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所略知一二的成都街巷:琴台路

 笛子8vxrvb7uaz 2020-04-22
行脚成都,带你看成都


以前每年春二三月,成都人有去青羊宫赶庙会的习俗。

去青羊宫赶庙会也叫赶花会。从民初开始,城里人去青羊宫,主要有两条路:一是出老南门右拐,沿南河上行,过青羊场(即青羊正街)到达青羊宫;再就是出通惠门左拐,然后沿城墙边的便道,过青羊场到达青羊宫,这第二条路,是大多数城里人的选择。

现在的琴台路,就是当年通惠门外那条“沿城墙边的便道”。这条便道是民国初年才有的,到了五十年代,已经是一条宽约七八尺的素土路,但是只有在赶花会、逛灯会期间,这条路才显示出它的作用。在当时,这条土路一边是城墙,另一边是菜园和林地,并无房屋,尤其是靠城墙那边,基本完全空荒着,顶多在花会期间,会成为自行车的临时停车场,仅此而已。


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年,阿娘带我去赶花会,我们走的就是这条路。那一次,在这条路上,一件突如其来事情,使我对这次出行留下了深刻记忆:

那天,我们拐过通惠门,踏上这条土路没走多远,不晓得咋回事,无缘无故的,我突然流起鼻血来,而且很凶,如果站立,血牵线似地滴,如果仰起头,血又涌入嘴里,阿娘尝试着用草纸卷给我堵,但根本堵不住,其他赶青羊宫的路人见了,说这不行,得用凉水敷脸。可是举目一看,无户无店,那里去找凉水,无奈,阿娘只得拖着我往前赶,一直到了青羊场,她才在一家住户那里要了半盆凉水,借了一条板凳,然后让我坐下,她用凉水打湿手巾给我擦脸敷鼻,用凉水浇后颈,如此反复多次,血果然止住了。但我的阿娘比较迷信,生怕我是不是撞了什么邪,所以那天在青羊宫,她特别请算命先生给我算了一卦,算命先生怎样说的,我已毫无印象,我只记得最后得到一张黄纸,上面全是些奇奇怪怪的符号,是算命先生一边算、一边画上去的。当然,那天在青羊宫,阿娘还要我摸铜羊,特别是摸羊鼻子。



其实,不仅去青羊宫,去百花潭也走这条路。当时百花潭是动物园,学校曾组织我们去参观。记得那时青羊正街东头有一家铁匠铺,铁匠铺屋侧有条小路通南河,那里有一座浮桥,过浮桥即是百花潭动物园。

我不清楚青羊宫花会起源于何时,兴盛于何时,但是我看到了它的衰落。不过,与花会的衰落不同,通惠门外这条因花会而形成的、承担着大半成都人赶花会的便道,不仅未因此受到影响,却反而脱胎换骨,变成了“珠宝一条街”。



其实,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除了赶庙会那段时间,一年到头,这条土路行人稀少,很是冷寂,直到七十年代,因为陆续有单位入驻,人气才稍旺,文革结束后,这条土路被命名为“西城边街”,但仍然冷冷清清,虽然很多成都人都曾走过这条街。

终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这条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这条路的两边陆续出现了许多飞檐斗拱的仿古建筑,后来又在路的北口立建立了牌楼,路的南口安放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塑像,还建造了琴台,说这里是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抚琴卖酒的地方,并且改名为“琴台路”。路面改造了,路也拓宽了,一条珠光宝气的仿古街出现在人们面前。


琴台路是最近三四十年才发展、才风光起来的。如果说,锦里是依托武侯祠建造的新古董,那么同样,琴台路是依托青羊宫建造的新古董。但是我愿意为它祝福,因为合理的开发,不仅为开发者带来发展之机,也为老资源增光添彩,并且,如果管理妥善,营运有方,注重积累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那么若干年以后,这些仿古的新古董,未必不会成为真古董,这是有可能的。

链接

下莲池街

玉皇观街

天福街

望江路

东风路(上)

东风路(下)

武侯祠大街


- 关于我们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