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鉴赏辞典》第三百六十二首《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杜甫)

 高山仙人掌 2020-04-23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作者介绍】

 【赏析一~~赏析三

 【古风泊客一席谈】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中唐·杜甫·七言绝句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拼音版:

yǎn jiàn kè chóu chóu bú xǐng ,wú lài chūn sè dào jiāng tíng 。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jí qiǎn huā kāi shēn zào cì ,biàn jiào yīng yǔ tài dīng níng 。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作品介绍]

 《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九首诗写草堂一带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触。前七首写早春、仲春、晚春景物,后二首写春去夏至之景。从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诗人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思想感情,加强艺术效果。

[注释]


①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②眼见:眼见得。愁不醒:客愁无法排遣。
③无赖:谓春色恼人。江:指浣花溪。
④遣:排遣。深:很,太。造次:匆忙,仓猝。
⑤丁宁:再三嘱咐。

  [译文]

其一
眼看客居他乡的我正愁得无法排解,你这无赖的春色竟来到江亭。
你让花儿开放就已经十分鲁莽,还让黄莺对我喋喋不休地乱鸣。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最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有《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赏析

这组绝句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夏之交,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组诗之后。当时作者卜居成都草堂。

整体赏析

这组诗写村居感受。全诗以“客愁”为纲,分写草堂一带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触。

第一首诗写因旅居无聊而恼春。上两句是在写杨柳之美,下两句是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自己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全诗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

在章法上,九首诗虽各自独立成篇,然逐章相承,首尾照应,有前后次第和内在脉络。在技巧上,全诗用拟人手法,把春写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新鲜生动的比喻,使景物展现出灵动活泼之姿。

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组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名家点评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苕溪渔隐曰:古诗不拘声律,自唐至令,诗人皆然,初不待破弃声律。诗破弃声律,老杜自有此体。如《绝句漫兴》、《黄河》、《江畔独步寻花》、《夔州歌》、《春水生》,皆不拘声律,浑然成爱,新奇可爱,故鲁直效之。

明代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唐云:香山鼻祖。

明代李东阳《麓堂诗话》:杜子美《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蹊径。韩退之亦有之。

明代王嗣奭《杜臆》:兴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兴》,亦《竹枝》、乐府之变体也。“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领。愁不可耐,故借目前景物以发之。杨铁厓曰:学杜者先得其性情语言而后可;得其性情语言,必自《漫兴》始。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申涵光曰:绝句,以浑圆一气,言外浑然为正,王龙标其当行也,太白亦有失之轻者,然超铁绝尘,千古独步。惟杜诗别是一种,能重而不能轻,有鄙俚者,有板涩者,有散漫潦倒者,虽老放不可一世,终是别派,不可效也……“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语尚轻便;“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似今小说演义中语;“糁径杨花铺白毡”,则俚甚矣。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七言绝句,至龙标、太白,入圣矣。少陵自是别凋。然宋、元以还,每以连篇作意,别见新裁。王、李遗音,已成《广陵散》;渊源故多出自少陵也,特声韵比杜谐贴耳。明空同、大复,多效此种。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绝句以太白、少伯为宗,子美独创别调,颓然自放中,有不可一世之概,卢德水所谓“巧于用拙,长于用短”者也。

其一

宋代吴开《优古堂诗话》:唐杨巨源《早春》诗云:“马蹄经历应须过,莺语丁宁已怪迟。”盖效杜子美所谓“莫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明代王嗣奭《杜臆》:“眼见客愁”者,春色也。春色安得有眼?奇得可笑。“即遣”、“便教”,俱着春色说:“花开”、“莺语”,因客愁而娱弄之使醒:此春色之无赖也。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此因旅况无聊而发为恼春之词。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蒋云:骂春色。“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眼见客愁”句下)。

佚名

赏析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这首诗里恼春烦春的情景,就与《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过一在乱中,愁思激切;一在暂安,客居惆怅。虽然抒发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乐景写哀”(王夫之《姜斋诗话》)则哀感倍生的写法。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佚名

赏析

这九首绝句大致作于上元二年(761)。其时诗人已年届五十,正客居于搭成不久的成都草堂。九首诗经春至夏记述着诗人复杂的“愁”怀。所谓“漫兴”,即“兴之所到,率然而成”(王嗣奭《杜臆》)。既有随意无拘的意思,也含有散漫不羁的态度,但其命意都是很深刻严肃的。

