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肯德基上市1.99元“人造肉”鸡块,将来的我们还能吃得上真肉吗?

 大方人0dgacmjl 2020-04-26

人造肉的诞生,是人类环保理念开出的花,同时也是资本逐利本质结出的果


你能分清这是人造肉还是猪肉吗?

▲某品牌人造肉饼

外观已和猪肉相差无几

也许之前你还觉得人造肉很远,但注意了,现在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4月20日,在肯德基官方高调宣布将于中国测试人造肉新品--“植培黄金鸡块”后,预售名额被瞬间抢购一空。随后,21日星巴克紧跟着宣布将在中国门店推出基于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午餐新菜单。


▲KFC和星巴克人造肉新品官方海报这意味着,面对肉类消费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市场这块香饽饽,国外的人造肉相关企业们终于按捺不住了。

也由此引发深思:未来人造肉真的会取代真肉吗?

1
人造肉的起源

最早公开提出人造肉相关构想的领袖,是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早在1931年,他就在《河滨》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里写道,再过50年,人类就不用再做‘为了吃鸡胸、鸡翅就把整只鸡养起来’这种荒谬的事,而是在合适的媒介里分别培养它们。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但直到21世纪的初期,经过长达六年研究,荷兰科学家马克·波斯特才终于在2013年培养出世界首例人造肉。

▲马克·波斯特和他的细胞培养肉

随后波斯特将它做成世界首个人造肉汉堡,单个汉堡在当时造价高达25万元英镑(折合人民币217万元),如果需要7口才能吃完这个汉堡,那么1口就相当于吃掉了30台苹果笔记本。


肯德基这次即将推出的植培黄金鸡块的尝鲜价却是1.99元/5块,为何两者价格之间有如此悬殊的差距?

事实上,人们通常所说的人造肉,根据生产原料和技术的不同,分为了两类,一类是“植物蛋白肉”,另一类是“细胞培养肉”。

植物蛋白肉本质不是肉,而是具有肉类食用特性的仿肉制品,通过复杂的生产工艺,来尝试复刻肉类的外观、风味以及口感。肯德基将推出的新品黄金鸡块即植物蛋白肉的一种。

美国著名的人造肉初创企业Beyond Meat曾公开披露植物蛋白肉的生产过程。


▲美国植物蛋白肉制作工厂

其原料主要来自黄豌豆,通过物理方法分离出黄豌豆的蛋白质,再利用加热、压力变化和冷却等一系列方法,将蛋白质编织成纤维状结构,使其具有类似肌肉纤维的口感。

随后利用甜菜汁等材料进行着色、口味调制,最终生产出植物蛋白肉。
有趣的是,早在植物蛋白肉推出市面之前,咱中国老百姓就已经尝试利用豆类蛋白制作素鸡、腐竹等食品。


▲中国传统豆制品:素鸡

而零食厂商们更是别出心裁,利用各种调味剂、香精模拟出烧烤、泡椒不同口味的素牛肚、素牛排等小零食,深受消费者喜爱。

但如果将这类食品归类于植物蛋白肉还是有点勉强。

人们将植物蛋白肉定位为肉类的替代品,就意味着植物蛋白肉不仅外观、口感上要做到类似于肉,同时还需要在营养上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在这几点上,中国的豆制品都难以与植物蛋白肉媲美。

▲这种辣条类素肉,不也是人造肉吗

但是归根结底,不管你外形、口味再像肉,它也不是肉,它仍然是一块植物蛋白。它和我们想象中的人造肉并不是一类产品。

与植物蛋白人造肉不同,细胞培养人造肉更像是真正的肉类。

其技术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从动物身上抽取干细胞,放在培养基中让细胞不断分裂繁殖,最后分化成肌肉纤维,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肉”。

▲从牛身上提取干细胞
放入含有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的
培养基中培养

▲干细胞大量增殖分化肌肉细胞

▲干细胞分化成肌细胞
形成肌管和更成熟的肌肉纤维

我们前面说到世界第一个研制出细胞培养人造肉的波斯特教授,他当时在实验室花费三个月时间,用牛肌肉干细胞培养出2000多条细小的肌肉纤维,做出了一块重量为85克的“肉饼”。

