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水

 赵磊1628 2020-04-22

元宵佳节一过,新的学期也就开始了。如果按照正常的进度,我们现在应该是坐在教室上课,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宅在家里,不能和同学谈天,不能享受初春的美好。恼人的心冠状病毒肺炎,阻挡了我们奔向春天的脚步。但是,春天已经来了,属于我们的胜利还会远吗?这段时间,还希望同学们继续宅在家里,避免感染,为早日消灭冠状病毒肺炎做出我们的贡献。

回想刚放寒假的时候我还觉得一个月的时间挺长的,有那么多事情要做,应该会过得很慢吧。可是现在,感觉才一眨眼的功夫,我们又要开始新的学习征程了,你是否也定下了新的目标,开始朝着新的方向努力呢?我记得放寒假之前,在外面上体育课都是冻得瑟瑟发抖,但今天不但不觉得冷了,稍事活动额头上都见了汗了。好神奇呀,果然立春之后天气就开始回暖,现在已经可以隐隐地感觉到一点春天的气息了。在我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朱自清先生的《春》。我们现在不就是“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吗?风吹在脸上,已经不再是冬天凛冽的感觉,已经能感觉到一点“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意思了,这就是春天的脚步。伴随着这越来越近的脚步,雨水节气已到,沾衣欲湿的杏花雨还会远吗?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的21820日之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是正月中开始的节气。初春在五行中属木,木要生发必须要水来帮助,所以在立春之后接下来就是雨水。这一时节,东风吹拂,气温回升,地上由冰冻到融化,湿润之气散于天地之间而积聚成雨。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所以一种最常见的说法就是雨水节气是开始下雨的节气,或者是不再下雪的节气。但这种望文生义的解读严格说来却并不准确。但对于二十四节起源地区黄河流域来说,雨水节气并不是这时候开始下雨了,立春时节的降水有40%左右就已经是降雨了;也不是这时候下的都是雨了,最后一场雪有些年份可能会到惊蛰时节,所以谚语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长江流域更是在立春之前就可能下的就是雨而不是雪。当然,在黄河流域到了雨水节气确实是降雨的可能性也比降雪要大了。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果说,"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细密绵长的春雨,桃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景色,充满了诗意。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诗人笔下那贵如油的绵绵春雨吧!

雨水节气的雨当然是春雨。一年四季都有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夏天的雨热烈而又粗犷,炎炎夏日中,有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自然会给我们带来难得的清凉,但这雨未免有些粗暴。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天的雨缠绵飘洒,虽说充满了诗意,但总是夹杂着凄凉的愁绪。冬天的雨则化作漫天雪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有着别样的美和妖娆,但狐裘不暖锦衾薄的严寒恐怕也只有像岑参这样有着浪漫乐观情怀的人才能不忧不惧吧。春雨却不一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是人们心中的盼望,孕育着呼之欲出的生机和活力,用《尔雅》的说法甘雨时降,万物以嘉,春雨是对于人间万物而言,春雨是大自然最善解人意的馈赠和奖赏。它总是于乍暖还寒之际,随风潜入人间,让枯木得以逢春,种子得以发芽。所以人们感叹春雨贵如油!现在我们经常说发生什么事了,这个发生,原本却是专门描述初春的词汇,指的就是雨水时节,万物发生

