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陵何处“谢公墩”

 青梅煮茶 2020-04-23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谢安可能是大家最熟知的六朝人物之一,他在南京留下了很多历史遗迹,有谢安墓、王谢故居、东山棋墅、谢公墩。谢安墓最初位于南京雨花台,后迁到了浙江长兴。王谢故居则在夫子庙。那么,“东山棋墅”和谢公墩又在如今南京什么地方呢?

翻开明代南京籍状元朱之蕃编纂的《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至少有两景和谢安有关,分别是“谢墩清兴”(谢公墩)和“东山棋墅”。清代出现新版本“金陵四十八景”后,这两景演变成“谢公古墩”和“东山秋月”(也称“东山棋局”)。

“东山棋墅”和谢安一生中最有名的历史事件有关。东晋太元八年(383),北方政权前秦出动大军南侵,威胁东晋政权。时任东晋宰相谢安镇定自若,坐镇南京,指挥八万北府精兵,在寿春一带大败秦军,取得著名的“淝水大捷”。

为安定军心,决战期间,谢安经常邀请亲朋好友到距离建康城南二十里的“东山别墅”下棋。当前方晋军大胜的捷报传到南京时,谢安正在东山别墅和客人下棋。他看一眼捷报后就随手放在一边,照旧下棋。客人沉不住气,忙着问战况,他不动声色地说:“小儿辈已破贼”!但客人一走,谢安却兴奋地奔回内室,连门槛把自己的木屐屐齿碰坏都没察觉到。

“东山棋墅”后来演变成了文人们喜欢探寻的南京胜景。这个“东山”是哪里呢?基本上没什么疑义,指的就是如今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的土山。

那么,“谢墩清兴”“谢公古墩”又在哪里呢?其实,两者是同一景,就是“谢公墩”。南朝刘义庆编的《世说新语》有一则“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大意是说,王羲之和谢安一起登上冶城,谈论对国家大事的理解,后人遂将二人登临处称为“谢公墩”。

两位东晋名人偶然一次的登高,使“谢公墩”成为后世文人来到南京必游的一个景点。到了唐代,李白一首《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使谢公墩更加名声大噪。诗中写道:“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唐朝距离东晋年代并不久,李白看到的谢公墩应该就是谢安和王羲之登临处。冶城,就是现在的朝天宫一带。后代的很多南京地方历史文献都认为“谢公墩”在朝天宫附近。

《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等将谢公墩画在了清凉山、虎踞关附近,永庆寺前,与李白描述的谢公墩历史位置也较为接近。

那么,“谢公墩”的地理位置后来为何出现争议呢?

这就要怪北宋名相王安石了。王安石辞官后隐居在南京,建半山园居住,后来他舍宅为寺,也就是“半山寺”,其地理位置位于今中山门北侧。

在半山园居住期间,王安石写了一首《谢公墩》:“我名公字偶相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意思是说,王安石的名和谢安的字(谢安字安石)正好相同。王安石自己建的宅园(半山园)就在谢公墩,谢安已去,现在的主人是王安石了,因此,谢公墩不应该姓谢而应该姓王了。

有后人根据王安石这个“争墩”的典故认为,谢公墩应在南京城东北的半山园处,南宋张敦颐编撰的《六朝事迹编类》认同这个说法。不过,也有文献对王安石这个说法提出了质疑。

南宋《景定建康志》说,所谓“谢公墩在半山寺”是不可靠的,“其事殊无所据”。“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言”。《景定建康志》认为,半山寺那一带其实是谢安侄子谢玄及其后代所居住的地方。那个地方本来叫做康乐坊,因为谢玄曾被封为“康乐县公”。

王安石错误地把谢玄住处误认为谢安住处,并进一步认为这里是谢公墩,从而写出了“争墩”诗。此诗写出来后,还遭到了苏轼的嘲笑。近世学者陈作霖在《养和轩随笔》中甚至提出,南京可能有四处谢公墩,分别在冶城、土山、半山寺、谢公祠(门西街巷)。综合来看,谢公墩的位置,的确应该是在冶山(朝天宫一带)附近,也就是永庆寺附近。 张 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