首句是说“客愁”之沉重。“眼见”,意同“眼睁睁地看着”,既含有不如意的现实(“愁不醒”)即将到来的意思(这一层大抵相当于“眼见得”);又含有个人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能听任现实(“客愁”)自行发展的意思(这一层大抵相当于“干瞪眼”)。“客愁”即客居他乡之愁。这一句是说:春天来了,客居他乡的诗人满心都是忧愁,而且,随着春色的日日加深,他的客愁也日日加重,眼见已是病入膏肓,不能转醒了,但又无可奈何,只能听其折磨。这里不仅写出客愁之重;而且写出无法排遣;更重要的是,它将这种“愁”描绘成一个动态的不断增加的过程,显示客愁与春深在同步加重。第二句才具体点出“愁”的原因,乃是由于“春色”,当然春色本无所谓愁与不愁,只是由于诗人在愁,便移情于春色,反令人觉得这愁像是春色惹逗出来似的。而在诗人看来,春色岂止是“惹逗”出忧愁,而且简直是“无赖”。“无赖”一般是指人的刁蛮强横,泼皮无耻,用来说“春色”,显然也是诗人的移情,意即:春色不仅“厚颜无耻”地在诗人眼前搔首弄姿,以媚诱人,而且还对诗人相欺以无理。“到”字表明春色是一步步逼近的,可以想见诗人是怀着怎样的不情愿无可奈何地忍受着她的欺迫。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正像一个目不斜视身无分文的正经男人,被一群花枝招展、嬉皮笑脸的娼妇所围困.拉扯,简直叫他无处逃避、又无法忍受而又不得不忍受。那么“春色”是怎样“无赖”的呢?“即遣花开深造次”,此其一;“便教莺语太丁宁”,此其二。“造次”,有匆遽、轻率之意;丁宁即叮咛,本指嘱咐再三,“太叮咛”就显得罗嗦得可厌了。在诗人的眼里,花儿不仅开得太快,而且开得过于轻浮;莺儿不仅叫得太频,而且“亲热”得让人厌烦。“即”和“便”都是说来得太快太早;“深”和“太”都是说来得过分。同是春天,在别人看来而且按照常理应该是鲜花悦目,百鸟悦耳的,但在杜甫,却是另一番感受,不仅是不悦,而且是厌恶、憎恨,这恰好表现了他的“客愁”之甚。人总是带着感情面对事物的,这里就是证明。

这首诗在手法上突出的“漫”的特点就是遣词用字的俚俗随意。“眼见”、“无赖”,“造次”,“丁宁”都是俗语俚词;“愁愁”相叠,“即遣”、“便教”相应,看去都似不经意间的信口而出;而“客愁”之“不醒”,“春色”之“无赖”花“造次”莺“丁宁”,表义上似乎很为草率不雅,但这恰恰表现了作者情怀:百无聊赖,毫无兴致甚至冷眼以待,同时也与诗的命题相应。这正见出杜诗从命意、到立题、到谋篇、布章、遣词、造语,即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精心经营、一丝不苟,以及它所达到的高度完美统一和风格多样。如果认为老杜在游戏笔墨、潦倒情志,那就大错特错了。

佚名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中唐·杜甫·七绝]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眼看客居他乡的我正愁得无法排解,你这无赖的春色竟来到江亭。

眼见:眼见得。愁不醒:客愁无法排遣。无赖:谓春色恼人。江:指浣花溪。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你让花儿开放就已经十分鲁莽,还让黄莺对我喋喋不休地乱鸣。

遣:排遣。深:很,太。造次:匆忙,仓猝。丁宁:再三嘱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这首绝句是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绝句漫兴九首》的第一首。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九首诗写草堂一带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触。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眼看客居他乡的我正愁得无法排解,你这无赖的春色竟来到江亭。

眼见:眼见得。愁不醒:客愁无法排遣。无赖:谓春色恼人。江:指浣花溪。

因为有客愁,所以春色所至,反而添了大诗人思念故乡的惆怅。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你让花儿开放就已经十分鲁莽,还让黄莺对我喋喋不休地乱鸣。

遣:排遣。深:很,太。造次:匆忙,仓猝。丁宁:再三嘱咐。

本来,鲜花盛开、莺歌燕舞正是春天美丽的景致。但反而使大诗人恼春,实则反映了大诗人客愁之深。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七言绝句组诗的第一首。全诗表明抒发了大诗人恼春的情绪,实则反映了大诗人对于躲避战乱暂居成都的无奈和思乡的忧愁。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