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历山水 博见广闻(一)

 【野鹤】 2020-04-23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简洁的8个字,出自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道出了现代自然哲学所倡导的师法自然的道理,正如《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莱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告诫人们,不要逆天而行。

人活一世,有三本必读之书。其一,人在现实界,作为社会人,社会是一本必读的书,即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二,人存活于历史间,“经史子集”作为历史的传承者,是人成长过程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与导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三,人生于天地间,人是自然人,自然也是其必读之书。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作为认知的对象,越认识自然,越感到自然的神秘与莫测。相比而言,在社会之书、经史之书和自然之书这三本书中,自然之书比经史子集更悠久,比社会生活更博大。自然是一本大书,不同的人读法不同,对自然有所敬畏的人,就要读得真,读得善,读得美。

人是自然人,应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自然是一本大书,这本书列于君、亲、师之前。古人把游历山水看得很重要,孔子遇大水必观。在他们看来,游历自然山水与读经史子集同样可以开阔眼界。看山如玩册页,游山如展手卷。袁枚曾作六言绝句:“看书多摘几页,游山多走几步。若非博见广闻,总觉光阴虚度。”

古代诗人中,李白、陶渊明、孟浩然、谢灵运等都因吟诵祖国大好河山而得名。徐霞客一生独游三十年,纵横万里,行常人所不行,见常人所不见,通过自然陶冶情操、培养胸襟,成就了一生伟业。今天,我们许多人生于水泥地,死于水泥堆,很少走出城市环境去亲近大自然,更不用说去问奇于山川、探美于林泉了。

名山多有名寺,这就是人文山水名胜的双重特点。它兼具了自然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的共同作用,既有自然风光,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因人文而增辉,人文因山水而多彩。清代陈元龙在游桂林隐岩时写下的“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正是道出了人文山水名胜的价值所在,正所谓“物不自美,因人美之”。

人文山水名胜的形成,与古代文人的游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古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着实令人神往。现在,游历古迹名胜,饱览河山秀色,自然要追寻先人足迹,沉缅于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游历名山大川,自然少不了对人文景点的自然形态、文化习俗等有关知识的了解,不然,充其量只能是过眼烟云。

一、魂牵梦绕的神农架

横卧于三峡以北的神农架,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且多暗河分布其间,是由于喀斯特地貌发育所至。它的得名,是因为相传远古时代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药,由于山峰陡峭,河谷幽深,于是架梯上下采药,因而得“神农架”之名。对于这片自然风光,大多数人的印象,仅仅是曾经出没过野人,有着大片的原始森林。

神农架林区分老君山以及大小神农架东西两片,这里拥有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动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这里还有着优美而古老的传说和古朴而神秘的民风民俗,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了中国内陆的高山原始生态文化圈。

神农架林区生物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6%,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箭竹和高山草甸等多种植被,是欧亚大陆从亚热带到寒温带主要植被类型的缩影。区内有6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构成了“华中屋脊”,是湖北省境内长江与汉水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神农架,一个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古老,比夏商周还要悠远,比尧舜禹还要久长的名字。早在蒙昧的神话时期,炎帝神农就在此搭架采药,遍尝百草,教人耕作。神农与黄帝合力打败蚩尤平定中原后,没有贪恋部落首领的权力,而是选择了与民休养生息。这份豁达从容和爱民之心,深深的影响了炎帝部落的后人。

神农架真正的历史是不必与人言说的。在这里,春秋时期走出了忧国忧民的屈原,汉元帝时代又育成了去国怀乡的昭君;在这里,还曾经是三国的古战场,昔年连天的战火弥漫,浓浓的硝烟中,年轻的陆逊望见了天下;在这里,每一块泥土,每一颗沙砾,每一条河流都记载着历史,然后一代一代的被深深埋进地下。

神农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仅野生植物就有两千多种,世界稀有植物有30多种,野生动物570多种。其中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20多种,有川金丝猴、神农白熊、华南虎、苏门羚羊、中华大倪、神农太阳鸟等。各种昆虫近6000多种,中国及世界稀有的昆虫有一百多种。如中华虎凤蝶,三尾凤蝶,金斑喙凤蝶等。

在人们的心目中,神农架是一个既神奇又神秘的地方。夜发白帝,朝还巴东。告别了已经伴随两天的锦芙号游船,从巴东县屈原祠附近一个小码头下船,乘坐4个小时的大巴,来到了神农架深处的木鱼镇。木鱼镇是神农架的南大门,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离神农顶最近的一个小镇,游人来神农架多在这里用餐和住宿。

从屈原祠附近出发,大巴一直沿着香溪河畔行驶,虽然是山路,但路面不错,很好走,沿途尽览了香溪河的美丽风光。香溪河发源于神农架,流入长江,中下游河道很宽,水流平缓,可以通行较大的船,两岸群山起伏,风景优美;到了上游,山高谷深,河道变窄变浅,水流湍急,建了很多小水电站,已经不能通船。

香溪河的源头是一些暗河泉水汇聚而成的一处深潭,这处碧绿深潭便是神农架著名景点之一的香溪源。传说中,深潭是炎帝神农采药后的洗药池,池水尽得神农百药之精华,受天地日月之灵气,水质纯净,饮用甘甜。沟谷中,还有古代冰川的遗迹,是林壑幽美钟灵毓秀之地,唐朝茶圣陆羽称之为“天下第十四泉”。

一块刻着“神农架”三个绿色大字的巨石,竖在公路旁,十分显眼。它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标志着大巴开始进入了神农架。而后,大巴拐进了通往天生桥的岔路。路窄弯急,碎石路面,会车十分困难。上行约五公里之后,到达天生桥风景区。天生桥景区只有一条单程往返的游览道,不长,一个半小时游览绰绰有余。

天生桥景区位于神农架南部彩旗村老君山下,是一个以奇洞、奇桥、奇瀑、奇潭为特点的休闲、探险、揽胜的旅游区。天生桥飞瀑自峭壁倾泻而下,玉珠飞溅;天潭地潭,清流清澈见底。在这里,风情万种的飞瀑,鬼斧神工的天然石桥,香飘万里的兰花山,险峻扼要的石壁栈道,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

天生桥背依老君山,老君山主峰海拔三千米,上有老君寨遗迹。因遍生兰草,幽香四溢,起名为兰花山。兰花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属兰科植物。据说神农架兰科植物有六十多种,包含兰草、金钗、天麻、独蒜等。由于神农架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兰草多以荟兰、春兰居多。花色淡雅,清香扑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天生桥景区是一个由溶洞、洞中桥、溪水和瀑布组成的自然景观,悬崖峭壁上有“天生桥”三字。这里还有原始巴人茅屋,具有原始古朴的风格。穿过小茅屋站在逍遥桥上,是观望天生桥景色最好的地方。天生桥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溶蚀、冲刷作用而形成的。水滴石穿的道理,恰好诠释了天生桥形成的原因。

天生桥下的黄岩河由两条支流汇聚而成,一条发源于老君山的乌龟峡,一条发源于皇界山的黑水河。河水汹涌澎湃,势若蛟龙,气垫宏伟壮观。传说,当年太上老君炼丹在此取水时,正是山洪瀑发之时,黄岩河石步子全部被淹没,行人无法通过。这时太上老君将手中的浮尘架于黄岩河两岸,立即变成了一座石桥。

天生桥山岩叠嶂,长满野花绿树。景区周围一些树上,挂着一些竹筒,那是为鸟类准备的食物。神农架是鸟类的王国,现存鸟类两百多种,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鸟、杜鹃鸟、喜鹊、相思鸟、啄木鸟等。啄木鸟号称“森林医生”,一只啄木鸟每天可啄食害虫百余只,神农架多年没发生过森林病虫害,啄木鸟是功不可没的。

从溪旁小路下到山谷的景区,有一瀑布自山穹落下,涛声震耳。那飞流直下的飞瀑,急奔而下,如花飞溅,如鼓似笋,交融两岸的鸟语声,宛如一部峡谷奏鸣曲。岩壁修有栈道,游人顺栈道前行,欣赏瀑布,穿过山穹,溯流而上。山谷溪涧,瀑布池潭,秀美精巧。这里山坡不陡,潭水不深,极具亲和力,老少皆宜。

沿着桥头岩石,越过石步子,置身于桥前。泉水冲击岩石,扬起一片蒙蒙白雾,前面宛如一个天然的浴盆,那便是地潭,池水深约两米,清澈见底。在水池旁的石壁上,有一幅天然形成的石刻壁画,状如栩栩如生的“将相和”:两个身着汉服的官员,一个立着,伸手倾身向前,另一个屈膝跪着,仿佛在乞求什么。

沿着细长的石壁栈道蜿蜒而上,地势豁然开朗。在天生桥两岸居住着勤劳、淳朴的山民。使人不得不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真有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据说这里也是神农架野生猕猴的乐园。神农架野生猕猴毛栗色,以野果、树叶为食,时而在树上跳跃翻腾,时而在河边追逐嬉闹,情景十分精彩。

联接天潭和地潭的是九泉幽谷。穿过九泉幽谷,便来到了天潭。天潭中,有神农架的多种鱼类,其中不乏黄骨头、红尾巴、石鱼等,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也就是俗称的娃娃鱼。从天潭往前大约五十米便是丹泉,传说是太上老君炼治仙丹取水的地方。泉水清凉,甘甜可口,是天然冰冻的山泉水,可随取随饮。

大巴离开了“天生桥”景区,继续前行,很快地到达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检查站。进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车辆都要进行检查登记。进入保护区后,公路明显变窄,坡路变陡,大巴只能慢速行驶。不久后,来到了群山环抱中的木鱼镇。这里又叫木鱼坪,潺潺流淌的香溪河穿镇而过,带着镇里的灵动通向山外的天地。

木鱼镇,这个神农架大山深处的小镇,人口很少,主要街路只有一条,街路两边多为老式旧房屋,好一点的都是近些年来修建的一些宾馆和度假酒店。街路两边门市很多,主要是卖当地土特产品,这些东西真的很便宜,有些东西在外地看过,价格都是这里的一两倍,晚间逛街和购买东西的人,大多是外地来的游客。

