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习「意识内收」有困难?先从学习专业「审视」思维状态入手!

 心明斋 2020-04-27

在普通人的思维中,存在着两种思维状态。

第一种,是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刺激—反应」思维状态。

第二种,是专业的「审视」思维状态。

比如,一个春晚的小品评审,在平时作为观众看小品,也会被小品表演逗得大笑不止。但是,到了春晚的小品评审的阶段,再好笑的节目,也不可能让他们笑。

平时再好色的男画家,在画女模特的人体的时候,一点男人的心理、生理反应都不会有。

法医作为普通人遇到恶臭的东西也会觉得恶心,但是,一旦开始法医专业工作,面对再腐败的尸体也不会觉得恶心。

类似这种神奇的思维状态,几乎所有行业的专业人员那里都会出现。

这种神奇的思维状态,就是上面说的专业的「审视」思维状态,其实,种思维状态也是评价一个职场人员是否专业的一个标准,一个人如果在自己的职业中,从来没有过这种思维状态,基本上不能说这个人是专业的。

那么,这种专业的「审视」思维状态与「刺激—反应」思维状态有什么区别呢?

人在「刺激—反应」思维状态中,所感觉到的都是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比如作为观众是被小品的表演所打动的,男人是被女人的美色所吸引的,普通人会被高度腐败的尸体与恶臭所恶心。

但是。作为小品的评审、专业画家与法医,他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存在于表面现象下面的一些东西:元素

关系、由这些元素与关系组成的结构,以及在这个结构中,所蕴含的节奏

所以,专业的评审就不会被小品表演逗笑;男画家在创作女模特的人体时,也不会被美色吸引;法医在解剖高度腐败的尸体时,也不会觉得恶心。TA们所感觉到的,都是各自工作对象背后的元素、关系、结构、节奏。

专业评审感受的是小品背后的元素、关系、结构、节奏……

画家感受到的是女模特人体背后的的元素、关系、结构、节奏……

法医感受到的是高度腐败尸体背后的元素、关系、结构、节奏……

感受到的东西不一样,所以,表现出来的反应也是截然不同。

任何一种表面现象,它的背后都包含了这四个方面:元素、关系、结构、节奏。

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职业中,你如果要做到专业,必须能够感受到自己工作对象表面现象背后所包含的这四个方面。

而要感受到这四个方面,用「刺激—反应」思维状态是不可能感觉到的,只有在专业的「审视」思维状态中,才能感觉到。

专业的「审视」思维状态,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意识收回来」以后才有的思维状态。

所以,对于练习「把意识收回来

」有困难的人来说,不妨先从自己的职业入手,找到自己专业的「审视」思维状态,从感受自己职业对象背后的元素、关系、结构、节奏开始。

「意识内收、内守」对于很多有专业素养的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一看心智玩家的文章,或者交流几句,马上就能够领会。

所以,我们想要学会心智系统转换,不妨先在职场中做一个专家,学会进入专业的「审视」思维状态,然后,再学习心智系统转换,就会相对容易得很多。

这也是孔子「诚之者、人之道

」的本意,从工作的思考入手……

另:专业的「审视」思维状态并不是第二心智系统中的产物,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继续与大家分析,什么是元素、关系、结构、节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