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9%完美犯罪:凶手没发现,他用血画下一个奇怪三角形 | 暗察笔记028

 为什么73 2020-04-25

*【苍衣社】刊发的都是基于真实改编的故事
【暗察笔记】是苍衣社职业故事系列。这里汇集各行职业侠客,组成“暗察使”。每期一位暗察使讲述传奇职业故事,旨在开眼界、长见识。

大家好,我是脸叔。

现在科技进步给案件侦破带来了很大助力。但几十年前,监控、勘查手段都不完善,如何在犯罪分子的精密布局中找出破绽,推理还原凶手的犯罪过程,是警方面对的一大难题。

陶四爷很有两把刷子,在当时率先提出了“模拟案发现场”的方式。复原现场条件,通过沉浸式体验,模拟案发经过,果真发现了蹊跷。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犯罪,他要做的,就是还原事情的真相。

这是 苍衣社  第 28 篇 暗察笔记

零叁号暗察使:陶四爷

职业:警察

职业技能:推理分析

记录人:陶球霸

全文 9269 字,阅读约需 10 分钟

1980年初,我爷爷陶四爷在西部某大省省会城市郊区龙泉墺区担任刑警中队长。文革之前,他曾在省会街道派出所当过公安,动乱时期被调去做市档案局保安,动乱恢复后,他拿出大部分积蓄托人找关系,恢复了刑警序列。
那段时间刑事案件激增,基层急缺经验丰富的刑警,他被从普通的侦查员提拔为副科级队长。没想到,他们这支新成立的刑警队,在处理了几桩简单的抢劫伤人案件后,就迎来了一桩轰动全省的离奇大案!
但凡当时在该市上过大学的人,到现在基本都还记得此案,因为这件案子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当时的大学生每天饭后都扎堆推演凶杀作案手法,写给市局的破案推理信件不下300封,不过,没有一封是猜对凶手的。
时间回到四十年前的龙泉墺区二中,这是当地最好的一所初中,坐落在城区东缘。1980年3月12日,如往常一样,初二乙班劳动委员李代金第一个来到教室为同学们开门。
彼时,二中刚装上电灯不久。开灯后,李代金突然觉得教室内有些异样……
往黑板一看,原本头天晚上已经擦干净的黑板,竟莫名其妙多了一片板书。李代金心想,莫不是哪个同学晚上又跑来练粉笔字,于是上前准备擦掉。