在葱茏的林木围抱中,和都市相比,木鱼镇所有的建筑都是小尺码的,少了些宏大的气势,多了些平和的亲切。行走在石板路上,两旁的街铺里,堆满了蜂蜜、山菇、黄杨木的梳子,还有开口箭、天麻之类。一架小吊桥悬在溪水之上,把客人引到餐桌边坐下,包谷酒就着腊肉山菇,还有细嫩的箭竹笋,很值得回味。

到达神农架的木鱼镇后,匆匆登上神农祭坛,没有看到传说中的佛光。不过,那尊巨大的神农塑像不像其它的祭祀场所,用华丽阴森的庙宇来显示自己的神圣,而是暴露在旷野里,坐拥群山。它的雕刻也并不精美,好像几笔简单的线条勾勒而成,却浑然天成,质朴大气。这像极了神农的气质,不尚权力,钟情山水。

神农祭坛一带的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景区分为主体祭祀区,古老植物园,千年古杉,蝴蝶标本馆,编钟演奏厅五大部分。据史册记载,神农氏尝草别谷,为民疗疾,开创了中华医药学和农业的先河,为黎民百姓的生产生活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神农坛建在小山坡上,周边山形呈拱卫之势。踏入古老的植物园,仿佛穿越到远古时代,碧空如洗,纤尘不染,山青水绿,遍地芬芳,贪婪地呼吸着亘古不变的清新空气,沉醉于一树一花一草的带来的喜悦。在这个植物园,集中了一批保护和孓遗古老、珍惜、濒危的植物物种,其中,有珙桐、连香、香果、银杏等。

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树的下面都立了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人名和地名,原来这些树都是被领养了的。一种叫鹅掌楸的树,它是一种古老的被子植物,大约在一亿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叶似马褂,也称马褂树。花在新叶初展时就已开放,花的形状酷似世界名花郁金香,因此它的英文名字又叫“中国的郁金香”。

鹅掌楸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树干端直,树姿雄伟,叶形奇特,是极好的绿化观赏树种。它的叶片,顶部平截,犹如马褂的下摆;两侧平滑或略微弯曲,好像马褂的两腰;两侧端向外突出,仿佛是马褂伸出的两只袖子;秋季叶色金黄,似一个个黄马褂,又名马褂木。它的花,大而美丽,花瓣黄绿色,形似郁金香。

突然发现,地上的落花似曾相识,这不是鸽子花吗,果然,一株珙桐开得嫣然,片片花叶翩翩起舞。珙桐是一种古老的孑遗植物,曾在地球上繁盛一时,它爱与名山结缘,在神农架、张家界、峨嵋山都能见到它美丽的身影。开花时节满山洁白,美丽而壮观,如飞鸽落满枝头,因此欧洲人又称它为“中国的鸽子树”。

珙桐有“植物活化石”之称,春末夏初开花,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白鸽,从初开到凋谢色彩多变,一树之花次第开放,异彩纷呈,人们称赞它为“一树奇花”。珙桐材质沉重,是建筑的上等用材,可制作家具和作雕刻材料。自从1869年在四川穆坪被发现以后,珙桐先后为各国所引种,成为人们喜爱的名贵观赏树种。

为了纪念神农老祖,让炎黄子孙世代祭拜,在这块风水宝地修建了祭坛。主体建筑是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像高21米,宽35米。雕像立于苍翠群山之间,以大地为身驱,双目微闭,似在思索宇宙奥秘。祭祀区内,踩在脚下的是代表天和地的圆形和方形图案,在方形图案中,五色石分别为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

神像高21米,象征着祖国二十一世纪蒸蒸日上;宽35米,与高加起来是56米,象征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团结。头上的两只牛角,传说中的神农氏是牛首人身。连接天坛和地坛的草坪和墀阶,具有我国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古代九是阳数之首,两边的墀阶全都是九的倍数,从下至上分成五个含九阶段,为九五之尊之意。

神农坛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景区,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下部是祭拜广场,两边各有一根立柱,顶部雕有牛头,中间摆放一座硕大的香炉;中部由祭拜广场到神农坛顶部的石阶组成;上部为坛顶,有神农氏的雕像和刻有“华夏始祖”几个大字的石碑,在神农坛旁边,还有一棵千年古杉,被称为神树。

这株铁坚油杉主杆坚似青铜,树龄已在千年以上,它历经沧海风霜,至今仍然巍峨挺拔、葱茏劲秀。古时人们为了祭祀神农求福免灾,曾在古杉的基部略加修凿,供奉神农金像。古杉虽历尽劫难,却保持着盎然生机,这是生命之树是不老的象征。神树高36米,胸围7.5米,蔽阴面积120平方米,至少6人才可合抱。

从木鱼镇出发,向神农架的最高峰神农顶开进。神农顶景区的大门,左边的巨石上写有“神农架”三个绿色大字,中间一块低矮的石头上则写着“鸭子口”,也就是说,神农顶景区大门被称为鸭子口。这里离木鱼镇仅有16公里,而景区内往返就要近30公里,景点分散,相距较远,只能由上到下按顺序一步步游览。

进入大门,眼前巨石兀立,远方山峰起伏,林海茫茫。上山路上,看到了一些探险者修建的营地。海拔逐渐升高,两边山峰的植被也发生着变化,从初始的原始森林到草坡,到灌木丛等。神农顶除了大小龙潭、金猴岭,沿着旅游公路分布还有神农源、神农营、神农谷、瞭望塔、凉风垭、太子垭和板壁岩等10多个景点。

来到一处山顶平台,一块大石块上刻着“神農頂”三个大字,下面还刻着“海拔3105.4M”一行小字。这里,素有“华中屋脊”之称;这里,岩石裸露,石林耸天,不见树木,唯有苔藓,一片原始洪荒的景象;这里,与海拔3053米的大神农架山峰遥相对望;这里,大可一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旷世情怀。

“神農頂”大石块的旁边还有一块石块,刻着“此处东望为神农架的主峰——神农顶,为华中最高峰。峰顶终年雾霭茫茫,岩石裸露,呈现出一片原始洪荒的景象。山腰则截然相反,箭竹环山而生,随风起涛,犹如护卫山寨的坚实城墙。棵棵巴山冷杉,耸天傲立,苍翠欲滴。簇簇高山杜鹃,花色夺目,娇态嵋人。”

太子垭是整个景区目前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以参天的巴山冷杉的原始森林和葱茏箭竹还有高山草甸为主。春天时,整片山坡开满美艳的高山杜鹃花;夏天时,珍稀飞禽在空中盘旋,兽类们在林中悠闲的漫步,什么熊啊、野猪、苏门羚、獐子等等都把这里作为它们的自在家园。不过,人们倒是祈望可以遇见“野人”。

太子垭的“林海漫步”,以木板悬空构架作路面,架设成游览线路。进入不久,就见到一棵有800年树龄的古树,并且到处都是箭竹。一路都有警示标牌,提醒游客不要偏离游道。很快,来到了“临台听溪”。这段步道紧邻一条小溪,一路下坡,借地势形成了几个小小瀑布,虽没有磅礴的气势,却有着跌宕的优雅。

走了不远,又见到一个小瀑布从一块巨石旁流下,巨石上屹立着一株松树与巨石连为一体,石面上镌刻着“石松”两个字。过了太子桥,经过“沐雨新竹”,来到“白云湾”,见到了一间名为云舍的三角形茅棚,可能是仿照古代先民的住所搭建。再向前走,来到“山花映日”的山坡,这里漫山杜鹃,开放时姹紫嫣红。

沿着太子垭游览线路行走,苍茫的老林间显得十分静谧,静得几乎可以听到人们的呼吸声,偶尔,可见枯死的老树倒卧路旁和竹林里,大多都被青苔覆盖着,在绝少人烟的原始森林里,散发出一种自然的醉人的森林的味道。在深山的沟壑之间,有一座用绳子架起的竹桥晃晃悠悠的,十分原始,一切是那么消遥淡泊。

在太子垭出口有一个用原木搭出来的三省台,在晴朗的日子里,以其一眼望三省的独特位置而得名,又取其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意。台上,云腾雾起时山影恍惚,宛若仙境,云消雾散后,平眺千里,揽川陕渝三地之交界,观巫山接天之壮阔。台下,土家村落,炊烟袅袅,田园风光嵌于山峦之色,美不胜收。

瞭望塔是与自然环境最为协调的建筑,塔高40米,位于海拔2997.9米的望农亭上,周围遍布高山草甸、巴山冷杉和高山杜鹃,特别是几丛千年铺地柏引人瞩目,令人遐想。登上观景台,神农架的山形水势便一时尽收了眼。西面群山叠嶂,茫茫苍苍,那便是秦巴山脉;东面正对着神农顶,大小神农架则与之呈鼎立状。

神农顶海拔3105米,大巴可以到达海拔2900米处。在海拔2590米,有一处板壁嵯峨,怪石千姿百态的板壁岩,是神农架非常有名的景点,被称为“高山上的石林”和“野人的出没地”。板壁岩上下箭竹林丛丛簇簇,漫山遍野,雄奇的石林景观和秀美的亚高山自然风光令人赏心悦目。步道两旁,竹林苍翠,草甸如绒。

板壁岩,这片错落的石峰,立在神农顶一个半圆形山头的小漫坡上,或稀疏零散,或密集组成,那石,是分层的,斜向层层的积高,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将其塑造得维妙维肖,令人叹为观止:“巨锯岩”如巨锯凌空,“神龟戏雾”栩栩如生,“玉兔戏金蛇”等妙不可言,还有的巨石,像雏鸟张嘴,像伟人头像等等。

这片称为“高山上的石林”的板壁岩立于箭竹林间,怪石突兀而起,或高或低,千姿百态。最惹人注目的,是北坡一尊巨石,远看似骆驼在绿洲上痛饮,近看如群猴在玉树上嬉戏,细看像猴抱藤跳跃,或像母子相偎,或像恋人细语。无论观其整体或局部,无论观其正面或侧面,形象神姿皆不相同,又都栩栩如生。

