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赛道,少有人走的路

 齐天大圣4lmaga 2020-04-26
31、1958年巴菲特谈到一笔银行投资:购买的时候保守估计是每股内在价值是125美元,市场价格50美元,该银行是拥有一个管理良好并且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银行,管理层对于新股东(巴菲特他们)很友好,损失的可能性很小。25.5%的股权由一家大银行持有,这家银行想对该银行进行并购,但是一直没有被实施,巴菲特觉得这个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所以有很强防御性,价值最终释放将达到每股250美元,尽管可能是一年或十年的时间。一年多来,巴菲特获得了该银行12%股权,价格平均在51元,成为第二大股东之后,巴菲特准备促成并购,后来巴菲特通过特殊交易的方式(这里里面的特殊交易方式,是不是跟我们现在熟悉的大宗交易相似?),80美元售出(这里面是全部售出?然后获得更多的现金?),再以市场价格50美元附近买进。同时巴菲特认为:80元相对于内在价值135元而言的低估程度,与50美元相对内在价值125元的低估程度比较,是不同的(这就是老生常谈的安全边际)最后买到25%左右,利用股东优势修正低估状态。买入的价格低,但是价值高,但是等待价值回归的可能时间会变得漫长;买入的价格要远远高于价值本身,并且要留存足够多的安全边际。

32、市场过热的时候,人性总是贪婪的,毫无理性的预期企业的经营利润会实现大幅增长。巴菲特对于市场持续火热到什么结束也无法预测,假如持续下去,迟早会有结束的一天,到时候价格将大幅下挫,但是内在价值不会影响,即使是一个完整的熊市也不会对内在价值造成伤害。随着指数被推高,低估的公司就会减少,巴菲特也会遇到比较难找到好的投资机会,于是想增加WORK-OUT的比例,但很难找到正确的时间。市场过热的时候,投资人的非理性会导致对于企业的盈利过度乐观;内在价值跟与市场价格波动没有关系,内在价值不会因价格上涨或者下跌而变化;随着指数推高,低估的公司会减少。

33、1956年巴菲特就提醒了蓝筹股存在高估,1959年再次谈到蓝筹股存在投机成分,也许还有其他的估值标准正在发生变化,但是巴菲特坦言:宁愿因保守犯错,也不愿意因为相信树木将长至天空外这样的“新时代”哲学观点而犯错,后面是可能永久性损失。重大原则之一:不亏钱永远是第一位比如现在最近几年追棒的白马股,有些估值看起来的确是已经很高了,但是有些估值还在低位,一些估值高的离谱不久的将来的会不会迎来调整?

34、以保守的方法来评估企业的价值,在资产价值的基础上大打折扣的市场价格上买入。

35、道琼斯工业平均价格指数和最好的投资公司的收益率不相上下,如果自己的表现不能高于指数,那么巴菲特认为自己的合伙企业就没有必要继续存在的理由了。但是这个超额的收益也不太可能保持稳定,市场表现好的时候接近市场或者略低于,市场平淡的时候或者横盘的时候,表现要高于平均水平。投资总会碰到好时候和坏时候,所以不要因为市场好而太过于乐观,市场不好的时候而变得沮丧。(巴菲特投资哲学:业绩下降了15%,但市场平均下降了30%,这与和市场都上升了20%相比,就算是业绩非常突出的一年。)。

36、巴菲特讲了自己投资桑伯恩公司的逻辑,这家公司本来一直是挣钱的地图公司,但是后来收到了严重的冲击。在商业和股票市场不景气的一年里,1938年桑伯恩股票估值为每股90美元,在1958年经济极其活跃的环境下,同样的地图业务被评估为负20美元,买家不愿为投资组合支付超过70美分,而地图业务则是白送。巴菲特认为不论是1938年还是1958年,桑伯恩公司拥有很多对于保险业来讲有实际存在价值的信息。另外投资组合的价值从每股20美元左右增加到每股65美元,巴菲特通过推动分离其业务使得其价值凸显。

37、巴菲特一直把道琼斯作为一个衡量业绩的指标,选择道琼斯作为评判的尺度是因为时间悠久,众所周知,能表示一般投资者的表现,当然也可以拿其他标准来衡量变现,但道指其实是很难战胜的,其实追上都很难。巴菲特的投资组合跟道琼斯的成分股完全不同,投资的方法跟基金的投资方法相差很大。

