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案例

 tanghong100 2020-04-22

 乘着旋律的翅膀   经典诗词飞进新学堂

一、总体设计:

一个大国的崛起,需要综合国力的强盛做基础,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创作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的灿烂文明。中华文明用它优美的文字记载了先贤们的智慧和文明。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诗词更是先人们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容精练、言简意赅,他的教育作用不容小觑。孩子们从小接触中国文化中的精髓,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素养,增强孩子们的民族精神,热爱民族文化,使得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从小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并伴随着他们成长,对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曲,恰恰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乐相结合,让经典诗词插上了旋律的翅膀,飞进了我们的新学堂。我们要让孩子们在音乐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启蒙和音乐启蒙。

二、途径与方法: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平台,作为一线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好课堂教育教学,向每一个四十分钟要成效。

(一)要利用唱歌课,引导孩子们感受、学习和理解古诗词

唱歌课是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新学堂歌曲的歌词是孩子们语文课堂学习过的经典诗词,这对于孩子本身就是一种吸引,再配上优美的旋律,甚至是伴奏和表演,孩子们自然是乐在其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并发展这种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二)要利用聆听欣赏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聆听欣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于歌曲的剖析与理解并不亚于唱歌课。有时还会更加侧重于乐曲创作背景的了解与学习,这对于经典诗词的学习是不可多得的契机。如:在欣赏《明日歌》时,要想更好的理解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钱福,他自小是位神通,七岁会写文章。他虽然才名俱得,也没有官职之累,但却从来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明日歌》就是对自己的鞭策和要求。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诗词内容,都很好的告诫孩子们要珍惜时间,今日事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不要蹉跎岁月。通过学习过程,孩子们不但初步认识了明代诗人钱福、了解了他不为名利,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优秀品质,同时聆听欣赏了诗词,理解了诗词内容,感受到了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虽然是聆听欣赏,但是他对于孩子们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觑。

(三)通过“课前一首歌”活动,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每班课前一首歌是我校办学特色,每班一首新学堂歌曲,因为喜欢所以主动,孩子们自发地根据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编配简单的动作,通过每天多次吟唱,逐渐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美。   

(四)要利用学校各种活动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的艺术教育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我校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学校艺术教育开展得也是有声有色的,“颂中华经典 扬华夏美德”经典诵读活动,让全校师生都参与到这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活动中,孩子们穿着古典的服装,随着音乐的韵律,伴着诗词的抑扬顿挫,感受着古人传承给我们文化和精神,让传统文化乘着旋律的翅膀飞进新学堂,飞进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礼艺相馨 缤纷校园”文艺汇演中,孩子们通过一首岳飞的《满江红》,在了解了作者岳飞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了作者抗击金兵、守护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孩子们的爱国精神也随着一次次的排练而一次次升华,观众也受到了同样的感染和教育。“唱响新时代  迈向新征程”热烈庆祝70周年文艺汇演中,孩子们积极主动选择新学堂歌曲为祖国母亲庆祝生日,师生同台在经典诗文中感受诗中的画、诗中的情、诗中的美。每一次活动对孩子们的影响都非常大,从最初的选材、一次次排练,到最后正式演出,无论节目本身还是排练节目的过程,对于孩子都是极好的教育契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在实施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切不可以急于求成,要踏踏实实,稳步进行。

(一)要以学生文本,循序渐进。

小学阶段分为低、中、高三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都有着各自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我们要以学生为本,抓住他们各自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一二年级孩子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很有限,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我们要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篇幅短小、通俗易懂的内容进行,如:《咏鹅》、《春晓》,我们还可以选择《采莲》等作品让孩子们接触学习。中高年级孩子无论是认知能力还是理解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孩子们学习,例如《明日歌》、《满江红》、《游子吟》等等。

(二)要以兴趣为引导,因势利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的教育只能是强行灌输,被动学习,收效也甚微。在选材时我们把音乐学科和校本学科、语文学科进行了整合,尽量选择孩子们在其他学科里接触过、学习过的作品,或者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相关内容和方式进行学习,有了兴趣的引导,孩子们会以极高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无论是感受诗词意境、体会诗词情感、还是演唱诗词,都会被发掘的淋漓尽致。

(三)要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诗是抒发作者情感的,而情感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再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迅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带入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中,走进古诗文作者的心里,体会其思想感情,为孩子的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感受诗文带给我们美的同时,陶冶了情操。从而达到传统文化教学的目的。

(四)要面向全体学生,以激励为主

人有十指,长短不一,每个班级有几十个孩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完全不同的遗传基因,接受着不同的启蒙教育,自然差异会很大。记忆力好的同学,理解接受得要快些;记忆力稍差一点的学生,速度要慢些。对于这些情况,我们要正确对待,要承认差异,速度快的同学我们要大肆鼓励,个别速度相对慢的同学,也要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活动成效:

谷建芬老师说:“古诗新唱就是用歌唱的方式让学生去记住诗词的内容,领悟诗词的意境,达到记忆和理解的目的。使辛苦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秉承着谷建芬老师新学堂歌曲的教育理念,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也是初见成效:

(一)由点扩展到面。

以往的传统文化教育,只体现在课堂上的部分教学内容,尤其音乐课和艺术活动,涉及的内容不多,渗透也不到位。自从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后,我结合本学科特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不失时机地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了每一个教学节点,每一次课外活动,由最初部分学科的点点滴滴,发展到现在的各个领域、各个角度,可以说无处不在。

(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

智力的发展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甚至更为重要。音乐是一种审美教育,或者说是美感教育,古诗词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她作用于孩子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孩子们通过吟唱,从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引发了孩子们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下定论,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通过新学堂歌曲,恰到好处地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正所谓"诗以道志"。我们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了孩子们的审美视野,使他们获得了更高层次的审美经验,从而引导孩子们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陶冶高尚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发展

新学堂歌曲走进课堂,极大地促进了音乐学科与其他各学科的整合,尤其是语文学科和校本学科。将平日语文书和校本教材里死记硬背的古诗词配上优美的旋律,甚至有伴奏和表演,孩子们当然乐在其中,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对于被整合学科的教育教学也是一种促动,对于我校的教育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活动反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借着谷建芬老师创作的新学堂歌曲作为载体,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小有成效,但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方法是可行的。距离教育部陈宝国部长关于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中国人打底色工程”相差甚远,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而已。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们不但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经典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还要努力开展传统文化其他领域的渗透与教育。相信三源浦中心校在我们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典范,为培养兼具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意识的一代新人而做出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