板壁岩历史久远,早在20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神农炎帝在此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风雨;架木为坛,跨鹤升天。当年的川鄂古盐道,依稀再现南方丝绸之路的繁荣;残存的木雕、石刻及民间刺绣显示炎帝后裔五千年的智慧;在此发现并已整理出版的《黑暗传》,被称为汉民族的创世史诗。

在板壁岩不显眼的一隅,立有一块刻有“野人栖息地”的石碑。这个地方曾多次发现过“野人”的毛发、粪便、脚印及至竹窝。脚印长24.5厘米,步履2.68米;毛发的表皮及髓质形态细胞结构均高于高等灵长目动物;粪便最大的一堆1.6公斤,内含果皮、昆虫蛹等残渣;竹窝是箭竹扭成,躺卧其中,如同倚靠背椅。

我国关于“野人”的记载,较早时可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成王时,西南一相蕃国有人捉到一只狒狒,献给相蕃国国王。古书中对狒狒的描述与现代“野人”十分相像。屈原也曾以酷似“野人”的动物为素材,写了一首《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苈兮带女箩, 即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在神农架地区,“野人”、白化动物这两大谜团由来已久,流传广泛。清代诗人袁枚在他所著的二十四卷《子不语》中,记载了有关秦岭、神农架一带山中出现的“野人”活动的传说。《房县志》记载:“房山高险幽远,石洞如房。多毛人,长丈余,遍体生毛,时出啮人鸡犬,拒者必遭攫搏。以枪炮击之不能伤。”

虽然在神农架至今还没有获得一个活体“野人”或者尸骨,但其存在是不能轻易否定的。且不论民间世代传说,也不论史书可见记载,单凭神农架“野人”考察研究会的调查统计,1924至1993年间,境内就有360多人114次目击过138个“野人”。目击者或是远看,或是近睹;或追过“野人”,或被“野人”追过......

上世纪70年代中叶,房县桥上公社青溪沟大队副主任殷洪发便在山道上亲身经历了与“野人”的打交道: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高大的人形动物,它身高8尺有余,遍体生毛,毛底露黑斑;头发披在肩,遮住半边脸;两眼闪红光,嘴巴猴子相。见它正伸开双臂抱了过来,殷洪发躲避不及,只好硬着头皮迎了上去......

殷洪发与“野人”的打交道场景,很像摔跤比赛。危难之际,殷洪发急中生智,抽出右手,从腰间取出随身携带的镰刀,猛然向人形动物左肩砍去,砍得他鲜血直涌。人形动物一声惨叫,遂猛一摆头,松开双臂,跑进了森林。殷洪发也一口气跑回了家。到家时,右手仍然握着镰刀,左手还攒着一把人形动物的毛。

无独有偶,两年后的一天,神农架林区党委副书记任忻友等五人同乘一辆北京吉普车,由十堰返回神农架。大约凌晨1点20分,突然发现前面有人横穿公路,便减低速度缓行,并将车灯对着那人,想看个究竟。然而那根本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满身红毛的怪物,还挺着大肚子,被车灯一照,竟愣愣地蹲在公路边上。

在强光照射下,这个怪物脑壳高抬,双目圆睁,虽然是四肢落地,却后高前低,样子特别。它身高1.8米左右,体重约100公斤,浑身是毛,毛色棕红,臂毛还下垂约13厘米;腿又粗又长,脚有软掌;屁股肥大,腰部很粗,显然身怀有孕;头像马脑壳,脸上宽下窄,眼睛像人,嘴巴突出像猴子,耳朵肥大,没有尾巴。

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诺亚方舟、撒哈拉大沙漠、珠穆朗玛峰……神秘的北纬30°线,链接着一串串绚丽多彩、慑人心魄的世界自然之谜,神农架野人之谜也令人注目地串连在这条神秘的纬线上。自古以来,这个神秘的影子一直笼罩在人们的脑海中。神农架维系了野人顽强的生命,野人赋予了神农架无比的神韵。

神农架周边地区有许多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过“野人”。他们的描述和史书的记载有着惊人的相似。1976年以来的历次考察,虽然没有“野人”活体、尸骨和照片为证,但从所见到的脚印、毛发、粪便、睡窝,可以肯定的说,神农架原始森林里有“野人”活动,只是“野人”的谜底有待人们去进一步揭示。

2003年6月29日15时40分,在神农架发生了迄今为止最新一次目击野人事件。与以往历次目击事件不同的是,这次的主要目击者中有一位14岁的中学生,他叫周江,所在学校是神农架林区一中。“6·29”最新目击事件的发生,在科学界和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神农架野人作为世界自然之谜,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周江当时是这么描述的:“我们四个人同时看到一个灰白色的东西,背反正是弯着的,就像一个老年人那样在路边走,我们车往前走了一点,我看见它快步地朝路中央走去。走了一会,站在那里,头往后一甩,直接往下面的树林里跑去了。面对如此怪异的身影,车上几个人几乎同时发出了一声惊叫:停车......”

板壁岩的地形十分复杂,就像一个山中迷宫,不少地方竖着“游人此处止步”或者是“请勿走离林间小道”的牌子,沿着石林小道走下去,来到一片原始森林的边缘,有一块指路牌示为“野人山洞”。一路上,走过草甸,绕过竹林,爬上山梁,进入野人洞,在怪石丛中穿插迂回,穿过石壁一线天,步过悬崖曲木桥。

如今,人们时髦一种说法:在神农架找野人,到兴山看美人,去秭归访文人。兴山的美人,指的是汉代浣溪美女王昭君;秭归的文人,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在神农架这座迷宫里,除了野人之谜,还有许多自然现象需要揭秘,如白化动物之谜,以及九头鸟、棺材兽、驴头狼、独角兽、水怪之谜等等。

宋洛乡有一村民看见了棺材兽。它体态臃肿,长着四四方方的脑袋,丑陋不堪,身体上覆盖着热气腾腾的类似鼻涕的液体,鼻子眼睛皱成一团,像是刚刚从一场灾难里逃脱出来的怪物。据说,棺材兽是一种长方型怪兽,头大颈短,全身麻灰色毛,疾奔起来,能把树枝脆生生地碰断,四蹄带起的石头轰隆隆地滚动。

多年来,不断传出有人在神农架地区看到水怪的消息。发现水怪的地方都在密林深处的峡谷幽潭里。每个人对水怪的描述并不完全一样,总体轮廓大体都差不多:体形庞大,样子似癞蛤蟆,前肢发达,长有五爪,爪间有蹼,膀子粗大,身上有黄色或红色的毛,嘴中能喷水,往往上半身浮在水面上,很少露出下半身。

提到九头鸟,人们都知道“天上九头鸟,湖上湖北佬”这句有趣的民谣。神农架,奇禽异兽种类繁多,其中就有不少亲眼目击九头鸟的传闻。1982年11月一个阴天的上午10时左右,初中文化程度的张新全在神农架林区泮小张八角庙燕子附近的承包土地上种土豆,突然听到空中有鸟的奇特嘘叫声,像一股沉闷的哨音。

张新全听到的奇特嘘叫声,跟他以前听到的各种鸟叫声不同。发出怪叫声的是一只簸箕大的巨鸟,包括翅膀在内大约有两米,其羽毛黑灰色;更令他惊骇的是该鸟有一簇脑袋,大约有九个头,嘴巴呈红色;它的尾部也很奇特,呈圆扇形,既像孔雀开屏,又像车轮,旋转而飞。一会儿,这只九头鸟便飞进了远方的山林。

在谜一般的神农架,还生活着一种驴头狼身的怪兽,当地群众称其为驴头狼。1981年冬,新华乡石屋头村的村民在当地一条河边看见一只灰毛驴头狼。它身高1米多,长约2米,嘴像马,两只耳朵足有30余厘米,颈后有鬃毛,它一见到人就逃跑。1982年8月,田家山乡的村民在当地发现一只驴头狼,被一猎手击毙。

《神农架之野》里说独角兽“头跟马脑壳一样,体像大型苏门羚,四肢比苏门羚还长,后腿略长,尾巴又长又细……前额正中生着一只黑色的弯角,像牛角,后颈部长有鬃毛,类似于马鬃”。驴头狼“四条腿比较细长,尾巴又粗又长,除了腹部有少量白毛外,全身是灰毛。头部跟毛驴一样,而身子又跟大灰狼一样”。

“驴头狼”很可能是一种史前动物。在远古时代,这种动物确实存在,它的学名叫做“沙犷”。虽然动物学家都把“沙犷”当做已经灭绝的史前动物,但由于神农架的特殊地理和生态环境,动植物群类非常丰富,可能有少数残存的“沙犷”在这块土地上继续生存下来,栖息在人迹罕见的深山密林之中,成为旷世珍宝。

离开板壁岩的时候,深深感到神农架林区地域之广大。游客所能涉足的,都已开发成熟了;那些未开发的,更是无法涉足。神农架野人之谜,民间有传说,史料有记载,目击有证人,科考有发现。野人这一问题,是全球范围令人关注的自然悬疑。这样一个神秘之地,不去作一番亲身的游历,就等于没有到过神农架。

离开板壁岩后,前往神农谷。神农谷观景台位于海拔2820米,是观看神农架大峡谷的最佳地点。神农谷又名风景垭,在神农架主峰西侧,垭是当地人对夹在两座山峰之间山谷的称谓,有垭就有景,从观景台上向下望去,大峡谷浩瀚无垠,云海连绵,山与云做伴,树与垭相依,其间几块秃石兀自耸立,一派壮美景象。

不到风景垭,枉到神农架。风景垭位于神农架林区西南部,北连麂子山,西北接大窝坑、珙桐林,东隔望农亭与神农顶想望,南临巴东县境。海拔2950米,原名“巴东垭”,是神农架林区成立之前的巴东县与房县的界垭,据说站在房县能看见巴东县境。因酷暑盛夏,仍凉风习习,如坐春风,故又名凉风垭和春风垭。

