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灵谷寺

 zzm1008图书馆 2020-04-23

  7月30日早上7:00就赶到了灵谷寺,乘着高温放假,赶早出来拍拍鸟,天热,温度升上来鸟也休息了。拍鸟之余,也拍拍风光。

      在南京生活近六十年,灵谷寺来了也不超过5次,都是腿脚懒惰,没有活动的动力造成的。因为拍鸟,买了公园年票,所有的东郊公园到的勤快起来,连灵谷寺也开始走动了。这不,这两个月来两次了,上月来夜拍萤火虫。

        这是灵谷寺山门是灵谷公园的大门(背面),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是20世纪30年代重建的,其形式为三拱门,绿色琉璃瓦檐顶,外墙为红色,所以也叫红山门。门额上有“灵谷胜境”四字,是现代书法家钱松岳先生的手笔。门外的一对石狮。

        灵谷寺无梁殿前有一汉白玉赑屃,上驮一碑,这块碑是谭延闿的墓碑,墓碑之下有龟趺座,后来原碑文磨平,由中山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摹乾隆笔意题书“灵谷深松”。

谭延闿墓共分龙池、广场、祭堂、墓室(宝顶)4个部分,这是龙池。

         在“灵谷深松”碑前的路南是龙池,围以石栏。池壁镶龙头2个,1个出水,1个进水。龙池原是历史名泉。据说这泉水有八大功效: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磕、八蠲疴,故名“八功德水”。

过了小石桥便是谭延闿纪念广场

在谭公墓前的花架下,看到了“黑短脚鹎”,一副姣好的扮相,很绅士。

      这是鸟妈,它带着两只刚会飞的幼鸟在觅食。

        谭延闿墓共分龙池、广场、祭堂、墓室(宝顶)4个部分,这里是广场。

        广场呈椭圆形,广场四周古木参天,树荫蔽日,清静幽雅,极具山野之趣,其中央有一椭圆形花台,植松、竹、梅。广场东北角有四楹三开间汉白玉石牌坊一座,牌坊柱上刻有楹联。

灵谷寺东北侧,钟山东峰下有一碑池,池中赑屃驮一石碑,上书“灵谷深松”。

  黑短脚鹎的孩子。我是被它的叫声指引下,找到它们的,它的叫声像极了小猫。

  两只小鸟。特别怕人,风吹草动就上了大树顶上,我喜欢这种鸟,可爱,色彩分明的酷酷样。

        谭延闿墓共分龙池、广场、祭堂、墓室(宝顶)4个部分,这是纪念堂。

        过牌坊,沿水泥墓道拾级而上,可达祭堂。祭堂坐北面南,重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瓦。祭堂内的天花、梁、椽、檐、墙壁均贴金粉绘,工笔画彩,富丽堂煌。从祭堂再顺墓道往上行,就是墓室。

         松风阁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仿走马楼式建筑,面阔9间,屋顶为重檐式,铺以蓝色琉璃瓦。这座建筑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纪念馆。

        松风阁旁边是志功墓。

      这几年全国网红打卡地,每年6、7月间梅雨期,每到夜幕降临,整个这片园子里,星星点点,荧光煽动,萤火虫点亮了这里。

      这是我6月底拍的,第一次拍。

  志功墓后院。那天晚间细雨濛濛,照片中看得出细细碎碎毛毛雨丝。

        无梁殿前有一座五楹带顶的阵亡将士牌坊,牌坊建于1935年,是为纪念北伐阵亡将士而建,全部用钢筋水泥构筑,座基外镶花岗岩,绿色琉璃瓦覆顶。牌坊前中门门额上横刻“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

        坊前置一对汉白玉雕成的貔貅。

  一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大中午高热时刻跑出来找吃的。它竟然捡起被扔在路边的泡泡糖在吃!泡泡糖吃下去是对它的伤害,那位丢弃者你于心何忍!

        灵谷寺始建于天监十三年(514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开善寺。

镜头里看这小家伙还挺胖胖,实际还是小瘦瘦的

“灵谷深松”碑的旁边是灵谷寺的院墙。

  转眼就爬上了树

  灵谷寺前大照壁。

  紫啸鸫。这种鸟一般单独或成双活动,可我今天被奖励了,一下看见3只,也许是一家子。

      这只逃跑太快,还没合影就逃之夭夭了。

沿坡路向上,可至灵谷塔。

  紫啸鸫在阳光下毛的是蓝紫色,带金属光泽的,背部颈圈布满银色的亮点,看它那张凶凶的脸,一副暴躁好急的架势。

        南京灵谷寺始建于天监十三年(514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开善寺。

        灵谷塔——原名阵亡将士纪念塔,是阵亡将士公墓的主要建筑之一,建于(1931~1933年)。塔高约60米,九层八面,全部钢筋水泥建筑。每层以绿色琉璃瓦披檐,塔外绕有走廊(云座),扶梯有260多级围转而上,每层每面有门通至塔外,绕台可鸟瞰钟山景物。正门横帽上的“灵谷塔”。塔底层外壁石刻 “精忠报国”。

更新于 2019年08月1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