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大夫在线

 和胤 2020-04-25

在腔镜组织缝合中,体内缝合和打结是首选方法,因为它在使用标准腔镜器械时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经济性。在某些情况下,体内打结仍可行,但体外打结可能更好。

外科医生、腔镜和手持器械的人体工程学定位对于便利体内操作至关重要。腔镜的理想位置是两个操作套管之间的中间位置。在有体内缝合打结要求的手术前,应仔细设计操作套管位置,为器械提供合适的支点和角度。据报道,腔镜和手持器械之间的理想角度为30-45°。外科医生、目标组织和显示器应位于一条直线上,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外科医生的眼手协调性。当外科医生试图缝合不同部位时,最好保持这种“三角”布局。

腔镜缝合器械,一般使用持针器(通常由优势手使用)操作缝针,为此,持针器应具有短钝有力的尖端。非优势手使用辅助抓钳抓持组织,要更弯曲和尖锐。

针的抓持和穿过组织的原理与开放手术相似。但是,在放大的腔镜视野中工作时,需要更集中的注意力才能进行简单的缝针操作。在腔镜视野之外运针可能会导致周围器官的意外伤害。要避免这种情况,必须与扶镜手和助手进行良好合作。

腔镜下打结的基本手法:

腔镜下打结的基本手法是首先是在线体上形成一个线圈,接着是夹住线尾从线圈中穿过并拉直,形成一个单结。两个方向彼此相反的单结就形成一个方结。

形成线圈的基本手法是借助器械将缝线从器械的上方或下方穿过,然后两手配合,应用压线、旋转、绕线等手法将线体在器械上绕圈。

腔镜下打结的具体方法:

    具体打结方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手术者掌握一种基本方法,其他方法也就容易融会贯通。有利用U形袢、C环的旋转绕线法、驼峰打结法、摩天轮法、利用缝针的笑脸打结法、夹针或夹线旋转的时钟结打结法、单孔腔镜D环打结法等多种打结法。实践中利用U形袢的旋转绕线法灵活且效率较高,驼峰打结法、利用C环的旋转绕线法最为常用,但摩天轮打结法适合在狭窄的空间打结。单孔腔镜可使用D环打结法。无论何种方法,都是使线尾穿过线圈拉直,但在实践中要注意两个单结方向相反,避免同一方向的假结和虽然方向相反但用力不当的滑结,并且经常做一个加强结以确保结的稳固性。

腔镜下打结的注意事项:

    一般左手分离钳,右手持针器。实际上打结所需的长线尾长度约5cm-6cm,短线尾的长度1.5cm-2.5cm,短线尾应足够长,以使其不会意外地从组织中拉出,但又不能太长,以免影响夹线。左、右操作器械要相互靠近成结的位置,不要在远离成结点操作。要用分离钳的尖端夹住短线尾近末端处。左右操作器械及结、线尾,三点一线,不要呈三角关系。成结的时候要注意短线尾的长度保持不变。张开持针器可使右手打结更方便,也有助于防止线圈从其尖端滑落。要利用分离钳的弧度,将分离钳尖的凹面向下会增加难度。左、右器械一起移动可以提高打结的效率。

U形袢打结法

以左手持抓钳,右手执持针器,自右向左缝合,右手持针器打结为例:

image.png

左手抓钳抓住长线尾,持线点位于成结点的上方,将长线尾对折调整成“U形袢”,使“U形袢”凸面朝向右手所在Trocar,长线尾与右手持针器尽量接近平行

右手持针器置于“U形袢”的右侧,顺时针转动右手持针器,张开持针器钳口,缝线缠绕右手持针器1圈,完成方结的第一个半结,也可绕2圈完成外科结的第一个半结。

image.png

再次同前法形成“U形袢”。

右手持针器置于“U形袢”的左侧,逆时针转动右手持针器,张开持针器钳口,缝线缠绕右手持针器1圈,完成第二个半结。

也可用左手抓钳打结,方法如下:右手持针器抓住长线尾,持线点位于成结点的上方,将长线尾对折调整成“U形袢”,使“U形袢”凸面朝向左手所在Trocar,长线尾与左手抓钳尽量接近平行。左手抓钳置于“U形袢”的左侧,逆时针转动左手抓钳,缝线缠绕左手抓钳1圈,完成方结的第一个半结,也可绕2圈完成外科结的第一个半结。再次同前法形成“U形袢”。左手抓钳置于“U形袢”的右侧,顺时针转动左手抓钳,缝线缠绕左手抓钳1圈,完成第二个半结。

