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帕米尔高原上的精灵,柯尔克孜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习俗文化

 子夜说文化习俗 2020-07-29

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发展历史中,有一个民族直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才终于脱离了沉重的民族苦难史。其先民大约在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曾聚居于匈奴以北的大片草原上,这个民族就是自称“草原人”的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在历史变革与民族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过多次民族分裂与融合。作为古代社会中备受压迫的少数民族,曾一度因为他族侵略而不断迁徙。并最终导致族民数量越来越少,时至今日柯尔克孜族人也不足20万。

帕米尔高原上的精灵,柯尔克孜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习俗文化

现代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于新疆大部分地区,以及黑龙江省富裕县五家子屯。但由于黑龙江的柯尔克孜族人较少,而且也基本上被当地汉族人同化。所以目前仅有新疆地区的柯尔克孜族人,才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其民族习俗文化。

柯尔克孜族头枕喀喇昆仑山,怀抱天山与帕米尔高原,在西北边陲地区,奏响了少数民族发展与前进的凯歌。巍峨雄壮的崇山峻岭是柯尔克孜族的精神家园;圣洁无暇的雪域高原是柯尔克孜族的心灵圣地。

聚居于西北边疆地区的柯尔克孜族人,每天不仅可以迎来第一缕朝霞,而且也可以告别最后一抹晚霞。“山是我们的父亲,水是我们的母亲”,这句谚语是柯尔克孜人民族精神的体现。作为一个坐拥山水的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

帕米尔高原上的精灵,柯尔克孜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习俗文化

无限接近蓝天的民族柯尔克孜族

帕米尔高原在波斯语中被译为“平顶屋”,这座高原的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其主峰更是高达6000米。虽然无法与珠穆朗玛峰相提并论,但是在众多高原中也可以名列前茅。在中国古代这里曾被称作葱岭,古“丝绸之路”也曾在此经过。

柯尔克孜族先民早在2000年前,就已经在帕米尔高原过上了游牧生活。只不过当时柯尔克孜族先民,被汉族人称为“鬲昆”、“隔昆”、“坚昆”。这在《史记·匈奴列传》以及《汉书》中,都有过简明扼要的介绍。

帕米尔高原上的精灵,柯尔克孜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习俗文化

“鬲昆”其实是柯尔克孜的音译,柯尔克孜族先民在汉朝时期,主要生活在吉尔吉斯湖水域附近,具体位置大约是阿辅水与剑水之间。现代社会将这两条河境外河流,称为阿巴根河与叶尼塞河。

在历史上围绕吉尔吉斯湖的两河流域,曾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不过在历史变迁与民族变革中,于清朝末期被沙皇俄国侵占。这也直接导致了大约2/3的 柯尔克孜人,被迫划入沙皇俄国民族体系之中。

帕米尔高原上的精灵,柯尔克孜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习俗文化

一、柯尔克孜族民族起源史

目前针对柯尔克孜族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汉武帝时期。大约公元三世纪末柯尔克孜族,被强悍的匈奴人征服并纳入其民族体系。作为一个比较古老的北方游牧民族,柯尔克孜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生活。

早在大约2000多年前柯尔克孜族先民,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与繁衍生息,发明了符合其民族属性的求生方法。游牧、渔猎开始在柯尔克孜族中流传,虽然看起来既原始又古老,但是却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柯尔克孜族人。

《史记》、《汉书》中,都曾记录过有关柯尔克孜族的点滴历史。虽然并不是特别详实,但是这可以通过这些记载了解到,柯尔克孜族的民族历史至少有2000年。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个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柯尔克孜族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沉淀了很多独特的民风民俗。

帕米尔高原上的精灵,柯尔克孜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习俗文化

1. 从“鬲昆”至“布鲁特”

西汉时期史学家就已经提到了柯尔克孜族,但由于这个民族已臣服于匈奴,所以并未对其做过更多的了解与分析。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与历史变迁,柯尔克孜族逐渐内迁。正所谓“狄夷入华夏者,华夏之”,也就是说柯尔克孜族在内迁之后,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一份子。

(1)“契骨”时期

唐朝时柯尔克孜族并未停止内迁步伐,虽然当时依然受到突厥统治,但在唐太宗派遣军队打败突厥后,柯尔克孜族又被称为“契骨”,并且依附于薛延陀汗国。此时应该是柯尔克孜族的动荡时期,毕竟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中,小族的命运往往都身不由己。

帕米尔高原上的精灵,柯尔克孜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习俗文化

大约在公元八世纪中后期,“契骨”也就是柯尔克孜族,又被当时的回纥挫败。在这种前提下为了延续民族生命,“契骨”不得不依附于回纥,至此柯尔克孜族进入了黠戛斯时代。但为了寻求民族独立“契骨”头领阿热,于公元840年夺回故土。

(2)“黠戛斯”时期

黠戛斯在原回纥领汗国土领土上,建立了一个强盛一时的汗国。但后来契丹族崛起黠戛斯汗国,又不得不称为契丹政权的属国。笔者认为从柯尔克孜族,一波三折的民族发展史中,可以看出这个民族一直处于灾难中。

虽然曾建立过黠戛斯汗国,但也如同昙花一现没落于历史洪流中。元朝人将“黠戛斯”简称为“戛斯”,或“乞儿吉思”、“吉利吉思”。在元朝统治时期柯尔克孜族,也曾受到过蒙古人的侵袭和奴役。

帕米尔高原上的精灵,柯尔克孜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习俗文化

(3)“布鲁特”时期

柯尔克孜族还曾受到过瓦剌的侵害,但是瓦剌也因内部矛盾和外部侵略,而导致势力逐渐减弱并彻底衰败。到了清朝统治华夏大地时,柯尔克孜族被称为“布鲁特”,此时他们已经完成了迁徙运动,并最终定居于西北边陲地区。

