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夺命瘟疫100年

 laoyu2012 2020-04-26

得不到医院的救治的人只能尝试民间土方.......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熊窝2

作者:田小熊


(一)

1918年2月,美国福斯顿军营有1100人需住院治疗,还有分散在基地各处的几千人需要医务室处理,福斯顿军营正在源源不断向其他美军基地和欧洲提供兵员。流行病学家无法确证是来自哈斯克尔县的某个未在当地报纸留名的应征入伍者,他将流感病毒带入了军营?

从这里,瘟疫到了其他军营,到了美国的平民当中,再到了欧洲。最新的权威估计全世界死亡人数为5000万-1亿,而1918年世界的总人口是18亿,今天75亿的四分之一。

这就是100年前的“西班牙流感”,西班牙流感最初并没有发生在西班牙。战争期间,各个参战国的报纸为了鼓舞士气,不发布任何不利于战斗的报道。西班牙是中立国,政府不审查新闻,西班牙的报纸上充斥着瘟疫,特别是在西班牙国王本人染病之后。……

(二)

夏加多恩上校接管了格兰特军营。他毕业于西点军校,喜欢沉思,个子不高,51岁孑然一身,他一生都交给了军队和他的士兵们。

军营人满为患,超过4万人,陆军条例明确规定了营房里每个士兵应有的空间尺寸,部分士兵被迁入帐篷,然而冬天就要到来。夏加多恩决定不顾条例的规定让更多的士兵挤进营房避寒,此时流感警报已经拉响,军营高级医务官同夏加多恩发生了冲突。夏加多恩深信疾病是能够控制的,他们即将面临的不过是感冒而已,何况他对医务人员抱有的信心比对他自己还要十足。

很快夏加多恩上校发现摆在眼前的难题与战争无关,所有杀敌训练都停止了,有十几座营房被改成了医院,药品短缺,医生、护士和卫生员病倒了,健康的士兵被派以照看病号的任务。

军营里死亡人数突破500的第二天,夏加多恩在他的司令部听取了汇报。还有数千人挣扎在死亡线上,这些都是18岁-21岁的正值青春年少的大男孩。军队就是夏加多恩的家,他全部的生活就是被士兵包围着……。听完汇报,尴尬的沉默之后,他命令所有人离开司令部这幢楼,这是一个古怪的命令。半个小时后,楼内传出一声枪响。

夏加多恩上校自杀了。

(三)

费城的太平间通常能停放36具尸体,1918年的时候必须挤200具。费城有几十万人生病。瘟疫从军营传到了平民。

费城风俗, 在门上挂一块绸布表示家里有人去世,如果,死者是年轻人,挂白色绸布;死者是中年人,挂黑色绸布,死者是老年人,挂灰色绸布。费城到处都挂着绸布。街上玩耍的孩子们会兴奋地一个门一个门去找,看接下来谁家又死人了?

费城医院门外的大街上,等待入院的人排起长龙。医院开始拒收病人,给护士塞100美元的红包也没有用。能够得到及时收治的病人也难免一死,乔治医生的女儿玛丽在入院后的24小时内死亡,护士爱丽丝早上当班感到不舒服,当天就死了。

斯腾格尔是传染病专家,他点评了当时用药的许多前沿进展,白喉抗毒素、伤寒疫苗、免疫血清、各类消毒的漱口剂,他的评语很简单:这没有用,那也没有用,什么都没有用。

同时医生们尝试用所有(!)的办法来挽救病人的生命和减轻痛苦。用阿司匹林和吗啡止疼,用可待因和海洛因抑制咳嗽,用阿托品和肾上腺素当刺激剂,并且输氧。拔火罐也在推荐列表上——在玻璃罩内点火排气产生真空,然后把玻璃罩贴在身体上,将毒素吸出。

得不到医院的救治的人只能尝试民间土方,有人脖子上挂着樟脑丸,有人挂着大蒜,有人用消毒液漱口,有人让冷空气横扫房间,或为紧闭的门窗加贴密封圈,使屋子变得更热。

(四)

1918年的瘟疫通常有10%-20%的病例表现出极强的毒性。发病初期最常见的症状是为人们所熟知的感冒,鼻、咽的黏膜发炎,眼结膜发炎,头痛、浑身痛,发烧,还有咳嗽。非死亡病例通常在患病一周左右康复。

普通流感总是选择杀死体能最弱的人,幼小和老迈。但1918年是个例外,当年死亡的最大峰值位于年龄的中段,年轻人恰恰是最有可能死亡的。

一旦感染立住脚,免疫系统的最初应答就是出现炎症。免疫系统的本质是一台杀戮机器,它会定位感染物,然后启动组合武器库发起攻击。免疫系统大规模杀戮的方式有时被称作“细胞因子风暴”。然而,杀伤与过度杀伤之间的平衡,非常复杂微妙,一旦反应过度,失去平衡,就会将人质与绑匪一起消灭。

年轻的成年人拥有最强大的免疫系统,最有能力发起免疫应答,但是在1918年,这个健康的强项却成了致命的弱点,呼吸道的功用是将空气中的氧气传递给红细胞,免疫系统对病毒发动的应答使肺部充斥着液体和碎片而无法进行氧气交换。

1918年的重症患者会出现皮下气肿,极度的耳痛,深入颅骨的头痛,嗅觉和味觉的丧失会持续几个星期,如果医生观察到病人身体出现紫绀,就会认为是晚期病人了,如果紫绀很严重,那就必死无疑了。紫绀是一种令人惊骇的现象,面部、手指、甚至全身都呈现暗黑的铅灰色,嘴唇部位尤其明显。

(五)

最重要的问题最简单:是什么引发了1918年的大流感?

菲佛鉴定出病原菌并命名为“流感嗜血杆菌”。整个大流感期间,细菌学家们努力寻找菲佛杆菌的结果并不理想,一些训练有素的专家没能从他们的第一批病例中分离出这种细菌。

菲普斯研究所的刘易斯已经在国际上享有声誉,他尽管有些疑惑,既然公共卫生部相信它就是病因,刘易斯也认同了这个看法。

但是刘易斯并不快乐,他怀疑是一种滤过性病毒。1929年6月,研究黄热病的刘易斯死于黄热病,人们说,病毒污染了刘易斯抽的一支烟,从他嘴上的伤口进入血液。

刘易斯生前,已经证明是一种滤过性病毒引发1918年的大流感。

1931年,刘易斯去世两年后,肖普在《实验医学杂志》发表了关于流感的论文,论文将刘易斯列为主要作者。肖普找到了大流感的病因——在猪身上。是一种病毒。这种病毒就是直接从1918年那个让全世界变成生死场的病毒演变过来的。不能确定的是:病毒由人类传给猪,还是由猪传给人类的?

肖普还证明了,流感嗜血杆菌(菲佛杆菌)作为继发性感染菌,具有极高的致命性。

作者:田小熊

文章获作者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熊窝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