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学术思维特点以及错误原因分析

 新父母在线 2020-04-27

先导之声


学生学术思维特点以及错误原因分析

这里 学生 的含义,指活跃在网络上反对偏流研究的主流粉丝,因为他们主要是学生(包括博士生),所以叫学生。这里 学术 的含义,是指(学习)评价别人的研究,主要是指评价别人的研究。这里的 研究 主要是指 研究基础物理。基础物理这个领域充满争议,应该说与一般人无关,但是本不该参与的无关学生也参与进来,然后我们只好研究一下学生学术思维特点

        不是学生这样想,我也这样想,这个年代活跃在我国网络论坛数以千计的偏流研究,能够有一两个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就不错了,偏门研究确实几乎都是沙子。但是反过来,我国科学界理论科学方面的研究又有多少亮点呢?又有几个能够载入科学历史的研究呢?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 2 论文大国,我们有研究数量的同时,我们基础科学研究总体层次水平依然很低,只有少数几个研究勉强接近诺奖级成果,比如王贻芳的第 3 种中微子振荡,薛其坤的量子材料研究工作。感谢 屠呦呦 因为中医方面的成果为我们获得一个诺奖,之外,我们只有拿民国送到美国做出成绩而获奖的杨振宁、李政道说事了,还有台湾、香港地区获得的诺奖为我们添彩,但也让我们五味杂陈

  我曾经在网络上找过光电管放大电路的论文,很多学院发表的论文介绍了降低电路噪声的原理,但是做成电路板发现,一点也没有降噪效果。网上买点元件,搭个放大电路是不难的事情,为什么学院师生们不搭一下电路,就纸上谈兵写论文发表论文了呢?这么容易试验的东西,都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的论文充斥着网络,让需要借用技术的人,无法从网络借用到学院的技术。可想而知,无法试验的领域,学院师生们更是习惯于纸上谈兵了

  既然我国科教界绝大多数人为论文而论文,绝大多数论文也是没有含金量,为什么学生们能够理直气壮地支持我国科学界、指责偏流研究、指责社会上跨专业的研究呢?也许,柿子找软的捏吧,也许是久居兰室总觉香,久居鲍市都是臭,捧着科学界推广出来的科普书久了,不知道其中的问题,民科民声不好,然后也把科学侠客当做民科,这就不对了。也许屁股坐在哪里,为哪里说话吧。我国科教界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但是科学与技术不区分,拿技术领域的成绩掩盖理论科学的问题,你看我国北斗、嫦娥、高铁、航母、5G 通讯、阿里巴巴、腾讯,我国科学界成绩斐然啊,这种做法只能说明学生们没有科学态度。

  也许很多学生的想法没有那么多的原因,也不全是上面这些原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绝大部分学生也是跟着大多数人做选择罢了。即便不是学生,绝大部分成人也都有一种跟着科学界走、跟着媒体走的心态。他们想,科学界、新闻界说出来的东西,有很多人认真的审查过了,即便将来证明是错的,至少现在看来有很多道理,是现在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所以科学界在推广它,所以它正确

  评价别人的研究,本来就是我国科学界的薄弱环节,大人有什么想法会有点保留,碰到不正常的现象,不轻易做出判断,只不过学生更容易相信一种判断,这是学生的特点,学生也容易成为红卫兵那样的群体去反对自己看不惯的现象,然后将沙子和金子统统当做沙子,作为打击的对象

  我国教育有一个问题,没有科学历史课,很少有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科学的问题。400 年前大家想不到后人流行地球绕太阳转,100 年的人们想不到现在科学界流行相对论,我们也无法想象,100 后的理论物理会变成什么样?所以,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不能拿当时的理论当做正确的标准,用它来衡量新提出的理论。同样,今天的我们也不能用相对论作为标准,评判后来提出的试图超越相对论的理论

  科学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科学理论也有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事情并不像学生们想象的那样,科学家写几篇论文,然后科学界逐渐认可,事情就那么简单。一个新的理论,开始的时候总是被社会冷落,这个被冷落的时间可能很长,影响扩大以后,大多数人反对、少数人支持,到后来逐渐获得大多数人支持、少数人反对。比如大家都知道 Bruno 宣传日心说,被烧死罗马广场,这就是日心说发展过程的典型环节,确实比较极端

  当然,很多学生认为,过去是过去,总是无法想象,科学专业化的今天和今后,还有科学理论从民间宣传开始吗?学生们可能有一个问题,伟大的科学家应该会发表论文,如果伟大的科学家生在我国,国内论文不好发表,可以到国外发表论文啊,为什么一定要在网络宣传科学呢?