凉风垭有一游览道供游人观赏景色。这里北临汉水,南俯长江,为江汉之界,一年四季都吹着习习凉风的地方,当然也是神农架最美的地方。春天里,杜鹃满山绽放格外绚烂;冬日里,冰雪覆盖的石岩如瀑布倾泻。好一个凉风垭,近处一片绿色草甸,远望一片白色云雾,团团云雾卷来,还真有些许凉风透骨的滋味。

神农谷既有黄山的险峻,也有张家界的灵秀,同时还充满着变化莫测的神秘,因风景奇秀,被众多游客誉为神农第一景。谷内峰林万仞林立,似柱似笋,谷内冷杉箭竹苍翠,春来高山杜鹃吐艳姹紫嫣红,夏秋云雾蒸腾气象万千,冬季百山飞雪一片妖娆。一条5000余米的步游栈道,宛若一条巨龙盘旋在绝壁峻岭之间。

神农谷处于神农架群石槽河组白云岩出露区。白云岩形成至今已有10多亿年。其成因是燕山运动后,随着神农架地区的不断抬升,沿南部断层的软弱部位不断发生深切作用,致使垭的南坡下切成深达千米的峡谷,而分布于垭南部群峰下的碳酸盐岩,经过千万年来的风化溶蚀,形成了今天奇峰秀谷,石林丛生的样子。

风景垭口掩于箭竹林中,下临深涧,石林丛生,如柱似笋,云雾变幻莫测,形成石林云雨景观,被誉为“神农第一景”。雨过天晴,云烟滚滚,波澜壮阔,使人如置身世外飘然欲仙的境界。垭下的板桥河谷深万丈,满底琅岈,风姿各异,四周岩壁如切似削,遍布冷杉如裘似衾,神韵竞奇,将风景垭的风光齐聚一体。

用“峰奇谷秀”来形容风景垭,再恰当不过了。置身垭口,凭栏远眺,群山罗列,曲峰丛丛,奇峰擎天,如柱似笋,有的盘结曲扭,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傲骨嶙绚,不可名状。深涧中云雾飘缥,变幻莫测,群峰隐隐绰绰,浸没在无边的白浪之中,渐远渐淡,直到缥渺入云。令人仿佛置身世外,已入飘然欲仙的境界。

垭南临一道幽谷,是神农架最低处石柱河,海拔398米,居住着神农架下谷坪的土家族人。那里有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有奇特的华中地文景观,有珍稀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春天漫山遍野百花盛开,夏天万山滴翠满目葱茏,秋天层林尽染万山红遍,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素有“绿色圣地”和“生态天堂”之美称。

在风景垭看风景,不再是凭着仰视的传统习惯,而是居高临下去俯视风景,一览众山小,令人既惊奇又惬意。环顾四周,千峰竞峭,万嶂争拔,高低森林,起伏碧连,若沧海巨涛,滚涌天际。断壁间,百丈瀑布,几许如银丝飘垂;稍远处,浩瀚长江,恍若一带飘动。山峦、密林、流水,一切都是那样的神秘与深沉。

离开神农顶,一路下行,山谷里的浓雾风起云涌,路边是绿绿葱葱的原始森林,晴朗的天空,白云悠悠,飞鸟凌空掠过,鸣声阵阵,不久后便到达金猴岭停车场。金猴岭,海拔3000米,顾名思义,就是金丝猴的主要活动区域,也是神农架保护最完好的原始森林之一。如若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树梢上跳跃的金丝猴。

金猴岭生长着巴山松、华山松以及猕猴动物,山势平缓,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瀑布飞泻,是神农架原始森林保护较好的地方之一。站在金猴岭,顺势下看,山势高峻,森林茂密,箭竹如海;气候湿润,空气新鲜,含氧充沛;藤葛攀挂,绿绿葱葱,山花野果,满山遍野;溪流婉转,溪水晶莹,风景优美,如诗如画。

离开金猴岭,很快来到小龙潭。小龙潭是展示神农架独特生态环境和丰富生态资源、进行环保意识和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与研究基地。有“野人”谜园、湖北省青少年万里夏令营营地、金丝猴驯养基地等项目和设施。在金丝猴驯养基地,大多数游客第一次看到金丝猴。金丝猴有一身很漂亮的毛发,很飘逸,很迷人。

在金猴岭,见到的杜鹃花树都十分高大,鲜红的杜鹃花挂满了枝头,一株株亭立在山坡上,是那样的灿烂;瀑布群下清水潭边,还见到了一种长在水边的水荷花,叶子长得很像池塘里的荷叶,长长的的花茎高出丛丛绿叶,盛开的花儿一点也不像日常见到的荷花,在绿色花苞的烘衬下,黄色的花瓣儿显得十分纤弱。

山因水而灵秀,水因山而飘逸。在金猴岭中沿金猴溪下行,一路上溪水飞溅,时而飞瀑如帘,洁白如玉;时而婉转缓流,温润如脂;时而注入深潭,回清倒影。溪岸枯木藤条,旁逸斜出;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石桥凌空溪道,小巧玲珑;游道曲折蜿蜒,上上下下。轻轻松松地漫步其间,是那样的自在与悠闲。

金猴岭山势平缓,森林茂密,叠瀑高悬,野果遍野,是神农架数十万亩原始森林的典型代表。行走在茂密的金猴岭原始森林,看着每一棵写满沧桑的古树、每一株倒地而死的枯枝,看着石上青苔遍布、石缝间求生的花草,深深感叹大自然适者生存的残酷与无奈,也为那些在物竞天择中香消玉殒的动植物扼腕叹息。

金猴岭的自然环境很美,有岭、有涧、有瀑布、有树木。这里过去是神农架金丝猴群经常出没的地方,作为一个景区开放后,来的人多了,戒备心很强的金丝猴都已经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了,游人只能从神农架野生动物救护站中看到少量受伤后正在救治的金丝猴。如果不作为景区开发,一定是金丝猴生活的天然乐土。

金猴岭分上下两段,上段是保存较好的原始森林,下段则是游人经常光临的金猴飞瀑。上段似乎十分紊乱,其实,也无须修饰,自成一段自然风韵。在这里,过去的时光中被雷击中,被洪水冲击或是因为其它原因而倒下的树木已然成为化石,而化石上面,新的生命蓬勃生长,让人直观地了解到,轮回是怎么一回事。

金猴岭的瀑布算不上十分气派,也不甚磅礴,自然不及黄果树那么壮观,不及九寨沟那么洁净,也不及雁荡山那么飘渺;甚至,它的每一泓瀑布看起来都似曾相仿,总是那么一帘高悬,倾盆而泻。然而,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它们与这里的每一处山形地貌是那么的熨贴,那么的和谐,山水互融,真的是倍添秀气。

离开金猴岭,很快来到小龙潭。小龙潭是展示神农架独特生态环境和丰富生态资源、进行环保意识和生态知识的科普教育与研究基地。有“野人”谜园、湖北省青少年万里夏令营营地、金丝猴驯养基地等项目和设施。在金丝猴驯养基地,大多数游客第一次看到金丝猴。金丝猴有一身很漂亮的毛发,很飘逸,很迷人。

大龙潭并不是供游客参观的景区,而是一处观测站。从观测站出发,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的林间穿行,经过两三条小溪之后,视线豁然开朗。只听有人发出“噫、噫”的声音,不一会儿,一群金丝猴浩浩荡荡地从山林间下来了。只是一霎那的功夫,那一处不似别处茂密的林子,稀疏的树木上顿时站满了许多猴子。

川金丝猴生性胆小、机警,只要看到人类的一点踪影,或者听到一丝风吹草动,就会立即逃之夭夭。在金猴岭,多少游客怎么盼都盼不到金丝猴的影子,怎么来到大龙潭,这里的金丝猴不仅一点儿不怕人,听到“噫、噫”的喊叫,反而会结群而来呢?原来,这种喊叫的意思,是在向金丝猴打招呼,我来看你们了。

这可是踏破铁鞋无寻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世界上的金丝猴总共有6种,除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外,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等4种,都是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神农架的川金丝猴是我国分布最东端的金丝猴,目前共有1280多只金丝猴,是全国金丝猴种族中数量最少,遗传多样性最低的物种。

与猴子的近距离接触,一直是人们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绞尽脑汁想尽种种办法。经过不懈地对猴群进行跟踪式投食,终于,有一只大胆的青年雄猴尝试着吃了投放的苹果,成为神农架第一只吃人类投下苹果的猴子,它的举动引起其他猴子的效仿,从此,自然保护区的猴子才与管理人员亲密无间地往来。

在不速之客跟前,这些金丝猴不再胆怯,它们亲密无间地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有的攀树跳跃,有的腾挪如飞,该哺乳的还在哺乳,该游戏的还在游戏,该抢食的还在抢食,全都保持着它们自然的作风。光亮的金色皮毛,婴儿般的啼叫声,轻盈而颇具滑稽的跳跃,总之,在大龙潭的丛林中,它们尽情地展示喜怒哀乐。

这里的猴子虽是野生,却少了些许野性,只是温柔的从人们的手中拿去它们想要的食物。而且,它们还是格外聪明的家伙。一只小猴观察许久后,竟然意识到游客的荷包中有大量的花生,调皮地来抢。偶尔拿出不是花生的东西,也会给放回去,着实令人惊奇。着实,和猴子在一起,或许比跟人在一起,更让人开心。

川金丝猴天性一副“朝天鼻”,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为“仰鼻猴”。站在猴群中,人们看到的,往往都是仰鼻、蓝面、金毛,很难分辨出子丑寅卯来。其实,一般人最容易察觉的,是公猴。一个猴群中,走在最前边探路的就是公猴,它有着长长的的披风金毛,跟随后面的是母猴,紧紧地抓着母猴腹毛的,就是幼猴了。

在川金丝猴中,雄猴和雌猴的体型差异明显:成年雄猴体重可达20公斤以上,而雌猴体重仅有10公斤。在野外,雄雌是比较容易辨别的,除个体大小之外,它们背部的金色针毛也不一样。雄猴的针毛长达30厘米,雌猴的针毛则较为疏短。此外,只有雄性的嘴角有瘤状突起,而且成年雄性具有乳白色、非常醒目的睾丸。