但即使是这样培养出来的“肉”依旧和真正的肉存在着诸多区别。


一方面,肉类的颜色是由肉中的血红素所赋予,而通过细胞培养获得的肌肉细胞血红素含量很低,无法呈现真实的肉的颜色。

另一方面,细胞培养肉质地普遍松散,难以让使用者产生真肉所带来的弹性和咀嚼感。于是,以色列公司MeaTech曾建议使用3D打印技术来改善养殖肉的质地,使其更类似于天然的肉。

▲显微镜下的肌肉纤维细胞

因此,如果不对生产出来的细胞培养肉进行商品化加工和重塑成型处理,难以真正实现人造肉产品的色、香、味俱全。

2
为什么要研发人造肉?

肉作为人类的重要营养来源之一,随着人均收入和人口增长,我们对于肉类需求也正在不断增长。截至2018年的20年间,全球肉类消费量增长了58%,达到3.6亿吨。

可我们的环境却在背负着沉重的压力。

▲几十年来人类对肉的需求翻了好几倍

根据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统计,畜牧约占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5%,是除了燃烧化石燃料之外的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来源。除此之外,畜牧业将会带来土地、水等方面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其中,相比其他家禽牲畜,牛会给环境带来更大的危害。作为反刍动物,牛会产生甲烷,这是一种危害比二氧化碳强20倍的温室气体。

研究表明,与猪肉或鸡肉生产相比,牛肉生产需要消耗约28倍的土地、6倍的饲料和11倍的水资源。

▲畜牧业会占用大量土地

相比于人工养殖的肉产品,细胞培养肉的培养过程更为高效和环保。

科学研究推测,在理想条件下,两个月时间可以从十个猪肌肉细胞中生产多达50000吨肉。而一头普通猪出生到出栏需要6个月左右时间,体重在120-130千克左右。

而细胞培养肉在生产过程中也仅产生4%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多可减少45%的肉产生的能源需求,所需土地仅占全球畜牧业的2%。

虽然目前细胞培养肉的造价还降不下来,但是植物蛋白肉已经可以做到十分低廉了(不就是高级肉味辣条嘛)


如果通过人造肉替代性地满足了人类对于肉类产品的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环保之间矛盾,同时还可以解决饥饿问题

而且,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方法,人造肉更不易遭受生物风险和疾病的侵害,什么猪瘟、疯牛病基本可以杜绝。

除了植物蛋白肉本身就具有高蛋白、低胆固醇的特性外,随着技术的提升,甚至可能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在人造肉产品中添加消费者所需要的特定营养成分,提升消费者的健康水平。比如维C人造肉、补肾人造肉什么的。


再从动物保护的角度来看,随着人造肉投入使用,人类屠宰牲畜和家禽的数量将大大降低,而植物蛋白肉更是能够满足素食主义者的饮食习惯。

这么一想,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那些参与到这场人造肉创新浪潮的每个人似乎都成了“圣”斗士。但是别忘了一点,除科研人员外,新技术的研发还离不开什么?是钱。

这场浪潮的最重要的推手实际上是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资本家们。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倘若没有利益,没人会选择投入巨量资金支持研发,他们看中的是背后千亿级的全世界肉类消费市场。

2008年,四大跨国粮商ABCD(简称,全名我就不提了)在当时被称为国际粮食市场的“幕后之手”,垄断了近80%的世界粮食交易量,霸占了包括大豆等大宗农作物的定价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大豆的控价权却掌握在这些“粮食寡头”手里,随便调整一下价格,就能让国内企业和老百姓十分难受。

而作为四大粮商之一的“C”,是最早涉足中国市场的美国五大肉制品加工企业之一。这次人造肉进军中国市场,它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肯德基的新品“植培黄金鸡块”的供应商。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这些知名跨国集团曾不惜用各种方法,强行改变动植物的正常生长方式和生长周期。