老教室
上讲台定睛一看,李代金心中咯噔一下——那片板书正是失踪半年多,传闻已经死去的语文老师徐传庆的笔迹
徐传庆老师是二中的语文教学骨干,今年45岁,有26年的教龄,以前在洛带镇中学时就曾荣获区杰出人民教师称号。后来他在二中教了7年书,执教多个班级的语文。
半年多前,徐传庆执教的初二丙班女生刘文敏突然跳河自杀。刘文敏天生丽质,是师生公认的大美女,二中校花。
关于刘文敏之死,据其家人申诉,她是遭到学校一个老师玷污后,一时想不开,才跳河自尽。然而,刘文敏死前并未留下任何遗言遗书,其家人也只是根据只言片语推断,并无实证。
据同学描述,刘文敏语文成绩出色,与老师徐传庆关系也相当好。徐传庆常用自己的餐票给她加餐, 并在自己的办公室教她吹口琴之类的。
因此,刘文敏死后,徐传庆成为第一怀疑对象。但没有证据,区公所只得先限定徐传庆在学校内活动,不许出校。
谁知,数日之后,徐传庆竟在教师宿舍神秘失踪。门卫那边大门看得紧,所以,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翻墙逃走了。
刘文敏死后,全校师生情绪极为悲愤,有各种极端复仇言论。学校墙外有一条大河,一段时间后,在下游发现一具与徐传庆身高体型相似的尸体。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徐传庆畏罪自杀。但是由于尸体高度腐烂,徐传庆也没有亲人,所以身份并未得以确认。
谁也没有想到,大半年后,这样一个传说中已经畏罪自杀了的的笔迹,竟会诡异地出现在初二乙班的黑板上。
校领导高度重视此事,立刻组织了几位与徐传庆较熟的老师学生前来辨认。结果,大家不但一致认为字迹高度吻合,更有学生指出,板书里《江雪》一诗及其释义、提问,总共一百多字,和一年多前徐老师课堂上的板书一模一样。进一步向全班同学确认,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肯定,这段板书就是徐老师曾经写过的。
事情发生后,学生一片哗然,有好事者造谣称徐老师蒙冤而死,夜半回校书写《江雪》一首,表达的是自己在枉死地狱的孤寂之感。
不过多数领导和老师还是认为,这是某个学生做了徐老师的笔记,又模仿其笔迹来了出恶作剧。
由于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校领导只是下令学生宿舍舍管熄灯前严加巡视,熄灯后要锁上全楼的大铁门。
但就在第二天,初三丙班的黑板上,徐老师的诗词板书竟再度出现!这一次内容变成了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以及其释义和提问。
前后两篇板书,分别是两个不同班级,加上头天晚上学生宿舍已采取严格措施,所以这档子怪事儿,肯定不是学生干的。莫非是留宿学校的几个老师干的?可老师们没听过徐老师讲这两节课,也不可能把板书记得那么清楚。
事情经过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加工,就变得更加复杂了。大半年前刘文敏失身自杀的事被牵扯出来,搞出了各式各样的阴谋论。
有的学生说,半夜起来尿尿,隐约听到了教学楼那边有徐老师的讲课声,抑扬顿挫中夹杂着一丝哀怨。更有甚者竟然说,听到了校花刘文敏的哭声和笑声间杂回荡。
当时批封建迷信批得正厉害,校领导怕社会影响不好,拍板严查。晚上安排人手在教学楼里,不间断巡逻。
考虑到保卫科只有两人,学校先是动员两个留宿老师加入轮岗,后来又一个老师自愿加入,总共五被人,分别是:
保卫科方明先,老方,一个 50 多岁老头儿,副校长的关系户,瘦骨嶙峋,弱不禁风,看看门还行,捉贼查案有点勉为其难;
保卫科魏宏吉,小魏,退伍军人,执行任务时眼睛受过伤,视力不太好,身体素质相当不错,会功夫;
语文老师宋辉,留宿老师,与徐传庆是旧交,待人随和,处事圆滑,人缘较好;
数学老师王秉德,也是留宿老师之一,身强体壮,曾执教过死去的刘文敏,与徐传庆关系不错;
物理老师陈是瑞,他并非留宿老师,但正与宋辉竞争追求一个女老师。宋辉晚上要抓贼,陈是瑞虽然平时胆小怕事,但架不住女同事起哄,也申请了晚上一起值夜。
3 月 13 日晚间 9 点半,各班学生晚自习后锁好门窗,回到住处,并无异常。虽然门窗已锁好,但大多数教室的窗户玻璃都有破损,要从外面勾开并不难。
晚 10 点半,五人一起把两座教学楼各个教室里外仔细查了个遍,再度确认没有异常。
晚11 点,按商议,五人将按照老方、小魏、宋辉、王秉德、陈是瑞这个顺序,轮流去巡视两座教学楼,每人半小时,有事就吹哨子,剩下的人留在门卫室里打牌。
凌晨 1 点半,五个人巡完一轮,此时一切正常。
凌晨2 点半,老方和小魏先后巡完,也无异常,轮到语文老师宋辉巡视。
然而,直到 3 点 10 分左右,也就是按交班时间过后10分钟,宋辉也没有回来。

