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者丨千古奇人徐霞客(中)

 昵称45109175 2020-04-23


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潘耒
必定骨鸡足山】

在这次万里遐征中,有一个同伴叫静闻,他是一位和尚,曾用指血抄写了一部佛经,他要和徐霞客一起去云南大理,将这部佛经供奉于鸡足山的道场。不幸的是,他们在湘江遭遇劫匪,悲惨逃命,静闻因受劫匪刀伤,几天后竟然病死在广西。

“必定骨鸡足山。”——请把我的遗骨带到鸡足山!这是静闻死前留下的遗言。这位与徐霞客萍水相逢的“驴友”,本来是要徐霞客带着他去云南的鸡足山还愿的。按照常情,一位日益年迈、在万里孤旅中跋涉的人,他现在要为一位萍水相逢的旅伴——这个已死的人,去实现他的遗言吗?

回答是肯定的!

虽然我不信佛,但我和静闻是旅途中同行的朋友,静闻要我带他去鸡足山,我答应过他,现在他已经死了,那我就带着他的遗骨去。我一定要了却他的心愿,不管有多难!

就在此时,广西崇善寺的几个僧人不可思议的正准备私分静闻的随身衣物,徐霞客制止后,收掇静闻的遗骨,办理静闻的后事:“乃先起窆白骨,一瓶几满。中杂炭土,余以竹箸逐一拣取,遂竟日之力。仍以灰炭存入瓶中,埋之旧处,以纸数重裹骨。”


——只得先葬白骨,几乎装满一个瓶子。瓶中杂放着炭灰,我用竹筷子逐一拣出来,竟然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仍把木炭灰存放进瓶中,埋在原来的位置,用几层纸裹好白骨。

“只得戒衣、册叶,乃得抱骸归。昏暮入邓寓,觅烛,重裹以拜,俱即戒衣内着。包而缝之置大竹撞间,恰下层一撞也。是日幸晴霁,故得拣骨涯滨几近竟日。”

——只得到戒衣、经卷,这才得以抱着骸骨归来。在昏黑中走入邓家住所,找来火烛,重新裹好骸骨拜过,全部包好缝起,放在大竹箱内,恰好装满竹箱的一个下层。这一天幸好晴朗,故而能够整天在溪岸边拣骨头。
……
一年后的冬天,徐霞客背着静闻的遗骨和那部经书,抵达了云南鸡足山。当他抵达的时刻,鸡足山古寺中的众僧无不动容。

 “二十六日……余以其穴近仙陀之师为便,议遂定。静闻是日入窆。”

——26日,我觉得墓穴近仙陀之师,就此议定。静闻这天下葬。

这就是对诺言的履行,对逝者的告慰。虽然萍水相逢,当事人已死,我也要跋山涉水,不远千里来完成他的遗愿!

这就是对友谊的珍重,虽然人隔两界,但有了这一履诺,此生已胜人间千百生!

真实的意义】

有一次,徐霞客准备进入湖南的麻叶洞。当地乡民知道了,吓得拿着镰刀、拿着木棒守在洞口。更多的人则是放下手中的劳作,连十几岁的孩子也好奇地赶来,把洞口团团围住,来看热闹。他们最担心的是徐霞客能不能活着出来?因为,他们知道洞中有神龙、妖怪、蟒蛇,它们会把徐霞客吃掉的。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个不停。

徐霞客面带微笑,从容淡定,拿起火把进入了洞中。在洞中,他亲身感受到了洞里的天然奇景,完成探险后,他走出洞口,此时守在洞口的一百多人,立刻簇拥而来,徐霞客对大家说,洞里并没有鬼怪,洞里只有非常奇特、壮观的风景,里边两壁的石质,像光洁的美玉一样,垂下的石柱如同倒悬的菱花,花纹宛如雕刻的一般,奇幻无比。大家看到徐霞客神清气爽,讲的是神采奕奕,无比充满敬佩之情。

据统计,徐霞客一生亲自入洞考察的洞穴达306个,被公认为是中国洞穴探险第一人。今天,无数游客亲睐的各类溶洞、岩洞奇观,徐老前辈在17世纪的时候就已经“打卡”了。他不仅“打卡”,还进行科学考察,是中外历史上第一个系统考察丹霞地貌的专家,对山川地貌、火山溶洞、动植物生长、村落形成及变迁等作了详细记录。他深入考察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特征、分布等,发现岩洞是由于“水冲刷侵蚀”而成,洞中的钟乳石是由含钙质高的水滴蒸发凝聚而成,等等。外国学者认为,徐霞客关于岩溶地貌的考察,比欧洲科学家要早150年到200年。法国洞穴联盟专家让·皮埃尔·巴赫巴瑞说:“徐霞客是早期真正的喀斯特学家和洞穴学家”,美国科学家认为徐霞客是“近代岩溶地貌之父”“最卓越的地理地质学奠基者”。
徐霞客不仅挑战一切,而且从不迷信权威。他痛恨因袭附会,以讹传讹。他说“山川面目,多为图经志藉所蒙。”于是便先后两次游历黄山,最早发现并记录了光明顶、鳌鱼背等处是黄山最高处的古夷平地,考证出黄山是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他是第一个详细、系统勘测并记录下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飞来峰等诸多标志点地形地貌的人。登顶天都峰,徐霞客感觉“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再爬上莲花峰顶,果真发现“其巅廓然,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峰居黄山之中,独出诸峰上”,因而得出莲花峰是黄山最高峰的结论。这一发现令今天的测绘专家们都啧啧称奇,因为现代技术测定,莲花峰海拔为1864米、天都峰海拔为1810米,两峰高度相差54米,而两者相距1100米,一般人是很难通过目测发现这一差距的。

