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蛤蟆井

 夜郎王scl4ei5d 2020-04-24

都匀人所说的蛤蟆井,其实距蛤蟆井所在位置还是有一定距离。蛤蟆井在城市边的一个小山顶,准确地说,是在山顶旁边的一个洼地里,因为有了这个井,方圆一公里内就都被叫做蛤蟆井了。蛤蟆井的名气很大,在都匀这个城市,人们可以不知道市委、市政府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州歌舞团和市第六小学在什么地方,但是只要说到蛤蟆井,常住都匀的人都知道。所以,当你打车到州歌舞团或者六小,师傅还会很疑惑。但是一说蛤蟆井,师傅马上就清楚了,以上这两个单位就在去往蛤蟆井的路边上。

蛤蟆井是如何形成的,形成于什么年代,现在已经无人能说得清楚了。以前蛤蟆井附近没有住户,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三线建设搬迁至都匀,在蛤蟆井附近建了一个研究所后,蛤蟆井附近的人气才开始旺盛起来。后来,有几家单位在路边建了一些家属区,又陆陆续续有一些人家从外地搬迁过来,沿路建了一些民房,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城边村。没有自来水的年代,这些路边的人家都到蛤蟆井挑水喝。再加上研究所家属区的人也爱到井边来洗洗涮涮,有人就用水泥建了一个井台,把井隔断成两个部分,上部分保留作为吃水用的水井,下半部分则用来供大家洗衣、洗菜用。

坐落在山窝中的蛤蟆井,四周被庄稼地包围着。这片地据说以前是都匀市小围寨区云宫村的土地,蛤蟆井以前是用来浇地,也供大家来种地时喝水的水井。附近住上人家后,蛤蟆井才变成大家吃水的井。为了写出蛤蟆井的真实,我在附近走访了许多人家,最后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姓唐的老大娘,大娘自称已八十六岁。大娘说她家是从背后寨子搬过来的,这里修了公路后她家就搬过来了,搬来后就一直在蛤蟆井抬水喝,直到家里安上自来水。老人耳朵点背,我们交谈很费劲,往往都是我说东大娘听成西,我说井大娘说她的家庭和她个人的经历。我在大娘身边耗费四十多分钟,也问不出个所以然。后来又来了一位七十多岁的大娘,这位姓陈的大娘告诉我,蛤蟆井边以前蛤蟆真的多,特别是春夏季节,井边的苞谷地、苞谷地边的树林,都有蛤蟆出没,一到晚上就“咕呱,咕呱”,叫得人觉都睡不安稳。后来有人就去捉蛤蟆来吃,再后来就看不到蛤蟆,也听不到蛤蟆的叫声了。

我去寻找蛤蟆井的时候,已经没人到蛤蟆井去挑水食用了,住在蛤蟆井附近的人家都喝上了自来水。但是很多人家还是保持到蛤蟆井边来洗涮衣服、蔬菜的习惯,于蛤蟆井的井不再用作饮用水,来到井边清洗衣服和蔬菜的人就不太讲究卫生。蛤蟆井本来已经用水泥隔断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饮用水源,下部为洗漱池,饮用水源部分是不准用洗衣盆直接到井里汲水的。但现在来洗衣服的人却不管不顾,直接将洗衣服的桶或盆放到井里去打水。洗蔬菜的人更不讲究,直接将蔬菜放到井里去清洗。

这样一个存在于城市边缘的水井,我一直以为史志上会有记载,但是无论怎样去翻阅,都找不到记载蛤蟆井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蛤蟆井要么是野井,上不了史志的大雅之堂,要么存在的时间很短,史志没有记载的必要。2008年,雪将城市的所有水管都冻住了,我跟着一些人到蛤蟆井去挑水吃,在井边,我看到了长长的挑水队伍,沿着在冰地中开拓出来的道路,小心翼翼地挑着水桶,下水井边,挑上后,再小心翼翼地往回走。那应该是蛤蟆井在忍受了很长时间的寂寞后,有过的最后一次辉煌。之所这样说,在我准备写蛤蟆井,准备再去感受蛤蟆井时,才发现蛤蟆井已经被填埋了,蛤蟆井旁边的小山也被挖掉了,代之而起的,是几栋高耸入云的楼盘。

蛤蟆井消失了,消失得很彻底,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名字,一个让后人找不到具体位置,却又很有凭吊仪式感的模糊方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