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融壹账通:硬核科技,硬核人才

 天承办公室 2020-04-23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开始频频在世界级科技比赛上夺冠,金融壹账通便是其中常客。前不久,金融壹账通旗下人工智能研究院GammaLab参加第十四届国际语义评测比赛,在自由文本信息抽取竞赛中拿下两个子任务排行榜的冠军。

该赛事由ACL(Associationfor ComputationalLinguistics,国际计算语言学会)词汇和语义小组SIGLEX和SIGSEM组织的词汇与语义计算领域的国际性权威技术竞赛,始办于1998年,参赛者覆盖国内外一流大学及知名公司,代表着行业内最新国际技术和水平。

2018年至今,类似的比赛GammaLab参加过很多,凭借领先行业的技术力量,九次取得世界第一的成绩,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去年8月,由其承建的平安普惠金融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成为科技部公布的15家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中唯一一家综合金融机构承建的平台。

故事的开头还得从马明哲说起。

1

招揽全球顶尖人才

“我们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金融行业,而是互联网公司。”马明哲在2013年的新春讲话便意识到了互联网科技变革的趋势,并提出“科技引领金融”的战略,开启了平安集团科技转型的大幕,来自全球的顶尖科技人才开始云集于此。

金融壹账通Gamma Lab AI研究院负责人徐国强记得他面试时,现任金融壹账通联席总经理的邱寒当时只跟他聊了三分钟便邀请他参加当天的晚会。徐国强认为,这是一家非常清楚自己人才需求的公司。手握BAT等国内领先企业Offer的徐国强,就这样加入了平安。

2017年,金融壹账通正式成立GammaLab,不到十人的团队开始埋头搞研发:建设数据壁垒,沉淀团队代码库,探索模型调优技巧,在项目中优化算法框架。

2018年5月,GammaLab第一次参加国际竞赛,取得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好成绩,在微表情国际权威评测OMG微表情竞赛中击败TencentAI Lab、香港科技大学HKUST、UIUC等国内外企业界和学术界的诸多专业团队,以优异成绩位列榜首,拿下第一个世界第一。

在竞赛中,GammaLab开始快速成长。九次取得世界第一的同时,GammaLab完成了智能对话配置中台、金融文本标签化中台等多个金融AI中台的建设,支撑数十个业务项目成为金融壹账通乃至平安集团的科技核心驱动力之一。

事实上,GammaLab仅仅是金融壹账通内部优秀科研人才构成中的一部分,随着时间发展,金融壹账通积累了大批科研人才,不断增强科研硬核实力。

“我之前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当讲师,工作节奏比较慢,除了教课、写论文等,空余时间就喜欢钓钓鱼、看看书。”金融壹账通DaaS负责人、资深智能风控解决方案专家陈烨说,骨子里那种想做一点别人替代不了事情的情怀,让他选择了转型并最终来到了金融业。

陈烨清楚地记得,入职金融壹账通的第一天,人刚坐下来,任务就下发了,需要他在第二天之前完成一个项目的优化,“那一次,开工第一天就加班,我立马感受到了平安的节奏,还好在第二天的汇报中,优化版顺利过关,到了终版时,那个项目已经优化了至少20个版本,也是从这个过程里感受到了平安对待项目的重视感。”

陈烨说,除了金融行业服务外,我们也经常对接政府项目,在材料编写时除了设计适合政府场景的解决方案外,对实事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也很重要。为了更深入地学习理解国家政策要点,并将理解应用于政府服务方案的设计中,陈烨及其团队迅速开展角色转变,在关注、发展领先金融科技的同时,不忘关注政治时事,并借助“学习强国”等APP工具各类公众号阅读进行碎片化学习,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国家政策动态、关注金融科技发展,将学习成果应用于方案及项目实施中。同时,对团队内组员的考核要求从过往单纯的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到更加综合的方案设计及应用服务能力上,不断提升团队整体能力素质。

虽然很多项目是从0开始的,但是经过这几年的磨合与积累,数智化的产品体系已经确立,随着客户服务经验越来越多,行业知名度的不断上升,团队的凝聚力也越来越强。

目前,陈烨的团队不仅为各大、中、小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提供解决方案服务,同时也承接了大量政府科技服务项目,实现多场景的科技赋能。

2

持续加码科研投入

论一家科技公司的发展,人才绝对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这一切,离不开真金白银的科研投入。

结合金融壹账通2019年的财报可以看到,金融壹账通最近几年的研发投入在大幅增长:2017年是5.37亿,2018年是8.21亿,2019年是11.47亿;研发投入占比更是惊人:2018年全年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58%、2019年全年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49%。

从人才结构上来看,金融壹账通研发人员占比将近46%。正是这些科研人才挑起了“科技让金融更简单”的重任。

作为中国平安孵化的科技公司,其在科研人才积累上深受平安集团的影响。

平安集团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蔡方方曾说过,要用一个组织机制把精英和团队聚合起来。第一发挥合力,第二减少内耗,第三聚焦。因为精英们的想法很多,有很多东西是局部最优的,但不是整体最优,所以要打破本位主义,通过绩效去牵引。在平安每个人有自己的指标,但除此之外还有整个团队的指标。团队指标分解到个人指标,指标之间要造成衔接,通过精英制+团队精神减少内耗。

可以说,KPI与团队精神的有效叠加,让“协同增效”变得更直观。

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曾表示,“这些年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引进人才,积累了很多顶级科学家人才,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成果沉淀。无论马明哲董事长还是我个人,都非常鼓励同事去创新。”

这些硬核人才实力,最直观地表示展示在专利积累上,根据中国平安发布的2019年度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末,平安的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21383项。平安已设立8大研究院,57个实验室,拥有近11万名科级业务从业人员、3.5万名研发人员、2600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2019年,平安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已公开专利申请数位居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截止2019年,金融壹账通国内外专利申请已经超过3300项。

3

融入场景加速转化

金融壹账通“科技+场景”全面落地的同时开始了“科技+生态圈”的探索之路,与大手笔追加科研投入一样,这又是一个为了“谋未来”而开始的探索。

去年5月,金融壹账通正式发布面向金融机构的科技“APPStore”——GammaO开放平台。该平台的定位是“连接者”:一端连接亟需科技赋能的传统银行,一端连接包括开发者在内的科技服务商。

一个庞大的开发者生态开始构建。

除此之外,针对银行机构在信贷业务方面的痛点,金融壹账通Gamma无接触银行解决方案结合银行机构实际信贷场景,融入领先的金融科技及金融工具,帮助银行机构实现信贷流程线上化和智能化。

具体而言,客户仅需从手机端填发起产品购买请求,银行就可以在线上完成产品咨询服务、在线面审、材料搜集、合同签约等信贷业务全流程。通过语音识别、OCR等技术代替以往人工操作,有效提升信贷环节办理效率,提升了业务效率和贷款客户体验,为银行打造出线上信贷业务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切离不开金融壹账通真金白银的科研投入,离不开科研人才的智力贡献。我们需要庆幸,国内正在涌现出一批如金融壹账通一样的科技企业,不仅在于他们在国际上拿了多少个“世界第一”,更在于他们“以未来为目标”对行业带来的改变。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个个体。

杰克.韦尔奇在《大道至简》中说: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远比开发一项新战略更重要。这一宗旨适用于任何企业。

科技研发上的投入以及对科技人才的重视,意味着金融壹账通看中的不是短期盈利,而是更加长远的未来。凭借灵活多样的产品矩阵和科技服务能力,金融壹账通将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把“科技让金融更简单”落到实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