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鉴赏辞典》第二百四十九首《望鹦鹉洲悲祢衡》(李白)

 高山仙人掌 2020-04-23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四

 【古风泊客一席谈】

  望鹦鹉洲悲祢衡

     【盛唐·李白·五言古诗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拼音版:

wèi dì yíng bā jí , yǐ guān yī mí héng 。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

huáng zǔ dǒu shāo rén , shā zhī shòu è míng 。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wú jiāng fù yīng wǔ , luò bǐ chāo qún yīng 。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qiāng qiāng zhèn jīn yù , jù jù yù fēi míng 。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zhì è zhuó gū fèng , qiān chūn shāng wǒ qíng 。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wǔ yuè qǐ fāng cùn , yǐn rán jù kě píng 。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cái gāo jìng hé shī , guǎ shí mào tiān xíng 。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zhì jīn fāng zhōu shàng , lán huì bù rěn shēng 。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作品介绍]

《望鹦鹉洲悲祢衡》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怀古之作。全诗前八句怀古,后八句抒慨,刻画了祢衡孤傲的性格和超人的才华,表达了对祢衡的敬仰和哀惜,透出诗人心底怨愤难平之情。此诗刻画人物十分精练,并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深沉含蓄。

[注释]

⑴祢衡:东汉末名士,字正平。《后汉书》有传。鹦鹉洲:长江中的一个小洲,遗址在今湖北武汉汉阳西南。

⑵魏帝:魏武帝曹操。

⑶黄祖:刘表部将,任江夏(今武汉武昌)太守。斗筲人:谓小人。

⑷“吴江”句:指祢衡在黄射大会宾客宴席上作《鹦鹉赋》。

⑸鸷鹗:一种猛禽。喻黄祖。孤凤:喻祢衡。

⑹千春:语出梁简文帝诗:“千春谁与乐。”

⑺天刑:语出《国语·鲁语》:“纠虔天刑。”

⑻芳洲:语出《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译文]

魏武帝治理的是整个天下,在他眼里,祢衡只是一只蚂蚁。

黄祖则是一个斗筲的小人,杀掉祢衡遭到千古的骂名。

祢衡曾在吴江即席写作《鹦鹉赋》,落笔便压倒在座的群雄。

字字铿锵如金玉,句句飞动似云龙。

不幸这只孤凤竟死在恶鹰的血爪下,这一千古悲剧使我伤情。

如同五岳在胸中,心中的起伏怎能平?

祢衡才高为什么得不到施展?只因见识短浅而丧失了性命。

就是因为他的孤芳自赏与刚傲,鹦鹉洲上至今不见兰蕙的踪影。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赏析

此诗大约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或上元元年(760年)春所作。当时李白在江夏写了长诗《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中云:“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可见李白对祢衡是很敬仰的,这首《望鹦鹉洲怀祢衡》,可能是同时所写。

据《后汉书·祢衡传》记载:祢衡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孔融深爱其才,在曹操面前称赞他。曹操因被他所辱,把他送与刘表。刘表又不能容,转送与江夏太守黄祖。黄祖之长子黄射在洲上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令祢衡写赋以娱嘉宾。祢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辞采甚丽,鹦鹉洲由此而得名。后黄祖终因祢衡言不逊顺,把他杀了。李白一生道路坎坷,虽有超人才华而不容于世。这时,他从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望鹦鹉洲而触景生情,思念起古人祢衡来了。故作此诗以表敬仰。

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诗的前四句,首先从刻画祢衡落笔,写他的性格和悲惨的遭遇。曹操经营天下,显赫一时,而祢衡却视之为蚁类,这就突出地表现了祢衡傲岸的性格。黄祖是才短识浅之徒,他杀了祢衡,正说明他心胸狭隘不能容物,因而得到了恶名。

接着四句,举出祢衡的名作《鹦鹉赋》,极赞他的杰出才华。这样一个才华“超群英”的人,命运却如此之悲惨,令人极为痛惜。于是引出下面四句。诗人对祢衡的遭遇愤然不平,他把黄祖之流比作凶猛的恶鸟,而把祢衡比作孤凄的凤凰。祢衡被残杀使诗人哀伤不已,心中如五岳突起,不能得平。

