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什么是爱情?疫情期间我终于想透彻了

 kittywei 2020-04-23

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
一开始女生不顾一切,即便深渊也纵身一跃。
男生不知道是心动还是感动,总之相爱、热恋、像烤焦的糖一样黏在一起。
 
只是,男生很希望:
“她和我一起学习,一起去图书馆、一起去剧院,一起去博物馆,一起去看我喜欢的电影。
但就在我兴致勃勃给她读书感悟,总以她最后打个哈欠而告终。”
男生会失落,有要求,就会有争吵。
所以柴米油盐、瓶瓶罐罐的事会被当成借口爆发冲突。
最终,男生逐渐把自己藏了起来——“以后就各干各的吧,吵闹声像音符,倒也相安无事。”
 
四年过去,女生怀孕了,抱怨男生付出不够。
终于在女生怀孕八个月时,因为一些小事,他们又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男生说,“我们真的分手吧,这句话在我喉咙里卡住无数次。”
然后他摔门而出,在满是疫情的,无人走动的大街上。
拿出手机,给我发了以上一大段文字。
 
这就是真实发生的,至少70%以上家庭都在上演的,「三观不合」的故事。
男生说:
“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每天浑浑噩噩。明日会走向何方,迷茫至极?”

爱情的第一个阶段
什么是「爱情」呢?
四个阶段,四张图讲清楚。
 
你想想,你和另一半,是如何走到一起?
是不是,你一直在黑暗的田野中痛苦摸索,突然一束光照你身上。
你感觉温暖,能看见前方的路,甚至能看到自己。
 
弗洛伊德在他的《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3岁的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妈妈,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妈妈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一束光,找到自己身上。这就是恋爱的初启,什么意思呢?

其实,是「信息交互」。

心理学上有个叫「吸引力法则」,大体就是:
“你越喜欢她,就会更探索她;更探索她,就会更喜欢她。”
所以谈过恋爱你就知道(没谈过的请凭想象),在热恋期,你们会疯狂发短信,见面,用各种形式去了解对方和表达自己。
 
恋爱的初始,就是在「信息交互」。
不仅是你,狮子、孔雀、大猩猩等等动物,都有展示信息和了解对方信息的需求。
这是为什么?
 
「后叶催产素」( Oxytocin)在发挥作用。
美国康奈尔大学生化博士辛迪·奈克斯,曾经调查并测试37种不同文化氛围中生活的5000对夫妇,得出结论——脑垂体分泌的「后叶催产素」能够让我们产生依恋,信赖别人,变得开放,获得安全感的感受。
(大脑还要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产生愉悦感,用于奖励你接触对方)
 
产生「依恋」(完整叫“客体依恋”,Object attachment),是一个极其重要标志。
很多时候,我们的「自我」就像一颗封闭的弹球。
而在对外部产生「依恋」时,弹球的一部分会打开,外界信息进入,才会让自己和外部形成关系。
开始「信息交互
所以,什么叫爱情。
第一阶段,依恋——后叶催产素,让你开始打开自我,交互信息,任何人都会有。
所谓“酒入愁肠,化入相思泪”,“剪不断,理还乱”,都在其中。

爱情的第二个阶段
但是为什么,你一定要去「交互信息」?
因为这是你的原欲,是你的中央杏仁核里天生自带的本能——寻求熟悉,远离陌生。从而繁衍生息。
 
那什么叫熟悉?什么又叫陌生?
熟悉,分为两个步骤:
1、通过信息交互,对TA形成相对稳定的「感知或认知观念」
2、通过感知或认知判断是否符合已知观念;
比如,接触了一段时间,你大概就清楚了:
“哦,原来他是这样的人——性格温和、很会照顾人、有时候很马虎、工作也拼劲十足。”
其中,会照顾人,工作拼劲十足都是符合我价值观的。 
彼此开始形成对对方的认知
而观念被人们大体分为三类:
1、价值观——电影好看还是不好看?女生胖点好还是瘦点好?
2、人生观——这辈子活着什么样子?去北上广还是四五线?
3、世界观——世界是如何形成?有造物主吗?什么叫自我?什么叫世界?
当然,就是你熟悉的——三观。
 