38、巴菲特的投资方法主要有三类:低估类,这类占比最大,盈利也是最多的。低估类标的,有时候很快就能获利,有时候要用几年时间,买入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些能涨,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利好因素促进上涨,才能那么便宜,买入的价值远远高于价格,相当大的安全边际,分散买入,形成一个足够安全的保障。第二类是套利,套利机会出现在并购、清算、重组、分拆等公司活动中。最后一类是控股类,对于公司决策有话语权,此类长期不动,但是也可能在短期就起来,这种情况,没等到买到控股就卖了。

39、市场火热的时候,巴菲特看到的更多的是风险,而不是机会,很多人不看市盈率股息率就买入蓝筹股,还以为买蓝筹股就是保守,贪婪让人给出更高的市盈率,毫无保守而言。不是因为很多人暂时和自己的意见一致,就是对的。不是因为重要人物和自己的意见一致,自己就是对的,当所有人都意见一致时,正是考验自己的行为是否保守的时候。只有凭借知识和理智,才能实现真正的保守,巴菲特觉得自己的投资方法确极为保守的。在投资的过程中,只要前提正确、事实正确、逻辑正确,最后就是对的。

40、巴菲特说不会预测明后年宏观经济或股市行情会怎么样,也根本不知道。(1961年)认为今后十年,有几年,大盘最多涨20%或25%,有几年,大盘最多跌20%或25%,其余年份则在二者之间。完全不知道哪年涨、哪年跌,长期投资者也不关心某一年的涨跌,单独某一年,波动幅度可能相当大。不做预测股市涨跌或经济波动的事,从长期来看,揣测市场波动赚不着钱,不猜涨跌,不直接猜,也不间接猜。

41、巴菲特认为长期来看,算上股息和市值增长,道指的年复合收益率可能在5%到7%之间,高于这个期望,可能让人失望。工作是年复一年的超越道指,集小胜为大胜,战胜10%就很满足了,投资这行就是这样,预期总是有很可能出错。

42、投资原则:不做任何的投资收益保证,早期主要是通过合伙企业,其实有点像现在的基金管理人,投资人是LP,巴菲特是GP;在讲亏损或者收益的时候,都是指市值的变化,年末与年初进行对比结果;投资业绩的好坏不能用一年的业绩来衡量,业绩的标准需要跟道指或者大型基金比较,只要业绩高于这些标准,值得肯定,否则就得谴责;业绩评价需要看五年,至少看三年(  这里面应该是主要是针对投资类控股公司,短期内获得收益不太现实),除非遇到疯狂的牛市,如果三年或者三年以上跑不赢道指,那不应该拿着钱在这个市场继续待下去了;投资的依据是价值高低,不是流行与否,并且追求极大的安全边际并分散投资,力图将永久性资本损失(不是短期账面亏损)的风险降到绝对最小值。

43、巴菲特的业绩跟大型基金比较,基金经理在投资过程中受到一些束缚,巴菲特自己的合伙企业没有这个约束,投资组合和投资方法都差别很大。

44、登普斯特风车制造公司的投资逻辑,登普斯特风车制造公司,当前管理不力,行业困难,只要盈利恢复,该公司销售滞涨,投入的资本根本没创造任何收益,巴菲特以不同折价率评估各项资产的方法来给登普斯特估值,这些资产并不把它看成是有盈利能力的资产,而是想这些资产清算的时候值多少钱?起初希望通过管理层的努力让这些公司好起来,但是没有起色。后来巴菲特请了个经理人,公司的估值从当初35美元(第一年)提升到51美元(第二年)(当初买入均价是28美元)。巴菲特认为投资理念之本:“永远不指望卖出好价钱。就是要买的很便宜,卖出价格不高也能很赚钱,多赚的就算锦上添花了。给登普斯特的估值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制造业务,每股16美元;另一部分是证券组合,与合伙基金投资方式类似,每股35美元(获得的抵押贷款和释放的资金,买入低估的股票),第三年提升至64美元。这是一笔成功提升公司价值的投资。从登普斯特的故事里,巴菲特学习到的启发:股价高飞、人见人爱的股票,根本不买这些股票。对于看好的股票,在买入时,它们的股价几个月甚至几年呆滞不动,是好事,投资业绩如何,这个时间至少是三年来看;不能透露正在做的投资,把投资说出去,提高不了收益,还可能给带来严重损失,保持沉默。