徐霞客每到一地,先审视山脉如何来去,水脉如何分和,既得大势,然后一丘一壑,支搜节讨,做到名山必登,名川必访。无论是目测山的高度、丈量洞的深度,还是探究江河的源头、地形的走势,他都是登就登顶——“从石萼丛错中攀跻山顶”;到就到底——“直迸东底,深峻不可下”,追本溯源,三十年一以贯之。梁启超说,中国实地调查的地理书当以《徐霞客游记》为第一部。李约瑟说:“正是在明代,中国出现了一位写游记的名家,即旅游家徐霞客。他既不想做官,也不信宗教,但对科学和艺术特别感兴趣。他的游记读起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出的东西,倒像是20世界一位野外勘测家所写出的考察记录。”《徐霞客游记》在上个世纪90年代被评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学者潘耒说“宇宙间不可无此奇人,竹素中不可无此异书”!

友谊与遗憾】

这一年,53岁的徐霞客准备继续西行进入缅甸时,遭到了土司木增的善意阻拦,木增说,五月的丛林中瘴气甚厉,还有野人出没,随时会有性命之忧。而此时,经过长年奔波,徐霞客的身体状况已经很不好了 ,最重要的是双脚已经磨烂,用他自己的话说“两足具废,心力交瘁”,权衡再三后,徐霞客最终放弃了进入缅甸的念头。这是徐霞客旅行30年来第一次主动放弃,云南,成了徐霞客人生旅程的终点 。

“吾游遍灵境,颇有所遇,已知生寄死归,也思乘化而游,当更无所挂碍耳。”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徐霞客毅然以冲刺的生命姿态奋斗不息。在他游大理,进保山,过临沧,翻越高黎贡山,抵达腾冲,考察热海,勘踏火山,历时半年后,按照木增的邀请,又到鸡足山游历半年,完成了《鸡足山志》、《江源考》、《滇南游记》等著作,此后便大病不起,瘫痪在床。这一年是1640年,徐霞客再也走不动了,而且病情不断加重,看到这种情况,木增果断派遣八个精壮的纳西族汉子,将徐霞客抬回几千里之外的江阴老家。这些纳西族的汉子遵照木增的嘱托,穿山越岭,披风沥雨,历时半年,硬是把徐霞客抬回了江阴老家。几个月后,徐霞客在病中与世长辞。
徐霞客足以安息了!据说,徐霞客临终时对儿子交代,他死后头要朝向云南方向,意在表达对木增的感激之情。当时,这位木增也是一位著名人物,他世袭土知府一职,不仅是纳西族的作家,也是丽江地区木氏土司世袭中学习汉文化最多的一位,在政治、经济、文化、图书的保存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徐霞客在丽江期间,对这位木土司热衷中原文化十分钦佩,便“连宵篝灯,丙夜始寝”,完成了对木土司《云薖淡墨》书稿的整理编校工作,为木增的《山中逸趣》集写序言等。同时,还指导木增的儿子木宿学习写作。木土司对徐霞客也表示出极大的尊重,可谓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并送给徐霞客若干金银礼物。特别是在徐霞客命悬一线之际,能将他安然送回老家,可见友情之深重。

今天,当无数的旅游者,在丽江木府博物院的门前驻足,瞻仰木增和徐霞客的雕塑时,无不对他们之间的高尚友谊而感动。

死不恨矣】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徐霞客对自己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他说:“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西汉张骞开辟道路,没有见到昆仑山;唐玄奘、耶律楚材,虽然也曾西游天下,但都是接受皇命而前行,有财力、物力的支持。我呢,不过是一个普通老百姓,靠一根手杖、一双麻鞋,跨越了黄河和沙漠地带,登上了昆仑山,游历了广大的西部地区,留名很远的国家,成为这三位人物之后的第四人,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死而无憾,足矣!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诗人臧克家那首为人熟知的诗《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虽死犹生的这些人,他们因给后人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资产,而成为历史中的人物。他们被一次次的评说,被更多的人欣赏、赞扬和一次次激活。弗屏夫说:“徐霞客是他那个时代,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如今,当我再次手握中华书局出版的《徐霞客游记》时,我对这位大旅行家“手攀星岳,足蹑遐荒”的生命记录,不仅充满敬仰,而且感受到一股穿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沉甸甸的,让人踏实;这种力量热腾腾的,让人神往。有道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往今来的每一位仁人志士不都是自己的方式,为这样的理想而奋斗着吗!