随着春雨的到来萌动的又岂止是草木,还有诗人那敏锐易感的心。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有一幅对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这原是郑板桥的一副题联,现在上海的豫园万花楼用它来做楹联。这幅对联用拟人手法形象的描绘了春天里春风拂柳,细雨润物的生机与妙意。上联春风放胆来梳柳,与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异曲同工之妙,放胆的拟人手法更是赋予春风几分豪侠之气;下联夜雨瞒人去润花,让人联想到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瞒人二字更是给悄无声息地滋润花朵的春雨几分俏皮。这一风雅的对联所表现的面对春雨的欣喜之情倒是和明代才子解缙的打油诗《春雨》颇为相似。解学士的诗曰: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到解学士,笑坏一群牛,人们与春天阔别太久,这久违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雨让人有一种重逢旧好的感觉,所以此时的诗也是俏皮中洋溢着欢欣。同样把早春的雨用最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来的还有大诗人韩愈,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他著名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我们先来一起看这首诗的题目,《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的题目感觉有点长,有点啰嗦,所以有些给小朋友的选本上就把这首诗的名字简称为《早春》、或者叫《初春小雨》。但其实这首诗的全名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这首诗是第一首。首先来看早春这两个字,我们都知道春天是一个季节,但这首诗特别描写的是早春,就是春天刚刚来的时候。按照《吕氏春秋》的记载,春天被分为孟春仲春季春这三部分。孟春指的是春天的第一个月,仲春是第二个月,季春是第三个月,那么这首诗就应该是在孟春写的。下面一个字的意思就是恭敬地送上,这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了送给别人的。送的就是后面的水部张十八员外水部是古代的一个官府的部门,这个部门的官员就是掌管跟水有关的事务的。比如说,对江河湖海的利用和维护以及防止水灾、或者兴修水利工程等等。再来看张十八,这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呀?还记得我分享过的《别董大》里的董大吗?能不能猜想一下张十八是什么意思?张十八也是用一个人在他的家族里的排行这种方式来称呼的一位唐代诗人,他就是诗人张籍,写过著名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韩愈大弟子。你会不会觉得怎么这个张籍有那么多兄弟呀!还记得吗?这个排行是指家族排行。古代的大家族人丁旺盛,同一辈的有几十个兄弟都有可能的,比如说,王维排行第十三,被称为王十三;李商隐排行第十六,被称为李十六;白居易排行第二十二,被称为白二十二;岑参排行第二十七,被称为岑二十七等等。最后我们来看员外,员外又叫员外郎,是古代的一个官名,原本是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所以才叫员外郎,意思就是正员以外的郎官,简称员外。所以有的朝代这样的官职其实没有什么实际工作。而且因为在明朝以后常常有有钱的大商人花钱买这样的官做,所以员外也成为了富有地主的另一种称呼。不过在唐朝这可是个正式的官,张籍在当水部员外郎的时候可忙了,韩愈邀请他去郊外欣赏早春的美景,他都以工作太忙拒绝了。不信你听听《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第二首: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写的就是,张水部啊,你不要说官府里的事太忙,年纪也已老大,就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不是已经很深啦。

好了,我们终于把这个长题目讲完了。下我们们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这首诗的作者叫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河南河阳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也是和李白杜甫白居易一样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过他有一个地方可比李白杜甫都要强。这还要从一件好玩的事说起,那就是有很多大人可能很恨韩愈,而且说不定你现在或者等你长大了也会很恨他。为什么呢?因为呀,在大家上中学的时候都要学韩愈的文章,而他的很多文章老师都会要求全文背诵,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头疼的事。那为什么韩愈的文章都要求全文背诵呢?这当然是因为韩愈的文章写得太好了!不背会他的文章就学不好古文。

  韩愈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首。同时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之名。他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将古文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韩愈的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时人有韩文之誉。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这也就难怪学古文必须得背韩愈的文章了。韩愈不仅在古文的写作上有很大的成就,他写的诗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有一个很著名的有关写诗的故事就和他有关。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常用的词语推敲,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这个典故就来自韩愈指点贾岛写诗的故事。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去苦苦吟咏作诗的诗歌派别。贾岛自己的诗就写得最真切: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有一次,贾岛骑着跛驴去拜访朋友李凝,一路上搜索诗句,一直在琢磨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了一会儿,他把改成了,反复吟诵了几遍,又想将改为。他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一会做推的姿势,一会做敲的姿势。正在他想得入神的时候,跛驴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京兆尹——韩愈的车骑。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把自己拿不定主意是用好还是用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也加入了思索,良久之后,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好,一个字有了声音,使夜静更深的静更深了几分。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他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不过这个故事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只是一段美好的传说故事。从贾岛在长安以及韩愈任京兆尹的时间来看,贾岛根本就不可能碰到当京兆尹的韩愈,更不用提冲撞了。不过虽然可能不是真的,但我们在遇到推敲这个词时仍然会想到这个有趣的故事。

好了,现在介绍完了作者,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这首诗的内容吧。首先第一句天街小雨润如酥天街这里指的就是当时的首都长安的大道。这首都的大道上正下着春雨,滋润的就如酥油一般。酥,又称酥油,是像黄油的乳制品,是用牛奶或者羊奶做的,在这里形容春雨细滑润泽。和杜甫一样,韩愈也选择了这个字来概括春雨的特点。不过杜甫的笔法是拟人,所以春雨润物细无声,韩愈的笔法则是比喻,以润如酥来形容春雨的细滑润泽。想象一下初春的小雨沾湿了平整洁净的长安大道,雨水象细滑的酥油一样泛着油油的润泽的光,清新优美之气沁人心脾,是不是很准确地捕捉到了春雨的特点呢?