老教学楼
下一轮次的王秉德觉得事情不对,于是四人抄起手电,一起去教学楼那里快速的巡视了下,但没有发现宋辉的踪迹。二中占地不小,因此,大家商议决定分头到各个建筑片区去寻找,一旦有事就吹哨子。
凌晨3点40左右,大家又聚拢在一起,宋辉还是没有找到。
老方猜测,宋辉不会突然有事,回自己老妈家里了吧?可大家只知道宋辉平时住学校,有个老妈住在城西头的瓦房区,不知具体住址。
小魏想起门卫室有一个教职工资料表,于是大家又回到了门卫室。查清宋辉老妈家地址后,小魏打算马上去看看。
陈是瑞老师突然紧张兮兮地猜测,会不会是徐传庆老师半夜回来了,偶遇宋辉,对其不利?王秉德老师干脆怀疑,徐传庆和宋辉都是语文老师,以前多有交集,说不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仇怨,徐传庆故意要来对付宋辉? 
小魏把操场的大灯打开,说不管宋辉往哪去,多半会经过操场,大家分头行动——小魏腿脚快,他去宋辉他妈家,其他人去操场仔细看看有没有血迹,打斗痕迹之类的。
小魏出去后,老方为防有人溜进来,又把学校大铁门锁上。大家在操场上搜索了一会儿,老方实在是体能不支,先回门卫室去歇息了,这会儿是凌晨4点钟左右。余下王秉德和陈是瑞俩老师干脆坐在操场石凳上聊天,守株待兔。
过了 20 分钟左右,老方突然过来找到俩老师,说他想起有一个地方还没去看过,就是学校废弃了很久的艺术楼。
这座艺术楼曾烧死过人,又因为整个时代对艺术教育的批判风气等因素,年久失修,所以现在基本成了堆放杂物的地方,平时没人活动。之前他们之所以没去看,是因为平时艺术楼的大门是上了锁的。
三人来到艺术大楼前,竟发现门锁已经被撬开了!
老方推说体力不支,留在楼下看守,王秉德和陈是瑞持手电上楼查看。
艺术楼布局与教学楼相似,总共三层,中间是走廊和房间,两头各有一道楼梯。多年无人进来打理,如今已是蛛网密结,木影斑驳,阴风阵阵。俩老师虽然心里暗暗发毛,但还是商议决定, 一人走一边,上一层楼后,往中间靠拢搜查。
第一层和第二层,都没什么问题。
然而登上第三层,两位老师拿着手电往走廊中间一照,立即被眼前情形吓破了胆儿:一个人耷拉着脑袋,被绳子吊在走廊中间,一动也不动!
陈是瑞胆小,拔腿就要跑回去,王秉德老师喊住了他,招呼他一起过去,看看是谁,是死是活。两人凑近一看,这人就是失踪的宋辉老师!
宋辉背后已经中了一刀,手臂和躯干被绳子捆住,绳子绕过走廊上方的管道,末尾栓在宋辉前方走廊墙壁的一处铁钩上,那是一个残破的灭火罐架子。
王秉德壮着胆,试探宋辉的鼻息,宋辉已无气息,遂与陈是瑞一起飞奔下楼,给派出所打电话报案。
不久后,小魏带着宋辉老母回到了学校。老母对于宋辉失踪一事毫不知情,但听小魏所述,觉得事情怪异,一定要来学校看看。
话分两头,派出所接警之后,知道事情非常严重,这不是一般街头打架斗殴身亡,遂立即上报区公安局。我爷爷陶四爷当时正好住在公安局宿舍,这案子便正好落在他们中队头上,他接警后便立即随队赶往案发现场。 
经检查,死者宋辉的外套已被脱去,上身有多处棍棒殴打的痕迹,致命伤来自于背后的长匕首。
该匕首刃长约 35 厘米,锋利无比,从略偏下方的角度插入体内,虽然没有正中心脏,但造成了死者大量出血,终至死亡。
绳头捆在死者前方的一处铁钩上。该铁钩是以前放灭火器的一个铁架,现已被破坏,只剩一个锈迹斑斑的小铁钩。与之正对的还有一个正常的灭火器架框,没有被破坏。