作为职业旅行家,徐霞客首先在旅游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与一切功利性的旅行家、探险家相比,他是求知性的。他的一生都在问奇于名山大川,是真正意义上以性灵游、以躯命游,最纯粹、最专业的旅行家。现存63万字的游记作品 ,不仅展现了一位“千古奇人”徐霞客,而且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一部旅游方面的“宝典”。他探奇访幽,得山水风雨之助,唱响了那个时代个体生命人性解放的凯歌,也唱响了一部大自然的赞歌,书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动人的“情感交流史”,使得中国的旅游审美活动系统性的得到了一次重大提升。

因为他卓越的旅行,也使他成为当然的地理学家。“他是中国山岳地理研究的鼻祖 。“由于徐霞客的卓越贡献,我们应该把他看作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地理学家之一。《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具有世界性的科学文献。” 作为一位科学家,他不信鬼神,对地貌、溶洞、水文、动植物、温泉、地质等众多方面都有真实、准确、细致的记录,共记录地貌类型61种、水体类型24种、动植物170多种,名山1259座,岩洞溶洞540多个,50多处文物古迹,几乎百科全书式的提供了地理学方面的史料。为此,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张表格中对比到历代地理名著的考察记录情况:


此外,徐霞客所考察的喀斯特地貌比西方早200年;他弄清了珠江源,纠正了《大明一统志》的错误;纠正了《禹贡》的错误;证明了枯柯河不入澜沧江而入怒江等前人的不少错误……因为旅行,他已经将自己铸造成了一位卓越的地理学家!

在文学方面,徐霞客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据景直书,模范山水”,形容物态,摹绘图景,不仅文字功夫非同一般,而且“风格”独树一帜,完全达到了一位优秀作家的水准。他的游记天趣横生,气象万千,高山大河,源流曲折,喧腾纸上,所记奇景胜迹,灿若繁星,无不让读者称奇赞叹!他现存37首古诗,也证明着其文学方面的实力和才华。

比如,他写山峰:我欲倒骑玉龙背,峰鹤群鹤共翩翩。
写大海:万壑归同一壑沤,银河遥点九天秋。
写瀑布:珠玑错落九天影,冰雪翻成双壁喧。
写积雪:北辰咫尺玉龙眼,粉碎虚空雪万年。
写梅花: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写友情:别君也许携君骨,夜夜空山泣杜鹃。
......
在生态学方面,徐霞客不仅综合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洋溢着对大自然的热爱,这种纯粹的“中国的自然之爱”,让我们真切的感觉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在生态危机严峻的今天,更加激发起我们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责任。

同时,徐霞客还详细记录和反映了民族地区的游历情况,涉及瑶族、壮族、苗族、纳西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节庆活动等,是古代内容丰富的民族学调查实录。他广泛接触明朝末年社会各个阶层,记录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提供了一部明末社会情况的信史。

当然,在励志方面,徐霞客和他的游记也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之源,胜过无数的心灵鸡汤。先不说他遭遇盗贼、战胜饥饿和探险的艰难,单就长期坚持写日记就足以见其恒心,现存63万字的游记,不仅是我国古代游记作品中规模最大的鸿篇巨制,也是对无数写作者专注于一事的励志丰碑。当今天的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书房里,还心存埋怨或懈怠时,不妨想想一千多年前那位“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的大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从20岁开启探险之旅, 50岁作人生的最后一次出发,53岁因“两足俱废”而东归,54岁去世。这一生中,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旅行,不懈的追求着诗与远方。更可贵的是,在那个应举成风的时代,徐霞客选择了一条艰难无比的道路:以生命为代价,以考察大自然为己任,置身风雨寒暑、悬崖峭壁,四处游历,创下众多历史之最,被誉为“旷世游圣”。

徐霞客留给我们的财富是立体的、巨大的,他用最独绝的旅行,最精美的文字,描摹了世间最奇妙的风景,表达了最高洁的情感,追求着最和谐的天人关系,铸造了最真实的科学精神,这不仅是徐霞客成功的根本所在,也是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作者简介】
秦志龙,男,1982年生。工作之余,倾心于“游学”精神的探索研究。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人民日报、中国旅游报、民族文学等媒体发表相关作品若干,曾获“砥砺奋进·旅游惠民”全国旅游美文大赛特等奖,系宁夏作家协会会员。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头条号】、【百家号】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