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界】徐宜业:走进氤氲禅意的灵谷寺

 中州作家文刊 2020-07-14

No.140

· 走进氤氲禅意的灵谷寺 ·

                   江苏泗洪    徐宜业                 

读着明代玉芝和尚“灵谷慈风生梵境,寝园佳气护朱扉”的诗句,我决心去拜访这座氤氲禅意的古寺。

七月二十四日是周日,适逢女儿休息。女儿在南京读书,在南京工作,常常以老南京自诩。我请她做东领着一家人游灵谷古寺,了却我的夙愿。

灵谷寺景点属于中山陵景区,我们买了中山陵景区的套票。上午我们游了中山陵后,然后步行两公里到灵谷寺。我们到灵谷寺景区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半了,一家人的肚皮已经贴到后胸上,饿得受不了了。女儿到小吃铺里为我们买吃的,可是景区的食品真是天价,奓把长的小黄瓜三根十块钱,两块钱的凉皮运到此处一口价十块,一块钱的手抓饼此处六块不还价,两块钱的矿泉水一到景区门口五块钱一瓶一分不少。我们为了省钱,只买了一块手抓饼、一碟凉皮、两瓶矿泉水。我们每人吃了东西以后,身上顿时来了精神,游兴陡增起来。

 我原先以为灵谷寺就是一座寺庙,可是游完之后才知道自己孤陋寡闻。原来灵谷寺是灵谷寺景区的统称。它是由灵谷寺、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它位于钟山东麓,面积约2000多亩。

 灵谷寺是六朝的开善寺,始建于梁天监十四年,是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的开善精舍和志公塔。杜牧《江南春》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灵谷寺就是这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名寺之一。明太祖朱元璋建明孝陵时,将原位于钟山西麓的六朝名刹开善寺迁到这里。朱元璋赐名为“灵谷禅寺”,并亲题“天下第一禅林”。这里万斛松涛,曲径通幽,古称“灵谷深松”,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到了民国时期,1928年国民政府在灵谷寺旧址修建了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灵谷寺成了祭拜亡灵的地方。

我们来到灵古寺门前,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红山门,因为这座仿古建筑的山门外墙为红色而命名。中门上题“灵谷胜境”,两侧偏门各书“松声”、“泉涛”。红山门外有一对石狮,真是虎虎有生机。

进了红山门,我们走上一座小石桥,这就是“迎驾桥”。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僧人在桥的两旁迎接。迎驾桥一侧有一个小湖。湖里荷叶田田,白荷朵朵。这是当年朱元璋命一万军工建筑的放生池。

沿着青石甬道,我们登上四十二层台阶,这是天王殿的旧址。现在这儿耸立着一座大牌坊。石坊上嵌有国民党党徽,中间刻有四朵梅花图案,正面梅花中间刻有“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有“救国救民”四字。这八字都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书写的。坊前石台上立有一对汉白玉雕刻的貔貅,象征阵亡将士忠勇威武的精神。

沿着石板路前行,一座宫殿式建筑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无梁殿了。它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原名无量殿,因供奉无量佛而得名。因整座建筑全用砖石砌成,无梁无椽,故又称无梁殿。

走进殿内,殿的正中墙壁前立有一块长形石碑,刻有“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之灵位”,也是张静江所书。石碑左边刻有民国国歌,石碑右边是“国父遗嘱”。四周墙壁青石碑上,刻有三万多名阵亡将士姓名。1928年,国民党中央将灵谷寺的旧址作为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无梁殿改为阵亡将士公墓的祭堂,定名“正气堂”。

   

绕堂无梁殿一周,我们观看了辛亥革命名人蜡像馆。这里展出了孙中山、林则徐、周恩来等57位名人的蜡像,重现《南京条约》等22组历史事件的动态画面。蜡像造型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我们来到无梁殿后面,看见一片绿茵茵的大草坪。这里是公墓。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绿草之下,安葬着北伐战争和一九三二年上海淞沪抗战的十九路军和第五军的三万多将士的亡灵,共有大小墓穴一千六百多个。没有一座墓碑,只是在草坪尽头靠山脚处,左右各立一根纪念碑柱。草坪内,被誉为“桂花王”之称的百年金桂,迎风而立,陪随着长眠这里的英灵们。

墓园后的松风阁,也是“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的纪念馆。登斯楼也,则有“南富萧瑟松风起,细听山泉汩汩来”之妙。

