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不问为什么

 瑞德阁楼 2020-04-23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有各类文章,总之都是为了营造读书的氛围,希望大家多读书,希望这个民族多读书。

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与人均阅读量有很大关系,越是发达的国家人均阅读量就越处于前列。我们也能时常看到各种震撼的图片,比如日本的孩子在机场候机时席地而坐专心看书。

我们现在还处于“读书启蒙”的阶段,即仍停留在“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等等这样的宣贯模式中,就一个意思,读书有好处,所以大家多读点书吧。

有人做了统计,说其实中国人的阅读量不少,只是人均阅读纸质书相比发达国家少了些,但通过电子终端阅读的不少。我们也时常看到在公交车上、在地铁上、在高铁上、在飞机上……大家埋着头刷新闻、翻电子书的不在少数。说明阅读的基础还在,保持这个氛围,今后再提升一些阅读的质量,避免碎片化阅读,也是能够追赶上发达国家的。

说到阅读的质量,当然离不开作品本身。因此,今天是“推荐书单”的日子,大家不妨收藏一些。也有朋友让我推荐几本,尤其是让我受益匪浅的书籍。对这样的要求,我往往都未能从命,并非我自私、吝啬,而是我觉得每个人对经典书籍的阅读感受是不一样的,可能对我有价值,对别人就是毒药,而且越是经典的书籍,理解的向度越丰富,我希望看到更多的理解样式,而不是大家归于同一性。

去年读书日,我分享了如何找到经典书籍的方法。今年的主题聊聊如何看待读书。

正因为我们总体上处于读书的启蒙阶段,中文出版发行量(指的是高质量的书籍)还不多,而鱼龙混杂的书籍太多,我们祖上很多吃了没文化的亏,因此都害怕“被落后”,生怕哪本书没读到就落后于时代,落后于他人一样。

当初促使我养成阅读习惯的也是这个原因。因为年少无知,不爱读书,吃了没文化的亏,走了不少弯路,于是就刻下了“偷懒必吃亏”的记忆。但是那么多书,我读什么呢?从哪里读呢?起初是遵照老师、师兄师姐给的书单,借助大学图书馆,能借到的借来阅读。离开大学了,不好借书了,就自己买。无论是实体书店还是网上书店,书实在太多了,我发现根本读不完。所以,尽管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但依然只是坚持读书,不追求数量。

要说什么书影响了我,当然是反复阅读的书籍。今天易中天先生的公众号也聊了读书的话题,主题是讲述他反复读过的书,我觉得这个主题很好。有些书读了一遍可能一点感觉都没有,甚至不知所云;但是放一段时间,自己的阅历多了些,知识结构完善些后再读或许有新收获。有些书我是反复阅读的,最多的已经读了7遍了,不是什么小说,而是那些很难懂的经典书籍。可是,即使第八次阅读这本书,依然会收获满满,如获至宝。

经典的书籍一定呈现了多样世界的知识,我们在某个时段或者一生都仅处于一个世界中,因此需要自身在不同世界里体验,才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感知,这源于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变化,源于自己的实践经历,比如某个知识点在另外的书籍里被提及,或者补充了相关的背景之后才形成一些画面。

如果说读书有何目的,那就是“入门”。不论读哪一个学科领域的书籍,找到“祖师爷”是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物理学的祖师爷是谁。化学的祖师爷是谁。找到了祖师爷,研究研究他的思想和知识创造的背景,或许能更快找到入门的钥匙。

没有什么书不可以读,没有什么书应该读。你永远追赶不上一个已经坚持了很多年阅读的人,唯一做的就是坚持,不断提升阅读质量。至于你捧起的书对你有何价值,都无需先问,读了再说;即使读不懂也没关系,放一放以后再读。

读书不问门派。这是一种开放的态度,在我们阅读之前,无需对书籍采取价值判断,尤其在人文社科领域,这书是某某学派的,我不读;这书是某某学科的,我不关心……

读书不问价值。说读了这些书就能考上好大学,读了某些书就能当博导了,这些对于坚持读书的人来说没啥意义,除非是拿课题当饭碗的,必须发表多少篇论文才能评上职称,那些书籍不过是糊口的粮食,基本的生活需求。更多时候我们可以放下所有的外力驱使,泡杯茶、捧着书,管他看进去几个字,或许脑海中早已翻江倒海或漂到九霄云外,那都是书籍提供给自己的画面。

读书不问多少。基于数量最容易形成鄙视链,仿佛多读了几本书就很了不起,就要高人一等。多数情况下,书读的多与少,体现在常识量的差异,尤其记性好的人,记得的就多些;但是只要你有一部智能手机,能百度,能存储大量电子书,那么仅停留在常识记忆的所谓阅读量并不吓人,没有什么自卑的。你读你的,我读我的;你看到的是你的世界,我看到的是我的世界。谁看到的世界更精彩,真不好说。

读书不问他说。我的记性不好,累计起来,只能隐约记住书中的一两句话。不论书中论述如何精彩,哲理如何深刻,下面画个线就是,从不去记忆,与他人扯淡时也不爱引经据典。我就自己说自己的,从我自己嘴里说出去的,我写下来的就是我的东西,是我看到的世界的样子,是我通过书籍想象的历史或者未来的图景,仅此而已。张口闭口这人说那人说,很累的,不如自己说。

                                        2020.04.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