将养殖鸡从出生到屠宰所花的时间缩短为50年前的一半,却同时能让它们长到50年前的2倍体格。

▲速生鸡事件大家应该都听过

▲《食品公司》纪录片:“疯狂”生长的鸡


人造肉的诞生是具有双重性的,它既是人类环境保护理念开出的花,但同时也是资本逐利本质结出的果。

现在细胞培养肉的研究还在进行中,尽管目前的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基因工程技术,但研究人员之间正在讨论如何使用此类技术来提高养殖肉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但如果未来有一天细胞培养肉成功低廉化,是否会淘汰掉畜牧业?
如果未来人造肉因为低廉的价格淘汰掉真肉,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如果全世界食用的人造肉专利,被掌控在一家公司手里,是否会引发一连串影响?

虽然无法断言,未来资本家们在技术改进将所扮演的角色,为了扩大人造肉产量和销量,又是否会采取一些特殊手段。但可以肯定的是,届时人造肉背后的问题将更加不容忽视。


3
我们真的需要人造肉?

事实上,由于细胞培养肉的成本和大规模生产问题,商业化之路一再被阻。由马克·波斯特创立的人造肉公司Mosa Meat尽管已经开始建造细胞培养肉生产工厂,但由于疫情原因,产品推向市场时间被无限延期。

与之相反,植物蛋白肉早已顺利推出市场,还收获了一批国外素食主义者们的追捧。

作为植物蛋白肉首家上市公司,Beyond Meat在13年便推出基于植物蛋白打造的鸡肉食品,产品遍布在麦当劳、肯德基以及Dunkin'等众多门店。而此次星巴克在中国推出的人造肉午餐便是由其一手打造。

另外一家同样知名的植物蛋白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因为其19年与汉堡王在愚人节联合推出的“不可能皇堡”也是受到大家广泛关注。

▲汉堡王“不可能皇堡”

但期待植物蛋白肉为世界带来变化的那批人,却始终面临着一个尴尬现实--全球肉类产量依然在不断的增长中,而植物蛋白肉并达成替代肉类产品的目标。

此外,其在市场上引起的消费者反应也是反差巨大。

首先被消费者们疯狂吐槽的主要是味道,尽管植物蛋白肉已经尽力模拟真肉的口感和风味,但还有很多人难以习惯。

▲国外网友疯狂吐槽
“不可能皇堡”口感

另一个饱受争议的点便是人造肉的安全性质疑,依然有很多人将人造肉技术和转基因技术之间联系起来,而转基因问题在中国又是如此的敏感。

▲中国网友对人造肉的安全质疑

这些都使得大多数人对于人造肉食品持观望态度。金字火腿公司,中国首个向市场推出利用植物蛋白肉打造的人工肉饼公司,在相关产品推出市场后,销量一片惨淡,也昭示了中国消费者对于人造肉的态度。

▲金字火腿人造肉饼

有人不禁反思,保护环境真的只能靠人造肉解决吗?而我们真的那么需要人造肉吗?

对于中国人来说,肉类尤其是猪肉,它不单单是解决人类生理需求的工具,更是中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难以割舍的重要一环。

在中国人的厨房里,有上百种方法将肉烹饪成一道美味佳肴端上餐桌。

▲《饮食男女》中
父亲在为儿女准备晚饭

或许,肯德基和星巴克能用人造肉做出一份味道还不错的汉堡、一块外酥里嫩的“鸡块”,但是由于现在人造肉本身的特性,使得它难以适应中国繁杂的烹饪工艺,更别提它来做出一份像样的中国菜。

人造肉,在当前肉类供应充足的大背景下,可能只是我们偶尔心血来潮,想要尝尝鲜的新奇玩意儿。

但是如果现在盖棺定论,未来人造肉一定无法替代真肉,还为时尚早。毕竟在人造肉的背后有着很多巨头的资金支持。既然他们能让那些不合理生长的速生鸡“合理”地被端上餐桌,进入人们的胃里。

那么谁也说不准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人造肉会不会像那些鸡一样被合理地端上我们的餐桌。

参考资料:

[1].《人造肉大规模生产的商品化技术》,食品与发酵工业。

[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人造肉研究中的应用》,生物工程学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