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魏六朝诗选》第二十九首《步出城东门》

 古风泊客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二]

【古风泊客一席谈】

   步出城东门


        [汉诗·古诗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作品介绍]

步出城东门》是一首汉代的五言古诗。这首诗内容主要是抒写旅客思归之情,上半部分写客中送客的感受,下半部分写欲归不能的愁绪。整首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注释]

    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译文]

我走出城市的东门,遥望通向江南方向的路。

前天在风雪中,故人从那里离去。

我想渡过黄河水,但是河水深而广。

希望可以化做双飞的黄鹄,和他一起高飞回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早期的五言古诗,具有一种近于民歌的素朴风格,很耐人寻味。话不在多,意不在巧;平平淡淡地说来,却如一曲纯净的旋律,一往情深。

这首诗前后分为两段。前四旬似乎是一直凝住在一点上;后四句却忽然开展,高飞于千里之外;仿佛晴空丽日,山河原野,都在怀抱之中,一步紧似一步。所谓一泻千里,略无沾滞。先分析这凭空而来的力量,到底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直北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后二句自然是名句,然而得力之处又正在第二句上。江水浩浩东流,又生生的北折过来,这力量全在一个“直”字,全诗到此使人为之凝神沉默;而下两句的风流才得翩然无碍。一收一纵,原是文章的自然规律,但却难在如何才能有一个如此凝神沉默的时刻。“万木无声待雨来!”正是因为凝神到了极点,沉浸在毫无声息之中,所以“雨来”才有了极大的声势。一切结果都蕴藏在原因之中,而人们却往往只见到结果;一切发展都包含在一个飞跃的起点上,这便是人们为之凝神的时候。说到这里,这前面四句就反而成为全诗力量的源泉了。再看这四句,始终没有离开眼前这条路上,而只在这条路上产生了一段沉默的凝想。这是一段事实,却又是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事本来也算不了什么,可是晏几道《临江仙》词说:“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当时明月的皎洁岂不同于前日的风雪,而“故人从此去”自是从此归去也。一个如彩云般归去,一个在风雪中消逝;所不同的是明月彩云给你以清丽的陶醉,故人风雪常给人以深入的沉思;前者把美完全显示给人们,后者则把它藏在古旧的大衣里。于是更不能不深思沉默,这便是令人异常凝神的缘故。前日的路上已完成了一个故人的归去,这条路在完成了这人的归去后,便也随着那行人足迹的消失而消逝。至于今日的路呢,则还在未可知之数。所以“前日风雪中”正是连路全都埋在飘飘的积雪之中了。那么今日所见之路则不是前日所见之路。人们对于这过去的留恋,正由于人们对于这完成的赞美;“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水还是这条水,月还是这个月,而司空图却才是真正解人。在一切变动发展中,诗人往往正是捕捉住那最凝神的一点。“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寒鸦匆匆地飞过,那日影自然留不住。过去的总是过去了,却留下了这一点美妙的因缘;那么今日之路,还空在那里,不能不令“我欲渡河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既然发了,则直飞而去。所以一渡河水,其实就已到了故乡;未说“高飞”,早已飞向远处。“河水深无梁”一句等于是把那弓弦再扣紧一下,这支箭便夭夭的直上晴空了。

前四句本是一段事实,却反而成为幻想;后四句原是幻想,却反而如此真实。艺术的真实性,在这里正依据着美的辩证法则,把平凡的语言,化为无尽的言说。

佚名

赏析

这是一首客子思归的诗歌。诗的内容和风格都与《古诗十九首》相近,当是东汉末年的文人作品。

东汉末年,朝政被大官僚和宦官交替把持,一般读书人仕进十分困难。为了求得一官半职,他们不得不“离其父兄,去其邑里”(徐干《中论·谴交》),四处飘荡,寻找出路。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政治首都洛阳,自然就成了四方游子谋求仕进,猎取功名富贵的场所。但是,希望进身的人一天天增多,而官僚机构的容纳毕竟有限,加之当时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政治上的腐化和堕落已达顶点。这就势必造成得机进幸者少,碰壁失意者众的现象。一些文人颠沛困顿,前途渺茫,因而他们的创作也就自然带上了一种浓郁的感伤色彩。这首诗歌的作者,就是这类士子中的一员。