川金丝猴的家庭,是由一只身强体壮的雄性担任家长,同时拥有多个妻妾及子女。它们的家庭成员并非都具有亲缘关系,每个单元内仅有一个成年雄性,其他成年雄性都被排挤出去,并另外聚集在一起,形成全雄单元。无论休息还是迁移,一雄多雌单元总是处于中心位置,全雄单元则处于边缘,负责防御、警戒。

作为群居性动物,一个猴群通常由几十只甚至几百只猴子组成,而这个大群体又分为若干个小集群,即为人们习常所讲的家庭。平时,它们以小集群为单元进行活动,一般有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小单元。一种由一只成年雄猴和数只雌猴及其子女组成的家庭单元;另一种是由几个不同年龄段的雄猴构成的全雄单元。

在家庭单元内,作为家长的成年雄猴只有一只,众多雌猴要想和雄猴交配,需要邀配。有时候,邀配竞争甚为激烈,会出现两三只雌猴同时趴伏在地面上邀配的场面。在邀配过程中,雌猴们常常变换邀配的姿势和地点去吸引家长,如从地面跑到树上,企图引起家长的注意。落选的雌猴不会气馁,及后还会继续邀配。

在转迁中,那些婴猴全凭母猴搂着,冒险跳窜飞跃,以致跌下山崖,掉队落伍,被围追它们的狼群吃掉的事常有发生。每当此时,母猴往往会为了保护孩子舍身与敌兽撕咬。有时,当夜幕降临后,可能因小家族中少了一个成员,个别成年猴也会挺而走险地沿着转迁的线路,一路返回一边声嘶力竭地叫着,寻找一番。

在神农架有一株大华山松,树干大、枝条茂密,挡风遮雨能力强,是川金丝猴非常理想的栖息地。通常,这株华山松都被势力最大的家庭占据。有时,稍微弱势的小家庭,在取食过后会捷足先登。其他家庭看见了,也不去计较。全雄单元的金丝猴因为地位低下,它们从来不会争夺这棵树,总是甘愿当好护卫者角色。

山坡上的猴子正在自如活动的时候,突然,几只亚成年个体快速上树,发出“呜嘎”的报警声,原来是一只鹰在低空盘旋。三位家长顿时朝同一方向上树,晃动树干,试图吓走那个不速之客。全雄单元的那些雄性们也一只只摩拳擦掌,朝着鹰发出“咕咕”的威胁声。鹰可能也觉得寡不敌众,只好放弃这次捕猎行动。

在神农架林区,不管是狼、豺、云豹、灵猫,还是金雕和鹰等,这些天敌通常都不会对成年川金丝猴构成致命威胁,但是对幼体的危害非常大。当有天敌出现时,不论什么单元的猴子都会联合起来,一致抵御入侵者。川金丝猴是一种集体意识很强的动物,它们深知只有通过相互协作,才能保障整体利益和个体利益。

川金丝猴有二十多种语言,不同的语言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在神农架,川金丝猴的天敌主要是老鹰、金雕等飞禽,当天敌出没时,猴群中就会传出“呜嘎......”的高度报警声;如果有不速之客进入了它们的领地,猴群中就会发出“嘎嘎......”的鸣叫声,这种声音是在虽然有干扰源,但是没有危害性时发出的。

在神农架保护区内生活的那些金丝猴群,一般都会选择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原始森林为栖息地,以森林中的坚果、浆果、嫩枝芽、苔藓、松萝为食物。它们一般七八十只或二百只左右为一个生态群,虽然如幽灵般机警,然而,由于多疑害怕狼、豺、云豹等天敌袭击,尤其喜欢栖息在高山幽险而宁静的沟谷地带。

金丝猴每天的活动主要是觅食。它们的食物品种非常广泛,主要采食多种木本、藤本植物的叶芽、枝皮和果实,采食的植物种类达172种左右,其中的主食为樱桃、青荚叶和花楸,偶尔也采食一些小昆虫、鸟蛋。在寒冷的冬天,冰雪覆盖,原始森林中树枝上附生的一种富含蛋白质的地衣松萝便成为它们的主要食物。

在大龙潭里,人们曾经目睹了一次有趣的抢食活动。一只成年雌猴抢劫了一只青年猴的食物,青年猴奋起反抗,发出“呜喔呜喔”的求援声,其他家庭成员听到叫声后立刻停止活动,朝它们奔去,并主动接近被抢食的猴子,仿佛是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这时,雌猴赶紧和青年猴拥抱,化解了一场即将爆发的冲突。

人们在投食时发现,小集群里的家长一般都走在最前面,并占据最中心的位置,一副目中无人的样子,可随意挑选最好的胡萝卜。几只小猴则在树上观望,不停地寻找时机,不敢下来。等到家长转身之后,它们才敢悄悄接近食物,拿了桔子就跑,上树再慢慢咀嚼。对金丝猴来说,胡萝卜是好的食物,桔子相对较差。

在猴群里,等级是非常分明的。等级越高,就越能占据有利的取食位置和得到更好的食物。不过,虽然等级越高取食就越占优势,但是,却不能凭借自己的优势去随意抢食。抢食行为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得到被抢的金丝猴允许。如果被抢者坚决抵抗,并发出抗议声,那么作案的猴子就会引起公愤,被群起而攻之。

在川金丝猴社会中,家庭单元之间的家长不时会发生争斗,争斗时,它们各自的妻妾便会从旁帮腔助威;那些全雄单元的金丝猴,也不甘心当一个旁观客,它们总是伺机向在位的家长发起挑战,家长的更换也时有发生。如果在位的雄猴体力欠佳,其他窥视宝座的雄猴便更容易挑战,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篡位夺权。

在家庭单元之间的家长发生争斗时,助威妻妾多的一方,发挥会越发神勇,且容易占上风。每当家长卫冕成功时,助威的雌猴往往能够获取一定的回报,比如家长会主动给予理毛待遇、赐予社会等级的提高等。当篡位夺权一锤定音之后,之前还在助威的雌猴就会百八度转弯,帮助新家长,讨好新主人,博取新的宠幸。

川金丝猴是与熊猫齐名的国宝级动物。它们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陕西和湖北4个省,数量约2.5万只。湖北的川金丝猴主要分布在神农架林区,这也是川金丝猴地理分布的最东段。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温偏凉且多雨,区内山体高大,平均海拔1700米。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合川金丝猴群体的生长。

神农架是中国西部高山区向东部丘陵低山的过渡区域,处于北亚热带气候向温带气候的过渡带,境内山高谷深,植被分布形成明显的垂直带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湿润多雨雾的小气候,不但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且给各种珍稀动植物提供了一个栖息、繁衍的自然环境,当然也就成了蓝面川金丝猴温馨的家。

人走进了神农顶,沿途看到了天水桥、大小龙潭、金猴岭、太子垭、神农谷、板壁岩等等,真可谓饱览风光。其实,神农顶只是大小神农架中的一隅,在整个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也只是七万多公顷面积中的一大部分。何况,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又只是整个神农架林区3253平方公里中的70467公顷而已。

在神农架,除了被誉为“华中屋脊”的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群山环抱,拥有“高山平原”之称的九大湖国家湿地公园;还有集奇树、奇花、奇洞与奇风异俗为一体的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地质构造完整,地层出露齐全的国家地质公园等等,真是一个生态完好、生物多样、资源丰厚、原始神秘的旅游天堂。

神农架山大人稀,相对封闭,生物之间、人与生物之间和谐统一,保持了生态系统稳定和完好的状态,使其拥有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彩,而且极其珍稀。这里还有着优美而古老的传说和古朴而神秘的民风民俗,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中国内陆的高山原始生态文化圈。

神农架西连秦巴山脉,东临丘陵平原,南北分割江汉两大流域,境内群峰巍峨,沟壑纵横,高低悬殊,气象万千,更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人迹罕至,因而原始森林遍布,洪荒风貌依存,是当今世界中纬地带最醒目的一块绿洲。这里不仅有野人之谜,还有动物之谜,植物之谜,地质之谜和气象之谜等等。

惊艳绝奇的幽谷,危岩壁立的悬崖,晶莹剔透的山泉,苍苍茫茫的林海,扑朔迷离的野人,蓝面仰鼻的金丝猴,还有那白化动物之谜,九头鸟之谜、棺材兽之谜、驴头狼之谜、独角兽之谜、水怪之谜等等许多需要揭秘的自然现象,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卷,赋予了神农架古老神圣、自然神奇与美丽动人的传说。

二、留驻心灵的泸沽湖

人在外,心境的确会有很大的不同;在旅途的日子里,总是习惯性地早起,这与在家的生活习惯是迵然不同的。决定去泸沽湖的那天,出发的清晨,七点不到就苏醒过来了。出门的时候,天仍漆黑一片,只有古巷中的石板路,因着零散路灯的映照,稍有些朦胧的感觉。行走在宁静的古巷中,脚步声也是清脆可闻的。

走过大研四方街,到达大水车的时候,天仍未透亮,一直等到8点,天才渐渐明亮起来,找到租赁的车,8点半正式出发。从大研古城前往泸沽湖的路上,刚出丽江的一段,实在不是一个差字就可以形容的来的,车辆往来不断,到处尘土飞扬;再看周边的植物和山林,都是灰白一片,美丽的山头早被挖得残缺不全了。

走完那段尘土飞扬的差路,再行不久,就到达了九曲十八弯。弯弯曲曲的山路十分壮观。这里是《千里走单骑》的拍摄地之一,有人说,“洛克发现了香格里拉,张艺谋发现了丽宁十八弯”,这句话似乎有点欠妥。不过,村民搭了简易的观景台,照相收费倒是真的。当然,所谓的十八弯也只不过是一个大概数的说法。

“九曲十八弯”是丽江到宁蒗泸沽湖的必经之路,也是古代茶马古道的东线,去往泸沽湖的路上都是这种崎岖山路,山路曲折逶迤,令人赞叹不已。中巴奔驰在金沙江峡谷悬崖边崎岖的山路上,虽然胆战心惊,然而却能够欣赏到不同寻常的美。站在山顶居高临下而视,感觉十分雄伟壮观。宛如一条彩带在山间飞舞。

丽宁十八弯,是由丽江开往泸沽必经的一段危险路段,地处金沙江峡谷一带,短短20公里的距离内海拔落差竟达1000米。网上流传的这首诗,形象的比喻了十八弯的壮美:丽宁山道险连环,最险十八鬼斧弯。云坠崖头惊虎跳,风旋隘口锁龙盘;金沙蜿蜒高峡挤,横断跌扑大壑翻。不逊当年烽火路,车流贴壁绕青峦!