灭火器架框
艺术楼及学校各处经勘查,都没有发现搏斗痕迹以及凶手留下的其他痕迹。再查社会关系,当夜在场诸人与宋辉没有明显矛盾。
死者死亡时间距其被发现时间间隔很短,推测宋辉被刺时间,应是凌晨 4 点以后,也就是在王秉德和陈是瑞坐在操场上聊天之后。
奇怪的是,两位老师就是面对艺术楼而坐,如果艺术楼里有人出来,他们一定能看到。艺术楼只有一道大门,所有房间的窗户都已插栓。不可能有人能从大门之外的地方进出。
而当两位老师进入大楼后,老方又正好守在楼下,所以凶手还是不可能在此时逃窜。两位老师发现尸体下来后,陈是瑞去门卫室电话报案,王秉德和老方则留守艺术楼大门,凶手依然不可能在此时逃窜,直到公安赶来。
总结来说,艺术楼的所有出口在死者死后始终处于目击之下。如果凶手不是在场三人,那么他在行凶后,应该是没法骗过三个人眼睛,从楼里出来的。
另一方面,凌晨4 点左右,外出的小魏已经赶到宋辉老母家一会儿了。此后他与宋辉老母一起回校,没有作案时间。
学校四周都是高大的围墙,围墙外一边是一家夜班忙碌的工厂,另一边是医院,区公所等单位,都有人值夜班;还有一边靠近河道,如果有人从河道湿地过来,必有痕迹。因此,基本可以排除当夜有外人潜入。
学生宿舍那边,学生和两个舍管也可以互相证明没有离开过。
整个案发现场,经过事后仔细搜索,总共只有两个有价值的线索:
其一,死者身上搜出了一页“周记”,笔迹经鉴定,是大半年前自杀的校花刘文敏所写。这种 “周记”,是徐传庆老师要求学生们为练笔而写,由徐老师自己保存。该周记讲述的是,刘文敏曾数次遭到宋辉老师的调戏,宋辉想让她做女朋友。 
其二,宋辉虽然被绳索悬吊,但脚尖却能勉强着地。临死之前,宋辉用自己脚尖蘸着血留下了一个像三角形一样的符号。
第二天刑警队就成立了专案组,公安局刘副局梳理完案情后,大家提出了几个疑问:
一、宋辉在第二轮出巡后没回来,那时应该已遭遇意外。但既然没有外人潜入,其他四人又都在一块儿,那么到底是谁控制了他?
二、现场初步验尸的结论是,死者被刺时间不早于凌晨4点,这时间大楼所有出口一直处在目击之下,凶手如何脱身?三人中是否有人说谎?
三、刘文敏的周记指控宋辉为淫贼,而此前蒙冤的徐传庆又有笔迹出现,是不是徐老师没死,而是隐匿了起来,要杀宋辉为刘文敏报仇?
那时的现场检验手段比较糙,干警们经验也不是很丰富,我爷爷陶四爷凭经验认为,凶杀作案时间非常仓促,还要躲过几名教职工的搜查,肯定会在案发现场留下蛛丝马迹,他建议再详细查查死者尸身及遗物。
果然,经过验尸官杨稻纯的仔细检验,在死者指甲里,发现了少许粉笔灰。

