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时报】大脑为什么要睡眠

 我爱你文摘 2020-04-26
【科普时报】大脑为什么要睡眠

□ 王 欣

“睡眠是最好的养生”。居家抗疫期间,很多人的睡眠时间充足,可是早上赖床、晚上熬夜,没有朝九晚五的约束使得睡眠越来越晚,这对身心健康是不利的。人体需要合适的睡眠时间,晚上11点到凌晨3点的黄金睡眠时段不应该被占用。

所有的动物都需要休息,但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会睡眠。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会睡眠,睡眠的时候脑电波会出现周期性变化,从快到慢,又从慢到快。对于鱼类来说,科学家不知道它们一动不动的时候是不是在睡眠,因为监测不到睡眠状态的脑电波。对于还没有形成脑的动物来说,更不知道它们在不在睡眠了。

人和动物为什么要睡眠呢?目前主要有三种假说:一是,能量耗竭假说。觉醒时神经元消耗大量能量,需要转入睡眠状态进行休整;二是,神经可塑性假说。觉醒时神经元形成大量新的突触,其中有些突触多余。睡眠过程中,这些多余的突触会发生退缩。三是,免疫防御假说。觉醒状态下机体容易出现免疫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促进睡眠,使机体远离嘈杂环境、减少伤害性刺激。每个假说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都不全面。占人类一生1/3时间的睡眠,很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最终表现为稳定的睡眠周期。

觉醒与睡眠转换的中枢位于脑干网状系统,网状系统受到刺激时熟睡者会醒来,网状系统被损毁则导致人或动物长睡不醒。网状系统接受的刺激来自大脑皮层和感觉器官。大脑皮层的兴奋会刺激网状系统,因此思虑过多的人会失眠;感觉器官的兴奋也会刺激网状系统,因此噪声和光线会干扰睡眠。

脑干网状系统还受到中缝核、蓝斑等神经核团的调控。中缝核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蓝斑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脑桥的乙酰胆碱能神经元放电频率出现周期性变化,既调控觉醒与睡眠的转换也调控梦境的出现。

睡眠不仅取决于脑中的神经递质,还取决于松果体释放的激素。松果体是一个有趣的神经核团,位于脑的正中,是唯一不成对的神经核团。有人把它称为“天眼”,虽然看不见外面的世界,却能感知外界的光线。如果阳光灿烂,松果体释放的褪黑素就会减少,人就会精神振奋;如果阴雨绵绵,松果体释放的褪黑素就会增多,人就容易感到疲倦;灯火阑珊的夜晚,褪黑素的释放比白昼明显增加,令人产生倦意,情不自禁地进入甜美的梦乡。

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规律。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夜晚很大程度上变成了白天的延续,既可以继续工作也可以尽情娱乐,人们的睡眠时间普遍推迟,偏离了正常的生物钟。生物钟如果被打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会失衡,必然危害身心健康。中国古人虽然没有研究生理学,但是传统养生观很重视依照昼夜节律养生。

“不觅仙方觅睡方”。如何保证良好的睡眠呢?除了前面讲的保证黄金睡眠时段,我再给大家提几点建议:(1)睡眠没有一定之规,有些人只需要睡6个小时,有些人需要睡10个小时。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的疲劳程度下,需要的睡眠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是否达到了合适的睡眠时间,以自身的感觉为准。只要睡眠之后精力充沛就达到了合适的睡眠时间。(2)中午适当休息,有条件可以小睡。中医认为子午为心肾相交之时,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故而有精神。(3)寝具的清洁舒适是改善睡眠的关键因素,要根据自己的睡眠体验来挑选合适的床垫、枕头、被单等寝具。(4)晚餐营养丰富且适量,睡前避免引起情绪亢奋的刺激,不要关注负面新闻,多想想快乐的事情或未来的“小确幸”。(5)如果有睡眠障碍,可以尝试催眠疗法、大自然音乐、安神精油、放松冥想、泡澡或者泡脚等,不要因为失眠有心理负担,安静躺着也是一种养生。

希望这段文字能帮助大家好好睡眠,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新的一天从睡眠中开始,愿我们怀着满足的疲惫睡去,在莹润晨光中元气饱满地醒来。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