  其实,大科学 都是以出版著作的方式问世的,以显示新科学已经充分思考和理论完整,以增强力量感,著作方式也有利于新科学理论的完整传播,比如《天体运行论》、《物种起源》、《论力的守恒》、《海陆的起源》

  即便大著作也往往被主流冷落,影响力不是一时能够展开,所以科学理论初期也在民间宣传,这种现象一直存在,从日心说-地心说、能量守恒定律、到上世纪的大陆漂移理论,这种民间宣传现象并未走远。科学大的思想变革,肯定会被科学界冷落,新的科学思想和理论被迫走民间宣传道路。网络时代,科学新的思想来到网络论坛宣传,将成为一种常态和科学传播的一种正常途径,比如 章钧豪 老师生前 是 汕头大学物理系主任,他的理论也在网络宣传。文小刚 教授也在博客宣传他的弦网液体理论

  学生管不了太多的例外情况,喜欢通常的简单判断:科学是会进步,相对论将来会被推翻,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肯定不是现在的你。现在是科学革命时代吗?即便有千里马也应该在将来 or 在科学界,怎么会在网络呢?如果有人问,为什么在将来不在现在?将来的人更加聪明吗?我们学生回答不了这种问题,但是我觉得你是未来伟大科学家的可能性实在太低了。我可能在网络上碰到未来的科学家吗?我有那么好的运气吗?

  假如现在就是科学革命的时代,我国未成名的科学家在网络上做科学侠客,你不服气,为什么不会打到你?科学家 游说 新的科学 总会碰到一些人,总会有一些幸运的人碰到了,为什么不能有你?如果这个伟大的科学家生在这个时代的我国,他一定会游走在网络,如果你也也游走在网络讨论科学,你碰到科学家的概率至少比你自己成为科学家的要大千万倍。如果你反对偏流的研究,你碰到科学家侠客的事件,只不过时间早晚的事情

  当然,并不是每个时代都有伟大的科学家,不过一个时代做得最好的人,最有可能是伟大的科学家。是的,但是我没有时间精力研究你们,我们更不是伯乐,我们只承认既成的事实,不相信说不清楚的判断。我确实不知道现在谁做得最好,反正我认为你们中最好的人也不行。你的理论即便符合自洽、简单、统一、通用、有数学模型、可检验,反正科学界现在没有承认你,就是永远不会承认你。张三不行、李四也不行、你王五不是一样吗?

  为什么一个科学理论在其开始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觉得错误呢?道理很简单,绝大多数人是跟踪了教科书和媒体的观点,认为少数人说的东西就是错误,虽然他们也听说过,真理开始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其实,人是这样一种动物,只要周围大多数人接受的,什么思想都可以接受,周围大多数人反对的一定错误。大家都知道广告是商业宣传,为什么广告很有宣传效果呢?这就是广告效应,宣传多了很多人就会相信。正是人有着这样的从众心理,也让很多人觉得对错本身并不重要、宣传更重要,也利用媒体宣传为自己群体争取利益

  看待别人的研究,有 2 种正确的做法以避免发生错误的判断,一种是正确假定,然后找问题;一种是错误假定,然后找合理性。比如 田松 & 方舟 他们碰到别人的理论,首先假定你可能正确,然后拿出科学界的标准,如果是实验有没有可重复性?如果是理论,统一性、简单性、普适性、自洽性、预言能力方面是否符合要求,没有拿科学界的理论作为标准判断新的理论对错。如果科学界每一个人都以现在的理论做标准考核新的理论,科学还会进步吗?但是学生们就忘了这个简单的道理