也可用左手抓钳与右手持针器交替打结。方法如下:右手持针器抓住长线尾,持线点位于成结点的上方,将长线尾调整成“U形袢”,使“U形袢”凸面朝向左手所在Trocar,长线尾与左手抓钳尽量接近平行。左手抓钳在“U形袢”的左侧,逆时针转动左手抓钳,缝线缠绕左手抓钳1圈,完成方结的第一个半结,也可绕2圈完成外科结的第一个半结。左手抓钳抓住长线尾,持线点位于成结点的上方,将长线尾调整成“U形袢”,使“U形袢”凸面朝向右手所在Trocar,长线尾与右手持针器尽量接近平行。右手持针器在“U形袢”的右侧,顺时针转动右手持针器,缝线缠绕右手持针器1圈,完成第二个半结。

缝针笑脸打结法:

    左手辅助抓钳抓住缝针尖端,缝针凹面向上、凸面向下(如图网络表情的笑脸,如凹面向上、凸面向上则为哭脸),缝针及缝线与要绕线的器械呈接近平行,其他同U形袢打结法。

image.png 

左手辅助抓钳抓住缝针尖端,缝针凹面向上、凸面向下,拉动线长线尾距线针连接点约1-2cm处,将缝针调整成与右手持针器接近平行

image.png
左手辅助抓钳抓住缝针尖端,持针点位于成结点的上方,将长线尾调整成“U形袢”,使“U形袢”凸面朝向右手所在Trocar,缝针及长线尾与右手持针器尽量接近平行。右手器械置于“U形袢”的右侧。

image.png 

image.png

缝针带动缝线,在右手器械上顺时针绕线2圈

image.png 

 拉住短线尾,打第一个半结

image.png 

“U形袢”形成方法同前。右手器械置于“U形袢”的左侧

image.png 

缝针带动缝线,在右手器械上逆时针绕线1圈

 image.png 

拉住短线尾,打第二个半结

C环打结法

应用C环缝合打结技术时,C环或反C环的构型是后续绕线的基本步骤。必须考虑缝合的方向。

如果从右向左缝合,则右手器械必须抓住长线尾形成向左凸、向右凹的环路(C环);缝线在左手器械上缠绕,然后将短线尾拉过环,形成一个半结。接下来,左手器械必须抓住长线尾形成向右凸、向左凹的环路(反向的C环);将线在右手器械上缠绕,然后将短线尾拉过该环,完成第二个半结。

如果从左向右缝合,应该先用左手器械形成反向的C环做第一个半结,再用右手器械形成C环做第二个半结。

以从右到左缝合,右手持针器、左手抓钳交替打结为例:

右手持针器抓住缝线并穿过组织,在尾侧留下一条短线尾。右手持针器在穿过后重新抓紧与针头相邻的缝线。然后,右手持针器抓住长线尾,并形成一个“C形环”。左手抓钳放在环的上方。右手持针器将长线尾缠绕在左手抓钳的不动的尖端周围。左手抓钳在抓住短线尾,然后向左拉,以完成第一个半结(图3和4)。在抓住短线尾之前,将左手抓钳的颚保持张开状态可能有助于防止线圈从其尖端滑落。对于第一个半结,编织缝线应使用简单的方结,而单丝缝线应使用外科结。

