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书|博物志——最早的神仙之书

 wenxuefeng360 2020-04-27

《博物志》 【西晋】张华 著 

《博物志》是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是我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书中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内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罗很杂有山川地理的知识历史人物的传说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的描述,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

《博物志》实为继《山海经》后,我国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填补了我国自古无博物类书籍的空白。其书中所述诸多神仙传说,历来被道教所重视,其神仙资料常常为道教研究者所引用。


【作者介绍】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

张华年轻时便多才多艺,受到时人赞赏。在曹魏时历任太常博士、河南尹丞、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西晋建立后,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他学识渊博、工于书法、记忆力极强,被比作子产。后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与杜预坚决支持建晋武帝司马炎伐吴,战时任度支尚书。

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张华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

【女娲炼石】

【书摘】

《河图括地象》曰:地南北三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十城布绕之,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是好城也。

——《博物志·卷一地理》

【译文】

《河图·括地象》说:地南北距离有三亿三万五千五百里。地神所在之位,有拔地而起、巍峨高耸的昆仑山。这座山绵延万里,高一万一千里,是神物一类的生长之所,也是圣人仙人聚集的地方。山中有五色的云气、五色的流水,其中白泉向南流入中原地区,名叫黄河。昆仑山与天的正中相对应,居于地的最中央,有八十个州分布环绕在它周围。中国位处东南一方,是其中的一个州,这是一块美好的地方。

君子国,人衣冠带剑,使两文虎,民衣野丝,好礼让,不争。土方千里,多薰华之草。民多疾风气,故人不番息,好让,故为君子国。

——《博物志·卷二外国》

【译文】

君子国,这里的人衣冠整齐,佩戴宝剑,役使着两匹花斑老虎。百姓穿着野丝织成的衣裳,讲究礼貌谦让,不喜争斗。国土有方圆千里,长有许多薰华草。这儿的民众多怕风气,所以不易繁衍,由于好让不争,因此叫君子国。

汉武帝时,大苑之北胡人有献一物,大如狗,然声能惊人,鸡犬闻之皆走,名曰猛兽。帝见之,怪其细小。及出苑中,欲使虎狼食之。虎见此兽即低头著地,帝为反观,见虎如此,欲谓下头作势,起搏杀之。而此兽见虎甚喜,舐唇摇尾,径往虎头上立,因溺虎口,虎乃闭目低头,匍匐不敢动,溺毕下去,下去之后,虎尾下头起,此兽顾之,虎辄闭目。

——《博物志·卷三异兽》

【译文】

汉武帝时,大苑国北面的胡人进献了一种动物,像狗那么大,但叫声令人吃惊,鸡犬听到都纷纷逃走,所以人们叫它“猛兽”。武帝见了,为这猛兽长得小而感到奇怪。就将它放出林苑,想让虎狼吃掉它。老虎见到这头猛兽,马上把头低下来贴着地面。武帝令人返回来看,见到老虎这副模样,认为是老虎打算低头蓄势,随即就会跃起将猛兽搏杀吃掉。然而这只猛兽见到老虎十分高兴,它舔舔嘴唇,摇摇尾巴,径直跳到虎头上站着,向老虎的口中撒尿,老虎仍然闭着眼低着头,趴在那儿不敢动。撒完尿后才下去。下去之后,老虎尾巴朝下,头才刚刚抬起。猛兽转过头来看了一眼,老虎吓得马上闭上眼睛。

【尧禹二帝】

夏桀之时,为长夜宫于深谷之中,男女杂处,三旬不出听政。天乃大风扬沙,一夕填此宫谷。又为石室瑶台,关龙逢谏,桀言曰:“吾之有民,如天之有日,日亡我则亡。”以为龙逢妖言而杀之。其后复于山谷下作宫在上,耆老相与谏,桀又以为妖言而杀之。

——《博物志·卷七异闻》

【译文】

夏桀的时候,在深山谷中建造了一座长夜宫,男女混杂居住在内,夏桀三十天不上朝理事。上天便刮起大风,扬起了沙土,一夜之间便填平了这个山谷。桀于是又在岩洞里修建了瑶台,大臣关龙逢向夏桀进谏,桀说:“我拥有百姓,就像天上有太阳一样,太阳消亡我才会灭亡。”他把关龙逢的劝谏当作是妖言惑众而杀死了他。后来,桀又在山谷下建造了宫殿,有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劝谏,桀又认为是妖言,把他们也杀了。

《礼记》曰:孔子少孤,不知其父墓。母亡,问于邹曼父之母,乃合葬于防。防墓又崩,门人后至。孔子问:“来何迟”,门人实对,孔子不应,如是者三,乃潸然流涕而止曰:“古不修墓。”蒋济、何晏、夏侯玄、王肃皆云无此事,注记者谬,时贤咸从之。

——《博物志·卷八史补》

【译文】

《礼记》上说:孔子从小父亲就死了,所以不知道父亲坟墓的所在地。母亲死后,他向邹曼父的母亲打听后,才把父母合葬在防山。葬好后防山的坟墓又崩塌了。弟子后到家。孔子问:“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弟子把实情讲了,孔子沉默不语。这样反复了三次,孔子才伤心地流下了眼泪,泪止后说:“古人是不在墓上加积土的啊!”蒋济、何晏、夏侯玄、王肃都认为没有这回事,是标注记录人的谬误。当时的贤人也都认同这个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