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没有战术支撑,再伟大的战略都是空谈

 文明Shiwenshan 2020-04-27

人们总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朱元璋是战略高手,率领团队稳扎稳打实现了战略崛起。但是再伟大的战略都需要战术去实现。

朱元璋无疑还是一个战术高手,面对不同的敌人,他有大智慧和小狡黠;面对瞬息万变的局面,他或静或动,自有应对之法。那么,在战场上下,朱元璋是怎样“步步为赢”的呢?

面对强敌时的低头示好

朱元璋刚起兵时,在强手如云中并不占优势。这一阶段的他亲身示范了如何“服软”,怎么“示好”。

1354年,元朝的丞相脱脱在高邮大败张士诚后,分兵包围了六合。唇亡齿寒,朱元璋担心元军破六合后,自己所在的滁州难以幸免,于是率军奋力援救。在护卫老弱退还滁州后,朱元璋又设下埋伏,将蜂拥而来的元兵击败。这一仗虽然赢了,但朱元璋料定士气正旺的元兵会卷土重来。于是,他赶在前头主动向元军归还了战争中所获马匹,又派父老杀牛、备酒酬谢元将,还委屈巴巴地对元将说:“我们守城在于防备盗贼,您为何舍下大盗而来杀害良民呢?”

看到朱元璋态度这么好,元兵竟然真退兵了,朱元璋的这一番操作让他成功保全了滁州。

对付元朝有一套,对待其他起义军朱元璋也有绝招,那就是写信。当时有名的义军首领几乎都接到过朱元璋的来信,有示好、有威胁、有安抚。

为了对抗陈友谅,朱元璋积极拉拢远在四川的明玉珍。在给明珍玉的信中他提到:此时天下大势如同汉末。你占据四川,以仁德统治万民,实有刘备的风范。而我在江南,愿意和你孙权刘备互相争斗为戒,各自安居一方,不给陈友谅这样的奸贼以可乘之机。

明玉珍回信表明立场:自己只愿意在四川安民乐土。几年后,明玉珍自立为皇帝,朱元璋还派人前去道贺。

然而,朱元璋的“示好”战术并非每次都能得手。他也曾写信给张士诚,希望建立起“睦邻友好”的关系,但是张士诚却没有吃这一套。

朱元璋:没有战术支撑,再伟大的战略都是空谈

争取民心时的宽严并举

朱元璋从苦难中走来,最懂得百姓疾苦,也深知民心所向的重要性。为了得到百姓的支持,朱元璋宽严并济。对百姓宽,对自己严。

当时的部队并不好管。在郭子兴队伍中时,朱元璋眼看着红巾军“哨掠四邻”,导致百姓妻离子散、人心惶惶。他知道,长此以往就会民心尽失。因此,当他独立成军时,带出的队伍是出了名的军纪严明。

1360年,朱元璋攻克婺州后下令不再征收“寨粮”,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了积粮,朱元璋明令禁酒,但是其手下大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与别人违法犯禁,私自酿酒获利,朱元璋知道后,下令杀了胡三舍,有人进谏说胡大海此时正在攻打绍兴,希望朱元璋可以看在胡大海的面子上放了胡三舍,以避免胡大海兵变。朱元璋大怒,坚决严明军纪,说:“宁可让胡大海造反,也不能让我的军令无法推行。”最后,自己动手将胡三舍杀掉。

正是因为军纪严明,朱元璋的部队在攻城之后,仍能保持城中肃然;行军之处,百姓都感恩拥戴;治理一地,能为民除乱,礼待贤士。

在朱元璋的治下,他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的措施,既能解决军需,又能减轻农民负担。他还经常视情况免除百姓税赋,与民休息;遇到灾情,还会散发粮食赈救贫民。

为了避免言路不畅,朱元璋还常常亲自询问基层百姓,以求废除苛政,兴利除弊。

凡此种种,无怪乎朱元璋的军队所过之地,人心尽归。

朱元璋:没有战术支撑,再伟大的战略都是空谈

瓦解敌手时的刚柔相济

朱元璋起兵以来,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为了夺取胜利,朱元璋甚至都不给自己留后路。攻打太平时,朱元璋率领诸将渡江后,斩断船缆。没有了舟船,众将士只能拼死一战,因此势气倍增,迅速攻下太平。

