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书书法:行书书法基本笔画技法

 细直紧园 2021-03-03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画用笔的基本技法

点画用笔的基本技法是我们初学书法一定要了解的基本技法术语,也是我们临摹学习书法必须掌握的基本的表达点画形质的基础笔法。

1、中锋、偏锋和侧锋

这三种笔法主要是行笔过程中毛笔笔尖的主豪在运笔轨迹中所处的位置而言的,中锋是书法的主要笔法,偏锋与侧锋则是辅助笔法,不过一般人们都把其中的一种视为病笔,特别的侧锋,因为容易出现一边光滑一边有锯齿状的轮廓线而被视为病笔。

图片

作为偏锋,一般情况下,也是笔尖偏向点画一侧,不过仍然能够表现出两边的光滑的点画线条,同时在起笔收笔出因为一侧会被后来书写的点画线条覆盖,也可以不算病笔。中锋用笔技法多用在点画线条的中锋部分,因为毛笔的用笔轨迹是,笔尖在点画的中间,墨汁可以顺着笔豪均匀的注入纸中,点画线条形质轮廓光滑饱满圆浑,最富有立体感成为书法点画线条的基本技法和基础技法。启功与秦永龙编著的《书法常识》中说“中锋用笔,执笔要正,笔豪要顺,笔豪屈折平铺的方向正好与运行的方向相反”所说的就在这种中锋技法。古人所说的“锥画沙”、“屋漏痕”、“印印泥”就是对中锋线条形质的一种形象的比喻。关于偏锋与侧锋的关系最著名的就是“正以取质,侧以取妍”。

2、藏锋和露锋

藏锋和露锋也是书法用笔技法的主要技法。

藏锋,指起笔时笔锋落藏在点画中间而不外露,是一种追求线条浑厚圆润的笔法,具体运笔动作是逆锋入纸,也就是从起笔处的画内向左上角入纸,折锋下顿,藏以包其气。古人对露锋技法多以论书,如汉代蔡邕《笔论》中所说的:“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唐徐浩《论书》云:“用笔之势,特须藏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清宋曹《书法约言・总论》云:“有藏锋有露锋,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藏锋高于出锋,亦不得以模糊为锋藏,须有用笔,如太阿截铁之意方妙,”明潘之淙《书法离钩・笔锋》云:“褚河南论书,用笔如印泥画沙,始不悟,后于江岸以锥画沙,始信其言,贵藏锋也。”这些论书,均从不同角度谈论了藏锋技法的具体表现。

图片

露锋是指发笔时直接顺势落笔笔锋显露在外,这是一种强调笔势、笔姿的笔法。启功先生说“起笔和收笔时,有意顺势将笔的锋芒显露在点画之外,叫做露锋”;“露锋是顺势出入,比较易之。”

凡露锋的用笔,发笔时不必于纸上作逆入,可尖锋侧入,顺势落笔,但也须尖锐饱满,不可虚尖怯露,怯露则会产生浮薄之弊。明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而遒劲非是怒笔木强之谓,乃是大力人通身是力,倒辄能起。”露锋虽然是顺势入纸,但不能理解为顺锋滑过意思要持重。

藏锋和露锋两种用笔皆不能偏废,因为“用笔太露锋芒,则意不持重;深藏圭角,则体不精神。”学习书法要兼而顾之。

3、提笔与按笔

提笔和按笔技法是表现点画粗细的技法,通常情况下,保持提笔笔意的运笔轨迹是细点画线条,反之保持按笔运笔意识的运笔轨迹其结果是点画线条较粗,在具体的运笔过程中没有一味的提,也没有一味的按,多是交替进行的,按——提——按,如柳公权的横画。更具体来说,提笔,就是笔锋提起,但不离开纸面,写出来的点画线条比较细匀。按笔,与提笔相反,就是笔锋按下,使墨下注入纸,写出来的点画粗浓。

图片

提、按是笔锋的上下纵面运动。用笔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才提便按,才按便提。这种提按变化是迅速连贯,交替进行的,动作非常微妙。笔锋的转换、调整,点画的轻重、粗细都靠提按的配合作用,如柳公权的楷书中点画的起笔收笔技法就采取了提笔按笔加上顿挫技法完成调锋的。

运用好提按笔法,写出来的点画轻重分明,活跃生神,节奏感强,富有情感。书法最忌平按直曳,轻重不分,生硬呆板。

4、方笔与圆笔

书法笔法有方笔、圆笔之分,顾名思义,方笔形态就是见棱见角,有方折之形,圆笔其点画起笔收笔见圆弧形轮廓或笔意。“方笔”是下笔时切锋直入,强调雄强刚劲之气;“圆笔”是下笔时藏锋逆入,强调含落浑圆之致。要注意方笔不要有斧凿之气,圆笔不要流于软弱。

图片

方笔和圆笔的基本技法,概括起来说就是“转以成圆”,“折以成方”:转锋成圆笔,折锋成方笔。

转笔、折笔是改变笔锋运行方向的两种旋转运动形式。

转笔,不是转动笔管,而是指笔锋作横面旋转运动。在起笔、收笔或行笔的转折处,笔不停驻,用力均匀、顺势转锋,写出没有方折棱角的圆浑点画。

圆笔点画不露棱角;方笔点画方正,棱角分明;两者都是书法在外形上是现的基本形状,也是区别书法风格的重要特征。

折锋同转锋的运动形式差不多,只是在起笔、收笔或行笔的转折处,要顿笔折锋,写出方整刚劲,锋芒棱角的点画。

姜蘷《续书谱》说“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应之以方,斯为妙矣。”用笔“须有转折之妙,”点笔当以方圆兼备为佳。

5、迟速与肥瘦

关于迟速与肥瘦,启功先生与秦永龙在《书法常识》是这样说的:迟速,书法中行笔的迟速快慢没有一定的标准,大致是因书体而异,因用墨的浓淡而异,也因人而异。我们应该明白的是,行笔快慢迟速的不同,所造成的艺术效果是有明显区别的。

图片

启功先生还说:用同样浓淡的墨,行笔快慢适当,可以使点画干净利落;行笔过快,笔迹浅薄飘浮,方向位置也不易掌握;行笔过慢,则会拖泥带水,致使气血淤滞而无力。

一般地说,写隶书、楷书宜稍慢,写行书、草书宜稍快;用墨较浓宜稍慢,用墨较谈宜稍快,点画的起收与转折宜稍慢,中途正常运行宜稍快。初学者宜依据各方面的条件细心摸素、体会,灵活把握快慢的节奏,以求取最佳的艺术效果。

肥瘦,是指运笔时笔毫下按深浅不同而形成的笔道的粗细。一个点画之中可有粗细的变化,一个字里也有笔画轻重的不同。用笔的肥瘦可以体现风格的差异,一般地说,趋肥者显得厚实沉稳(如颜字),趋瘦者显得刚劲有力(如柳字)。然而不可过肥或过瘦,过瘦则形枯,过肥则质浊。这好比一个人,肥硕臃肿或清癯干瘦都不可能有雄健壮实的英姿;只有筋骨强劲而又体肤饱满才最显精神。

《书法常识》并引用卫夫人《笔阵图》中的话说:“善用笔力者多骨,不善用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少骨者谓之墨猪。”又说:“有骨有肉者圣,多肉少骨者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