  再来看最精彩的第二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描写的是在早春时节,远远看去,已经隐隐约约的可以看到能一些若隐若现的黄绿色,但当你走近去细看,却找不到那些绿色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呀,远看的时候,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许许多多的草,所以一点一点的绿色都汇聚到了一块,就能看到一片若隐若现的绿色。而近看呢,只能看见那么几根泛着绿色的草,而且是被很多枯黄的衰草包围着,所以就看不到那样的绿色了。这一句诗跟另外一首描写早春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杨巨源《城东早春》中的绿柳才黄半未匀:早春的柳树上刚刚冒出些嫩黄的芽,还不太均匀。亲爱的朋友们,在现在的早春时节里,你们去观察一下户外的柳树,看看是不是如果远看的话,能看到朦朦胧胧的一片黄色,但如果单看一枝的话,就又看不到黄色了。然后你再去看看郊外的草坡,是不是真的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就是早春的景象。我在这些诗句的引导下观察到了这样神奇的早春美景后,真是感叹诗人的感受力实在是太敏锐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句最是一年春好处。这是作者感情的抒发,作者认为早春是一年里面整个春天最好的时段。这时候的春色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个第四句跟前面我们提到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有一样的问题。绝胜(shēng)”指的是远远胜过。烟柳指的就是当满城的柳叶长得一片茂盛,尤其是柳絮飘飞之后,远远望去连成一片、如烟如雾,所以称烟柳。这就像烟花这个词在古诗词里一般都不指我们现在元宵节燃放的烟花,而是指春天的繁花如烟如潮,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等等。皇都指的就是当时的首都长安。诗人觉得早春要远远胜过到处都是密密的柳条的仲春呢。

现在我们把四句合在一起看看吧:京城大道上空,像细丝一样的雨纷纷落下,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早春时节,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赞叹早春景色之美,希望激起张籍的游兴。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接下来的第三、四句是对初春景色的赞美。写春景的唐诗多吟咏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别出心裁,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更优胜,从非常独特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时候的春色最美?是群芳争艳、百花齐放、烟柳满皇都的仲春呢?还是小草才刚刚冒出一点芽的早春呢?我一直觉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才是最美的春色!所以我以前读这首诗的时候就不理解,为什么诗人那么喜欢早春呢?后来我又读到另外一首写早春的诗,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我发现这首诗告诉了我们原因。一般来说,大多数人是体会不到早春的美的,所以早春一般不会有很多的人在外面游玩。这时候,诗人可以在一片安静的草坪上,观察身边的一切。这时候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诗人灵感的来源,诗人才能够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可到了百花盛开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出来看花。在那样喧闹的环境下,就不容易有安静体会美景的空间了。所以呀,诗人认为早春才是春天最美的时刻。这也告诉我们,能写出千古名句的诗人确实是有着与常人不同的感受力的。

 

草木萌动,大地从干枯的褐色变为一片葱茏,这是多么动人的景象啊!而所有这些改变,都是拜淅淅沥沥的春雨所赐。沾衣欲湿,润物无声,还有什么比这更有诗意的吗?所以,我要跟大家分享一首杜甫的《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这里是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大家都知道,杜甫责任心、忧患意识强,感时伤世,作品往往比较沉重。但是,这首《春夜喜雨》不一样,一开始就透着高兴劲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并不都一样。冬天是冻雨,冷雨敲窗,落地成冰;秋天是秋霖,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夏天是暴雨,一泄如注,翻江倒海。都没有那么好,甚至还会带来灾害。但是春雨不一样,春雨是用来点醒春天的,它带来的是属于春天的滋润,属于春天的绿色,属于春天的生机勃勃,所以大家都喜欢春雨,期盼春雨。那春雨呢?仿佛也在回应人们的期盼,如期而至。所以才会有这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早不晚,恰恰就在该下雨的时候,下雨了,真是一场善解人意的好雨。

这如期而至的春雨是什么样子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伴随着春天的和风,在静静的夜里飘然而至,它滋润着天地万物,却又无声无息。这不只是春雨,这是儒家君子。为什么是君子?因为它潜入夜,细无声。这么受欢迎的春雨,如果着意表现自己,应该在白天大张旗鼓地到来,来接受一切的鲜花和掌声。但是,如果它是那样外露地、夸张地表达着自己,那就不是中国人喜欢的人格精神了。中国人喜欢什么?中国人喜欢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通身散发着内敛的光芒。这场春雨也是如此,它滋润万物,犹如君子德泽万民;同时,它又无声无息,犹如君子不言而化天下,无为而治天下。