有发现!
杨稻纯是区局从区卫校借来充当验尸官的老师。那时基层技术人员非常缺乏,杨稻纯平时在卫校授课,公安局有事时她就过来帮忙。我爷爷说,稻纯虽然是女孩子,但接触刑事案件多了,她变得非常喜欢推理,虽然她的推理基本都是错的。
杨稻纯认为粉笔灰是一个值得深挖的线索,她据此就产生了一个推理:死者是老师,平时手指甲内残留有粉笔灰并不奇怪,但死者当夜在参与巡逻之前,已经洗漱完毕,正常情况下不会再有粉笔灰残留。
如果说,死者在案发当夜曾使用了粉笔,那么他应该就是之前“徐老师板书”的始作俑者。很可能宋辉想通过模仿徐老师的板书,向学校里某人秘密传达什么不可告人的信息,结果却被杀人灭口。或许,宋辉知道徐传庆当时失踪的内情。
区局不少同志当场就为杨稻纯的推理鼓了掌,虽然这个推理尚无实证,但方向应该没错,刘副局还盛赞她美貌与智慧并存。
我爷爷陶四爷当场打脸:“案发当夜大家先后几次巡查,都没有发现教室内有新增的板书。”
杨稻纯反驳道:“完全有可能宋辉自己写了什么板书,然后被凶手擦掉了。”
我爷爷霸气反问:“为什么不能反向思考下,是凶手写下了板书,然后被宋辉擦掉呢?这样的话宋辉手指甲里也会残留粉笔灰。”
杨稻纯和她的推理的支持者顿时无言。
粉笔灰的疑问无法继续推进,专案组又开始研究死者死前讯息,也就是那个神秘的三角形符号之谜。
三角形是数学常用符号,刑警大队钟大队长认为,是不是与数学老师王秉德有关。
杨稻纯则认为:物理老师陈是瑞与宋辉一同竞争追求一个女老师,陷入了三角恋之中,因此这是暗指陈是瑞。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专案组大多数同志的认同。
我爷爷暗讽二人思维太浅薄,死者若知凶手身份,何必隐晦的用图形去表达?这个三角符号也许代表了线索藏在死者身上的三角内裤,线索就藏在三角裤中。可是翻遍了死者的内裤也没有结果,血三角线索也无法获得突破。
当天下午,这桩离奇的案子就被《蓉城晚报》等报纸大肆报道。
神秘失踪的老师夜半板书,夜巡老师离奇遇害,凶手在密封大楼内神奇遁走,案件一夜之间轰动蓉城,也给龙泉墺的专案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接下来几天,专案组对学校周边环境做了仔细勘察,对全校师生进行了详细盘查,尤其是四个当事人,均无实质收获。
与此同时,探讨凶手犯罪手法成为蓉城社会各界的兴趣焦点。外界有几种主流猜想:
一、徐老师并没有死,他偷偷潜伏进了学校,并趁着宋辉夜巡落单之时,将其打晕拖到了文艺楼杀了他,为刘文敏报仇,也为自己洗清不白之冤。但持这种猜想的人,无法解释“凶手”徐老师是怎么在其他教职工眼皮底下逃出大楼的。
二、宋辉是自杀身亡,他对自己奸污刘文敏致其自杀的事悔恨不已,最终以死谢罪。不过,持这种论调的人,没人能解释清楚宋辉是怎么自己把自己吊起来,还用刀从背后杀死自己的。
三、是当夜四名当事人在得知宋辉奸污了刘文敏的真相后,合谋杀死了宋辉,然后一起编了个弥天大谎,把案件说成是不可能的犯罪。这种论调警方经过对当事人多次单独隔离讯问后,也排除了可能。

案发三天后的凌晨 4 点左右,我爷爷前往案发现场体验。在十年动乱期间,他驻守市档案馆,研究了很多案例。他发现,对于缺乏线索指引的案件,最好能完全复原现场条件,让破案人员能沉下心来模拟凶手和死者当时的案发经过,这有助于发现一些异乎寻常的细微线索。