继愤激之情而来的是无限的哀惋。最后四句,诗人为祢衡的才华不得施展而惋惜,为他的寡识冒刑而哀伤。结句把兰蕙人格化,赋予人的感情,似乎兰蕙也为祢衡痛不欲生了。

诗中刻画人物十分精炼,抓住人物特征,寥寥几笔,以少胜多,突出了祢衡孤傲的性格和超人的才华。这两点是祢衡的不同凡响之处,也正是李白所引为同调的。诗中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他把黄祖之流比作“鸷鹗”,对凶残的权势者表示强烈的憎恨;把祢衡誉为“孤凤”,爱慕、怜惜之情溢于言表。由于恰当地运用了这些艺术手法,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深沉而含蓄。

名家点评

严羽评此诗:“才高识寡,断尽祢衡。李榕村曰:前二句向皆错解,玩通章诗意,所痛惜于衡者深矣。虽有才高识寡之言,然至目为孤凤,则操与祖皆鸷鹗之群耳。起句盖言魏武经营天下,而视之直作蝼蚁观者,唯一祢衡也。如此‘营’字方有照应,‘一’字方有著落。且下句鄙薄黄祖,河故起处张大曹操乎?”(《沧浪诗话》)

高步瀛评此诗:“此以正平(祢衡)自况,故极致悼惜,而沉痛语以骏快出之,自是太白本色。“(《唐宋诗举要》)

佚名

赏析

鹦鹉洲,湖北汉阳西南长江中的一个小洲。据《后汉书·祢衡传》载:祢衡少有才辩,性刚傲物。曹操欲见他,衡自称狂病,不肯往。操乃召他为鼓吏,欲当众辱之,反被祢衡所辱,于是把他遣送刘表处。刘表亦不能容,转送给江夏太守黄祖,终被黄所杀。祢衡在江夏作有《鹦鹉赋》,借物抒怀,辞气慷慨,鹦鹉洲即由此得名。李白这首诗,便是有感于祢衡的才华和遭遇而写的。

前四句出以史笔,拈出曹操、黄祖对祢衡的不同处理态度,深刻指出:魏武帝曹操乃经营天下之人,胸怀阔大,尽管受辱于祢衡,却不把他放在眼里;黄祖鼠目寸光,一怒之下杀掉祢衡,正说明他胸怀狭小不能容物,因而落得个千载恶名。四句诗,正反对照,一褒一贬,既评判了历史,又交待了祢衡的遭遇,可谓简捷精当。

下八句,转写祢衡的才华和诗人对他的惋惜。前四句举出祢衡的名作《鹦鹉赋》,借一“超”字和“振金玉”、“欲飞鸣”等形象化的词语,力状其才之高、之大,用以衬托下文诗人内心活动之剧烈。“鸷鹗”,凶恶的大鸟,代指黄祖;“孤凤”,代指才高力弱的祢衡。两种比喻,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已隐隐透露出诗人的爱憎情怀。一个“啄”字,更将历史上那惨痛的一幕作了最贴切、最生动的再现。强者、恶者对弱者、善者的无情吞噬,怎能不使任侠尚义的诗人伤感万端,以至于心中如五岳隆起、愤然难平呢?这里,诗情一再回环,已趋高潮,大有激流决堤、一泻千里之势,令人读来,畅快之至。

然而,下面又是一个突转:“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才高识寡,不懂进退;恃才傲物,终遭杀戮,这是祢衡性格中最可悲之处,也是诗人对他最痛惜的地方。否则的话,以祢衡之才,何施而不可呢?“至今芳州上,兰蕙不忍生。”结语回应诗题,点出鹦鹉洲;赋予兰、蕙以情感色彩,以其“不忍生”,有力地渲染了“悲祢衡”的苍凉气氛,从而大大深化了诗作的题旨。

这首诗中,诗人有以祢衡自况的成份,但也不乏客观独到的见解;冷静的理智与热烈的情感交相为用,使得全诗大开大阖,忽起忽落,既给人以强烈的情的感染,又给人以深刻的理的启示。

