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薯想高产,控旺少不了,你会正确控旺方式吗?

 kfxn36 2020-04-23

红薯在农村种植十分普遍,由于它栽培简单,周期短,见效快,因此农户乐于种植,虽说如今生活水平上升了,但是对于一些绿色有机果蔬,人们还是极度喜爱的,比如以前农村喂、猪、牛、羊的灰灰菜、马齿苋、红薯叶等等,现在已经身价倍涨,一般人都吃不起了,而作为食用地下茎的红薯更是有机的不能再有机了,尤其北方人早饭习惯吃红薯稀饭、喜宴红薯拔丝、炒菜用的红薯粉丝,无不让人大快朵颐。

红薯想高产,控旺少不了,你会正确控旺方式吗?

而红薯种植在农村一般都是连片栽植,就是说村里一个生产队或相邻田地同时耕种红薯,这种情况在农村非常常见,每到秋季红薯收获季节,总能听到有些人说一样种的红薯,为什么我家的红薯没有邻边的多呢?其实在相同的肥力及自然条件下,红薯的产量应该是接近的,之所以出现产量不同,主要是红薯旺长,没有及时控旺或控旺方式不对造成的,今天田园小哥就谈谈红薯为什么要控旺、旺长的症状及控旺方式,以供农户参考、借鉴。

一、红薯为什么要控旺

红薯是以地下茎为收获的作物,地上部分是红薯产生光合产物的主要器官,由于生长的特殊性,红薯茎叶生长期匍匐延展前进,而红薯茎每个节处都可以见土生根,一旦遇到地面,几天就可以生出许多不定根,其实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些不定根抢占土壤养分及水份,对于短蔓小叶品种是再好不过了,可以促叶产生更多的光合产物,但对长蔓大叶品种来说就是一件坏事了,主根营养跟不上会直接导致地下茎生殖生长受限,红薯就会结的少且小,同时温湿郁闭的环境也为病虫害提供了繁殖活动的温床,所以这时就要控旺,才能获得红薯的高产。

二、红薯旺长的症状

红薯茎叶在阳光下制造地下茎需要的光合产物,但是由于施肥原因或自然条件太适宜,比如氮肥过量、阴雨连绵、土壤过于肥沃等等,均会导致红薯茎叶旺长,就是农村常说的红薯秧子疯了,那如何判断红薯旺长了呢?

1、看顶叶

红薯旺长的现象,我们可以走到田间地头,沿着红薯根部找到一根主蔓的梢部,如果发现红薯茎蔓顶部节位拉长,长势直立挺拔,有努力翘头姿势,若是连续几株都这种情况,就说明红薯旺长了。

红薯想高产,控旺少不了,你会正确控旺方式吗?

2、看垄沟

红薯栽植时一般都是起垄栽培,便于抗旱排涝,我们来到红薯地头顺着垄沟远眺,如若发现垄沟与垄腰已经全部被红薯茎叶覆盖,基本也确定红薯旺长了。

三、红薯控旺方式

发现了红薯旺长,为了好的收成,必须要及时控旺,以往的控旺方式大多是一家人来到田地进行翻秧,有时感觉翻秧太频繁,实在费劲,干脆一镰刀割除旺长部分,拉回家喂猪牛羊,这样的确在一定程度达到了控旺目的,但是实践证明,这样做也损伤了叶茎,不但降低了光合产物的生成,而且细菌极易通过伤口感染红薯株体,造成红薯生理病害及虫害高发,科学的控旺一般采用以下方式:

红薯想高产,控旺少不了,你会正确控旺方式吗?

1、提蔓

由于翻秧对红薯叶茎产生不可避免的损伤,这里可以用提蔓替代翻秧,就是顺着红薯叶、茎生长的方向稍稍用力,即可挣断地上的不定根,然后仍沿着原来生长的方向轻轻放下,这样最大限度的控制了红薯叶茎的损伤,促进了养分流向地下茎生长,对红薯生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提蔓最好选择中午时分,这时温度高,红薯蒸腾作用强,红薯茎蔓水份少,不易折断或损伤。

2、摘心打顶

红薯有好多种品种,对于短蔓品种是不需要控旺的,但是对于长蔓品种,可以提前摘心打顶控旺,一般红薯茎蔓到50厘米左右,即可适时摘心打顶,断其继续延展,几周后,打顶处会生出侧枝,要继续观察适时摘心打顶,也可杜绝过旺现象。

红薯想高产,控旺少不了,你会正确控旺方式吗?

3、化学控旺

以上两种方式是针对小面积红薯田,也是效果最好、最省钱的控旺方式,但是对于大规模的红薯种植,明显这样操作不切实际,这时我们可以采用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旺长。

如今在实际生产中,化学控旺一般采用喷施多效唑溶液及稀效唑合剂,可在长蔓红薯品种生长周期喷施二次,第一次在红薯秧子长到两垄交互穿插时;第二次在红薯封垄前后,但是收获前20天要停止使用,浓度依照药剂的说明书兑比,不然会造成红薯秧子控死不长或控不住现象。

若喷施后24小时之内下雨,务必及时补喷。

红薯想高产,控旺少不了,你会正确控旺方式吗?

红薯种植过程中,还要积极抗旱排涝、中耕除草、适时追肥及消灭病虫害等,才能使我们的红薯产量高、品质好,这都需要农户们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才能真正做到大家一样种红薯,结的都更多。

本文由田园小哥创作,不支持商业转载,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共同交流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