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拜占庭继承者''希腊,为何请外国人为王,而不是一脉相承的科穆宁?

 昵称散步收藏 2020-04-25

十九世纪,1822年1月1日希腊宣布独立,其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独立战争打响。1830年4月,土耳其政府承认希腊独立,正式结束了土耳其对希腊将近400百年的军事专制统治。

在第一任总统爱奥尼斯·卡波季斯第亚斯遭到刺杀身亡之后,希腊陷入混乱之中,之后经过英、法、俄三国指派,希腊总统先后由巴伐利亚(德国联邦州)的统治者奥托王子和丹麦威廉王子(乔治一世)担任。

可是号称“拜占庭继承者”的希腊又为何接受德国人与希腊人为国王,而不是曾经在拜占庭帝国开创了科穆宁王朝的科穆宁家族?

一、希腊与欧洲诸国的关系紧密

说到希腊,人们总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希腊,但其实古希腊与希腊并不相等。古希腊在当时是个地名,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且其疆域也比希腊辽阔得多,希腊可以只能称之为古希腊的部分传承,并无法完全代表古希腊。

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南端,而巴尔干半岛南部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公元前2世纪后,这里曾被罗马、拜占庭、奥斯曼土耳其先后占领统治。这些帝国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幅员辽阔,将欧洲的大部分国家囊括了进去,这也导致了现在欧洲各国家若即若离的关系。

同时,古希腊文明是后现代欧洲文明发展的源头,其在欧洲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欧洲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她的影子,这也成了欧洲各国难以割舍的纽带。

最近因为疫情的原因,中国与塞尔维亚的友情走进了我们视线,而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的一句话也开始在网上流传,“欧洲团结不存在,只是纸上童话……”。那么,是什么让欧洲人民相信这些童话呢?这其中除了地理原因与唇亡齿寒的基本道理外,还有一个血缘关系。

很多人不知道,欧洲各国家的王室大部分都有点血缘关系,这是因为欧洲王室为保证血统的纯正,就将结婚对象的选择禁锢在其他王室中,例如希腊共和国独立初期由英、法、俄三国指派的国王——丹麦威廉王子(希腊国王乔治一世),他的其他三个兄弟姐妹则分别为丹麦、英国和俄罗斯的国王或王后。

同时,威廉王子又是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的后代,可以说欧洲诸王室的祖先甚至都可以追溯到同一处,这就使原本在地理位置上就互相接壤的各国关系更加紧密。

二、科穆宁家族并不拥有一挽狂澜的能力

科穆宁家族也译为康尼努斯家族,是拜占庭1057-1185年大部分时间的统治者,其中1059-1181年,拜占庭科穆宁王朝的初代国王伊萨克一世·科穆宁在上位两年后就被米海尔·普赛尔乌斯为首的贵族推翻。

在接下来连续的政权交替中,伊萨克一世的侄子阿历克塞一世·科穆宁于1081年成功推翻了当时的统治者,恢复了科穆宁王朝的统治,甚至可以说阿历克塞一世挽救与开创了科穆宁王朝。

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刚度过被称为“黄金时代”的马其顿王朝与国家政权的不断更替,且当时阿历克塞一世为了抵抗突厥,选择向西方求助,也就有了第一次的十字军东征,这虽然挽救了拜占庭帝国走向衰亡的趋势,但也给国家埋下了重大的隐患。

1185年,科穆宁王朝激进的统治者安德罗妮卡一世被其将领伊萨克二世·安格洛斯推翻,科穆宁王朝的统治结束。且在1204年,十字军第四次东征,攻克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就此四分五裂。

同时期,特拉比松国建立,统治者为科穆宁王朝最后一任统治者安德罗妮卡一世的曾孙,科穆宁家族依旧作为王室贵族而显赫着。

特拉比松国的领土包括黑海南岸的一系列地区与现土耳其的部分省市,其中并不包括希腊,科穆宁家族与希腊明面上的关系随着拜占庭帝国政权的暂时结束而告终。而实际上呢,欧洲王室重视血统纯正,对于结婚对象的选择也常常是门当户对的各国王室中人。

伊琳娜·安杰丽娜,也就是阿莱克修斯一世的玄孙女,嫁给了德意志国王(罗马人民的国王)施瓦本的菲利普,根据欧洲王室联姻的特性,后来许多的西欧王室成员与贵族家族成员都能追溯祖先到这次联姻。

可以说,希腊在选择领导人时,血统并不是选择的原因之一,在欧洲王室的联姻特点之下,王室中人身上可能同时拥有各个国家的贵族血统。更不用说,科穆宁家族曾在任期使军进发过许多欧洲国家,其后人也出任过他国统治,这样血统就更加复杂了。

