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之一寒热之邪在五脏六腑之间移动的症状

 感通天下 2020-04-24

由疟疾病寒热交替发作的症状古人深入探讨,认为病邪会在五脏六腑中藏匿,会在五脏六腑之间随气血运行而移动。也会形成热毒或者寒毒之气,由侵犯的脏器传移到其它脏器,并将这种传移现象称之为气厥。这一节黄帝和歧伯就探讨这个问题。

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

黄帝问,带有寒热之邪气,如何在脏脏之间移动?

第一,岐伯曰: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

藏匿于肾中的病邪寒气,会移入肝中,使人身体发生痈肿和气短。

第二,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

藏匿于脾中的寒邪会传移到肝中,使人发生痈肿,并且产生抽筋现象。

第三,肝移寒于心,狂隔中。

肝中的寒邪之气,会传移到心脏,会引发人精神错乱甚至于发狂,同时膈中不好受。

第四,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心中藏匿的寒邪如果传移到了肺部,就会产生肺部消瘦,进而引发喝一份水小便两份水的现象,这样就会走向死亡而难以治疗。

第五,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呜濯濯,如囊里浆水之病也。

肺中的寒邪之气如果传移到肾,就会发生涌水症状。涌水症状的表现是,按腹部不坚硬,属于水气客留于大肠,如果快步走路,就附有肠鸣不停的感觉。就如同囊中充满着浆水一样。

以上五条,是古哲对于藏匿于五脏中的寒邪毒气传移的观察和总结。到底是根据症状认识到了脏器之间的毒邪之气传移,还是先意识到寒邪毒器在脏器中间传移才看到了有关症状,想来应该属于前者。现代的医生,应该就这卫问题重新进行验证性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