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开了个诸葛亮会,巧布梅花阵,让美军铁乌龟铩羽而归!

 江山携手 2020-04-25

1951年3月,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为阻止红川之敌北犯,志愿军第三十九军一一五师奉命在春川以北地区组织运动防御。

美军骑一师的第五、八联队和韩军第六师、第八师,于3月21日占领春川后,就以少量坦克和装甲车几次沿公路经马山里,向志愿军步兵团阵地作试探性进攻。

马山里位于春川北4公里处,距志愿军步兵团阵地前沿约2000米,有春(川)华(川)公路通过,西临北汉江,东面为开阔的稻田地,是敌人坦克进攻的必经之路。

师指挥所令工兵连一排配属步兵团,在马山里以北前沿前埋设地雷阻炸敌坦克。一排在副排长张鸿儒带领下,迅速开赴前线。


3月22日晚天刚擦黑,张鸿儒率各班班长到现地侦察。根据地形和敌坦克活动规律,他们初步选定了布雷位置,并绘制了地形要图。

返回后,张鸿儒连夜召集全排举行“诸葛亮会”,发动大家献计献策。

一排自入朝作战以来,大都担负架桥、修路和构筑工事等任务。听说要炸美军的“铁乌龟”,个个情绪高涨,人人摩拳擦掌。

二班长曾和甫分析了敌人狂妄而多疑的心理,提出在公路和坦克履带印迹下重点埋设地雷的设想;有人认为,制式地雷不足,可用缴获的榴弹装上压发引信,改制成反坦克地雷;还有人建议,虚虚假假,真真实实,与敌斗智。

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非常热烈,张鸿儒综合大家的意见,详细地制定出埋雷计划。


23日,天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战士们心急火燎地盼着天黑。18时50分,张鸿儒率领全排冒着风雨迅速通过敌炮火封锁区,前出至马山里以北预定布雷位置。

在我军炮兵及前沿小分队的掩护下,一排开始按计划行动。火力组3挺机枪在马山里南担任警戒,一班在公路及西侧地区,二班在公路以东至新铜里一线布雷,三班负责运送地雷。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张作业,一排悄悄地给敌人布下了一个“地雷梅花阵”,每个雷群都成梅花形,雷与雷间隔2-3米,雷场正面300多米,纵深70多米。

埋完雷,大家用麻袋背走余土,用树枝扫除作业痕迹。


第二天下午3点左右,敌人先以密集的炮火进行狂轰滥炸之后,又驱动一个步兵连在5辆坦克的掩护下,沿公路气势汹汹地向志愿军五连阵地扑来。

领头的一辆坦克刚刚进入雷场就碰上了地雷,一条履带被炸坏.顿时瘫痪在那里。

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惊呆了,在志愿军五连强大火力下,仓皇拖上炸环的坦克逃窜了。

当晚,张鸿儒再次召开“诸葛亮会”,总结上一仗的经验教训。大家从布雷间隔、地雷药量等方面找准了没彻底炸毁敌坦克的原因。

原因找准后,全排再次摸到敌前沿。一班战士蒲超为了迷惑敌人,连夜利用破铁锅、炮弹片和罐头盒制作了一些假雷,带到作业地点。


张鸿儒决定重新调整布雷部署:在马山里村北公路设假雷场,东边稻田地布设真雷场,布雷形式也由梅花形改为前后三角形。雷距缩小到1.5米,并将雷场正面纵深增大。为增大爆炸威力,将两个地雷捆在一起。

战士们按照“真雷巧妙伪装、假雷有意显露”的原则布设地雷。尽管敌人照明弹不时在一排头顶上大放“光彩”,但他们忙而不乱地作业,拂晓前顺利地撤离作业区。

25日下午,敌人又以两个连的兵力和18辆坦克,小心翼翼地边搜索边向志愿军阵地接近。

狡猾的敌人还是上了当,当他们推进至马山里村时,发现了公路上的“地雷”,立即从东侧下路,成三角队形展开。

不一会,只听“轰”的一声巨响,靠路边的一辆坦克触雷,履带和传动轮被炸坏。已进至雷场中间的一辆见势不妙,慌忙转向。

随着“轰”的一声,又一枚地雷在敌坦克底下开了花。其它坦克,再也不敢贸然前进一步。

恼羞成怒的敌人,以炮火掩护步兵疯狂向志愿军二连、五连阵地扑来,几次冲锋都被击退。在志愿军步炮火力和地雷严重杀伤、威胁下,敌人无可奈何,只好扔下被炸的两辆坦克和数十名被打死打伤的士兵逃走了。

这次战斗,志愿军将士发挥集体智慧,把抗日战争时期让日寇闻风丧胆的“地雷战”这一传统战法搬到抗美援朝战场上,将其发扬光大,让美军的“铁乌龟”铩羽而归,得到上级的高度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