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之声 2020-04-15 19:30:43 《壹人艺事》每周三,文艺人物与您相约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由于他在长篇小说代表作《百年孤独》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能力,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幻象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命与斗争。瑞典文学院决定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在马尔克斯看来自己的超现实主义正是来源于拉丁美洲苦难的现实。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往往决定了他的世界观。1927年,马尔克斯出生于哥伦比亚一个名叫阿拉卡塔卡的小镇,由其祖父母抚养长大。祖父是个受人尊敬的退役军官,曾当过上校,性格倔强,为人善良,思想激进。祖母博古通今,有一肚子的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马尔克斯7岁开始读《一千零一夜》,又从祖母那里接受了民间文学和文化的熏陶。在童年的马尔克斯的心灵世界里,他的故乡是一个奇异世界,以后,这就成了他创作的重要源泉。成年后入读一所天主教耶稣派学院,专攻法律,但很快因哥伦比亚内战辍学成为一名记者。在担任《观察家报》记者期间,因连载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滩而被迫离开哥伦比亚,他被报社派往罗马,担任驻欧洲记者,自那以后他几乎就生活在国外。马尔克斯曾经生活在巴黎、委内瑞拉,最后定居在墨西哥城。 马尔克斯最为著名的作品是《百年孤独》与《霍乱时期的爱情》。前者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书中穷尽了各种孤独,也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的荒诞。小说的开头“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被无数人模仿,被大众视为经典。 后者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小说里的无数段爱情故事,都有同一种特色:与死亡和时间相关;走极端;爱情最后都成为了胜利者。《霍乱时期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死了一个流浪摄影师,用他的死亡和乌尔比诺医生的死亡为开始,叙述这些爱情。而结局,阿里萨和费尔米纳虽都已接近死亡,但他们的爱情依旧是胜利的。看似漫不经心的开头其实却是最有深意的安排,而且语言都美得恰到好处。 马尔克斯曾在《百年孤独》里写道:“一个人不是在该死的时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时候死。” 2006年,他因病宣布暂时封笔,6年后被诊断出罹患老年痴呆症,完全停止了写作。2014年3月6日,马尔克斯最后一次公开亮相,和亲友媒体一同庆祝了87岁生日,当天他精神不错,胸前还别着《百年孤独》中写到过也是他最爱的黄玫瑰。一个多月后,4月17日马尔克斯因病辞世。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资料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网站。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账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播音:雷梦青(实习) 编辑:赵倧博 雷梦青(实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