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可久《卖花声》(美人自刎乌江岸)赏析

 暗香浮动w 2020-04-24

  

  【中吕】卖花声

怀古·其二

元·张可久

【原曲】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释】

美人:指虞姬,楚霸王项羽的宠妃。    自刎:自杀。    乌江: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四十里的乌江镇。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和歌之后,虞姬自刎而死,其所和歌词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战火曾烧赤壁山:指208年秋,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北)以火攻打败曹操二十万大军的事。俗称“赤壁鏖兵”,对三国鼎立形势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    将军:指东汉名将班超。明帝、章帝时,他奉命出使西域三十一年,为阻制匈奴的扩张,沟通西域与汉朝的联系,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此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封定远侯。晚年思念家乡,在请求回归的奏疏上曾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事见《后汉书·班超传》。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内陆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

生民:人民,百姓。    涂炭:泥沼和炭火,比喻极端困苦的境地。《荀子·富国》:“使天下生民之属,皆知己之所愿欲之举在是于也。”《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

  【赏析】

此曲不是登临即景之作,而是读书有感。作者连类取譬,借史事以述怀,表现出了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读书人的忧患意识,从而达到讽喻腐朽政治的目的。此曲共两首,这是第二首。

这首曲开头列举三事:一是霸王别姬的故事,二是吴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从戎的故事。看起来这些事彼此毫无逻辑联系,拼凑不伦。然而紧接两句却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说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马做牺牲的普通老百姓,可见前三句所写的也有共通的内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轰烈或哀艳的事迹,多见于载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这一来,作者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即不管哪个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于末路穷途的英雄美人。在这种对比上,最后激发直呼的“读书人一声长叹”,也就惊心动魄了。这个结尾句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读书人”可泛指当时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达这样的含义: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历史与现实,寄寓着丰富的感情,有对“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惋,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历史与现实,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显得真实准确。最后的“叹”字含义丰富,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在语言风格上,此曲更多运用口语乃至俗语,尤其是最后一句的写法,更是传统诗词中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种将用典用事的修辞,与俚俗的语言结合,便形成一种所谓的“蒜酪味儿”和“蛤蜊风致”,去诗词韵味远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