从松风阁往后走一百多米就到了灵谷塔。它的原名是阵亡将士纪念塔,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塔高60米,九层八面,塔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飞檐翘角,正中塔尖上竖有塔刹,金光闪闪。正门横帽上书“灵谷塔”三字。塔内二至四层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草书的孙中山先生北上时向黄埔军校的告别辞。五至八层是国民党另一位元老吴敬恒篆书的孙中山先生在黄埔军校的开学训词。中间是一个圆形的旋转式楼梯,楼梯口标有一个大写的楼层数。沿着钢筋水泥螺旋扶梯走完了二百五十二级台阶,就来到了塔的顶层。

登上塔顶顿时心旷神怡,宠辱偕忘。阵阵凉风拂面,让我浑身舒畅。我们倚靠在塔顶栏杆上,敞开胸怀,任衣襟飘动,与如烟如雾的远山绿树,镜子似的的琵琶湖,如诗如画的南京城合个影。

塔基正前方的志公殿,是造公墓时为保存一些宝志遗迹特地建造的。原内供奉着志公及弟子之像,两侧有历次迁葬的碑文,记述转迁经过。

在灵谷塔的西面,还有一座宝公塔。宝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来安葬宝志和尚舍利的塔。

宝公塔前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三绝碑”了。碑上刻有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宝志和尚像,左侧刻有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像赞,字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绝技,故称为“三绝碑”。

站在灵谷塔顶上,远远地就可以听见庙宇钟磬敲击的声音。我们循声往西北走二三百米,就会看见一座黄墙碧瓦的寺庙,这就是灵谷寺。庙前迎面立有大照壁,上有“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十字。大门门楣上有于右任写的“灵谷寺”三字。

我们从山门进灵谷寺,迎门就可以看见笑口常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相传是弥勒在东土的显身。进入寺里,可看见寺内三重院落,西首为大雄宝殿,宝殿正中立着释迦牟尼塑像,左右侍立着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殿两侧排列十八尊罗汉。观音像前的桌子上摆着许多祭品和一个香炉,敬香的游人们络绎不绝。

东首院落为“大遍觉堂”,是玄奘法师的纪念堂,里面供奉着法师译经坐像和法师顶骨舍利。玄奘,就是家喻户晓的唐代高僧,是吴承恩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正前方的三圣殿中供奉阿弥陀佛及胁侍观音和大势至菩萨。寺里到处都是烧香拜佛的人。

我捐了二十元善款,请了红烛和香。我们在道姑的引导下,在院落中的大香炉前拜了几拜,敬烛敬香,并到各尊神像前跪拜许愿。我们虽然不懂佛事,但这足以表达我们向善的虔诚之心。

灵谷寺的院外西侧有一泓泉水,称为功德泉。功德泉后路中有一汉白玉赑屃,上驮一碑,这块碑原为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延闿的墓碑,上面原有蒋介石题书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前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公延闿之墓”字样,现在刻有“灵谷深松”四字。墓碑之下有龟趺座,四周围有石栏,为谭延闿墓的起点。再向西行一段,有一个休息亭,就是谭延闿的墓地,上面立着“谭延闿之墓”的墓碑。

从谭墓墓道向东上坡,是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邓演达烈士墓,正面为何香凝书写“邓演达烈士之墓”,背面是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的铭文,记述了邓演达烈士生平事迹。墓碑的前面有邓演达烈士的塑像。我们在两位民国伟人墓前鞠躬默哀,表达了对两位先人的敬仰之情。

不知什么时候,小雨淅淅沥沥下了起来。我们忘记手中的雨伞,任细雨打湿我们的衣服,徜徉在景区的林荫道上,真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太阳出来了,林中的鸟儿和知了又嘶叫起来了,景区显得更加寂静。我们的心已随着这古寺古塔古树一道澄明起来。不知不觉,夕阳已经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告别灵谷寺,坐着公交车向明孝陵驶去。


作 者 简 介

作者:徐宜业

徐宜业,中共党员,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人,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有上百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平台。

中州作家文刊

立足中原沃土   放飞文学梦想



顾问:刁仁庆
主编:张   静
执行主编:魏新征   郑江涛
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
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景自卫
 
团队:赵红俊 鲁光芬 
范荣振 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 
杨乐才 曾权伟 孙光旭 陈朝晖 
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 王新谱 
主编微信:cgzjingjing

作者投稿时,请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