  学生想得就比较简单,你有想法,为什么不写成论文?国内发表不了,可以国外发表啊。你的论文发表不了,能是科学吗?所以,学生认为连论文都发表不了的跨行业的研究 or 偏流的研究,不可能是科学研究,只能是错误的研究。学生也有学生的思考,所以不能说,学生就是因为从众心理在作怪,学生也是从理性思考上得出他们的结论。所以他们认为他们打击网络上的假研究是正义的事业,是为国家为社会做点有正能量的事情。学生们的想法就是,你确实是黑的,这个没有错,我就是想各种办法抹黑你也不会冤枉你。其实即便你有论文发表 or 著作出版,他们很多人也会有一大堆理由,你的期刊级别太低了,你的书是自费的,销量太少。反正学生要找你的问题,总会给你找出一大堆的理由。即便是 杨振宁,他们也会找出回国养老、老牛吃嫩草等等这些无关科学的理由。当然网络宣传走到这一步,已经远超学术范围的事情了,确实是为了抹黑而抹黑

  社会永远存在着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占据人数优势的普类们总是极力抵制少数另类及其想法。科学院前院长周光召在《如何发展我国的理论物理?》一文中谈到,假定我国有个小孩也具有 Einstein 一样的素质,恐怕比 Einstein 还要难于在社会上生存。因为他是极端崇尚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他要念自己喜欢的书,不愿意去听老师的课,不是那么循规蹈矩,这样的学生按照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恐怕早就被淘汰了,不在高考被淘汰,就在大学留校环节被淘汰,我想这样的人在我国的研究机构(包括在网络)恐怕都不会受到欢迎

  周院长总结我国科学界的问题,交流少、争论少、大师无、课题散、交差忙、创新难,也想不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他说,如何培养真正能够带领整个队伍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哪怕是少数的这样的帅才?这个问题到现在我觉得还是一个难题,也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做到。我觉得现在我们很多体制非常之固定。在早期,清华大学就不是这样,清华大学当年可以发现华罗庚,不需要经过考试,就把他调到学校来,先做图书馆的管理员,再培养成才。我不能想象今天的清华还能不能做得出这种事情来?所以在目前这样一个体制下,如何来发现人才,特别是那些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才?是一个在学校或在研究所里工作的教授们、在座的各位都应当注意的一件事

  周院长的文章虽然表在学院,实际上在科学界影响有限,被网络冷落,也少有媒体转载。网络上学生依然看好我国的科学界,也提出种种看好科学界看好主流课题种种理由,和看淡社会上研究看淡偏流研究的种种理由。比如我国科学界把国外的科学传播到我国,让我国跟紧了世界科学的脚步,这就是伟大的成绩。可能是因为没有研究经历,所以也总是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比如真正的科学家忙于研究,会来到网络论坛?业余研究与专业研究相比有什么优势?你有物理天赋,为什么不去读物理的研究生?下面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做一下解释

  有些想法看起来也确实很有道理,比如真的做研究的人有时间精力来到网络论坛吗?但是反过来想想,理论科学家都是坐在图书馆里 or 坐在家里,闭门造车做研究吗?业余研究与专业研究相比有什么优势?这是广西梧州一个中学物理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当然有这种想法的肯定不是他一个人。同样的课题、同样的研究方向,业余肯定是没有优势的。但是科学界有所为有所不为,科学界反对的方向,就是科学界不为的方向,只有少数人来做 or 局外的人来做。比如,发展经典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科学界是不为的和不屑的,也是科学界反对的方向,这种方向,业余可以慢慢研究,直至研究出成果

  是不是需要去读研究生?我是这样理解的,破解宇宙没有老师,这种东西完全靠个人自己修炼。不要说我国现在的科教体制,就是 Einstein 当年也抱怨欧洲学院的体制,让老师忙于应付课题,没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研究这个东西,首先需要闲暇的时间和偶发的灵感,这种东西是研究生学业能够提供的吗?下面的段落文字是一位美国物理教授的看法:

  假设你最终拿到了一个永久教职,一个终身教授职位。现在你不必为每 2 年一次的工作而奋斗,取而代之的是为研究经费而斗争。你会又一次地发现,这个世界上的科学家有一大箩筐,而你自己又不值钱了。现在你焚膏继晷地写研究计划,而不是去做研究。更糟糕的是,因为你的研究计划会被你的同行竞争者来审阅,你就不能按照你自己所好奇的东西来写。你得把你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浪费在怎么咬文嚼字地让那帮混蛋不要挑刺上,而不是去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你不能把你过去的成功写进研究计划,因为那些是已经完成的工作;而那些原创性的天才想法还没有被证明。一句谚语说,原创性的想法是研究计划中的死神之吻(乍看有益但实则会导致毁灭的行为),因为这些想法根本就没有被证明可行(废话,被证明可行了你还写个屁的研究计划),因此它们会被认为是垃圾。因此,当你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那应许之地的教授职位上,你会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你原来想要的。那么,你能做什么?对任何年轻人(即任何还没有取得科学界的永久职位的人)来说,首要任务是去找一份其他的工作,这将使你避免失望的痛苦。美国年轻的一代已经觉醒,看到了科学界黯淡的发展前景以及无法拥有一个合理的中产阶级生活,因此他们已经不愿意做科学家。如果你还没有觉醒的话,赶紧加入他们的行列。把博士班留给印度人和中国人吧——他们的家乡情况更糟。在我所认识的人中,人生被读物理博士所毁的人数比被毒品所毁的人还要多

  其实,学生知识面和思维的局限,初试锋芒 or 久经沙场,都难免存在死搬硬套、简单化处理事情的问题。学生的简单不仅在伤害着别人,也在伤害他们自己。很多学生也被他们简单的从众选择害苦,走向了理论物理博士的不归路。来到了理论物理学的前沿,却感觉是在茫茫云雾之中看自然界的秘密,如果不愿意跟着导师面对问题做任意的计算,那么要么像 谢彦波 那样批评导师、要么像 卢昌海 那样离开理论物理行业、要么像 XXX 物理研究所 某归国博士 那样,2005 年的一天在实验室附近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虽然科学界自己都说自己迷蒙,但是学生们判断社会上的物理探索,总是爽快地写下一张张死亡判决书。其实么,判断一个研究是否科学,没有必要找那么多外围的理由,你看他是否注意到新的实验现象,是否全面考虑问题,理论是否合理、是否自圆其说解释了已有的实验现象?比如就物理学来说,看一个新的理论,作者是否注意了例外现象,他的理论是否有新的数学过程?我真不明白,其实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要说那么多方方面面的道理把事情搞复杂呢?

  学生们把事情搞复杂,也是出于无奈。比如,曾有过一些学生想扒一下 羊歌乐 老师的理论,但是后来都是不了了之。羊歌乐 老师不过是 发展经典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解释现代物理学中的实验现象,这种理论本身是很难指责的,因为科学的原则是允许大胆假设,你不能说发展经典的东西就是错误。所以,学生只能找各种外围的理由攻击 羊歌乐 老师及其理论,当然这种攻击属于非正常的学术评价了,属于科学俵的行为了。学生的行为本来就是不正常的红卫兵行为和科学俵行为,年纪轻做出不正常的行为,也不奇怪

  有人对于科学界失望,很多学生却看好科学界,科学未来的希望在哪里、在哪些人身上,这本是永远说不清楚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学生总是试图把它说清楚,他们真的说清楚了吗?学生的想法,有时候也很奇怪,有学生说,科学理论开始的时候都经历过各种指责,我们即便指责将来是科学的理论,也很正常。学生总是为自己的行为寻找正当性的理由,那么人家做伯乐,你为什么不能成为 伯乐 识别和推动有价值的理论呢?

  学生们,本来就不想把事情说清楚,他们明白,以成败论英雄,需要的是打赢 学生作为热门粉丝 和 民哲作为冷门粉丝 之间这场网络宣传战。网络宣传战打赢了,无理也有理,网络宣传战打输了,当然也服输,现在还没有到服输的时间。

作者:羊歌乐 | 图片源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