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胡同深处的四合院,偏僻幽静,但700年至今游人络绎不绝

 雄鹰王浚 2020-04-27

连续7年,背包在路上。请关注:雄鹰王浚,持续每天分享旅途中的故事。

对于很多人而言,到伟大的首都北京旅行一次,几乎是一个梦想,对于雄鹰而言也是这样。虽然已经去过国内外很多很多的城市,但是还记得自己第一次一个人出门旅行,目的地就是北京。

现如今,虽然已经去过北京无数次,而北京的知名景点,如故宫、天坛、十三陵、南锣鼓巷等景区也已经去过好多次了。

所以,这两三年内再去北京旅行的话,雄鹰更注重发掘一些比较小众的、有意思的景点。接下来,雄鹰就打算向大家介绍一下一个非常棒的人文类景点。

2016年的某天,雄鹰路过北京,顺便和在北京朋友一起吃了个午饭,因为晚上还约了一个饭局。所以午饭后就索性一个人在老北京的胡同闲逛,消磨消磨时间。

当走到府学胡同63号的时候,发现一个老房子很气派,很古朴,上面写着“文丞相祠”。雄鹰就很纳闷,这个文丞相是何许人也?哪朝哪代的,为什么他的祠堂能保存到现在。

待到问了下景区门口的管理员,才知道这是南宋文天祥的祠堂。这时候好奇心就更重了,文天祥是南宋的丞相,南宋的疆域从始至终都在南方,北方应该是元朝的领土,北京在当时更是元朝的大都。为什么在北方有一座“敌对方”的祠堂,我怀着好奇心走了进去。

文天祥祠祠堂规模不大,是大门、过厅、享堂组成,面积约有600平方米的两进四合院。相对于,北京那么多景区,文丞相祠真可以用“迷你”来形容了。但是参观过文丞相祠以后,雄鹰才发现这座小小的祠堂其实有大大的内涵。

在文丞相祠的过厅,有一处“文天祥生平展”,里面详细的介绍了文天祥的生平。原来文天祥是南宋末期的抗元名臣,在抗击元朝的过程中,文天祥被俘,后来被押解到元朝的都城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到牢中劝降,并告诉文天祥如果投降,可以让他做中书宰相。但是被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拒绝,随后文天祥在大都就义,终年47岁。

等到元朝被明朝取代,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担任按察副史的刘崧为了弘扬文天祥的气节,就在柴市顺天府学右侧建造了文丞相祠。

一代英雄的祠堂就此流传数百年,时至今日。

遗憾的是后来,在战火中祠堂曾经被毁坏,如今祠堂的堂屋中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遗物和文天祥手迹等展品,很有参观的价值。

悄悄地告诉大家一个必游的小项目,据说祠堂院落里那一株枝繁叶茂的枣树,是文天祥亲手种植的。如果去参观的话,记着可以摸一摸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