诗歌的开头,刻划了一个失意、傍徨的游子形象。徘徊的地点,“城东门”,即当时洛阳的东坡门。诗人流荡他乡,举目无亲,进身无门,胸中的苦闷自不待言。在百无聊赖之中,只好到城外走走。“一个“步”字,刻画出诗人游宦无成举步维艰的处境,以及诗人失落中寂寞无聊的情绪。诗人步出东门不是为了闲步观景,而是在求官几经失败的现实中潜意识诱发的回望来时路的乡愁。诗人在这里触景伤情。因为“城东门”紧连着“江南路”,而江南则是他的家乡之所在。徘徊于这里,涌起了一股思乡念远的愁怀。这股愁怀通过“遥望”这一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家乡迢迢,路远难致,此刻,“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诗人不能不悲,不能不感慨系怀。而这千愁万绪,作者却没有作直接的倾诉和抒写,似乎是要把它抑郁于心中,让读者去感受,这就收到了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这两句是由“遥望江南路”而触发引起的回忆。久客他乡,本已十分苦闷,却又客中送客,景况也就愈加凄然。送走的是故人,“故人”的解释是旧友,诗中虽然对故友没有作任何交待说明,但读者却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一定也是与作者同样的失意游子,同是天涯的“沦落”之人。作者在这里采用了回忆的方式写客中送客,没有直接描述那与“故人”分别时的黯然伤神场面。因为那样的场面是一般读者可以想象出来的,所以诗人用“前日”二字一笔带过,用的是虚笔。而这看似淡淡的一笔留给读者的余味,是客走之后更加难耐的失落与惆怅,孤独与伤感,这委婉的笔触比直写别离时的伤情更加意味深长而让人伤感不已。“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诗人以“风雪”之景点染送客的凄凉情景:诗人面对在天地茫茫的雪雾中远去故人的凄迷背影,而这背影又是自己写照,是何等的凄怆!前日故人所走的路,也是自己早晚要走的路。就是在这求进不能,欲退不甘的两难选择中,引出下文: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喻,写诗人眼前的困顿处境。河水比喻诗人谋求仕进的障碍,“梁”是“桥梁”。“渡河”在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写欲进不可得的苦恼,要想觅得一官半职,然而却没有人给自己引荐;二是写欲罢不能的悲哀。象“故人”那样归去吧,却又无一成就,无颜以对家人。“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这是诗人发至内心的哀鸣,诗人曾经心怀壮志希望与故人一起仕进高飞,然后衣锦还乡。但是要变成“双黄鹄”早已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那么,与故人一同归去的想法也就只能是想一想而已,这无可奈何的感慨之语,自然是无法使作者从眼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的。至此,诗歌在无限的伤心忧愁中结束了。诗人浓烈的愁苦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程千帆先生说:“以鸟喻人,以鸟飞喻人之行动,乃吾国诗歌中常用之表现方式,汉、魏古诗,尤所习见。”(《〈古诗〉“西北有高楼”篇双飞句义》)。事实上,不仅这首诗的末二句,而且象首二句,也是汉魏古诗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句式,如“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古诗十九首》),“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阻里”(《杂曲歌辞·梁父吟》)等等。但是,这些反复为当时人们所运用过的诗歌句式,在这首诗中并不令人觉得有蹈袭之嫌,原因就在于作者不是仅仅从形式上去生搬硬套,也不是把现成的熟语拿来拼凑成诗。诗人的感情是“真”的,他只不过是运用了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一种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已。因而“其辞脱口而出”,使上觉得自然真切,更易打动人心。这与汉乐府中那些为音乐关系而被乐工拼凑割裂的诗歌是有本质区别的。