面对众多战俘,朱元璋在沙场上的狠戾不见了:对于主动归降的,他会以礼相待并且妥善安置。其他俘虏,他下令不得侮辱滥杀,并且让俘虏们自由选择去留。

1356年,朱元璋俘虏了陈兆先手下的三万六千人。因为战场上交过手,朱元璋很看好这支队伍的战斗力。怎样才能收归己用呢?朱元璋从俘虏中挑选了五百名精壮之士,说要给他们安排特殊任务。到了晚上,朱元璋撤下亲兵,让这五百人担任自己的帐前守卫。布置完毕,朱元璋钻进军帐,脱下战甲,倒头就睡。五百名将士看到朱元璋能够如此信任自己,感动地说“既活我,又以腹心待我,何可不尽力图报。”从此,对朱元璋誓死追随。

朱元璋:没有战术支撑,再伟大的战略都是空谈

元朝大将朱亮祖被俘后,朱元璋立刻对他委以重任。但是朱亮祖很快叛归元朝。在之后的战斗中,朱亮祖又一次被俘。朱元璋爱惜他的勇武,不仅再次释放了他,还让他跟随徐达继续攻城。朱亮祖大为感动,自此尽心竭力效忠朱元璋。

决战鄱阳湖时,陈友谅杀尽俘虏,而朱元璋却将俘虏悉数放还,甚至医其伤者,祭奠亡者。二人的做法高下立判。这也导致陈友谅的很多部下在阵前纷纷倒戈。

对于朱元璋而言,瓦解对手用刀枪,也靠人心。

对待“领导”时的收放自如

朱元璋一开始投奔的就是红巾军,之后虽然他独立成军,但仍然是隶属于红巾军的一支。

1355年,红巾军首领刘福通迎立韩林儿登基,号小明王,国号为宋,年号龙凤。韩林儿即位后,任命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此时,朱元璋已经拉起了自己的队伍,有自己的地盘。接到委任状,他感叹说:“大丈夫能受制于人吗?”最终没有接受任命。但是考虑到韩林儿势盛可依,而且能够在北面有效抵挡元军,他便没有强硬到底,而是用“龙凤”年号号令军中,维持了表面上的归顺。

1363年,张士诚派兵包围了韩林儿、刘福通所在的安丰(今安徽寿县)。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援。谋士刘基坚决反对救援安丰,他担心一旦前去救援,左右强敌陈友谅、张士诚趁机打来,朱元璋就会陷入险境。朱元璋素来用兵谨慎,这次却坚持冒险前去营救。很快,朱元璋夺回安丰,将韩林儿救出并安置到滁州。

朱元璋:没有战术支撑,再伟大的战略都是空谈

电视剧《朱元璋》剧照

庆幸的是,陈、张二人没有联手趁虚而入。对于这次冒险,朱元璋也有些后怕,他曾经对刘基说:“我不听卿言,致有安丰之行,使友谅乘我出,建康空虚,顺流而下,我进无所成,退无所归……”

据说,刘基当初反对救回韩林儿,还曾担心事后如何处置这位名义上的皇帝。这个难题很快因为一场意外得到了解决。1366年,朱元璋派人去迎韩林儿到应天。途中,韩林儿坐的船遇险沉江,韩林儿因此丧命。

对待末帝时的“网开一面”

在陆续消灭一众对手后,朱元璋开始实现他最后一个战略目标——消灭元朝。然而有趣的是朱元璋却对这个“死敌”颇留情面。

徐达、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在凌厉的攻势下,元顺帝却顺利逃走。

1368年,徐达进攻大都前,元顺帝逃脱。据说,徐达曾命部队停在大都附近的通州按兵不动,元顺帝得以半夜逃遁。徐达大军到达大都时,城中已无人守卫。常遇春因此丢了活捉元帝的大功,非常生气。徐达却说:“元帝管理天下日久,如果将其活捉,咱们的皇帝又该如何处置他呢?封地?杀头?似乎都不妥。既然如此,放他走怕是最妥当的。”

事后,朱元璋也没有怪罪徐达。据史料记载,徐达曾向朱元璋请示过相关事宜:若元顺帝逃跑,要不要乘胜追击?朱元璋的回答是:“把他赶到北边塞外就行了。”

朱元璋的战术多变,身段灵活,因此完成了一次次的攻城略地,积累起大大小小的胜利,支撑了大战略的最终完成。如果好的战略是通向成功的阶梯,那么好的战术会让向上的每一步都能走得更加稳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