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温如:凭借一首诗艳冠元明诗坛,《全唐诗》误收入这首“唐诗”

 历来现实 2020-04-26

摘要: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珙,字温如,元代,会稽山阴人,生平不详。但是他有两句诗却流传甚广,直至现在,人们读着,依然觉得澎湃的浪漫主义情怀铺天而来,让人沉醉,这就是——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题龙阳县青草湖》)

前段时间的热播仙侠剧《宸汐缘》,其主题曲《水从天上来》由张碧晨和郑云龙演唱,女声清澈柔美,男声低沉悠扬,整体意境清雅又不乏丰富的想象,和仙侠爱情的主题十分贴合。

这首歌的整体意境,就来自于唐温如的那首《题龙阳县青草湖》,其歌词中就有一句"与你载梦压星河",一看就是改编自唐温如的这两句诗,一下子将听众带入那种极致的浪漫与浓情中。

这两句诗在今天的网络世界也成为不少人心中的最爱,只要一想起,仿佛就进入到那种情境中难以自拔。

那这两句诗为何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唐温如又凭什么仅凭这两句诗留名于后世呢?

一首诗艳冠元明

我们今天说诗都说"唐诗",就是因为,唐朝是诗歌发展到成熟的时代,也是诗歌艺术最澎湃自由、包罗万象的时代。

唐诗,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诗这种文学形式成就的顶峰。

唐朝有李白,有杜甫,有王维,有白居易……随便哪个拎出来都是诗中豪杰,他们共同促成了唐诗的繁华,也成就了唐诗这座诗歌中的巅峰。

而唐代之后,除了宋诗另辟蹊径,开拓出以平淡美为审美追求的新境界之外,也只有清朝的龚自珍在诗歌上成就显著。

而元明两朝,诗歌成就显然已经弱了很多——科举作废,异族统治,诗歌作为唐朝科举的重要考试形式,在元朝也失去了其继续发展的条件。

明代诗歌相比于元朝要好很多,但随着政治体系的腐朽,中国封建王朝已经走向了后期,像唐时那种奋进勃发的盛世情怀,则很难在诗歌中重现。所以元明期间,少有能令人眼前一亮的诗歌。

唐温如的这首《题龙阳县青草湖》,则大有不同,其气象颇有唐诗风神,以至于连后人所编著的《全唐诗》都错收了这首诗进去,足可以见其魅力。

《题龙阳县青草湖》全诗如下——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西风吹老了洞庭湖,一夜之间连湘君也愁白了头发。我最后分不清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只觉得自己仿佛徜徉在星河之上。

如此清奇新丽的诗句,是只一眼就定了终身的,见过一面,再难忘怀。

人天生就对迷离与朦胧有一种向往,因为人生本就是难以捉摸的。李商隐的无题诗被人追捧,刘郎阮郎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80年代的朦胧诗派的兴起,黄庭坚的"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为读者所痴迷……皆源于此。

唐温如的这首诗,也因为其梦境与现实的虚实结合,而吸引了大批读者的目光。但与前几者不同的是,这里透出的整体倾向是昂扬的、自由的、勃发的,而非陷入迷惘不知所措或徘徊流连,自有一种旷达与潇洒:秋愁虽在,但我依然可以醉后沉浸在这漫天星河之中,人生之乐如此,岂不快哉!

前两句化虚为实,用湘君白发的典故写愁,想象丰富,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情怀,将人代入到屈原离骚的意境之中。

后两句虚虚实实,难分难解,仿若庄周梦蝶,梦与现实互相交错,给人一种迷离之感,而"满船清梦压星河",则颇有道家的自由旷达之风。由此就消解了前两句的愁,融为一种圆融之境。

这样前后两部分两相结合,成就了这首诗,也成就了唐温如。

历史上的唐温如

中国历史悠久,文学繁荣,史书上有名的人物太多,被遗漏的名家亦不在少数,唐温如或许算一个。

留给唐温如的评价,也只剩下个"珙豪于诗"。

再加上零零碎碎的一些记载,结合他的作品,我们大略也可以推出他的一部分风貌:

唐珙养了一只狸猫,对之颇为宠爱,他把它写进诗里,形容它"乌蝉一点抱唇生",喜欢在牡丹架上春睡,还特别爱干净,频频用爪子洗脸,可爱至极。

唐珙就天天给猫咪买鱼,甘之如饴。一是宠爱至极,二是这样一来,猫有了吃的,晚上也就不会来祸害他的书斋了,由此"赢得书斋夜太平"。

我们可以想象曾经的日子里,这只狸猫肯定没少祸祸他的书斋,唐珙的无奈又怜惜跃然而在眼前。

唐珙还懂书法,论及前朝书法名家,苏黄米蔡,颜柳张旭,描摹其风骨,如在目前。

除书法外,他亦懂绘画,有一首《题海岳后人烟峦晓景图》也流传了下来,说襄阳的米有仁画画善于描摹意境,能"须臾笔砚间,淋漓走元气。"想来唐珙自己对于作画,也是推崇写意而非摹形。

他还在诗中写墨兰:"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君子如兰,他推崇的是兰草的品性,可见他立身也是以此为标准。

他有一首《澄碧堂》,里面有"我当濯足万里外,却怪尘土生青天。”"青天在下水在上,铸出一片玻璃秋。"等句,隐隐指向元代混乱的社会局面,有虽身在元代,却以南宋移民自居的意思。从其中最后四句——"道人对此心自定,冷射瞳光双月影。玲珑凿开云雾窗,悟作虚空大圆镜。"则又能看出佛道两家思想对他的影响。

再看唐珙的另一首诗《韩左军马图卷》,写了将军西征昆仑的辛苦,有忠义之士难为的感叹。从中可知唐珙心忧家国,一腔热血。

我们完全可以推论,唐珙是一个颇具才华,又兼有儒释道思想的诗人,他有诗名,于绘画、书法等艺术都有一些研究,又不乏社会责任感,为元代社会的纷乱和南宋的覆灭而忧心慨叹。

唐珙的父亲叫唐珏,字玉潛,号菊山,是词人,也是南宋义士。

元朝初期的时候,正值元朝僧人杨琏真伽大肆盗掘南宋皇陵,唐珏自己出钱招人把宋明遗骨收拾起来,安葬在兰亭山中,并在上面种上移栽自宋故宫里的冬青树作为标识,使得其免受元僧亵渎,他的义举震动了吴越两地的人。

有一天,唐珏梦见数个穿黄袍的人,领着一个玉雪一样的婴儿,对他说:"用这来报答你安葬我们的恩德吧。"

后来唐珏生了一个儿子,就取名为唐珙。

珙是一种玉,《玉篇》载:"珙,大璧也。"

唐珙继承了其父亲的义风与儒行,慕君子,行正举。又学通诸法,于文学、书法、绘画皆有所学,写出的诗气韵风骨俱佳。

同时他还热爱生活,颇有烟火气,唐珙会做蠹鱼,会照顾猫咪。想想猫咪见到他书房到处玩闹,或是打翻了墨盒,或是弄乱了书页,他看到后哭笑不得的样子,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平时生活中遇到的酸酸甜甜呢?

卓卓风骨又不失人间烟火,这样的诗人,怎能不教人向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