从九曲十八弯过去后,车子都是沿着盘绕的山路在开,路的外侧则是金沙江和山谷,而其中有一段路,位于川滇藏三省区结合部的得荣县子庚乡境内的金沙江大拐弯,也就是金沙江第一湾,走上观景台虽然未能看到全貌,仍可让人感觉到穿山越谷而来的金沙江,由此水势更加浩荡,峡谷逐渐开阔,气势十分磅礴。

金沙江第一湾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月亮湾,一边是云南德钦县奔子栏镇,另一岸是四川得荣县子庚乡。由北向南纵贯全境的定曲河,在先后接纳了玛伊河和硕曲河之后,携三河之水投入了金沙江的怀抱。在即将冲出川、滇要塞之时,遇到大山的阻拦,于是绕着金字塔般的日锥峰潇洒地画了一个“Ω”字形的大拐弯。

金沙江大拐弯奔子栏一带谷地深邃狭窄,地形闭塞险要。呈马蹄形曲流深切的奇特大拐弯,是由北向西和北向东等几组不同走向的断裂构造共同控制的结果。两壁危岩峭立,红色砂岩地层毕露,且受局部山谷气流影响,谷地气候燥热,林木稀芜,仅生长一些较耐旱的禾草与小灌丛,呈现出类似荒漠的特殊自然景观。

从丽江到泸沽湖,乘坐的包车是一辆十八人座的新车,开车师傅一听就是摩梭族人。一路上,从最初出发时的兴致勃勃,谈笑风生,到后来的东倒西歪,昏昏欲睡。尽管师傅总是说再走走不远就该到了,结果这个行程在停停走走中还是开了七个来小时,直到眼前突然出现一大片湛蓝湖水,大家才不由精神为之一振。

看到了湛蓝蓝的一大片湖水,这就知道,泸沽湖到了。不过,这里是大落水,还不是洛洼火塘。师傅说,在这儿可以逗留一会儿,这儿的海鸥多。这里沿湖岸都是摩梭人家的木房子,公路西侧的民居较古老,房屋较矮小的一片屋群是上落水;公路东侧紧依湖畔且房屋高大的一片屋群叫下落水,普遍盖起了几层楼。

从丽江过来,大落水是旅行团主要选择的落脚点,自由行的多选择里格和洛洼火塘。整个泸沽湖的主要景点,有蒗放、三家村、大落水、里格岛、小落水、赵家湾、草海,开发旅游住宿的,主要就是大落水和里格了。大落水的湖岸线很长,整整一条街都紧靠着湖边,出门就是湖,没有阻拦,所以整条街都是湖景房。

尽管网络上里格名气更为响亮,然而,查看攻略,但凡同时去过里格和洛洼火塘的,大都是推崇洛洼的原生态景色及火塘带给游客的如家温暖,最终,还是选择窝在火塘。到了传说中的火塘,洛洼最出名的客栈,泸沽湖四分之三属于云南,四分之一属于四川,已经离开多姿多彩的彩云之南,踏上美丽的四川省了。

从傍近泸沽湖开始,美的景色就犹如画卷一样,在面前渐渐舒展;眺望着泸沽湖,轻轻荡漾的湖水,仿佛分外柔情。湖边长着的树,就是著名的情人树,两棵树就那么静静的依偎在一起。当地人说,这是一对对情人的化身。有人说,在泸沽湖的旁边,凡是生长出来的树,皆是成双成对的,如亲密伴侣,如胶似漆。

泸沽湖边上最有名的传说就是“情人树”,在摄影人眼里,这两株树,绝对是泸沽湖的标志性风景之一。情人树刚好在湖边,总共有四棵,一座破落的沿岸廊院的左右各有两棵,互相靠的很近,犹如相依相偎。两棵已经显得年老了,而另两棵则正是风华正茂。这两株树原先没有名字,慢慢的被游客取名为“情人树”。

终于到达火塘了,两层式的木楞房就倚靠着泸沽湖,一楼是餐厅兼酒吧,二楼是客房,室内布置得十分整洁,给人一种怡情逸致的感觉,还有很舒适的阳光书吧。走出阳台,呈现在眼前的就是泸沽湖的美景,看着成群的鸭子在湖中嬉戏,也不知是否野鸭。不过,受限于镇子的供电系统,房间没有暖气,只有电热毯。

来的不是时候,如果是夏天,院子里会盛开着美丽的格桑花。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它是一种生长在高原上的普通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可风愈狂,它身愈挺;雨愈打,它叶愈翠;太阳愈曝晒,它开得愈灿烂。不过,采撷格桑花的种子还是有的,希望幸福的种子能在家乡也开放出绚烂的花朵。

到达泸沽湖已近傍晚了,吃过80后的摩梭女孩煮的香喷喷荞麦面,聊聊天,夕阳已开始铺满美丽的泸沽湖了。被阳光染上金色的草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清澈湖水倒影着蓝天青山。悠忽间,湖面上的群鸭突然展翅齐飞,划过水面,这才知道,它们都是野鸭子,并非家禽。草海的一角,摩梭的孩子也划船游玩归来了。

晚饭后,正当孩子们聚在房间小客厅里,窝在小榻榻米看动画片时,大人们就在楼下餐厅喝喝小酒聊聊天。屋主人抱着吉他,弹着弹着,也凑了上前,脸上露出淳厚的笑容,跟着大伙儿天南地北地侃大山,聊车,聊音乐,聊世界,别瞧他几分嫩气,却有着成熟的思想,细腻的心思,执着的精神,是个很有思想的男人。

屋主人是一个80后的摩梭大男孩,他的梦想很简单:一栋琉璃和石头、木头、泥土筑的屋,原木温和的色调,挂素白流苏的窗帘和紫色的纱曼,地上有暖和的地毯,屋里有大壁炉,坐在任何一处都可以看得见金黄的草海,落地窗边要有一架钢琴,院子里有秋千和木桌,有小小的船,还有一只大狗伴着,以及相爱的人。

天气寒冷,湖边上的草坪都枯黄了,漫坡的草梗耷拉着,抬不起头来;碧蓝的泸沽湖泛着粼粼涟漪,因为有了草海,依然生机勃勃。一丛丛的翠绿的水草在湖水里摇曳着,一只只的野鸭子列队穿梭而过;在湖边,被系在树丛旁的小船儿静静守候着,在夕阳轻轻摇荡。草海的尽头,黛蓝的山峦在余辉下显得格外深沉。

清晨的泸沽湖一片静谧,静如平镜,又是另一番美景。一层薄薄的轻雾飘荡在湖面上,远山还处于一抹墨色之时,天边的曙光点亮了人们的视线,勤劳的摩梭人早已撑船出去劳作,整个湖面宁静而悠远。远远有层梦幻般的迷雾,神秘又美丽。有人说,泸沽湖最美,就是清晨的那抹迷蒙的雾,朦胧中透着神秘的吸引力。

睁开惺忪睡眼,天际边露出了鱼肚样的白色光芒。一夜醒来,发现湖边已经结冰,孩子们兴奋地象发现了新大陆。和孩子们一样开心的,还有那些成群的野鸭。云雾像袅袅轻纱飘落在群山之间,斑斓的太阳终于揭掉羞答答的面纱,显山露水。随着来自泸沽湖清晨第一缕阳光的问候,湖边度假生活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泸沽湖的清晨,阵阵微风拂心而来。漫漫的湖面上,成片的野鸭子成了迎接朝阳的使者,大自然毫不吝啬地将阳光雨露赐予了它们。阳光渐渐撒落湖面上,天地间都在缓缓的呼吸中苏醒。泸沽湖独特乐章,那是行云流水间用阳光弹奏出的梦幻乐章,或深或浅,或蓝或绿的湖水变化着,是一曲用视觉就能感受到的音乐。

当太阳照亮金山,弥漫着薄雾的泸沽湖,最大的看点,定是那闪烁点点银色的波光。深深吸一口气,仿佛全世界有最清新的氧气;眯上眼睛朝东方望去,那是一片耀眼的灿烂;摩梭人荡着木桨拨开水面,船儿轻轻搅动蓝波的场面,仿佛一幅流动的山水泼墨画;草海一侧的村落,炊烟袅袅,飘来属于深冬的暖暖香味。

从观景台上看日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东方亮出鱼肚白的时候,山谷中渐渐的明亮起来,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也渐渐的退了去,而太阳即将跳出的瞬间,金光闪闪,把一角的天空都染成了金色;之后,太阳从山谷中一跃而出,猛然跃上空中,朝霞喷彩,天地万物一下明亮起来,仿佛是从梦中突然苏醒过来一般。

在洛洼部落村寨临湖的半岛山包上建有一座“望海亭”,登上亭子,太阳的光束,倾泻在湖水里,湖面波光粼粼;左看“草海”金黄灿烂,右看“亮海”碧水连天,泸沽湖秀色尽收眼底。围坐在湖畔朴素的木椤房,与湖心的岛屿一起默念着不老的誓言,守望着永不分离的感动。一弯春水绕孤村,山光水色与人亲。

泸沽湖位于滇川交界处,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四川的湖岸线要比云南的湖岸线长约占2/3。湖中有5个全岛,三个半岛和一个海堤连岛,各岛形态各异,林木葱郁,翠绿如画,身临其境,水天一色,清澈如镜,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使其更增添几分古朴、几分宁静,是一个远离嚣市,未被污染的处女湖。