就像故事中的男生和女生一样:
男生喜欢叔本华和尼采,女生喜欢宫斗剧;
男生在图书馆感受书籍的乐趣,女生喜欢刷刷手机;
这些都是观念,观念经常碰撞,就会引发冲突。
当然也可以不冲突,很多“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更多也就是“生活同一屋檐下,吵架无数,到最后心里各处安放”而已吧。
 
画出来就看得更明白:
两个人在一起,其实并不是两个「人」在一起,而是两个人五彩斑斓的「观念」在一起。
「观念」结合越多,关系越紧密和信赖。
但人脑为了节省能量,不可能一直探索信息,这个结合过程通常就有窗口期,后叶催产素往往在半年-两年间,会大幅衰减。
大量的老夫老妻,在一起其实交流不了什么,更多是各说各的。他们封闭了探索窗口,不愿改变自己观念。
过了窗口期,各自选择封闭
这就是爱情的第二阶段,“观念构建”。
不过,构建的过程,往往都是用自己的观念,去理解别人。所以这个观念经常都有很多问题。
比如父母总认为孩子不听话,妻子总是埋怨父亲不关心自己...


爱情的第三个阶段
以上,就是90%的伴侣,所涵盖的爱情。
整个过程,生物性目的就是为了「繁衍」。(有些人也是为了解决孤独,归属感等问题)
 
从“后叶催产素、多巴胺、内啡肽、中间杏仁核释放的认知驱动...”这一整套恋爱机制,是进化本能赋予给我们的。
每个人都可以体验,你可以理解,这是恋爱的,基础套餐。
 
有基础套餐,那就必定有升级套餐。
很多人的爱情,即便过了激情的窗口期,也依旧你侬我侬,依旧举案齐眉,让人好不羡慕。
所以,第三个阶段!
「认知重构」,闪亮登场!
 
什么意思?
刚刚我们说到,爱情的第二个阶段是匹对三观。
那「观」是什么?观是「观念」。
什么是「观念」?
是你对他人、事物、对自己、世界产生的不同感知或认知模型。
 
但是,这些「观念」(模型)到底是什么呢?又是具体如何形成呢?
不好意思,这里有点深入,不得不提到「认识论」。哎,算了,我是叫道长,但不想道理太多,废话很长。
所以直接举案例🌰:
现在,桌上有一台iPhone,你看到它了,但你认识它吗?
你说,这咋可能不认识,每天都在使用。
OK,「使用」,就是你的认识角度。
你会“开机关键、锁屏、滑动和放大照片、会切换App,在Appstore里下载,会有iCloud...”
你对于iPhone,是基于「使用」。
 
但除了「使用」,一个人和一台iPhone之间,还有很多视角。
比如,工程师和iPhone的视角。
如何优化其中A12芯片?摄像头的安装比上一代有什么区别?人脸识别技术的可靠性到底有多高?
设计师和iPhone的视角
开机页面是什么?按钮在左边一点点还是右边一点点?字体用什么?
 
而且,还有App开发者的视角,供应商的视角,甚至美国人消费者视角,国内消费者视角...
视角无穷尽,对iPhone的认识就无穷尽。
 
对于一个人,同样如此。
你和TA在一起,关系视角不一样,看到的TA,也完全不一样。
比如母亲通常会认为自己很了解女儿,但换一种关系,比如女儿同学对于她的了解,母亲可能完全不知道。 
一个人,是异常复杂的。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关系,往往也只有无数种
换几种关系,你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
 
所以,我在表达什么呢?
爱一个人,那就去认识她。
哪怕你认为对她了如指掌,但不好意思,你可能只是了解了她万分之一。
你想想,如果把她的一生制作成电影,你一年都看不完。更别说,她接触的每个人,对待每件事物的想法情绪...

