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白云之乡”新西兰如何做到将科学普及到每个公民的?

 科技看点 2020-04-24

杂论

想要将科学推广到普通百姓,那就得让科技研究纳入普通的活动里,将我们的科学活动与人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人们对科学有一种新的认知。而这其中理解科学是至关重要的,加强人们对科学的认知,这有利于整体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就如同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所说的话:人民需要科学,不发展科学的国家,必将沦为殖民地。

昆布顿口中所阐述的科学 “科学给予人类最大的礼物是什么?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科普的重要性是来自科学经过重复验证最后获取的真实性数据能够拉动社会发展。

新西兰的科学普及程度

如果我们有幸来到新西兰的话,你就会感觉人们对科学的认知程度非常高,这源于他们所执行的公民科学(也称公众科学,公众参与科学研究),当然只开放不需要太高专业知识的科学研究。而在这种氛围下新西兰于2018年在首都惠灵顿举办了第一届公众科学研讨会,这是公众科学的专题讨论会,由新西兰博物馆主办。

早在2002年新西兰政府就开展过公众关于科学态度的调查,之后每年都会做类似的调查,2008年 新西兰科学媒介中心成立,是新西兰政府促进公众与科技互动的重要策略和机构。2014年的调查中,新西兰人民认为科学对个人、职业、社会、环境和经济都非常重要,62%的人认为自己很了解科技,92%的人在过去一年中参与过与科技相关的活动。更为我们吃惊的是大约80%的人愿意接受新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并且希望在部分的科研中有发言权。

新西兰的科学普及程度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这也得益于有多机构与科学传播有密切关系。

新西兰的多项科普机构

新西兰政府和多部门联合开展科学宣传,从商业、创新和就业部、教育部、保护部、环境部、卫生部等基本涵盖所有的机构。而这些机构会定期在中小学、大学举办一些科普活动,以提高科学发展,并且也会开展系列的博物展、讲座等。这些活动将由新西兰皇家学会联系并派出专家,进行专业的讲解与互动。

新西兰皇家学会是新西兰科学传播的重要机构,旗下分为九个研究所,土地保护研究所(Landcare Research);接穗研究所(Sion Research Institute);农业研究所(Agr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园艺研究所(Hort Research);农作物和食品研究所(Crop and Food Research);地质和核科学研究所(Geological & Nuclear Science);工业研究所(Industrial Research);国家水和大气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Water and Atmospheric);环境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Research Ltd.)。这些机构涉及生物学、地球科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基础性,应用性和人文范围的广泛领域。学会和其分支机构通过支持各种科研项目,奖励研究者和中小学科学教育等来促进各领域的科学研究,担负着在新西兰传播科学的任务。

除了学会以外还有一个实体机构是分布在各地的博物馆和科学中心。自03年以后思想转变,这些博物馆和科学中心采用互动性、参与性强的科学活动,注重于将民众对科学产生固定的依赖性。且这些馆属于综合类型的馆园,馆内包含自然、历史、人文、科技等相应的互动设施并进行分区管理。并针对13岁以下儿童进行开设自然科学相关的课程,以保证这些新一代能够接受好的科学教育。

奥克兰博物馆

奥克兰博物馆

奥克兰博物馆

奥克兰博物馆

新西兰独特的地理条件为科普提供保障

新西兰国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基本由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河流短湍急水资源丰富,北岛多火山、温泉,南岛多冰河、湖泊,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在这些地理因素下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与植被的复杂性。架驻与太平洋中,独特的位置让其产生生物的独特性。

新西兰政府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建立了13座国家公园、3座海洋公园、数百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区、1个海洋与湿地保护网络,基本上包括了国土的30%

这些都为开展科学性研究活动提供了最基础的自然环境条件,能够提供鸟类、蝴蝶、植物和企鹅等相关的公众科学项目等。

这些多方面的因素是造就新西兰科普程度深入,这个过程是一个优质的循环程序,科学普及的深入的提高了公民的各方面素质,而这将是反哺科学研究的最大基础,一大群关注与科学研究的公民,及能够为科研注入新鲜血液的学生群体。当这些公民参与科学性研究活动能够增加研究数据的收集能力。

自上而下的公众科学模式,着力于生物、环境相关的环保领域,将新西兰的自然科学水平不断的提高,而我国科普程度低下、科普方式落后、宣传力度小、专业与非专业沟通性差、人口基数大、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大等等诸多因素限制了我国科普教育。

我们国家该怎么解决科普难度大的问题

国家的条件不同,科普方式也就不相同,不能按照旧模式,死搬硬套。要采取新的科普模式,但要借鉴先进的方法。

基于新西兰的科普模式,和结合我国人口形势、人才众多的形势,在高校教育方面,采取教、学、传三位一体,教指在将各大院校所教授的知识提供整理、分析做出统一化管理,实现网上资源。学指将高校人才与科学研究放归自然,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众多,但保护意识相对较弱,联合高校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活动,加强人才的利用率。传指在开展相对的科学活动,提高传播效率,加强传播途径。

结合最新科技与科学传播融为一体,将媒体传播放在首位,开展系列的科普纪录片,整合各大平台的科普人员,或进行科普有奖专项活动,与这些自媒体平台合作,开展科普系列征文等等

按地区整合,设立科学研究学会,联合当地博物馆、图书馆、报社、电视台等,进行科普做到专业化、持续性、互动性。与商联合,进行公益或盈利的科学宣传活动。定期开展科普人员入校,进行科学宣传。

在我国最大的科普难题在于科普资源没办法普遍,缺乏趣味性科普,面对千禧一代、90一代这群新时代的接班人,需要加强科普知识的趣味性,在融入他们的生活中进行科普。科学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