45、巴菲特觉得能领先道指几个百分点,努力就很值了。长期复利的魅力。

46、巴菲特合伙企业的目标:为了与一般投资途径相比,能以更低的长期本金损失风险,实现更高的复利。但是保证不了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但是能肯定的、能保证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要不是投机热潮无休无止,如果还实现不了这个目标,就考虑清盘了。这里面说的什么意思呢?个人理解:市场就是过热与低潮之间摆动,市场会有高潮低潮的时候,只要市场存在这样的情况,就会存在市场低估的情况,将会有机会获利。

47、关于巴菲特合伙企业的预存资金,就是合伙企业可以预存入资金,然后支付利息,巴菲特谈及为何这笔钱完全可以从银行贷款而且利息也低,预存金支付利息高于银行贷款2%利息,巴菲特坦言:可以有不一样的心态。投入资金的时候,要考虑投入是否会影响心态。

48、公募基金的意义在于简单方便、省心省力、自动分散,另外,基金可以帮助投资者抵制诱惑,避免落入吞没了大量散户的陷阱。

49、投资方法:投资低估,主要是通过定量评估,定量是第一位的,是根本的,但是也很重视定性分析(好行业,好的管理层,有一定的“催化剂”刺激不作为的管理层或股东),但是要买的值得;低估的股票不怎么光鲜,市场不怎么喜欢,短期内也看不到上涨的因素,市值远远低于产业资本给的估值,唯一的好处就是价格便宜。
套利投资。
投资控股,在低估的时候,进行大量的买进,直到获得控制权,以便对公司施加影响,根据公司的前景以及管理层的情况来采取是否主动还是被动作为,比如:改善管理层、重新配置资本、寻求出售或并购,以此获利。衡量控股类的投资收益,至少要看几年时间。
巴菲特眼里,这三类投资的分配主要是见机行事,视投资机会而定。

50、投资中追求的是买得好,不是卖得好。


*记录笔记及思考启发源自:巴菲特致股东信及相关言论,里面谈及到的很多投资思维以及原则都是其早期的思路,后期也可能对此进行修正,因为这是一场长期的赛跑对于价值思考的进一步认知,还是源自巴菲特198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纪念《Security Analysis》出版五十周年发表一篇演讲内容,有心的网上可以搜集一下这篇文章,其中印象很深刻的一句:【40sen购买价值$1的资产”这个概念,不是一点就通,就是完全拒绝】。

最近关于巴菲特投资航空股的亏损,被很多人当做梗来调侃。巴菲特出生于1930年,11岁(1941年)的时候买了第一张股票。美国东部时间4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发表了演讲指出,全球经济正面临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可以见得巴菲特这种经济形势估计也是一辈子也只遇到过一次。短期内增持航空股,然后又在短期内抛售,的确让人摸不着头脑,或许是自己觉得看懂了,其实没看懂,超出自己的能力圈?或者是当前的经济形势超乎预期,航空公司经营面临着严重的冲击?我看一种解释,这种解释比较有道理:就是伯克希尔持有的股比超过10%,任何交易都要在3个交易日内披露,一旦减持到10%以下,后续的交易只需要在季末45天后披露。或许巴菲特这次的举动可能是不想引起市场高度关注,毕竟老巴的一举一动市场都看在眼里在一次股东信中,巴菲特坦言从登普斯特风车制造公司投资中学习到的启发:不能透露正在做的投资,把投资说出去,提高不了收益,还可能给带来严重损失,保持沉默。其实巴菲特也会犯错,也不只这次,不见得人家因为这次犯错了,就对人家拿着放大镜,只是不要犯了原则性的大错,错误带来致命性的损失。当然最终谜底还是等他今后给我们揭开。

本文此记录及思考可能也会随着时间不断得到修正,并不是一成不变,价值思维的构建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能生搬硬套,这个是大忌,每个人都需独立思考,欢迎拍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