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著名书法家王鸿绪,行书精华作品欣赏,笔法隽秀,结体古朴

 雁雨 2020-04-22

行书用笔调峰及运笔技法简述:

行书用笔调峰首先要学会中锋用笔。也就是笔锋始终在线条中间运行,这样写出的线条既圆润又厚实,即前人所讲如屋漏痕、锥画沙的效果。中锋用笔首先执笔要稳,行笔要静(这里的静,不是静止,是指行笔要神情专注,凝神静气)。出现偏锋及时调整,不然即使是中锋,写出的线条也容易扁薄。所以,中锋用笔在笔法中占重要位置。等到中锋用笔熟练了,也可用侧锋、逆锋等书写,以求线条有所变化。

行书运笔顺运的方法是:起笔顺下,搭锋着纸;行笔取纵势,摇曳耀进;收笔顺势出锋,把笔画写得婉畅而流美。而与顺运对应的逆运方法是:起笔逆人,折锋着纸;行笔取逆势,涩进战行;收笔妞挫回锋,所谓“逆则紧,紧则劲”,把笔画写得遒劲而健美。从而通过顺逆互补的运笔,以体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不过,这主要是对顺逆运笔方法的解释,而在运笔的过程中,不仅有顺起逆收,逆起顺收,逆起顺行,顺起逆行等情况,而且顺逆要错综交融,互补而成,这样才符合笔法的要求。

王鸿绪行书精华作品欣赏:

书者介绍:

王鸿绪(1645-1723)清代官员、学者、书法家。初名度心,中进士后改名鸿绪。字季友,号俨斋,别号横云山人,华亭张堰镇(今属上海金山)人。康熙十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曾入明史馆任《明史》总裁,与张玉书等共主编纂《明史》,为《佩文韵府》修纂之一。后居家聘万斯同共同核定自纂《明史稿》三百一十卷,献与康熙帝,才得以刊行。一生精于鉴藏书画。书学米芾、董其昌,具遒古秀润之趣。

王鸿绪精鉴赏,工于书法,'奄有魏晋以来诸家之长,挥毫落纸,人争藏弆',书仿米芾而失其秀润之气,学董其昌腴润有致,但不免弱。兼通医学,有医着《王鸿绪外科》。著有《横云山人集》27卷,按年编次,由《山晖》、《望云》、《还朝》、《淮干》等分集合成,龚鼎孳、宋琬、周茂遇、田茂遇、吴懋谦等均有序,此外尚有《赐金园文集》60卷,《史例义》2卷等流传当世。

书法的组成部分及书法艺术的独特思维方式简述:

所谓书法,由两部分组成,一谓章法,二谓技法(技法与笔法是有区别的,技法含概笔法及用墨干湿与黑白),再加上取材和表现形式的选择即为书法艺术。我认为当代书法艺术应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以汉字形态特点为依托,融诗书画美感为一体,力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使作品达到“四美”,即:意美、形美、色美、韵美。意美为作品内容立意积极向上,寓意深刻(题材区别于古代以文字记事、交流为目的内容),挂在大雅之堂供人们欣赏。

书法艺术是具有独特表现机制和思维方式的艺术奇葩,她在世界艺术舞台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她是我们中国艺术家和全体中国人最值得引以自豪的艺术形式,由于她的抽象特征;由于她独特的审美意蕴;由于她蕴涵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人文艺术精神,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生存智慧和审美意识的结晶,更是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中华民族审美历史的象征,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的核心”(熊秉明先生语),她在中华民族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以其强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