唐代的大诗人各有各的性情,李白飘飘欲仙,杜甫则是循循儒者,所以杜甫才能写得出具有儒家君子之风的春雨。这还不够。春雨的好处还没写完呢。这场让人欣喜的春雨不仅下得是时候,下得柔和,还下得充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么是时候的雨,如果只是淅淅沥沥地下一会儿就结束了,那多遗憾啊。大地的干渴没有解除,万物的生长也就不会那么蓬勃。可是这场雨呢,它下得后劲十足。为什么?出门看看就知道了。若在平时,晚上有月亮,田野固然是黑漆漆的,可是,田野里的小路会反光,江面也会反光,都会显得比较明亮。而今天这个下雨的夜晚,因为云层厚,没有月光,所以,天是黑沉沉的,小路是黑沉沉的,江面也是黑沉沉的,天地都笼罩在绵密的春雨之中,只有江边小船的一点渔火,透出黄黄的光芒。这一点渔火,一下子把整个色调都调亮了,也把诗人的心点亮了。

看到云头这么厚,雨势这么好,诗人放心了,要回屋睡觉了。他躺在床上,还在想着这雨,越想越高兴,不禁开始想象明天早晨的情景了。明天早晨,雨停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样的好雨下上一夜,一定能催开春花吧。等到明天早晨推门一看,一朵朵春花带雨,红艳艳、湿漉漉、沉甸甸,这样的生命,该是何等饱满,何等蓬勃!锦官城里,该成为花的世界,春的海洋了吧。

一首诗,就从一场春雨开始,结束在一片春花、一座春城之中,写得细腻柔和,而又气象万千。可别小看最后这“锦官城”三个字。锦官城是什么?是成都的别名,因为成都一向以织锦著称。三国时期,蜀汉在此设置锦官,管理蜀锦生产,所以叫锦城,之后锦官城也就成了成都的雅称。李白《蜀道难》不是也写过“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吗?所以,“花重锦官城”,其实就是花重成都城,点出了这场春夜喜雨的发生地点。但是,杜甫在这里用“锦官城”三个字,绝对不仅仅是点出地点这么简单,也不是为了音韵更协调。为什么用“锦官城”,而不用“成都城”?因为“锦”是一种最美、最柔和也最华贵的丝织品,而“花重锦官城”,就仿佛是鲜花着锦一般,那是何等的富贵风流啊。所谓春夜喜雨,到这里,真是喜上眉梢,喜上心头,喜不自胜了。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点属于诗人的敏感吧。你看,同样是春雨,北方的春雨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让人感觉到了北国的辽阔和干燥。而江南却是“沾衣欲湿杏花雨”,有着江南特有的灵秀与轻柔。四川盆地则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显得那么富足和厚实。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春雨,就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味道。北方,是厚实的羊肉大葱饺子;江南,是鲜嫩的荠菜小馄饨;而四川盆地,则是热辣辣的红油火锅。无论在哪里,无论有着怎样的风光与风情,让我们一起来期盼一场春雨吧!

农历二月初二,为二月二节,又叫春龙节,龙头节或青龙节。

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祈福纳祥转运的日子。

民间有俗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剃毛头。关于二月二的来历及传统习俗和禁忌,你知道多少呢?二月二这天,除了要剪头发,还有一些禁忌,如不能使用针线。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流传着理发的习俗。为什么这天是剃头日”?

农历二月初二,春回大地,正是作物播种的时节,大地渴求雨水的滋润。龙在中国文化里是主宰风雨的祥瑞之物,俗语里有龙不抬头天不雨一说,因此龙抬头是复苏和吉祥的象征。民俗里,人们选择在这一天剃头,以期许鸿运当头的吉祥预兆。

除了讨吉利,还有禁忌方面的原因。在我们当地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所以理发店腊月底的生意异常火爆,员工从早忙到晚,正月里的客人寥寥无几,有的老板干脆给员工放假、关门歇业,一出正月,特别是二月初二这天就又会客人爆满。

关于理发,北方地区普遍流传正月剃头死舅舅一说。这其实是一种误传,死舅思旧的谐音,清朝初期汉人以正月里不剃头的方式怀念明朝,但又不敢公开与下达剃头令的清政府对抗,就有了上述说法。据了解,北方民间在正月里不剃头,大多是忌讳死舅舅,没有舅舅的人则不存在这种顾忌,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正月里剃头的人也在增多。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农历二月初二还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作为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龙抬头既是人们对于龙的崇拜与敬仰,也代表了人们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的期盼。关于龙抬头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和天文星象有关。而二月二的另一项重要的活动社日也是人们对于土地神的尊崇,在这一天人们要看社戏,喝社酒。但无论进行怎样的活动都是在古代农业社会下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的看重。在现代工业社会下,许多习俗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二月二依旧是一个重要的日子,时代虽然在变,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