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大名著”变“四大名著”,其余三本为何被删?专家:少儿不宜

 公司总裁 2020-04-26

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一个“凑四”的习惯,无论是我们说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说如今的四大天王、古代四大美女等,这些“凑四”的例子数不胜数,那么这种习惯是从何时而来?又为何要“凑四”呢?其实这种说法一般都源于民间说法,并没有任何权威定义某一事物称之为“四大”,只是被大众公认为此而已,比如在古代,其实并没有“四大名著”这一说。

“七大名著”变“四大名著”,其余三本为何被删?专家:少儿不宜

古代四大美女

“水三西红”,作为文学著作,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人的脑海中,无论是从影视剧中,还是从小说中,都是无数人童年的精神食粮,但是在明朝之前,文学作品并没有权威的排名,更没有“四大”这一说,而在明朝时期,有着七本书被列为了“七大名著奇书”,也就是所谓的“七大名著”。

“七大名著”变“四大名著”,其余三本为何被删?专家:少儿不宜

四大名著肖像

而在明代,人们还不把文学著作称之为“名著”,而是称之为“奇书”,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便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冯梦龙最先提出“水三西金”的说法,当时他整理文学作品,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与《金瓶梅》合称为“四大奇书”,而这个如今所说的“四大名著”便是由此而来。

“七大名著”变“四大名著”,其余三本为何被删?专家:少儿不宜

四大名著肖像画

在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与美学家李渔也在“四大奇书”的卷首作了序言,明确地肯定了冯梦龙的版本,并且认为这四本书完全满足了普通民众的文学消费需求,是当之无愧的“四大奇书”,但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在当初其实并没有《红楼们》这本书,而是把《金瓶梅》放大了其中。

“七大名著”变“四大名著”,其余三本为何被删?专家:少儿不宜

《金瓶梅》

其实这个就要说起古代所说的“七大奇书”(名著说法来源于奇书),在古代,比较著名的文学作品,其实有着七本,其中名气最大的便是“金三西聊”,其余三本名气比较靠后,而有别于如今的“四大名著”,其中添加了《金瓶梅》、《聊斋志异》与《儒林外史》这三本。

“七大名著”变“四大名著”,其余三本为何被删?专家:少儿不宜

《聊斋志异》

由此其实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在古代人们对于《金瓶梅》这本书的认可度很高,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都给予极高的评价,但是为何被删减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现代许多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看法,主要是由于“少儿不宜”,比如《金瓶梅》主要描写了感情方面的内容,而《聊斋志异》属于恐怖小说一类,《儒林外史》则揭露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尤其是对吏治与科举的批判与嘲讽,比如“范进中举”等内容。

“七大名著”变“四大名著”,其余三本为何被删?专家:少儿不宜

聊斋志异插画

一个说到爱情,一个说到恐怖,另一个则说到了人性,作为名著,其实更多地还是让孩子去学习,况且在小学课本中,便开始一直推崇着“四大名著”的内容,但“金聊儒”这三本则属实不适合孩子学习,也确实像专家所说的“少儿不宜”那样,于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渐地有专家提出了“四大名著”的概念。

“七大名著”变“四大名著”,其余三本为何被删?专家:少儿不宜

《金瓶梅》剧照

同时在当时,由于一些出版社为了达到畅销的目的,也一直在宣传“四大名著”的说法,于是人们便有了“四大名著”这样一个刻板的印象,而在孩童时期,几乎每个人的家中都会备有《四大名著》,但“少儿不宜”,并不一定是说“大人不宜”,因此像《儒林外史》这一类的名著作品,文学价值与艺术性还是值得推崇的,大家如何看待呢?留言评论一起讨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