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探奇】湖山小记-萧士纬

 高山仙人掌 2020-04-24

湖山小记

雨中上韬光,雾树相引,风烟披薄,飞流木末,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临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作者简介

萧士玮 (约1600~约1667) 一名溟,又名敏,字意文,江西南昌府人。明末清初文学家。

本篇写雨中登韬光所见,故而文中紧扣“雨”字绘景、记事、议论、抒情。且不说雨中登山“雾树相引,风烟披薄”那烟雨蒙蒙的景象,且不说“飞流木末,江悬海挂”那非凡的气势,便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的议论,亦夹杂着雨中独特的体验。“妍”是雨洗绿阴千岭树的秀美,“苍”乃雨中嶙嶙山石的苍劲,“活”意为润活有灵气。此三字最是精到,读之真觉是处之山湿气氤氲,苍莽润泽,青翠欲滴。想来作者雨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时的感受也定大异于昔日的骆宾王吧。就是雨中观碑、听泉的雅趣,也多少冲淡了“僧少可语”的那份遗憾、寂寞。至于“枕上沸波”一段,乃是反照“雨”字,却又充满哲理意味。既“声无哀乐”,却又觉“视听幽独,喧极反寂”,正暗示出作者感情也冷润如迷蒙的雨,夹杂着许多清寂。

全篇以不足二百字的篇幅容纳了如此之多的内涵,行文骈散相间中又那般笔墨灵动,脉络清晰,足见作者一番匠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