据杨稻纯的验尸结论,宋辉应该是先被人一棒子打晕之后,塞住嘴巴,再捆上绳索,吊在了走廊之上。这意味着,全程他都没来得及吹哨子呼救。
为了尽可能体验当时受害者宋辉的反应,我爷爷把自己眼睛闭上,装晕,让一个同事在文艺楼三楼一个房间里,将其捆绑,塞嘴,然后背到走廊上去吊起来。绳索捆绑打结方式,悬吊高度,都是按照片还原现场。
半夜的文艺楼死寂得可怕,我爷爷睁开眼睛,眼前基本是一片模糊漆黑。在恐慌的驱使下,虽然想喊叫,想挣脱,却都是徒劳的。
凶手既然是要谋杀宋辉,将其打晕制服后,完全可以一刀致命,为何要拖到这恐怖的文艺楼来悬尸刺背呢?是不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故布疑阵,从而掩盖自己的作案可能?
虽然体验更真切了,但还是无助于案情,更不明白死者脚底下的三角血迹,到底有何含义。
松开我爷爷的嘴后,杨稻纯突然说道,这楼道的气氛,感觉和那天来勘察现场时有点不一样。 
经她一提醒,我爷爷也觉得有哪里不对。
对了,是光线!那天来时,这三楼的光线明显要亮一些。不像现在这样,乌漆墨黑的,什么也看不清。
我爷爷想起几个当事人口供,案发当夜为了寻找宋辉踪迹,他们开了操场上的大灯。但现在灯已经关掉了,因此楼道里一片黑暗。一位同事立即去门卫配电室,打开了大灯。
大灯打开后,楼道里只剩下我爷爷和杨稻纯。虽然光线变亮了些,我爷爷把杨稻纯想象成凶手,惨白的灯光映射在她冷冷的脸上,让他心里不禁打了个冷战。
突然间,杨稻纯不见了,我爷爷一惊,才发现原来她走到他身后查看绳结去了。我爷爷猛然顿悟,欣喜若狂,急忙让杨稻纯把他放下来,嘴里还念叨着:“血三角之谜解开了!” 
第二天晚上,我爷爷请专案组把案发当夜四个当事人全带到了行凶现场。人一到齐,我爷爷就说,凶手就在你们四个人中间!
众人先是一惊,继而反驳道,这怎么可能,我们几个都有不在场证据!
的确,案发当夜,死者是在凌晨4 点以后被人刺死。此时,王秉德和陈是瑞二人正在操场聊天, 小魏与宋辉母亲在一起,老方虽然单独一个人,但不可能在王秉德陈是瑞眼皮底下出入。
老方带着大家去文艺楼后,老方守在楼下,其余二人分头行进。王陈二人离开对方视线的时间,只有上楼梯那不到半分钟时间,根本不足以作案。老方也不可能在此时悄悄潜入大楼作案,时间太短,极有可能被王陈二人发现。所以按理说,四人都没有作案条件。
我爷爷不慌不忙地说:“虽然死者是在 4 点以后被刺死的,但凶手用了一个巧妙的布局,让自己可以在 4 点以前就脱身。”
凶手先打晕宋辉后,将其悬挂于走廊之上,绳头系在宋辉前方一处生锈的铁钩上。
当宋辉醒来时,走廊内一片漆黑,他发现自己被绑,想挣脱却无可奈何。
然而,其余四人为了寻找宋辉的踪迹,打开了操场上几个大灯。这时,一些光线照进了文艺楼。宋辉看清了自己所处的形势:自己是被吊在走廊上,而绳头就系在前面的一个铁钩处。宋辉挣扎发现,自己的脚尖可以触地
在强烈求生欲的驱使下,宋辉开始了一种尝试。这也是大多数人身临其境后,都会有的尝试:他努力拨动脚尖,让自己的身体尽量往前荡,身体荡得越远,脚就越容易够到挂绳头的铁钩。这样,便有希望将绳结从铁钩上踢脱。
在这种努力下,宋辉的身体晃荡幅度越来越大,也确实够到了前面的铁钩。然而,他无法看到,在他身后的灭火器框架上,正夹着一把长长的利刃,对准了他的荡过来的心窝。
为了尽可能的发力,宋辉除了要往前荡之外,还会逐渐发力往后荡,当力度起来时,他的后背猛的一下被那把潜伏的匕首戳中。 
匕首直刺心窝,宋辉顿时失去了力气。当他反应过来时,开始用最后的力气留下线索,用脚尖蘸着自己的血画下了一个三角形。
其实他留的三角符号,其底部是一根弧线而不是直线,但人在那种情况下,很难画标准。这个符号是想告诉别人,他的身体曾经前后摆动过。
匕首的长度,摆放的位置,宋辉悬吊的高度、位置,这些应该都是那个凶手事先计算演练过的。
也许凶手事前还对死者做了一些暗示,确保死者一定会在光线射入,看清绳头后,用脚尖晃荡身体,踢掉绳头。
我爷爷采用假人实验,发现按这种方式刺进去的匕首角度,确实会有一点下倾,与死者匕首插入角度基本一致。
