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段子三十八 | 复古风潮 用意何在

 昵称35473260 2020-04-22

书法是中华文化核心的核心

《仇公墓碑铭》局部

点击下面绿色图标听语音 
三十八 复古风潮 用意何在 来自子曰斯文 10:48

      在受蒙古族严酷统治的元朝,以赵孟頫为领头人的复古风潮有特别文化意义。

     朋友们,大家好!听段子,学书法,现在开讲!上次我们讲了《元明尚态四百年》,今天我们要讲《复古风潮 用意何在》。
      话说汉人的宋朝灭亡了,蒙古族的元朝建立了。为了巩固政权,他们就接受了汉文化,于是在元朝的书坛就掀起了一次复古的风潮,其领头人就是赵孟頫。
      赵孟頫是怎么样一个人呢?他原本是宋朝的皇室后代,宋亡以后,据说他就“居家立学”,就在家里学习。后来元世祖下诏要“寻访遗逸人”,寻访宋朝遗留下来的那些不在官的人。于是赵孟頫就应招入仕,进了朝廷。由于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他进入朝廷,其实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艺术上,本身赵孟頫就才华横溢,所以这种状况下他的文章名冠一时,而且他还是旁通佛、老(之学)。他的夫人管道升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都是大和尚的弟子。另外,赵孟頫还开了元代的新画风,他是一个著名画家,同时他还精通音律,是音乐家,鉴定古物也是专家。当然最牛的是他的书法,他可以说在书法上是篆书、籀书、分书、隶书、真书、行书、草书无所不精,是这样一个大书法家。当然最出名的是他的楷书,他是名列“四大楷书”之一。“四大楷书”就是颜、柳、欧、赵,所以我们就知道赵孟頫就是这样一位艺术才华横溢的大家。他的观点主要是针对当时“宋尚意”这样一种风气,他就提出要遵循古法,崇尚“二王”,又回到源头。

宋元 赵孟頫 楷书 《仇公墓碑铭》

      当时赵孟頫得到了《武定本兰亭》,这个《武定本兰亭》是非常珍贵有名的,他就做了著名的《十三跋》,就做了一个题跋。在题跋中间,他提出了最著名的论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需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最著名的就是后面两句,是结字,字的结构,就是结字法,是“因时相传”,而用笔的方法,他号称是“千古不易”,这个方法观点非常有名。受此影响,元代的一些主要的书家,后来就陆续对《神龙兰亭》、《武定兰亭》等不同版本的《兰亭序》都做题跋,模仿他的方式,一个就是体认晋人的书法,再一个就是表达自己的见解,这些观点主要是针对宋的流弊而说的,他们要提倡恢复晋唐的古法用笔,尤其要尊重传统的技法和那种儒雅的精神。由此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导致了这次复古浪潮的兴起。
      于是这样的状况下,奇迹出现了。在蒙古族严酷的统治下,书坛不但没有走向恣意放纵的狂野,反而呈现出纯正典雅的古风,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在元中期以后,赵孟頫的书法又风靡朝廷,在他的周围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书家群。
      这个群体正是复古书风的核心团队,他们紧密团结在赵孟頫的周围,而赵孟頫本身就是善于交友,这个团队中间有两个最早也是最出名的人,都是赵孟頫的同僚、朋友、莫逆之交,一个是鲜于枢,一个是邓文原,鲜于枢最早是从金国入元过来的,他学习钟繇,同时擅长草书,可以说草书最擅长,他取法的就是张旭、怀素。邓文原是文坛领袖,他造诣最高的是章草,章草在元代几乎已经无人问津,他和赵孟頫就复古改制、寻求古法,在这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

宋元 赵孟頫 楷书 《仇公墓碑铭》

      在赵孟頫的复古团队中间,主要的成员分成这样几类,学生辈的就是他的学生,有黄公望,康里巎巎(náo náo),还有亲属这一辈的,那就是他的弟弟赵孟玉,还有他的妻子管道升,还有他的儿子赵雍,还有他的外孙王猛,就是这样一个赵家军团。
      赵家军团复古风潮,还有自己代表性的理论,譬如郝经的《道技论》,还有赵孟頫自己的《用笔千古不易说》,还有郑勺的程朱理学基础上的一些书论。另外还出现了以复古为宗旨的书法教科书,这就是陈绎增编写的《翰林要诀》,里面就包括执笔法、血法、骨法、筋法、肉法、平法、直法、圆法、方法、分布法、变法、法书等等这样一些很专业的表述,不但继承了古人的说法,还有非常独到的元代的见解,这些复古主义的理论主张与历代不同的最大特色,就是高度一致的指向性,这一系列的理论也正是元代“尚态”书风的思想基础。
      书法的传统历来就是重视向古人学习,但是元代所形成的复古风潮有其独特的深远用意。大家都知道,蒙古族入中原实行了带有种族歧视性质的民族政策,长期废止了科举,所以知识分子就没有了晋升的渠道。于是怀古成风,这是元代书坛复古思潮的社会心理基础。那么就书坛本身而言,由于宋尚意到了末期出现了大流弊所以针对宋人师法不古这样的流弊,赵孟頫等等人就托古改制,趋步晋唐,师法古人,使得书坛出现了清新雅正的风气;另一方面,元朝打通了中国南北分裂的局面,使得汉族和蒙古族两种文化碰撞交流,而且提倡少数民族汉化,所以一大批优秀的书法家由此诞生;另外还有一批人,像杨维桢、倪瓒等等这样一些号称隐士书家,他们力图摆脱赵孟頫的那种书风,表现出一种放纵、古拙怪异的流派,其实这些隐士书家也有浓厚的复古风潮的印记,所以可以说复古风潮席卷了元朝的书坛。
      这种书风的倾向,既大张旗鼓弘扬传统的汉文化精神,又和解了社会深层的文化矛盾,所以元代出现赵孟頫这样的书法大家,是必然的结果,这里面体现的规律与智慧,值得我们今天深思。
      好,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就讲到这儿。听段子,学书法,我们下次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