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线缆技术中选配模具的必备经验

 吴工图书馆 2020-04-23

1、选配模具的经验 

<1> 16mm 及以下的绝缘线芯的配模,要用导线试验模芯,以导线通过模芯为宜。不要过大,否则将产生倒胶现象。

<2> 抽真空挤塑时,选配模具要合适,不宜过大,绝缘层或护套层容易生耳朵,起棱松套现象。 

<3> 挤塑过程中,实际上塑料均有拉伸现象存在,一般塑料的实际拉伸在2.0mm左右.根据拉伸考虑模套的放大值,拉伸比大的塑料模套放大值大于拉伸比小的塑料模套放大值,如聚乙烯大于聚氯乙烯. 

<4>安装模具时要调整好模芯与模套间的距离,防止堵塞,造成设备事故. 

2、挤压式模具设计中主要参数的选择   

电线电缆塑料模具设计要保证线缆制品的三个基本要求:形状正确;尺寸合格;粗糙度小。 

2.1 挤压式模芯的主要参数的确定   各参数见图2。 

β—模芯外锥角。一般可在20°~40°范围内选取,对于塑料挤包层较厚而又需挤包得紧些时,也可取β=60°。 

图2 挤压式模芯各参数示意图  

D—模芯外锥最大直径。该尺寸由模芯支持器(或模芯座)的尺寸决定的,要求严格吻合,不得出现“前台”和“后台”,否则将造成存胶死角,直接影响胶层组织和表面质量。

 D'—内锥最大直径。该尺寸主要取决于加工条件和螺柱的壁厚,在保证螺柱壁厚的前提下,越大越好。 

d—模芯孔径。这是对挤压质量影响最大的结构尺寸,按线芯结构特性及其几何尺寸设计。

若线芯直径为d0,则   

单线取d=d0+(0.05~0.15)mm;   

绞合线芯d=d0+(0.1~0.25)mm;   

成缆芯线d=d0+(0.2~0.50)mm;   

大截面成缆芯线d=d0+(0.40~1.0)mm;   

对镀锡线d要相应增加(0.10~0.50)mm。d'—模芯外锥最小直径。   

若模芯头部端面厚度为δ0,则一般δ0=(0.3~1)mm;

d'=d+2δ0 l—模芯定径区长度。l=(0.5~1.5)d

 l决定线芯通过模芯的稳定性,但也不能设计得太长,否则将造成加工的困难,工艺上的必要性也不大。因此,模孔d大的取下限,模孔d小的取上限。L—模芯锥体长度。   由图2可知,,所以。   如果由上式计算出来的L太长或太短,与机头内部结构配合不当,可重新改变锥角β。 

2.2 挤压式模套主要参数的确定   

各参数见图3。 

 D2—模套压座外径,根据模套座内孔设计。

若模套座内孔直径为φ0则D2=φ0-(0.5~1)mm。

 D3—内锥最大直径。这是模套设计的精密尺寸之一。其大小必须严格与模套座(或机头内锥)末端内径一致,组装后不准产生阶梯死角。 

D0—模套定径区直径。这又是模套设计的精密尺寸之一,要根据产品直径,考虑挤出各工艺参数及挤制塑料特性严格设计,一般 D0=d0+(0.05~0.15)mm   

有时可设计为D0=d0-(0.05~0.10)mm。 

式中:d0—电线(或电缆)外径。 

D0决定挤出层外径大小及挤出层表面质量。

D0太大,塑料拉伸较大,使挤出物表面粗糙无光。

D0太小,虽然表面光滑,但容易造成外径粗细不匀。

 α—模套内锥角,α=30°~50°,α-β=3°~10°。   

其中β为模芯外锥角。   

一般模套内锥角α必须大于模芯的外锥角。这个角差(α-β)是极其重要的。这个角差的存在,才能使塑料流道截面逐步收缩,挤出时压力逐渐增大,使塑料层组织紧密,塑料与线芯结合亦紧密。

 l1—模套定径区长。   

一般取l1=(0.2~3)D0。   

系数与使用塑料的性质有关,对于聚乙烯(PE),l1=(1~3)D0;对于聚氯乙烯(PVC),l1=(0.7~1)D0;

 b—模套压座厚度, b=b0+(0.3~0.5)mm b0为模套座深度;

  D1—模套外径, D1=D0-(2~3)mm D0为模套压盖内孔直径; 

δ=(1~2)mm   调整δ,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绝缘层厚度 

挤压式适用于挤出塑料绝缘,交联聚乙烯绝缘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其优点是挤包层紧密结实,表面平整;缺点是挤出线芯弯曲性能不好,对配模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挤管式适用与塑料护套的挤出,

其优点是挤包层的厚度均匀,挤出线缆的弯曲性能好,能节省材料,配模简便,能挤包各种形状的线芯,例如扇形绝缘层;缺点是挤包层不紧密,制品表面有线芯或缆芯绞合的痕迹。 

半挤管式与挤管式模具大体相同,只是模套的承线稍短,模具也略小一些。半挤管式适合于挤包要求包紧力大的护套,为提高挤管式挤包层对线芯的包紧程度,可采用抽真空或大牵引的生产方法。

通常半挤压与半挤管的区别是: 半挤压内模廊长比较短,内外配合时,内模廊段没有伸入外模廊段。 半挤管指内模廊长相对较长,嘴部伸入外模廊段,但没有伸出。有的厂家为了提高生产速度,也用半挤管式模具,甚至挤管式模具,但生产的产品绝缘密实,甚至有松套现象,生产时应该注意抽真空。 大多是根据经验设计模芯、模套的孔径。挤绝缘与挤护套、挤压式与挤管式都不一样。 整体尺寸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模具设计。 

配模公式如下:D 1=d + e1

其中:D 1为模芯出线口内径;  

d为生产前半成品最大直径;

e1为模芯放大值。 

D2=D1 + 2δ + 2Δ + e2 

其中:D2为模套出线口内径;      

δ 为模芯嘴壁厚;      

Δ为挤出层厚度;    

e2为模套放大值。 

e1、e2的取值经验如下(供参考,不同的产品、不同材料(PE、PVC)都有差别,不同规格产品放大值从小到大对应选配): 

1)挤绝缘时,e1一般取0.5~3mm;    e2一般取1~3mm。 

2)挤护套时,铠装电缆e1一般取2~6mm,非铠装电缆e1一般取2~4mm;  e2一般取2~5mm。

 挤管式的配模公式;

模套孔径=(模心外径*1.05配模系数*线缆外径)/芯线外径

 挤压的模具比较简单,电线的外径就是摸套的尺寸.关键是摸套的承线工作长度 挤管和半挤管的模具没有定规,不是说什么规格就用什么模套,关键就是模芯和模套的配比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模具都可以,而且效果很好. 挤管模芯的选择:电缆线芯外径*1.07    如果不规则,按最大外径. 模套的选择:模芯孔径+模芯壁厚度*2+护套厚度*3 半挤管的模套在挤管的选择上可以小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