当然,意外还是有的,匕首最终没能正中宋辉的心脏。不过匕首太长太锋利,一旦刺中胸腔,长时间被悬吊得不到施救,很容易失血过多死亡。
杨稻纯问:“你这假设有那么点意思,可是你说凶手在他们四人中间,但宋辉出巡时,其他人都在一起留在门卫室打牌,如何能分身去对付宋辉?”
我爷爷说:“宋辉出巡后失踪,其实一开始并非是被人掳劫,而是自己主动藏匿。”
“他为何要主动藏匿?你咋知道呢?”
我爷爷说:“凶手掌握了校花刘文敏留下的周记,并在黑板上留下了文字,约宋辉文艺楼见面。宋辉夜巡时发现了凶手留下的文字,他非常忌惮那篇周记,只得应约,同时擦掉了黑板上的文字。因此,这才在其指甲缝内残留了粉笔灰。”
“所以,凶手真正制服宋辉,应该是后来各自分头寻找宋辉那段时间。凶手暗自溜到文艺楼,打晕宋辉,完成悬吊布局,又溜出去与大家正常汇合。 
刘副局说:“你说这道理我都懂,可照你这么说,四人都有作案机会。还有既然凶手已溜走,宋辉为何不直接写凶手名字?” 
我爷爷解释道:“因为这个方案不一定能完美施行。虽然凶手肯定已大量演练,但还是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譬如匕首刺偏,刺得不深,宋辉被过早发现等。所以,凶手必须蒙面行凶。这也解释了宋辉为何无法断定其身份。”
既然凶手蒙面行凶,那么势必准备面罩和袍子和手套之类的物件,而这些物件在行凶后,又必须要处理掉。
在案发当夜,王秉德、陈是瑞、老方三人均未出校。事后全盘搜查学校,没有发现上述可疑的物件与残骸。
四人中,只有小魏一人曾出校。在学校到宋辉老母家的途中,有两个垃圾站。我爷爷带着中队的手下仔细检索,发现有一块黑袍及手套烧焦的痕迹,而且手套还残留了一截手指套没有烧完。毕竟小魏也可能一直等在垃圾站,看着东西全部烧成灰烬,如果被目击,就会带来麻烦。
残留的手套上有少许锈迹,与文艺楼栓绳头的铁钩相符。且手套为蓝色毛线织成,有一块墨迹,老方确认那就是冬天小魏戴过的手套。所以,小魏就是凶手。
在我爷爷刀刀见血的推理面前,小魏很快崩溃。
小魏承认,由于他长得很帅,又会拳脚功夫,所以得到了校花刘文敏的喜欢,刘文敏之美貌也实在无法让人拒绝,二人暗生情愫。然而,刘文敏却遭宋辉玷污,她一时想不开,跳河身亡。
当时徐老师知道这事儿,痛心之余清醒地认识到,刘文敏已死,仅凭一篇周记,很难让宋辉伏法。所以徐老师决定,以这周记为威胁,年年向宋辉要钱,以补偿刘文敏父母。周记若公布,虽不至于让宋辉定罪,但让其婚姻、前途、名誉受阻还是可以的。
但徐老师发现,宋辉已露杀心,于是就将周记夹在自己一个备课笔记本中,交给小魏保管。在此之后第三天,宋辉果然杀死了徐老师,抛尸大河当中,但却没有找到徐老师曾给他看过的那个备课本。
另一方面,小魏拿到备课本后,眼见徐老师失踪,推测多半是被杀了,私下里调查了很久,还是无法坐实宋辉的罪证。
无意当中,小魏得到了几张徐老师讲课的照片,上面有很清晰的板书。因此,小魏偷偷练习徐老师的板书笔迹,并慢慢策划了这个局。
小魏清楚,同为语文老师,宋辉是见过徐老师这个备课本里的内容的,只要用徐老师的笔迹,把备课本里一些内容写出来,宋辉就一定会知道,这个备课本及周记是被学校里的人所掌握了。这样,自己不会暴露。
宋辉希望借晚上巡逻,找出这个持有备课本的人。而小魏也正是利用他这个心态,在自己巡逻后,于一块黑板上留下文字,让宋辉去文艺楼。
小魏的巡逻次序是在宋辉之前,本来他留文字,理论上容易让宋辉判断这文字正是小魏所留。但实际上,经过第一轮巡逻,大家已经很疲惫,除了宋辉外,基本都是在教学楼里草草走一圈了事,并不一定去仔细查看每一块黑板。
所以,即使是有人在小魏之前留字,小魏没有发现也是正常的。因此宋辉并不能肯定留字的就是小魏,更何况还有可能是外人留字。而后面具体行凶的布局,我爷爷已经推断清楚了。
如果计划成功,则万事大吉。如果失败,也很难坐实小魏的罪行。有了那篇周记,生死不明的徐传庆就可以拿来当替罪羊。
最终,魏宏吉这桩谋杀案虽然从感情上来说得到了一些人的理解,但由于其手段非常阴险毒辣,加上又是发生在学校,最后还是被法院判处了死刑,于1980年12月被执行枪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