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科技普遍超越世界的一百年,这一时期的中国样样都是世界第一

 zopoba3958 2020-04-23
大明自朱元璋、朱棣以后,虽然,皇帝大多不勤于政事,大臣们互相告密揭短,有时还有太监作死般地秀智商下限,但是,不可否认明朝的生产技术确实高超。无论是种地打粮,还是用纺线来织布,各个行业都使用了“高科技”进行着生产活动的。
这其中,高科技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普及凿井浇地和水车灌溉,更新了轮作等耕种方式,还发明了许多新型的绿色环保肥料和增加土地肥力的技术。另外,在农具上的高科技更是层出不穷:采用生铁淋口技术制作出来的器具结实还很耐用;人力犁“木牛”大大解放了劳动力;给稻谷脱粒的设备“稻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手摇的小水车“拔车”提高了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程度。
可以说,早在工业革命到来之前,这些农具就已经达到了传统机械动力的顶尖状态。
出现在南方的基塘,不仅种桑养鱼,还借着养鱼消灭了令人发慌的疟疾,这让当时西方的传教士惊呆了眼。而更让人惊叹的是一场稻种革命:北宋时期,传入的一种产量极高,一年可以三熟的稻种,在南方传播开来,一下子就大大地提高了南方农业的经济发展水平。
有人甚至评价说:“它的意义无异于二十世纪爆发的绿色农业革命。”对此,西方的传教士,对中国这一时期的评价可谓是大加赞赏,比如说,利玛窦在书信中写到:“西班牙在农业上的生产水平远远比不上中国。”金尼阁在书中直言:“欧洲可以种植的作物,在中国遍地都是,并且,产量是欧洲的好几倍,而且,大米、小麦、鱼和肉类的价格都很便宜。”曾德昭则说:“在中国,不仅有勤劳努力的农民,还有各种超乎想象的先进农具。无论土地有多么贫瘠,中国农民都可以在上面种出粮食来。”
从公元1522年,明世宗嘉靖元年,到公元1573年,明神宗执政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根据明末清初年的理学家张履祥的记载:当时,江南一带的平均亩产量已经高达一千二百多斤了。而根据嘉靖年间《沈氏农书》中的记载:珠江流域一带的最高亩产值已经突破十石了。嘉兴地区农工的个人劳动生产率,最高可达五十六石稻米,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八千五百多斤大米。
这些数据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不仅康乾盛世时期,田地的产量没有这么多,就连被近代史学家们吹捧的民国十年建设期间,都没有达到过这个数字。根据现代农业学家的统计:在早稻推广以前,中国南北方的平均产量就已经接近三百五十斤了。而到了清朝末期至抗战爆发的前夕,中国最高产量也就只有二百九十斤罢了。
在明朝这样高度发展的农业之下,手工业更是轰然崛起,向来就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纺织行业,也一下子突飞猛进了。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新设备如雨后春笋般陆续涌出,新型纱绸机和改机功率远超前朝......这些设备织出来的成品不仅细密,种类还十分丰富,用明人的话来说就是:“四海之内难寻敌手”。
新兴棉纺行业更是无可抵挡,使用先进的五穗纺车制造的商品,其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产出效率高,产量大。更让人感到震撼的是,江南地区使用的水转大防车,这可以说是当时全球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一个农妇操作该设备生产,效果可顶三个壮汉,一天则可以轻松突破上百斤的产量。
在军事上,明朝的生产力水平也是十分高超的,清朝末期引进的西方军火科技,只是明朝军事水平的一个缩影罢了。欧洲的军事成果传入国内后,明朝的军工就对其进行了一番改造,大大增强了其战斗力。比如说:红夷火炮,明朝引进以后,就用钢管冷却技术铸造它,大大提升了火炮的战斗力和使用时长。
而西方掌握冷却技术,还是在美国南北战争之时。
除此之外,明朝的神机营3600步兵1000骑兵400炮兵。其用霹雳炮4600杆(步骑兵用的多管步枪),合用药9000斤,重八钱铅子90万个,大连珠炮200杆(子母冲快炮,子冲相当于炮弹),合用药675斤,手把铳400杆(炮兵用的防身手枪),盏口将军160位(重炮)......除神机营,明朝还有数个炮车营。
这就像武侠小说里常说的一样:一种强大的内功,可以提升自身的杀伤力。明朝就是凭借着自己在生产上的“内功”,而屹立于世界之林。
最终,在社会各方面的推动之下,明朝的商业也蓬勃的发展了起来,特别是民营行业,发展得更是热火朝天。明代初期推行的海禁政策,使得商业受到一定的压制,但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废除海禁后,海外贸易重新活跃起来,全盛时远洋船舶吨位高达1.8万吨,占当时世界总量的18%。
这其中,如:瓷器业,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景德镇,就已经有上千间民营作坊了,更别说全国。而且,在嘉靖四年,官府正式把白银确立为流通货币之后,商品经济更是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此时,则涌现出了一大批商业市镇和商帮,像两京这样的传统都城,更是空前繁荣。
除此之外,在对外贸易方面,沿海经济高度繁荣,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都流进了中国境内。国家经济的发展直接带来了财政收入,一度造成了明朝各地仓库余粮富裕的现象。在这段时间里,国家的福利政策也在逐步成熟:朝廷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几个专门用来救济赈灾的仓库,开创了最早的公费医疗,不仅给受灾群众送土地和牛,还拨出专用款项帮助灾民赎回妻儿......
在史书上,有很多对明朝这一繁荣的描述,在这里我们就不再一一举例了。很多人在读到这些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惊叹:这还是那个连西北旱灾都处理不了的明朝吗?
然而,最令清朝初期的明朝遗民怀念的就是:在明朝晚期的那段美好时光。根据一些学者记述:在万历年间,百姓不仅衣食富庶,日常生活也是十分的丰富多彩,人们可以经常喝酒看戏。而且,当时的物价也十分便宜,一斗米才卖二十钱,一斤猪肉只需要六七文钱,人们再穷,都能偶尔吃上这些东西。
另外,即使是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江南地区的北方,百姓的生活也是相当不错的,这也难怪一些遗民会大呼:“如何过之心不哀”了。
参考资料:
【《明太祖实录》、《中国全史·明代科技史》、《明朝:商品经济的兴起》、《社会经济·社会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