且希腊没有特别寻找科穆宁家族后代作为领导人的还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不合适。科穆宁王朝时期,科穆宁家族所出的优秀领导人在奠基人阿历克塞一世后就只有一位——阿历克塞之孙曼努埃尔一世,在他的统治下,科穆宁王朝一改衰落之势到达巅峰,但他无法永远地待在王位上。

在他死后科穆宁王朝迅速衰落,可见阿历克塞与他的孙子只不过是家族中的特殊例子,科穆宁家族并没有足够的基因与政治远见来治理一个国家。

虽然现代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科穆宁家族的祖先完全是希腊人,这可以是科穆宁家族后人成为希腊统治者的完美理由,但在欧洲跟我们风俗文化不同,虽然重视血统,但政权继承人却不一定要是自己的后代,故统治者常常被自己的将领所推翻。

三、比起科穆宁家族,在欧洲王室中具有裙带关系的领导人让希腊更加不可拒绝

首先,希腊独立战争爆发于十九世纪初期,为的是摆脱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近400百年的统治。后来在英、法、俄三国的干预下,土耳其奥斯曼政府签署协议,承认希腊独立,可以说,如果没有三国的干涉,希腊的独立战争还需要打上数年。

虽然这三国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但它给希腊带来的好处无法抹去。随后,以希腊独立为首,奥斯曼帝国先后又独立出了数个国家,奥斯曼帝国辉煌不再。

当时,英、法、俄几乎同时完成工业革命,成功完成手工业向工业的过渡阶段,开始了城市化进程,这也成了他们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领先于其他国家的契机。三个国家的发展一下子迈出一大步,在欧亚奠定了领先地位。

在希腊独立后的第一任统治者爱奥尼斯·卡波季斯第亚斯遭到刺杀之后,在希腊陷入一片混乱之时,这样强大的三个国家所指派的政权统治者,不论希腊是真心感激还是忍气吞声,希腊人民都得接受。

在爱奥尼斯·卡波季斯第亚斯遭到刺杀后,列强决定为希腊进行售后服务,于1832年的伦敦会议中,三国指派当时统治巴伐利亚(德国联邦州)的十七岁奥托王子为希腊君主,同时他也是科穆宁王朝的后裔,且由于奥托一世当时未成年,政事则由摄政委员会辅助处理,直到1835年,奥托一世亲政。

由于前期摄政委员会的碌碌无为,奥托一世的亲政改变了现状,使他与希腊民众相处和睦,但由于奥托一世的幼稚与固执地在奥地利与意大利的战争中支持自己的亲戚——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这让奥托一世与他的臣民们产生了分歧,且最终意大利获得了胜利。

这让奥托一世遭受到了统治危机与人民的质疑。随后一系列的政策决定更是坚定了希腊人民,奥托一世于1862年被罢免。这一个罢免的决定也侧面证明了希腊人民挽救国家的决心,他们看重的是领导人的能力而不是他的家族曾经有过多么辉煌的历史。

之后,希腊国民会议决定让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次子阿尔弗雷德亲王来当希腊国王,但由于1832年的伦敦会议规定英、法、俄三国不能让自己国家的王族来作为希腊国王,所以继任的希腊国王则由英国推荐的丹麦威廉王子担任。

且十九世纪是丹麦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在不断进步,这样一个国家的王子来当领导人,这对希腊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奥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但俄国对巴尔干半岛的觊觎却早有迹象,俄国支援希腊人的独立战争,也是为了巩固自己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

乔治一世的父亲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靠着自身的政治敏感看出了巴尔干半岛的危机,为了保护后代,于是决定只要是乔治一世的后代,都能称为“希腊与丹麦王子(公主)”,这让刚刚独立没多久还未具备足够应付突发事件能力的希腊拥有了保护伞。

而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数次动作也很好地证明了克里斯蒂安九世的决策是英明的,这也证明了巴尔干半岛在欧洲的重要性地位。

希腊于领导人的选择上给国家带来了不少的好处,虽然科穆宁家族的血脉遍布欧洲,却无法为一个国家带来资源与机遇。

在当时,拜占庭帝国已分裂成四十几个国家,每个国家各自为政且正在经历着风雨,希腊唯有依附于强国之下才有生存的机会,况且希腊当时选择的权利其实并不大,一个背靠大山的领导人总比一个只有名声的领导人来得有利。

科穆宁代表的是曾经在欧洲大陆熠熠闪光的统治者贵族,德国、丹麦的继承者则代表的是关系紧密且现依附于更加强大的权力之下的有益派,与其费尽千辛万苦地去寻找实力不如往昔的落寞贵族,希腊不如正视国家虚耗的内况,选择在当时阶段下最有利的三国所指派的统治者。

况且当时英、法、俄三国互相制约,巴尔干半岛上的任何动作都被紧紧盯着,所指派的统治者也相对公正公开,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比科穆宁家族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希腊史》

《巴尔干五百年》

《欧洲简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