对于第二个相反的半结,左手抓钳创建一个“反向C形环”(图5)。右手持针器放置在反向C环上,左手抓钳将线缠绕在右手持针器上。左右手器械的尖端一齐朝着短线尾移动,用右手持针器抓住短线尾。将短线尾通过线圈拉回并在相等张力下沿平行于针迹的相反方向拉动两条线尾来完成第二个半结。

image.png

右手持针器抓住长线尾,并形成一个“C形环”。围绕左手抓钳缠绕缝线

image.png 

抓住短线尾并将其通过线圈拉回

image.png 

完成第一个半结

image.png 

左手抓钳创建一个“反向C环”,在右手器械上绕线创造第二个半结

image.png 

通过线圈拉回短线尾

image.png 

完成第二个半结

驼峰打结法

    基本同C环打结法。

    其特点是:将C环调整成长U形,使缝线与缝线要缠绕的器械接近平行。旋转抓住缝线的器械使缝线呈驼峰状,使缝线缠绕变得容易。

    以左手抓钳、右手持针器交替打结为例:

1587200863983407.png 

右手持针器抓住长线尾,将C环调整成长U形,使缝线与左手抓钳接近平行

1587200921277493.png 

旋转抓住缝线的右手持针器,使缝线呈驼峰状,方便缝线在左手抓钳上缠绕

image.png 

左手抓钳从驼峰底下穿过,缝线在左手抓钳上逆时针缠绕,打第一个半结

image.png 

将反C环调整成长U形,使缝线与右手持针器平行

image.png 

旋转左手器械,使缝线呈驼峰状,方便缝线在右手持针器上缠绕 

image.png 

右手持针器从驼峰底下穿过,缝线在右手持针器上顺时针缠绕,打第二个半结

摩天轮打结法

image.png 

左手抓钳抓住长线尾靠近缝线穿出点的近端,右手持针器在其远端抓住长线尾,将长线尾摆成摩天轮形状的线圈,线圈平面尽量与左手抓钳垂直

image.png 

左手抓钳从左边穿过线圈,抓住短线尾打结

image.png 

右手持针器抓住长线尾靠近缝线穿出点的近端,左手抓钳在其远端抓住长线尾,将长线尾摆出摩天轮形状的线圈,线圈平面尽量与右手持针器垂直 

image.png 

右手持针器从右边穿过线圈,抓住短线尾打结

image.png

夹线旋钳打结法、夹针旋钳打结法(时钟结打结法)

方法为用针持或分离钳夹住长线尾线头或带线缝针在自身顺时针转绕2-3圈,另一器械从钳口中取出此线头或缝针,持针器或分离钳则去夹住线尾,然后收紧线结:同法逆时针再自身转绕2-3圈,即可打出标准的方结或外科结。

image.png

单孔腔镜D环打结法:

套管位置如下:右侧套管在左侧套管稍上方(9点和2点)。两个套管之间的距离为2厘米足以执行此操作。 

右手持针器抓住长线尾的中心。左手抓钳抓住长线尾距离末端5厘米处。拉动右手持针器,将左手抓钳推入长线尾下方,以缝线和左手抓钳的杆身形成“D形环”。 然后,右手持针器放开长线尾,并插入环中抓住短线尾的末端, 将短线尾拉回,以形成方结的第一个半结。 

接下来,右手持针器再次抓住长线尾的中心,形成“反向D环”。右手持针器再次插入环中,抓住短线尾的末端,将短线尾拉回,完成方结的第二个半结。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滑结转变为方结

如果在开始第二个结时第一个结变松,则可以通过拉动长线尾直到其笔直来将第一个锁定方结转换为滑结(至少在单丝缝合材料的情况下)。然后可以将线结沿着长线尾向下推到合适的位置,并在长、短线尾上施加压力将其转换回方结,以确保线结的稳定性。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将方结转换为滑动结:A:以相反的方向拉动长线尾。 B:形成滑结。 C:收紧滑结。 D:滑结转换回方结。

长线尾很短的打结法

将缝针当成长线尾的一部分,采用类似摩天轮打结法的方法

image.png

image.png

一种机器人打结方法

image.png

单器械打结法:

长线尾在体外

image.png

单手缝针打结法:

长线尾在体外

image.png

image.pngimage.p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