佚名

步出城东门》   [汉诗·古诗]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我走出城市的东门,遥望通向江南方向的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前天在风雪中,故人从那里离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我想渡过黄河水,但是河水深而广。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希望可以化做双飞的黄鹄,和他一起高飞回故乡。
        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步出城东门》 是一首客子思归的诗歌。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我走出城市的东门,遥望通向江南方向的路。

专家考证说,这个东门,是东汉首都洛阳的东坡门。

显然的,诗人的家在江南,是客居洛阳的诗人想家了。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前天在风雪中,故人从那里离去。

原来,就在前天,诗人的故人就在这里(洛阳东坡门)与诗人告别,回家乡去了。

是什么样的故人?为什么要归乡?诗文没有说。但是,从诗人这天再次来到城东门,至少能说明两点:一是诗人与故人的友情很深;二是故人归去的原因深深地引起着诗人的共鸣或者说诗人其实身上也有同样的原因欲归去,诗人甚至极想与故友一同归去,只不过不能。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我想渡过黄河水,但是河水深而广。

诗人为什么不能一同与故人归去呢?诗人这里的说法是“河水深无梁”。是黄河的水深,没有渡船也没有桥梁。所以诗人无法归去。

当然,这个说法肯定是不能信服的。因为,诗人的故人已经在前天归乡了,既然故人可以“河水深有梁”,可以归去,那为什么诗人不可以呢?当然是因为诗人有不得归乡的苦衷。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苦衷”,诗人才这么惆怅和忧愁,又来到了洛阳的东坡门。

什么苦衷呢?联想到这是东汉末年的古诗,彼时,正是朝政黑暗,奸邪当道,阉奸篡权,卖官鬻爵,社会混乱已经到了沸点的时期,诗人极有可能是到首都洛阳求出仕而不果,却还想再次挣扎努力一把的失意文人。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这一句诗文的含义解读,正是诗人想求出仕而无门径的烦恼反应和现在就跟故人回家心不甘情不愿的尴尬境地啊!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希望可以化做双飞的黄鹄,和他一起高飞回故乡。

这是诗人的真实想法,恨不能一同归去;但也是诗人对于他目前在洛阳处境失望、无奈、伤感的情绪的倾泻。但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正因为诗人在洛阳的诸事不顺,所以就更加地迫切想回到故乡。还有什么能比家乡,比自己的家庭更能慰藉伤感的心灵呢?

但是,如果诗人他能舍得在洛阳的一切,他应该早已“高飞还故乡”去了。

原来,步出城东门》 是一首北漂洛阳求仕的失意士子思归的诗歌。但从中,可以反映出诗人对于故人的深厚友情以及对于故乡的无限眷恋。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古风泊客》第一辑《古文观止》

《古风泊客》第二辑《诗经》

《古风泊客》第三辑《楚辞》

《古风泊客》第四辑《乐府诗集》


《古风泊客》第五辑《古诗十九首》

《汉魏六朝诗选》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诗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段时间既有采自民间的乐府诗,也有文人创作的五言、七言诗;既有南方清丽婉约的诗歌,也有北方的铿锵之声。本书选录诗约300首,分为九部分:汉诗、魏诗、晋诗、宋诗、齐诗、梁诗、陈诗、北朝诗、隋诗;分4卷,汉诗一卷,魏晋诗一卷,宋齐诗一卷,梁、陈、北朝、隋诗合为一卷。全面的反映了当时各个朝代各诗人的不同风格和内容。余冠英突出了各时期的风格和代表作家,详加注释,是读者了解汉魏六朝诗歌的入门必备之册,既可以作为专业人士的备用资料,也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收藏典籍。

作者:项籍等

编订:余冠英

成书时间:1958年

《古风泊客》第六辑《汉魏六朝诗选》
汉魏六朝诗选29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