而且“布鲁特”人也逐渐摆脱了,游牧、渔猎等原始生活方式,开始进入封建农奴制阶段,但游牧畜牧业依然是其生活重心。笔者认为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发展,简直就是一部充满坎坷的苦难史。虽然其民族尚未消亡但人口数量,却远比其他少数民族要少。

帕米尔高原上的精灵,柯尔克孜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习俗文化

笔者认为柯尔克孜族从“鬲昆”开始,历经“契骨”、“黠戛斯”、“乞尔吉斯”、“布鲁特”等名称。这其实也体现出了柯尔克孜族,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重要经历。一个民族的发展历程既要有核心竞争力,同时也要有稳定的外部环境,否则就很容易因为外族入侵而断档。

2.柯尔克孜族的族名演变

“柯尔克孜”是柯尔克孜语,关于这四个字的解释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释义为“四十‘百户’”,可以译为有四十个部落或部族;也可以翻译成“山里的游牧人”,这个族名比较符合柯尔克孜族的民族属性。

帕米尔高原上的精灵,柯尔克孜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习俗文化

“依山傍河之人”、“草原人”等,也都是“柯尔克孜”的译文。事实上“柯尔克孜”既是其民族自称,也是其他民族对柯尔克孜族的称呼。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地是吉尔吉斯斯坦,所以柯尔克孜族在该国又称为“吉尔吉斯”。

“柯尔克孜”也可以翻译为“山中的乌古斯人”,当然还有一种比较诗情画意的译文。“柯尔克”可以被翻译为“四十”,而“克孜”则有“姑娘”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四十个姑娘。也就是说在柯尔克孜族的传说中,其民族源头应该是四十个姑娘。

帕米尔高原上的精灵,柯尔克孜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习俗文化

二、柯尔克孜族古老的民俗文化

柯尔克孜族作为古老的游牧民族,他们给世人的第一印象很特别,戴毡帽、住毡房、骑骏马、驯猎鹰,都是柯尔克孜人最突出的形象。很多年纪比较大的老者还会弹三弦,悠扬而又婉转的库姆孜琴声,响彻于整个草原、雪山上空。

这些古老而又沧桑的柯尔克孜族文化符号,构成了一幅柯尔克孜族风情图。每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独具本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而这些具有民族风格的习俗,又为柯尔克孜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契机。

1. 柯尔克孜族节日“马奶节”

“马奶节”在柯尔克孜族中,被称为“克木孜穆伦多克”,每年柯尔克孜阳历三月初一举行。因为这个时节草原开始返青,而母马已经开始产驹,在这种前提下才具备举办马奶节的条件。在马奶节期间柯尔克孜人,便开始挤马奶并食用马奶。

除了喝马奶或吃马奶食品之外,柯尔克孜人还会举办各种特色活动。比如,生活在新疆阿合奇县大草原上的牧民,就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赛马比赛。而且还会表演传统节目“叼羊”,人骑在马上用套杆套住羊头。

帕米尔高原上的精灵,柯尔克孜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习俗文化

这种独具特色的民俗节日,直到现代社会在柯尔克孜族中,依然十分盛行并成为了旅游项目。身着柯尔克孜族服饰的男人们,在“马奶节”这一天都会挑选一匹好马。然后兴高采烈的去参加“叼羊”,虽然并不在乎输赢而也希望能得胜而归。

2. 柯尔克孜牧民婚姻习俗

对于任何民族来说结婚都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对柯尔克孜族牧民来说,更是一生中最为隆重的事情。柯尔克孜族婚礼主要分为订婚、结婚两个步骤,这一点其实与汉族不因习俗颇为相像。只有订婚之后才能商定结婚日期,否则不订婚坚决不允许结婚。

帕米尔高原上的精灵,柯尔克孜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习俗文化

(1)订婚

由于柯尔克孜族是游牧民族,所以他们在订婚时会骑马。男方会骑着高头大马并驮着礼物去女方家,马头上一般都会绑着一大块棉花,主要的寓意就是宣告订婚。女方家属会准备十分丰盛的晚餐,表示同意两位新人的婚事。

(2)结婚

柯尔克孜族结婚典礼非常盛大,一般都会邀请全族乃至整个村寨的人。大多数情况下结婚的日期都会选在月底,而且婚礼一定要在女方家举行。新郎及其父母、亲属携带礼品前往新娘家,这种婚俗直到现代社会依然十分盛行。

帕米尔高原上的精灵,柯尔克孜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习俗文化

结 语

柯尔克孜族的主体在吉尔吉斯斯坦,我国境内的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于新疆和黑龙江境内。笔者认为柯尔克孜族虽然人口较少,但是却保留了比较传统的民族文化。尤其是服饰、饮食、婚礼等习俗,时至今日依然原汁原味。

作为帕米尔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柯尔克孜族几乎可以无限接近蓝天。在群山拥抱中成长起来的柯尔克孜族,不仅具有勇敢、热情、坚韧的民族特性,而且也一直坚守着其先民留下的文化宝藏。并且在现代柯尔克孜族人的完善下,其民族习俗早已成为了一道风景线。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有底蕴有内涵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在整个民族发展史中,虽然做出的历史贡献比较有限。但是却一直都在坚守着心中的太阳,作为第一个看到太阳的民族,也在孜孜不倦的守护着最后一缕残阳。


【参考文献】

《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

万雪玉《柯尔克孜族花毡探析》

孔维平《柯尔克孜族民歌的民族心理探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