佚名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抒怀之作。祢衡,三国时人。因其才华超群,统治者争相邀于幕侧之下,作为自己附庸风雅、装饰门面的点缀。但因祢衡生性刚傲,人格独立,不肯阿附权要、谄媚于人,终不见容于统治者。不仅才华得不到施展,反而屡屡受挫,最后终于作了刀下鬼。关于他,《后汉书》 有非常详细的记载:“祢衡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建安初,来游许(许昌)下,孔融深爱其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吏。孔融退而数之,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处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著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棰地大骂。吏白:‘外有狂生,坐于营门,言语悖逆,请收案罪。’操怒谓孔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鼠雀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如何?’于是遣人骑送之刘表,及荆州,土大夫先服其才名,甚宾礼之。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祖长长射为章陵太守,尤善于衡。射时大会宾客,人有献鹦鹉者,射举巵于衡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衡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后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祖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祖大怒,令五百将出,欲加棰,衡方大骂,祖恚,遂令杀之。射徒跣来救,不及。乃厚加棺敛。衡时年二十六。”黄祖杀祢衡后,将其埋于沙洲之上。后人因号其洲为鹦鹉洲,以祢衡所作 《鹦鹉赋》 著称于世而得名。李白才华超人,一生坎坷,生性狂傲。甚至竟敢“天子呼来不上船”。民间盛传的 “贵妃砚墨”、“高力土脱靴”等,或许未必属实,但确实传神地道出其傲岸特征。乾元二年(759) 冬或上元元年(760) 春,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而返,望鹦鹉洲而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挥笔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已怀才不遇、难容于世的悲叹。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诗首这是“望鹦鹉洲” 而思古;从祢衡落笔,写他的性格特征和悲惨结局。曹操逐鹿中原,横槊天下,八方降服,显赫一时;敢于将其视为蝼蚁之辈的,普天之下,唯有祢衡一人而已。这就突出祢衡傲岸不羁,目空权势的特有性格和个性。黄祖是个才识短浅的人,他杀了祢衡,因而得了千古骂名。这说明了他的心胸狭隘,难以容物。实际上心胸狭隘的又何止他一人。曹操、刘表对祢衡不也都是早存杀机吗?只是他们善玩权术,生性狡诈,生怕被天下所骂,留下不仁不义的恶名,所以才将祢衡一推了之,使了个借刀杀人的诡计。由此可见,任何统治者的宽容都是虚伪的、有限度的。祢衡死于黄祖之手是偶然,他的悲惨结局在封建社会却是客观的必然。

“吴江赋 《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此四句举出祢衡的名作 《鹦鹉赋》,极力地赞誉了他的杰出才华。说他的作品句句有金玉之声,震动心弦,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超群英”的人,命运却如此的悲惨,这是何等令人痛心!于是引出了下面的四句:“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千春,千载,指永远。方寸,指心。诗人将祢衡比作孤栖的凤凰,而把曹操、刘表、黄祖之流比作了嗜杀成性的凶猛恶鸟。丑恶的势力如此强大,祢衡那样势单力薄,孤苦零丁,作为一介书生,竟然遭此残害,这怎能不使诗人哀伤不已?他说自己的心中,犹如五岳突起,愤愤难平!

诗的最后四句,是作者对祢衡被杀的评断。“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是说祢衡你有横溢天下的才干又有什么用?哪里有你的施展之地呢?你自已终于因为才华虽高,但见识太少,被处以极刑!这话讲得很理智,因而,也就异常惨痛。表面是指责祢衡自识太高,人又过分天真,对世事认识不清,以为自已既有千里马之才,就必遇伯乐,终究会遇到千金买骨的圣明之君。这实际上却是把矛头直指统治者,揭露了他们招贤纳土的虚伪嘴脸。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之辈,若是稍逆其意,不要说是威胁到其统治,就是对其尊严稍有不敬,马上便会大祸临头。所以,诗人在这里所表达的不只是对祢衡才华不得施展的惋惜,对他寡识冒刑的哀伤,更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和统治阶层的猛烈抨击。其实,李白自已的境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年进京时,他天真地呼出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满腔热血沸腾,觉得到了皇帝身边,自已的才华就能发挥,能力就可施展,在政治上的高远报负就可实现。然而玄宗却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仅赐给他一个翰林学土的闲散之职。朝中,因为他无权无势,又不肯巴结权贵,卖身投靠,所以屡屡遭到奸佞谄毁,最后终被玄宗“赐金还山”,轰将出去。他与几百年前的祢衡遭遇是何其相似!千古以来正直的文人才士不过都是如此的地位和结局。因而,他悲他愤,借古讽今,把心中的郁闷全部都在诗中倾吐出来。结句“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将兰蕙人格化,赋予了人的感情,借兰蕙的痛不欲生,表达了自已至痛至切怨愤难平的思想感情。高步瀛评价说:“此以正平(祢衡) 自况,故极致悼惜,而沉痛语以骏快出之,自是太白本色。”(《唐宋诗举要》),这话是切中要矢的。