爱情的第三阶段是干嘛?重构认知。
换一个视角,换一种关系,世界就不一样了。
通过微观、宏观、不同关系等不同维度重新认识
你和她是恋人关系,那能不能一起做一个产品,从产品设计,制作,销售。你会看到完全不同的她。
你和他一直家长里短,能不能玩一次真心话大冒险,探索彼此更多秘密。
 
《少有人走的路》里提到一个故事:
“一个人问教授,我不爱妻子了,怎么办?”
教授回答,“那就去爱啊!”
爱(Love)是动词,不是像第一阶段那样,仅仅表达“依恋”的感受。
爱他,就去认识他吧。认识他,那就切换不同关系吧,切换不同关系,那就改变观察视角吧。
就像桌上的一杯白开水,看似普通吗?
用显微镜,放大镜,三棱镜,完全都不同。
 
《春光乍现》里有一句话,
“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是爱情的第三阶段——「认知重构」。
人生无处不认知。如果恰好你的另一半和你一起认知探索世界,一起成长,建立更大边界。那恭喜你,你很幸福!
这过程就是把第一和第二阶段重新做一遍,形成第二曲线,第三曲线。
但,这有点难。
因为爱情毕竟是双方的,就像故事中,如果一方选择完全封闭,还是很难跨越周期。

第四个阶段
第三阶段是豪华套餐,当然还有顶级套餐。
那就是Soulmate,灵魂(精神)伴侣。
最终,爱情的第四阶段,也是最高阶的阶段——精神共生。
 
首先,警告⚠️
此阶段往往可遇不可求,极难有人遇到。
 
讲个故事吧:
诗人鲁米是阿富汗人,那时候是成吉思汗时代。
为了躲避蒙古大军,迁居到土耳其,成为苏菲教派的宗教领袖。
苏菲教派就有一个传承:找到你灵魂伴侣(Soulmate),和他同修。
鲁米确实找到了灵魂伴侣,叫夏姆斯。
夏姆斯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苦行僧,一次走在沙漠中,有一个声音问他:我可以帮助你找到你的灵魂伴侣,为此,你愿意付出什么代价?
夏姆斯毫不犹豫说:我的头颅。
 
之后,夏姆斯和鲁米相遇,他们深深相爱(同性),总是相伴在一起。
由于同性,招致了鲁米家人的愤恨。
鲁米的儿子,杀害了夏姆斯,还将夏姆斯的头颅送给鲁米,没想到一语成谶。
之后,鲁米长时间陷入痛苦中,开始写诗,寻找夏姆斯的踪影,直到有一天顿悟:
我为什么要寻找他呢?
我不就是他吗?
他的本质透过我而显现。
我寻找的,只是我自己。
 
鲁米说,我寻找的,只是我自己。
什么意思?
第三阶段是共建认知,其实和同事、朋友、生意场伙伴也可以做这事。
第四阶段不是简单认知同频,而是做到了感知同频。
是在蜿蜒的溪流中,突然感受到,“药炉烟里,支枕听河流。”
是在初雪之时,脑子里都想着向对方表白。
是在去同一座城市,天生就觉得适合恋爱。
是在彼此接触灵魂时,不再害怕。
是你正在寻找的东西,也在寻找你。
即便放下「认知」,「感知」也高度同频
人的底层算法,毕竟就是感知算法。
是靠情绪,靠心境,靠灵魂。
即便你不知道这件事,即便没在身边,也能感触到。
So,遇到了,就为她献上头颅吧。这是多么可遇不可求。
 
遇不上,那就和另一半共修感知吧,一起读文学,一起体悟这个世界。
总之爱的功课做不完,用你一生都做不完。

最后的话
So,爱情的四个阶段:
1、信息交互
2、构建观念
3、重构认知
4、精神共生
你和你的TA,是在哪一个阶段?或是想去到哪一个阶段?
当然,除了第一和第二阶段,其它两个相互之间,并无逻辑关系,都是独立。
 
送你一句话:
如果你还没有疯狂,那就让自己疯狂吧。
爱一个人,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