泸沽湖周围山岭耸立,林深草密,西北高东南低,湖水清澈,通常呈碧蓝色。最清时,能见度可达12米。洛克说泸沽湖是“整个云南最漂亮的一个湖,无法想象还有比这更美的环境。湖水清澈得像水晶一样,湖的周围都是长满森林的山,小岛像船一样浮在水面上。一切都是宁静的,真是一个适合神仙居住的地方。”

泸沽湖的成因是地壳运动中的地层断裂。关于泸沽湖的形成,摩梭人有一段这样的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个牧童为贪婪的领主放羊,领主却不给他吃的。泸源崖下有一个洞,洞口有条凸现半身的神鱼,每天给他提供食物。领主发现后,意欲将神鱼据为己有,用九匹马把神鱼拖出洞口,结果洞里涌出大水泛滥成湖。 

虽说是传说,不过却是有凭有据。泸源崖下的确有一个洞,也确实是地下水的出水口。泸沽湖湖水保有量为19亿立方米,湖水的来源,除了常年降雨和周围山泉外,地下水是其主要资源。关于泸沽湖名称的由来:一说“泸沽”的摩梭语意为落水;另一说,是由于泸沽湖南北宽东西窄,状如曲颈葫芦,故名泸沽湖。 

还有一段传说:从前,有名叫格姆的摩梭女神,与许多男神保持着阿夏关系,即情侣关系。一日,一个男神来看望格姆,看见格姆正与另外的男神幽会,于是便愤然欲回,所骑的的白马连声嘶吼,一蹄跺出一个大坑。格姆听见马嘶,猛然想起约会的事,为自己的粗心懊恼不已,悔恨的泪水流进马蹄坑,就是泸沽湖。 

泸沽湖,当地人称“谢纳咪”,意为大海、母湖。湖的西北面,雄伟壮丽的格姆山巍然矗立,这是摩梭人人为之崇拜而人格化的格姆女神。湖的东南面,与草海连接,这里牧草丰盛,浅海处茂密的芦苇随风荡漾,蔟蔟的花草迎风招展,每到冬季,天鹅、黑颈鹤等珍稀候鸟数以万计栖息于此,平添一种生气,一种景致。

泸沽湖的环湖游,可以选择包车或是游船。在洛洼的码头,选择的,自然是坐摩梭人特色的猪槽船。登上猪槽船,随着摩梭人划开双浆,那淌过湖水的船儿,静静地载着满满的快乐向新的一天出发。随着身边碧波荡漾,不知不觉中,湖面上已经艳阳高照。别不留意,高原冬日的太阳也会把人们的脸皮都晒成高原红。

猪槽船来到了湖心中的一个小岛,据说岛上曾经住过一个王妃,于是被世人称为“王妃岛”。王妃岛在湖心的山弯处,远看像一个盆景,四周静谧,山花灿烂,绿蓝满目。昔日的“王宫”,而今已是残垣断壁,荒草满庭。据说,当年末代左所土司在上面修建了一所豪华的别宫,来用安置来自雅安的汉族夫人肖淑明。

那是1943年的故事,左所土司喇宝成去雅安购买军火,同时想娶一个知书达礼的汉族女子,好帮助他管理家政。由西康省主席刘文辉保媒,一个16岁的汉族女中学生,四川雅安女子中学的校花肖淑明下嫁泸沽湖摩梭人。就这样,肖淑明告别了学校,开始了她传奇而坎坷的经历,从此她的一生都和泸沽湖联系在了一起。

年轻的肖淑明穿上裙子,包上头,当起了土司夫人,在泸沽湖畔过了一段潇洒的生活。她学会了骑马、打枪。解放后,土司喇宝成曾在成都政府部门工作,后来去世了。肖淑明一直没有离开过泸沽湖。2008年,饱经沧桑、充满传奇色彩的“沪沽湖女儿国摩梭末代王妃”走了,享年81岁。她的骨灰就被安放在王妃岛上。

猪槽船缓缓划行于碧波之上,美丽的湖光山色,耸立在岸边的亭台楼阁,以及随风不时飘来的摩梭人那悠扬的歌声,增添了几分宁静,几分悠远。渐行渐远,王妃岛依然静静地躺在蓝色的水面上。镶嵌在巨大翡翠中的王妃岛,显出与生俱来的恬静与悠闲,仿佛一曲天籁之音,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泸沽湖山美水美人更美,除奇特的婚姻和风俗外,泸沽湖畔姑娘小伙那一身独特的服饰更是令人瞩目。泸沽湖即是女儿国,又是歌舞的王国,踏上这片热土,无不为那悠悠扬扬的“阿哈巴拉”所动容,无不为那如巨龙滚动的甲搓所诱惑;在泸沽湖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人们的饮食文化也浓浓地染上了自然、古朴的特点。

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与众不同,家庭成员血缘均为母系血统。在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那么古朴,无论是成丁礼、阿夏婚,还是母系家庭,都绝无仅有。每个礼仪,每种风俗,都是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一支支优扬动听的牧歌,无不充满几分神秘,几分浪漫,几分诗情,几分画意,从而给人以遐想和思忆。

泸沽湖边有座雄伟的格姆女神山,山势巍峨,倚天耸立,俯视着从东北伸进湖中的里格岛,犹如金獭捕鱼。来到泸沽湖,坐在猪槽船上,隔着明镜一般的湖水遥望壮美、高大的格姆女神山,仿佛来到了神仙的意境一般。山上的洞里有摩梭人敬拜的女神,坐索道上格姆山,探女神洞,俯瞰泸沽湖,那是十分惬意的。

格姆女神山又叫狮子山,是泸沽湖边一座摩梭族的神山,藏语称为“森格格姆”,“森格”意为狮子。美国学者约瑟夫·洛克在《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狮子山是永宁风景中最显著的景致,这山名副其实很像头安睡的狮子,头面对着湖,倾斜的横岭是狮子的脚爪,在绿色湖水中休息”。

尼塞村就座落在格姆山脚下,也叫独家村,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湖湾小村落,在沿湖18个村子中,真是算不上有啥特色的村子,但是却在网上名声大躁。走进那个小小的村落,时间仿佛停止了,凝固了。坐在阳光下晒着太阳,身边是清澈的湖水,水中有鸭子在游戏,田间有马儿在吃草,一切都是静谧和安详的。

来到了尼塞村,十来户人家的木楞房就散落在一片开阔的土地上,大片、大片还未播种庄稼的田野上,悠闲的马儿在啃着枯草,清澈的泸沽湖如果没有野鸭子在水中游弋划下的波纹,简直像极了一面平滑的镜子。拍几张枯树老鸦,掬一捧湖水,凝望一会儿青山,闻着乡村那股特有的气息,真是觉得好舒服,好惬意噢。

到达尼塞村后,有一个地方是来泸沽湖后必去的地方,那就是格姆女神山。这座山之险之美是身临其境才能真正体会到的。从山下坐缆车一路往上行,温度从开始的暖和渐渐的变得寒冷起来,山很陡峭,缆车上行的弧度也很大,当冷风吹过,坐在四面镂空的缆车上,望着下面空空荡荡的山地,很让人是恐惧和心慌。

当缆车快行到终点的时候,前面传来了嘈杂的叽喳声,却原来是一群猴子在山上戏闹。在终点下了缆车,只见山上到处都散落着点点的白雪,气温也比山下冷了好多。一路沿着台阶往上走,可以看到不少的猴子在左右玩耍,看到人就瞪着眼,特别是对拿着包的尤其关注,如果不小心,也许就会被它们冷不丁的抢走了。

台阶的最上头是女神庙,可以在这里祈福烧香。其实,女神山最神秘、最引人入胜的,就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摩梭人称其为格姆尼可洞,“格姆尼可”意为女神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女神洞。走到台阶顶的观景台上,再往里走就是女神洞了。进女神洞要左进右出,至于为什么有此说法,也没有询问,总之,入乡随俗。

在女神洞中,可以看到许多钟乳石,有矗立着的,有悬挂着的,林林总总,千变万化。据说,以前女神洞是摩梭人求子的地方,因为这里的钟乳石长得很像男性生殖器,而女神洞则象征女性的生殖器。众说纷纭,不会生育的人只要来此,在石钟乳上牵线或让女人在石钟乳上坐一坐,喝一口上面积留的水,就会生育了。

站在女神山上,从高处望出去,云雾缭绕中的泸沽湖真是美不胜收,让人心旷神怡。雾气笼罩着的远山,白雪覆盖着的山顶,还有山后连绵起伏着的层层云彩,构成了一副如诗如画的风景画卷。坐着缆车下行,从缆车上看风景,比上行时又多了一份意趣,蓝天白云,蓝色的湖水,连绵的群山,田地和村庄,美极了。

来泸沽湖之前看攻略,说冬季的泸沽湖可以喂海鸥。可是猪槽船划了大半天,却没有见着一只海鸥,孩子们手里握着带来的荞麦饼,失望地看着。请教船夫,他告诉大家,海鸥喜欢歌声,一唱歌,它们就会来了。听起来象天方夜谭,将信将疑放开嗓子,还真是奇迹,随着歌声在湖面上飘逸,远方的海鸥瞬间聚集而来。

刚刚还是寂静的湖面上,刹那间,成群的海鸥翻腾在猪槽船的四周。孩子们兴奋地撒下荞麦饼,嘴里还在不停大声唱歌,唯恐精灵消失不见了。这些海鸥,清一色都是红嘴海鸥。红嘴海鸥不仅嘴巴是红色的,在雪白的身子映衬下,双脚也红得那么可爱。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海鸥的翅膀,象是一道超越时空的美丽风景。

孩子们唱累了,大人们接着唱,把能想到的歌曲引吭高歌了一番。美丽的红嘴海鸥,仿佛就是自由蓝天的使者,当它发现目标,收翅向下俯冲,泸沽湖荡漾的碧波是五线谱,美丽的海鸥就那跳动的音符;当它双爪抓起一块荞麦饼,挥挥翅膀,带走的,是一片风景。如镜的湖水,将海鸥的影像一起镌刻进岁月的波纹。