这首诗前八句怀古,后八句抒慨。感情异常充沛。诗中刻画人物,抓住特征,十分精炼。寥寥数笔,以少胜多,突出地强调了祢衡的孤傲性格和超人才华。这两点是祢衡不同凡响之处,也是“谪仙人”李白所引为同调的。而他们的郁郁不得志,坎坷多难又是那样的相似,因而诗中在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时,却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感情色彩。他把黄祖之流比作“鸷鹗”,表现了对权势者的强烈憎恨;把祢衡誉为“孤凤”,则爱慕怜惜之情溢于言表。总起来看,全诗形象鲜明,感事深沉而含蓄。从这首诗不难看出,此时诗人不仅艺术风格已经完全成熟,而且,人生的磨难,使他对社会也有了相当清醒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佚名

赏析

《望鹦鹉洲怀祢衡》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怀古之作。全诗前八句怀古,后八句抒慨,刻画了祢衡孤傲的性格和超人的才华,表达了对祢衡的敬仰和哀惜,透出诗人心底怨愤难平之情。此诗刻画人物十分精练,并运用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深沉含蓄。诗写祢衡独敢“蚁观”魏武,又以“鸷鹗”贱比黄祖,而以“孤凤”赞许祢衡,叹其“才高”不遇,而“寡识”遭害。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曰:“此以正平(祢衡字)自况,故极致悼惜,而沉痛语以骏快出之,自是太白本色。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遇赦回到江夏时。鹦鹉洲,遗址在今武汉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汉书·祢衡传》记载,祢衡曾作《鹦鹉赋》,后被黄祖杀害,埋于武昌城南江中沙洲之上,后人因号此处为鹦鹉洲。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传说群神所居。历代帝王多往祭祀。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有“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侠客行》有“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来日大难》有“海凌三山,陆憩五岳”。《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有“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有“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江上吟》有“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望鹦鹉洲悲祢衡》有“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天门山铭》云“闭则五岳飞尘”。《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云:“携手五岳。

吴江:①又作吴松江、松江。源出今太湖。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三)有“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有“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有“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送崔度还吴度故人礼部员外辅国之子》有“拂羽泪满面,送之吴江濆。”  ②指武昌一带的长江。李白《鹦鹉洲》有“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望鹦鹉洲悲祢衡》有“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鹦鹉洲:在今湖北武汉市西部长江中。三国祢衡作《鹦鹉赋》于此,死后葬此,故名。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有“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有“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赠汉阳辅录事》(其二)有“鹦鹉洲横汉阳渡,水引寒烟没江树”。《赠僧行融》有“诗赋旃檀阁,纵酒鹦鹉洲”。《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有“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另有《鹦鹉洲》、《望鹦鹉洲悲祢衡》。

佚名


《望鹦鹉洲悲祢衡》   [盛唐·李白·五古]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mí)衡。

魏武帝治理的是整个天下,在他眼里,祢衡只是一只蚂蚁。

魏帝:魏武帝曹操。祢衡:东汉末名士,字正平。《后汉书》有传。鹦鹉洲:长江中的一个小洲,遗址在今湖北武汉汉阳西南。

黄祖斗筲(shāo)人,杀之受恶名。

黄祖则是一个斗筲的小人,杀掉祢衡遭到千古的骂名。

黄祖:刘表部将,任江夏(今武汉武昌)太守。斗筲人:谓小人。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

