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几本八字命理学的书籍

 坦诚相待图书库 2020-04-23

关于几本八字命理学的书籍

《三命通会》

不著撰人名氏。卷首但题曰育吾山人。《明史·艺文志》有万民育《三命会通》十二卷,与此本卷数相合,惟以通会作会通,为稍异,考世所传《星学大成》一书,为万民英所撰。英字育吾,与此本所题合,当亦出民英之手。《艺文志》盖误以民英为民育,又通会二字传写互倒耳。

自明以来谈星命者,皆以此本为总汇,几于家有其书。中间所载仕宦八字,往往及明季之人,盖后来坊刻所搀入,已非其旧。然其阐发子平之遗法,于官印财禄食伤之名义,用神之轻重,诸神煞所系之吉凶,皆能采撮群言,得其精要,故为术家所恒用,要有未可遽废者。至其立论多取正官正印正财,而不知偏官偏印偏财亦能得力。

知食神之能吐秀,而不知伤官之亦可出奇,是则其偏执之见,未为圆彻。且胎元等论,施之今日,亦多有不验。言命学者但当得其大意,而变通之可矣。若所引《珞琭子》与今《永乐大典》中所辑完本,其文迥殊。则其时秘册仅存,外间未由窥见,遂误信依托之本,固未足以为病也。

《渊海子平全书》

成书于宋代徐子升,源于五代宋初徐子平的“四柱”法。本书是八字推命史上第一部成系统、成理论的著作。全书共分五卷,第一、第二卷讲述了阴阳五行的基本原理以及命式格局,第三卷论述了女命、子孙、六亲等,第四卷论述鉴人术以十二月建侯等,第五卷则把前几卷的论述转化为诗诀、赋诀,便于记忆。内容可谓大全,叙述简要实用。

本书是命理爱好者的初级读物。

《滴天髓》

是古代中国命理学著作,相传为宋人京图撰,也有人说是明初刘基所作。清代道光年间,任铁樵毕生研究命学,针对当时命理学偏离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正理,混乱芜杂,偏重于格局和神煞的问题,结合一生命理实践分篇增注,阐微发隐,正本清源,并以大量时人命造作为例证,这才扫除迷误,使命理学返回大道,并更加成熟。

此书一出,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抄,作为经典应用,并世代秘传。被古人推崇为命理学中的圣经。

《穷通宝鉴》

是古人余春台将江湖旧籍《拦江网》加以整理、归纳而成。该书以阴阳五行为经、月令为纬,辅以寒暖调候,以官为首、以财为次。此书在命理学界拥有相当高的地位,被称为“子平之模范”,其根本原因在于:八字共有约五十万种变化,而学命的人一直想找到一种简捷的方法可以概括所有的命例,而《穷通宝鉴》就提供了这样一种形式,如“某日干生于某月,干透或支藏某某物,即为富贵或贫贱”,就象是一部命学字典,只要按图索骥,既省时又省力。

由于该书是根据实际操作中总结而来的,所以肯定有相当的应验性,但若以此为标准,则就大大地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渊海子平》提出“命要活看”这个非常重要的论命原则,因为八字搭配变化万千,所以论命一定要灵活。而《穷通宝鉴》的方法则是死法,书中很多论述都是很片面的,稍有基础的命学者都会对书中的内容提出很多疑问:“某日干生于某月,真要干透或支藏某某物,才能成为富贵吗?难道没有其它的变化和格局吗?”书中很多立论都经不起仔细的推敲,但不知道为什么很少有人站出来提相反的意见。

民国时期,徐乐吾先生对该书作出评注,由于徐先生自身的命学工夫不到家,所以错上加错,以致令后学者越加糊涂,读之如堕五里雾中,殆误不少子弟。 《子平真诠》。民初该书再版时的序言中,把该书的高度提至与《滴天髓阐微》齐名,实际是过誉了。从书中内容看,充其量只能是一部比较完备的入门指导书,该书在理论高度方面远比不上《滴天髓阐微》,只不过是对普通的理法问题讨论得比较细致而已。

再版时徐乐吾先生对其进行评注,但其自身工夫有限,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上,而实际操作水平不高,所以其列举的不少例子的取用方法都是错误的,如果学者没有一定的分析水平,则会误入歧途了。

《千里命稿》

该书语言简练、述理清晰,是讲述子平命学概念的佼佼者,尤其是对五行、六神的性质讲解,可以说是此书的精华,叙述得非常明了,让初学者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此外,此书的评断篇,基本上定出了现代命书的格式:看强弱、定格局、取用神、论喜忌、查岁运、推六亲、评性情、断事业。但此书也有不足的地方,如对六亲的定论过於固定而有失灵活、十年大运上下各五年分看、性格分析以注重五行强弱而不是以十神心性去判定等等。

韦千里自序

禄命之学,由来已久。如言数理者、言星辰者、言子平者,以常情测之,佥依据于子平一书。夫命不可信乎?唐吕才有言:“长平坑卒,曷尝共犯三刑。南阳贵人,未必尽逢六合。命不可信乎!”南史沈攸之尝言:“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故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以知命者,不立乎严墙之下。”然则命之可信与否,其精微奥妙、寂静感通,诚不易言也。吾侪读古人书,研摩命理,无非求际遇之顺利、声誉之畅达。素位而行,有从不背,要皆修身之一助耳。

丁兹人心浇薄、世道衰微,讲求命运更应趋吉避凶,免非就是为常务之急。余不敢谓之命,只谓推命而已。溯行道以来,所见富贵之命固多,贫贱之命实亦不少。兹特先集百余则,公诸同好,并加批注,籍为研究之资。至因革损益,论短评长,皆折衷于典籍。若云创作,则吾岂敢。如莹巨硕宏文,进而教之,更幸甚矣。

《子平真诠》

予自束发就传,即喜读子史诸集,暇则子平《渊海》、《大全》略为流览,亦颇晓其意。然无师授,而于五行生克之理,终若有所未得者。后复购得《三命通会》、《星学大成》诸书,悉心参究,昼夜思维,乃恍然于命之不可不信,而知命之君子当有以顺受其正。

戊子岁予由副贡充补官学教习,馆舍在阜城门右,得交同里章公君安,欢若生平,相得无间,每值馆课暇,即诣君安寓谈《三命》,彼此辩难,阐民无余蕴。已而三年期满,僦居宛平沈明府署,得山阴沈孝瞻先生所著子平手录三十九篇,不觉爽然自失,悔前次之揣摩未至。遂携其书示君安,君安慨然叹曰:“此谈子平家真诠也!”

先生讳燡燔,成乾隆己未进士,天资颖悟,学业渊邃,其于造化精微,固神而明之,变化从心者矣。观其论用神之成败得失,又用神之因成得败、因败得成,用神之必兼看于忌神,与用神先后生克之别,并用神之透与全、有情无情、无力无力之辨,疑似毫芒,至详且悉。是先生一生心血,生注于是,是安可以淹没哉!

君安爰谋付剞劂,为天下谈命者,立至当不易之准,而一切影响游移管窥蠡测之智,俱可以不惑。此亦谈命家之幸也;且不谈命家之幸,抑亦天下士君子之幸,何则?人能知命,则营竞之可以息,非分之想可以屏,凡一切富贵穷通寿夭之遭,皆听之于天,而循循焉各安于义命,以共勉于圣贤之路,岂非士君子厚幸哉!

观于此而君安之不没人善,公诸同好,其功不亦多乎哉?爱乐序其缘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