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生如不读《琼林》,阅尽诗书也枉然!——人事(13)

 徐子曰 2020-10-20

不知通变,曰徒读父书;自作聪明,曰徒执己见。

【拓展】

徒:白白地。

徒读父书:战国时期,赵国中了秦国的计策,任用赵奢的儿子赵括担任大将。当时蔺相如就说赵括是白读了他父亲的兵书,光有理论知识,不知道变通。但赵王不听,最终赵括带兵打仗,果然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打得大败。四十万赵军被秦军杀害。“纸上谈兵”也出自这个故事。

徒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意思同“固执己见”。

【译文】

不知道变通改变,叫徒读父书;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叫徒执己见。

浅见曰肤见,俗言曰俚言。

【拓展】

肤见:形容见识很浅薄。

俚言:方言土语。意思和“俚语”相似。俚语是只在某一地区内通行的比较土俗的口语词。比如北京土话中的“颠儿”,上海话中的“勿搭界”等。

【译文】

见识浅叫肤见;通俗的语言叫俚言。

识时务者为俊杰,昧先几者非明哲。

【拓展】

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晏子春秋》中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

俊杰:才智杰出的人。

昧:不明白。

先几:预先洞知细微。

明哲:明智的人。

【译文】

能认清当前形势的人是英雄豪杰;不明白事情的细微之处的不是明智的人。

村夫不识一丁,愚者岂无一得。

【拓展】

村夫:乡下人,农民。

不识一丁: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得:收获,心得。

【译文】

乡野农夫一个字也不认识,愚蠢的人难道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拔去一丁,谓除一害;又生一秦,是增一仇。

【拓展】

拔去一丁:北宋真宗年间,宰相丁谓和太监狼狈为奸,把持朝政。当时老宰相寇准尚在朝中,丁谓知道寇准为官公正,刚正不阿,生怕自己所做的坏事被他拿住把柄,引发后患,就千方百计地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后来寇准被排挤出了京城。丁谓的所作所为,被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不久,出现了一首民谣。歌中唱道:“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歌中的“丁”,指的就是丁谓。于是,“眼中丁”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到后来,“丁”又演变成“钉”。

又生一秦:指又造成一个强敌。《史记》记载:秦朝末年陈胜起义之后,派武臣去安抚赵地,没想到这个人竟然自立为王。陈胜想攻打他,别人就劝他说:“秦朝还没有灭亡就攻打武臣,是又生出一个秦朝。”

【译文】

拔去一丁,是说除去一个大祸害;又生一秦,是说增加了一个仇敌。

戒轻言,曰恐属zhǔyuán有耳;戒轻敌,曰勿谓秦无人。

【拓展】

轻言:说话轻率,不慎重。

属垣有耳:有人靠着墙偷听。意思和成语“隔墙有耳”相近。垣:墙。有成语“断壁残垣”。

勿谓秦无人:别说秦国没有人。 常用以驳斥对方对己方缺乏人才的藐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会逃到了秦国,后来又想回晋国去。秦国大臣绕朝劝秦王不要让他走,但秦王不听。绕朝就跟士会说“不要说秦国没有人才,只是我的建议得不到采纳而已。(子无谓秦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译文】

提醒别人说话要慎重,说恐怕属垣有耳;告诫别人不要轻敌,说勿谓秦无人。

同恶相帮,谓之助桀为虐;贪心无厌,谓之得陇望蜀。

【拓展】

助桀为虐:桀:即夏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相传是暴君。虐:残暴。帮助夏桀行暴虐之事。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也说“助纣为虐”。纣即商纣王,是商代的最后一个君主,也是暴君。

厌:满足。

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得寸进尺,贪心不知满足,贪得无厌。陇:指甘肃东部;蜀:指四川中西部。东汉初年,隗wěi嚣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东汉的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邽(gui),光武又派人包围了他,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地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

【译文】

恶人之间互相帮助做坏事,称之为助桀为虐;贪婪之心永远不知道满足,称之为得陇望蜀。

当知器满则倾,须知物极必反。

【拓展】

器满则倾:孔子到了鲁桓公的家庙里,看到了欹(qī)器。他就问守护家庙的人说这是什么器具?那人告诉了孔子,孔子说自己听说过这种器具,空的时候歪斜,装进适当的水就端正,装满了水就会倾倒。后来用器满则倾来比喻人自满就要犯错误,导致失败。

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端,会向相反方向转化。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名言,都体现出了这个道理,比如“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比如“乐极生悲”等。

【译文】

应当知道欹(qī)器满了之后就会倾倒;必须知道事物到了极点一定向反方向转化。

喜嬉戏名为好弄,好笑谑xuè谓之诙谐。

【拓展】

好弄:爱好游戏。

诙谐:谈话富于风趣,引人发笑。出自《汉书》中的东方朔传。东方朔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汉武帝始终把他当戏子看待,不重用他。

【译文】

喜欢游戏玩乐叫作好弄;喜欢说笑话称之为诙谐。

第一卷

《幼学琼林》详解(1)

《幼学琼林》详解2

《幼学琼林》详解3

《幼学琼林》详解4

《幼学琼林》详解5

《幼学琼林》详解6

《幼学琼林》详解7

《幼学琼林》详解8

《幼学琼林》详解9

《幼学琼林》详解10

《幼学琼林》详解11

《幼学琼林》详解12

《幼学琼林》详解(13)

《幼学琼林》详解(14)

《幼学琼林》详解(15)

《幼学琼林》详解(16)

《幼学琼林》详解(17)

《幼学琼林》详解(18)

《幼学琼林》详解(19)

《幼学琼林》详解(20)

第二卷

《幼学琼林》详解(21)

《幼学琼林》详解(22)

《幼学琼林》详解(23)

《幼学琼林》详解(24)

《幼学琼林》详解(25)

《幼学琼林》详解(26)

《幼学琼林》详解(27)

《幼学琼林》详解(28)

《幼学琼林》详解(29)

《幼学琼林》详解(30)

《幼学琼林》详解(31)

《幼学琼林》详解(32)

《幼学琼林》详解(33)

《幼学琼林》详解(34)

《幼学琼林》详解(35)

《幼学琼林》详解(36)

《幼学琼林》详解(37)

《幼学琼林》详解(38)

《幼学琼林》详解(39)

《幼学琼林》详解(40)

《幼学琼林》详解(41)

《幼学琼林》详解(42)

《幼学琼林》详解(43)

《幼学琼林》详解(44

《幼学琼林》详解(45)

《幼学琼林》详解(46)

《幼学琼林》详解(47)

《幼学琼林》详解(48)

《幼学琼林》详解(49)

《幼学琼林》详解(50)

《幼学琼林》详解(51)

《幼学琼林》详解(52)

第三卷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2)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3)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4)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5)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6)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7)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8)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9)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0)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2)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1)

《幼学琼林》详解(第三卷)(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