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身体,就是我的身体。”前段时间很多网友被这句话惊掉了下巴。 这是韩国一档综艺节目上,一位父亲公然说的话,上高二的女儿抱怨说父亲过度的身体接触,吓得她都快不敢回家了。这位父亲会随时随地亲吻女儿,即使他自己的朋友或女儿的朋友在场,即使在女儿的学校里。更可怕的是,父亲根本不是蜻蜓点水地亲一下,而是用舌头舔她的脸,还会摸女儿屁股,直接推开浴室门说要帮女儿洗澡,面对女儿的抱怨和人们的质疑,他说“孩子的身体就是我的身体”。 这位父亲给自己的行为冠上了爱的名义,可网友们直喊他变态,猥亵,我们姑且先不谈论这些,可是至少,他这一系列行为严重地侵犯了孩子的身体界限,是极其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一、什么是界限? 界限是指事物之间的分界。在亲子关系中,就是父母和孩子是各自独立的人,应该有边界,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自我界限是孩子对自我的一个界定,是划定一个范围,清晰地分割出来什么是“我”,在这个范围之内,是属于“我”的私人空间,是他人不可随意侵入的。 二、界限意识不强,对孩子有什么害处? 1.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网上曾经热传过一个事件,在南京火车站,一位小女孩被哥哥抱在腿上,手伸进裙子里摸她胸部,可是女孩却在若无其事地玩手机,无任何异常。这样的孩子就是对自己的身体没有界限意识,以为身体被人触碰是正常的,要是遭受性侵之类的恶性事件,也很难有反抗行为。 2.独立性、自主性差,不善于自我负责。 我见过许多学习没有自主性,做事很不独立的学生,他们并不是懒或不求上进,而是分不清自我和别人之间的界限,把自己的和别人的事情混为一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依赖别人和推卸责任。 3.没有机会了解接纳自己,不自信。 有界限的孩子能了解并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反之,则对自我的认知十分模糊,只会用别人的评价来拼凑出自己的样子,加之经常被入侵边界,受到帮助和庇护,容易产生不自信。 4.不易自律。 经常被入侵,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孩子,很少体验过对自己的掌控感,不相信有能力管控自己。 5.人际交往容易遭遇挫折。 受过往经历所限,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界限,难免经常越界,在人际交往中不受欢迎。 6.低自尊。 对“自我”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足够的体验,很难发展出自尊自爱的情感。 三、如何帮助孩子建立界限? 1.不要随意打骂孩子。 父母随意打骂,会让孩子觉得身体并不是属于自己的,是可以被随意触碰的,无法建立对身体的界限。 2.尊重孩子的感觉和情绪。 “宝宝不哭,轻轻摔了一下,又不疼。” “你看我试了,一点都不烫。” “那么点小事情,有什么可伤心的?” 这类话很熟悉吧?我们父母的感觉并不能代表孩子会有同样的感觉。如果孩子连确认自己的感受,体验自己情绪的机会都没有,又怎么能够建立起界限感? 3.保护孩子的探索欲。 1.5——3岁是孩子的探索敏感期,他们会通过触摸、感觉来认知世界,感知自我的存在,体验哪里是自己,哪里是外界,哪里是边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孩子探索欲,不要过多干涉阻止。 4.对于两岁以上的孩子,接触身体之前,先征得孩子的同意。 看见可爱的孩子,我们会忍不住摸摸头,拉拉耳朵。面对自己的孩子,父母更是不假思索地拥抱亲吻,但对于较大的孩子,最好先征得同意。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中写道:所谓幸福,是在于认识一个人的界限而爱这个界限。我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想尽己所能给他们幸福,可真正的爱是发自内心地尊重,真正的幸福需要有界限,并懂得尊重彼此之间的界限。正如纪伯伦在诗中所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孩子的身体自然也不可能是你的身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