划了两个多小时,到了赵家湾。赵家湾不大,景致却美得可以。云破天开时,阳光洒在湖面上,云水相间一色,分不出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湖水里的五彩斑斓小石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水面上飘的水生植物便是水性扬花,夏天时泸沽湖面上点点花开,还可以拿来炒菜吃。深冬季节还能一睹它们的芳姿,实属意外。

刚刚上岸,在半山坡已闻到了饭菜飘香,这就是赵家湾“好人小吃”店的农家菜。这里不仅霜打的大白菜从未品尝过,土鸡汤让大家直呼够味,高原湖鱼、湖虾、松茸,摩梭香肠应有尽有,而且店主人赵好人不改初衷,他那诚恳的谈吐,淳朴的个性,善良的心灵,宽容的胸怀,让人们津津乐道,也使光临者络绎不绝。

赵家湾的“好人小吃”在网络上颇有名气,不仅是因为他家饭菜味道香美,更因为店主赵发好曾是一位见义勇为的救人英雄。当年,他因深水里救人受伤失去劳动能力,家中负债累累,在好心人们的帮助下开了这家小吃店,家里生活日渐好转,他不忘感恩,虽然不富裕,却开始资助更加贫困的家庭的孩子上学读书。

赵家湾因正对格姆女神山,也叫女神湾,天气爽朗的时候,格姆女神山完全倒影在泸沽湖里,一湾湛蓝的湖光,一湾幽静的丛林,一湾嶙峋的山石,构成女神湾与众不同的特色。据说这里住着姓赵的汉族人,人口众多,所以也叫赵家湾。赵家湾是泸沽湖观夕阳晚霞的最佳角度,这里也是泸沽湖景色最美的地点之一。

宁静而自然的女神湾,这里也叫情人湾或者情人滩,是泸沽湖最美的地方之一,虽然步行不过百来米,却是另一片天地,海滩上十分清净,清澈湖水里净是五彩斑斓小石子,当地摩梭人休闲时也时常光临,无疑是最远离尘嚣的一片净土,就好像是桃花源一般,这里没有旅店也没有商业,好人小吃饭店是唯一的饭店。

泸沽湖的一边是云南的,另一半边是四川的。从赵家湾出发,翻越山路至洛洼,及至草海,所走地方都在四川境内。徒步之前经指点,从枫月红日客栈的后面往前走,到了苹果园留意右边有一棵弯曲的树,有一指示牌,朝山坡方向走一直往上爬,到了顶上可看到玛尼堆。从坡顶往下走有几条路,要挑直对的路走。

登上山顶,眼前豁然开朗:美丽的赵家湾静静地环绕在后龙山脚下,湖水倒影着格姆女神高贵沉静的面庞,那由浅入深的淡蓝、玉蓝、湛蓝、黛蓝,从岸边向湖中心层层倾泻而去,在阳光下闪烁出晶莹剔透的光,好似神仙正炼着的一池子碎玉,又象是格姆女神梦幻蓝裙美丽的蕾丝,将整个湖景点缀得更加的诗情画意。

在高原灿烂的阳光下,看着赵家湾奢侈地演绎着全天下的蓝,脑海中掠过了亚龙湾的海、普吉的海、好望角的海,恍然明白,为什么人们常将高原的湖泊称为海子,这格姆女神山守望着的的高原,竟聚集了所有海中最温柔的瞬间。令人迷醉的蓝色天地间,没有惊涛骇浪,有的只是水的柔、山的柔、风的柔,浪的柔。

这段徒步的山路,一侧的湖岸线很美,水也很清。一路上,脚下有很多漂亮的野花,周围几乎没村落。由于高海拔,不断喘气,走几步要歇一会儿。进入到山上的丛林后,发现这里很幽静,很原始,透过树叶投射到地面的阳光变得很微弱,满地是松针。走了两个多小时到达了洛洼,这边村落相对集中,没那么冷清。

白天划船环湖、在尼塞村坐缆车上格姆女神山、徒步赵家湾的后龙山,夜晚又来到小落水村参加摩梭族的篝火晚会,对歌、打跳......尽享原生态生活的惬意和放纵。在摩梭人家的院子里,在短笛的伴奏下,篝火燃起来了,舞步跳起来了,摩梭姑娘带领着游客,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甲搓舞,真有些梦里不知身是客。

摩梭姑娘身着艳丽的服装,旋转着白色的长裙,小伙子踏着有节奏的舞步,欢快热情的舞步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游客们也纷纷加入摩梭舞的行列。熊熊的火焰,印红了每一个人的脸庞。火光照映下,每一张笑脸都是那样生动,那样欢乐。奔放的旋律,热情的舞步,欢乐的笑声,在泸沽湖的夜空飘荡、飘荡......

从洛洼开始徒步的是水泥公路,傍边都是草海,不一会儿就到了五支落码头,继续向走婚桥方向进发,路旁种了很多花椒、核桃树,还有一种叫不出名称的果树,但不是收成季节,当然见不到果实累累,路上还见到了有雕楼耸立的摩梭博物馆。草海走婚桥到了,这里的草海反倒有点令人失望,草很矮,稀稀落落的。

走到走婚桥,觉得都精疲力尽了。走婚桥下面长着茂密的芦苇,当地人又称为“草海”。其实,这条走婚桥是政府新修的桥,真正的走婚桥是旁边的那些残缺的木桩,眼看很快就要湮没在岁月的侵蚀里了。原先的这座走婚桥是泸沽湖上唯一的桥梁,联接着两个村子,每当夜幕降临,走婚桥上来来往往着赴约的人们。

有着“天下第一鹊桥”之称的走婚桥,是草海芦苇丛中延伸出来的一座长达300米的木桥。原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桥已经腐烂或毁坏,散落在草海中。现在这座与老桥紧邻,是后来重新修建的,微风一吹,扬起纷飞的花絮。走婚桥横跨草海,穿过芦丛,直达两岸村落,为两岸村民、走婚的阿夏们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走婚桥是摩梭男女约会的鹊桥,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白天,摩梭男女在聚会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对意中人表达心意。男子若对女子倾心,则在白天约好女子后,于半夜前往女子的“花楼”(指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间)。在这里,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

许多人对摩梭女人的印象,大都是从《走出女儿国》这本杨二车娜姆的自传中懵懵懂懂了解的,第一次知道有这样非常神奇的民族。对于他们的习俗,有的真是难以接受。比如他们对于裸体的崇尚,对于性的看法。在他们眼中,身体是自然的,是赐予的礼物,会特别引以为豪。他们对于婚姻的看法,也是独树一帜。

远在天边与世隔绝的女儿国,被世人称为“上帝保留的最后一块女人的乐土”、“世界惟一的母系氏族王国”、“人类早期社会形态的活化石”。生活在这里的摩梭人,至今仍过着“刀耕火种”的自然生活,仍然保留着古老的“走婚”习俗。过去除了赶马人、远游的喇嘛外,不少人甚至没有走出大山包围的女儿湖。

通过《走出女儿国》,人们了解到,娜姆是个非常传奇的人,只身出来闯荡,最后走向了世界。人们也知道,还有一个女儿国的存在。他们对于年龄没有特别的感触,只知道自己出身在鸡叫前还是鸡叫后。他们住在泸沽湖,享受着自然带给他们的种种,他们甚至对于钱没有太大的概念,还是盛行原始社会以物换物。

在摩梭族,盛行的是走婚制,一个女子可以同时有很多的阿夏。他们没有婚姻的束缚,一家人中,舅舅有着崇高的地位,撑门面的事情都是由舅舅负责的;而母亲是财政大权,她分配一家人的农活。他们的成人礼仪式非常的奇怪。因为摩梭人没有年龄的概念,所以一个女子可以开始找阿夏的标志就是经过了成人礼。

摩梭女人在13岁之前只能穿长衫,成人礼的那天,会赤身裸体的站在所以族人面前,炫耀自己身体的资质,然后换上象征可以找阿夏了的百褶裙。经过了成人礼后,摩梭女人会有独立的花房,是专门用来和阿夏共度良宵的地方。而阿夏只有征得了她的同意,才能在夜深之后从后门进入花房,然后天亮了又原路回去。

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的“走”而实现的婚姻。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次晨回归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彼此称“阿肖”或称“肖波”。“阿肖”,就是有夫妻意义的情侣。有的书上称为“阿夏”。其实一样,只是音译上的差别。

生活在泸沽湖边的摩梭人保持的阿夏婚俗,被视为人类母系氏族的遗迹,人们据此称摩梭人生活的地域叫女儿国。女儿国位于泸沽湖西北一个叫竹地的地方,那里的人们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男人不娶,女人不嫁。确定阿夏关系的男女双方分别各居住在母亲的家里,暮来时男到女家过夜,而暮去则返回。

“阿夏”婚姻的显著特点是:亲密的伴侣之间,彼此不存在男娶女嫁,男女双方仍然属于自己原有的家庭。婚姻形式是男方到女方家走访、住宿,次晨回到自己家中。因为是由男方的“走”而实现的婚姻,所以当地人又称这种关系为“走婚”。双方所生子女属于女方,采用母亲的姓氏,男方一般不承担抚养的责任。

冬日身临泸沽湖草海,芦苇在碧蓝的湖水中漫漫摇曳,清澈的湖水下面,长长的草叶扭动着妖冶的身姿。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分不清是湖里有天还是天上有湖。身临泸沽湖草海,深受震撼的,不是那人间鹊桥的浪漫和男男女女来来往往的喧嚣,而是泛舟于碧水白云间的那份宁静和空远,那份销魂夺魄的隔世之感。

身临泸沽湖草海,视野之中,青山与绿水脉脉相依,村舍与湖泊形影相伴,炊烟袅袅,烟波浩淼。一排昂首笔挺的老树似长在湖里,又似生在岸上。纵是无语,也尽得温馨。举目远眺,远方,村郭人家,落日残阳;湖面,独木小舟,贴波荡漾。渔歌委婉悠扬,一幅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