋卷》局部

      作为南宋江山的保卫者岳飞,“中兴四将”之首,书法以行草书为主,他的书风畅快淋沥、龙腾虎跃、气韵生动、章法严谨,有一种纯正之气,尤其是有一种文人的气质,代表的作品,包括前后《出师表》、《悼古战场文》等。江山的保卫者,用书法表达自己对于江山的豪情、忠心,表达他们的品质和信仰。

宋 岳飞 行草 《前出师表》局部

      江山的享有者似乎并不操这个闲心,他们完全陶醉在笔墨里头,追求一种野逸的风格,或者是抽象的玄妙,这种匪夷所思的“君臣书法”现象,不是偶然的,不是单一的,几乎成了大宋的普遍现象。
      两宋的文臣武将围绕着江山问题分裂为战与和两派,我们后代分别称他们为“忠臣”和“奸臣”。他们大多都有书法作品,而且水平还极高,遗憾的就是状况越搞越复杂,一方面辛弃疾、文天祥等等这些“忠臣”,他们都是军人又是文人,这两个人书法一个浑厚沉婉,另一个是正气凛然,而与此相对,“奸臣”们首先是蔡京,然后还有秦桧,都是书法家,尤其是蔡京,六贼之首,他初学蔡襄后来又学“二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还很符合当时的“尚意”书风。

宋 蔡京 书法

      按照我们现在的审美原则来看,“忠臣”的书法应该是崇高美的典型,“奸臣”的书法应该是丑的代表,但书法史不能如小儿书连环画那样简单,这种大是大非涉及到我们的历史观,也涉及到每个当事人的三观问题,这里我们没时间具体分析,不过我们可以就最尖锐的一个问题做一些梳理,那就是“奸臣”的书法到底有没有价值?美不美?
      书法审美价值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社会功能价值,另一方面是精神存在价值。前者比较清晰,但是后者就比较复杂。
      作为精神存在,有社会评价,又有自我认知,这样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奇特的现象,何况书法艺术具体的操作是极其个人化的,更何况书法的技巧作为一种客观技能,不分忠奸谁都可以学,问题的复杂就出在这里;但是,不管问题多复杂,评价再混乱,我们对于书法的基本思想是坚定的、明确的,那就是真善美的统一。真善美统一,既是人生的真谛,也是书道的真谛。

      好,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就讲到这儿。听段子,学书法,我们下次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