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微他博 2020-04-23

习,是一个注定会伴随我们一生的词。

高考前,我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拼命刷题,只是为了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上大学后,除了必修的专业课,我们获得了选择学什么的自由,而大学又提供了太多的学习资源,这个时候的学习是充满求知欲的,却也是盲目的;工作后,一些人停止了学习,更多人发现,若想提升职场竞争力,必须要保持高强度的持续学习,学习的需求甚至比学生阶段还要紧迫。

又到了毕业季,我猜高考完的孩子们正在忙着撕书,却不知大学有更多专业课在等着自己;大四的小朋友们正在跳槽市场搞毕业大甩卖,却不知不久后自己就需要重新翻阅这些被贱卖的书籍,而不得不花原价重新买回来。

对刚“解放”的孩子来说,最残忍的莫过于告诉他们,不存在解放这一回事,好多学校里没有弄明白的知识,都会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点回来找你。要想不断攀登高峰,学习,真的是一辈子的事。

所以,这一篇就聊一聊工作中的学习。所谓的学习就是通过阅读、听讲、研究、思考、实践来获取知识或技能。本文的学习特指由于工作需要,而主动获取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或技能的行为。

为什么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任何一个职位,要想出类拔萃,持续学习都是必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其位谋其政,我们既然拿了薪水,最起码应该具备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专业素质,如果你的工作岗位不需要你学习任何知识就可以胜任,要么你对胜任这个词有点误解,要么就是工作岗位对你而言太没有挑战了,能力和职位不匹配。

即使你找到了与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完全匹配的岗位,不需要学习也能胜任,现在社会发展如此神速,你能保证未来30年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一直不变吗?当然不能,这样的岗位是不存在的。因此,持续学习是职场人保值的必要条件,更是追求卓越的必经之路。

既然学习是必要的,工作中要学习什么呢?

根据专业程度,可以分为通识类和专业类。通识类就是大家普遍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和技能,比如最基本的办公软件、如何发邮件、有效沟通、目标管理等等。专业类的就是特定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数据挖掘工程师就需要系统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统计学习、机器学习、python等。

根据紧迫程度,又可以分为不学就没法交差类和不知道哪天能用到先学再说的储备知识类。前者是当前工作提出的要求,重在速度和结果。后者则需要一点预见性,提前储备未来可能需要的知识,比如你看见公司国际化的趋势,所以日常开始学习英语,再比如你觉得公司要从2C向2B转型,于是提前了解产业互联网。

现实中,往往不是我们不知道该学什么,而是似乎要学的东西太多了,简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个时候,对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判断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于广度,如果把大脑比作仓库的话,学习是入库,使用知识就是出库。仓库运营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说库存越大越好,而是库存周转率越高越好。我们希望商品可以流动起来,这样对仓库来说是最健康最高效的状态。同样,如果把我们的知识储备比作仓库,最应该掌握就是工作中最常使用的那些知识。

至于深度,我也在知识要学到什么程度中探讨过,分两种情况,对于最基本的底层知识,我们要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并且善于迁移和利用;而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只需要掌握到工作需要的程度即可。

明确了学习的范围,如何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呢?

第一,找到合适的资料,就完成了80%。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具有权威性的资料应该是最难的一步。

对于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可以从该领域的顶级期刊开始,找到顶级期刊的引用水平最高的文章,按图索骥,找到该领域的权威专家或学者,然后搜索其经典著作,再根据亚马逊的图书推荐和榜单,结合网友的推荐和评价,逐渐确定最正统的学习资料。当然,也可以直接参考网友的意见,或者认识的相关领域朋友的意见,可以更快得到反馈。

对于一些通识领域,我个人的经验是找到意见领袖,并且跟随他们的脚步。意见领袖可以是职场上特别敬佩的领导或同事,也可以是身边的大佬,行业大V。比如,我的第一位职场导师在团队建设、产品思维方面给我推荐了很多书籍和课程,我也参考人生导师公众号大V辉哥的推荐,读到几本对我有极有价值的书,了解了一些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

第二,学习没有捷径,慢即是快。

我曾经在啃一本厚厚的专业书中提到,我们团队是如何攻克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英文巨著,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其他团队的小伙伴表示很不理解,这都9201年了,为啥还有人这么学习?

他们看见的是我们像学霸一样傻傻啃书,却没有看见我们是如何用最清晰的逻辑认识一个新领域,并且将其转化为成果之后,成为了公司内部该领域的专家,并且因此更加不可替代。慢即是快,有时候,看起来更艰难的路反而更容易到达山顶。

第三,组一个学习团队,然后互相分享

自己学习往往动力不足,这个时候可以考虑组织一个学习小组,定期组织分享每个人的学习成果,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下一次要讨论的内容,如此循环往复。

这个学习机制的优势在于,首先,形成了一个闭环,先各自学习,然后互相讲授,经过提问和讨论之后,明确下一次学习的目标。就像滚雪球,雪球越滚越大,知识也积累和沉淀下来。

除此之外,每个成员需要输出,就逼着大家不得不在工作中抽出时间总结和准备。费曼学习法据说是全世界最好的学习知识的方法,首先思考如何将一个理论讲解给八岁的小孩,回顾没有充分理解的地方发现边界,梳理逻辑和组织语言,并且最终讲授给他人,这一系列的过程,有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我想说,学习不是目标而是手段,所有学习应该是以实践为目标,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价值。我的导师曾经说过,一天的工作中,至少应该分配30%的精力用来学习,这一定不是工作不饱和的表现,而是一种蓄势,更能保证工作中稳定的高质量产出。

学习,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也将伴随你我的一生,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