祢衡曾在吴江即席写作《鹦鹉赋》,落笔便压倒在座的群雄。

“吴江”句:指祢衡在黄射大会宾客宴席上作《鹦鹉赋》。

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字字铿锵如金玉,句句飞动似云龙。

鸷(zhì)鹗(è)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不幸这只孤凤竟死在恶鹰的血爪下,这一千古悲剧使我伤情。

鸷鹗:一种猛禽。喻黄祖。孤凤:喻祢衡。千春:语出梁简文帝诗:“千春谁与乐。

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如同五岳在胸中,心中的起伏怎能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

祢衡才高为什么得不到施展?只因见识短浅而丧失了性命。

天刑:语出《国语·鲁语》:“纠虔天刑。

至今芳洲上,兰蕙(huì)不忍生。

就是因为他的孤芳自赏与刚傲,鹦鹉洲上至今不见兰蕙的踪影。

芳洲:语出《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望鹦鹉洲悲祢衡》。此诗大约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或上元元年(760年)春所作。这是一首怀古诗。

祢衡(173年-198年),东汉末名士,《后汉书》有传。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祢衡持才自傲,不会和别人和谐相处。只有俩好朋友:孔融和杨修。即便是好朋友,祢衡嘴上也未曾饶过他们:“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余的人平平庸庸,不值得提。”其实孔融要比他大二十岁。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魏武帝治理的是整个天下,在他眼里,祢衡只是一只蚂蚁。

魏帝:魏武帝曹操。鹦鹉洲:长江中的一个小洲,遗址在今湖北武汉汉阳西南。

孔融著有《荐祢衡表》,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曹操封他为鼓手,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裸身击鼓而羞辱。

大诗人这里言“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表明上赞曹操容忍了祢衡,宽宏大量,但实际上曹操身为丞相却将他用为鼓吏,以及把祢衡送给刘表,都不是李世民一样的人物。

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黄祖则是一个斗筲的小人,杀掉祢衡遭到千古的骂名。

黄祖:刘表部将,任江夏(今武汉武昌)太守。斗筲人:谓小人。

曹操使了借刀杀人之计,把祢衡送给了刘表。刘表一开始对祢衡也很器重,但后来实在受不了祢衡的狂妄,于是就把祢衡送给了刘表的部将江夏太守黄祖。黄祖其实也很重用祢衡,但祢衡还是气得黄祖把他杀了。

在大诗人看来,杨修、祢衡与自己都是相同的人物,自然祢衡被黄祖杀了,大诗人李白实在不能容之。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祢衡曾在吴江即席写作《鹦鹉赋》,落笔便压倒在座的群雄。字字铿锵如金玉,句句飞动似云龙。

吴江有两解:一是太湖流域的吴江,二是武昌段的长江。这里指的是后者。祢衡曾在黄祖之之黄射大会宾客的宴席上作《鹦鹉赋》,文笔超群。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不幸这只孤凤竟死在恶鹰的血爪下,这一千古悲剧使我伤情。如同五岳在胸中,心中的起伏怎能平?

鸷鹗:一种猛禽。喻黄祖。孤凤:喻祢衡。千春:语出梁简文帝诗:“千春谁与乐。”

祢衡的才情天下有名,却被当权者不能容忍,而杀之。岂不是千年悲剧?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祢衡才高为什么得不到施展?只因见识短浅而丧失了性命。

天刑:语出《国语·鲁语》:“纠虔天刑。”

大诗人在此指责了从曹操到刘表到黄祖这样的当权派不能忍人。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祢衡虽然才高八斗,但是情商偏低,太过轻狂,把大多数人都得罪了(祢衡其实是被黄祖的主薄杀的,待黄祖要来解救已经晚了,黄祖十分后悔,就将终年26岁的祢衡葬在了鹦鹉洲),所以,大诗人评价他“见识短”。

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就是因为他的孤芳自赏与刚傲,鹦鹉洲上至今不见兰蕙的踪影。

芳洲:语出《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对这千古悲剧,大诗人万分痛惜。不过,当权派应该做到的是容人,而不是肆意杀戮。

《望鹦鹉洲悲祢衡》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刻画了祢衡孤傲的性格和超人的才华,表达了对祢衡的敬仰和哀惜,联想到诗人自己,也透出诗人心底怨愤难平之情。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